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9068-2012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系统选型指南

GB/T 29068-2012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系统选型指南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2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5 11:47:41



相关搜索: 系统 计算机 指南 无损检测 系统 工业 选型 层析 成像 29068

内容简介

GB/T 29068-2012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系统选型指南 ICS 19.100 J 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068—2012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
系统选型指南
Non-destructive testing-Guide for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CT)
system selection
2013-10-01实施
2012-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9068—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上海泰司检测科技有限
公司、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川南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丰林、倪培君、卢艳平、谭辉、徐向群、黄建淞、王福全、邹永宁、张政、王珏。 GB/T29068—2012
引言
工业CT系统由一套复杂、精密、相匹配的必备部件构成,可用于重建满足检测需求的图像。CT用户通常关心应用需求,而供应商则关心满足用户检测需求的系统部件选型。理解CT用户的需求和CT 系统供应商的解决方案,对在现有设备基础上更新部件、满足特殊应用需求有重要意义。本标准旨在说明在选择适当的CT系统时,宜考虑和明确的应用需求与工业CT系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Ⅱ GB/T29068-—2012
无损检测 J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
系统选型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用户检测需求与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系统参数及性能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标准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准则,用于指导用户将检测需求转换为对CT系统指标及组成部件的要求。 本标准建议用户与潜在的供应商讨论或向专家咨询以获得更多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CT系统选型和扫描检测服务选择,也可用于指导CT系统用户提出检测需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04.2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GB/T29034无损检测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工业CT技术
工业CT成像原理见GB/T29034。 通常,根据功能模块划分,工业CT系统通常包括射线源系统、探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机械系统、
控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辐射安全防护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由于工业CT系统各组成子系统可选择范围大,大多CT系统配置不一样,有必要了解某个系统部件的特性,以及子系统性能的影响。
5总则
5.1概述
由于工业CT系统可检测的对象种类多,检测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工业CT的针对性较强。在选择工业CT系统之前,用户首先应对检测对象和检测需求做好详细地分析。然后,根据需求选择工业 CT系统的主要功能与性能指标。最后,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系统。 图1给出了工业CT选型通用流程图。
表1给出了各种检测需求与CT系统的组成部件和子系统的关系。
1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GB/T 29068—2012
CT扫描应用雷求
需求分析(5.2)
+
性能指标选择(6)
检测对象特征(5.2.1)
装夹需求(5.2.2)
1

-
1
射线源系统选择(7.) 探测器系统选择(7.2) 输系统选择(7.8 射线穿透厚度选择(6.1) 方式选择(6.2) 阿分辨力选择(6.3) 像伪影判定(6.5) 捆效率选择(6.6) 机械扫描系统选择(7.4)
数据采集 扫描+ 对比 灵敏度
空间


选择(6.4)
成本(8)
1
1
采购建议(9)
图1 工业CT系统选型流程图与参见章节
表 1 检测需求与对应CT子系统主要系统参数
需求检测对象尺寸和质量射线穿透厚度
相应的章条号
部件/子系统的影响
机械子系统动态范围射线源
5. 2 6. 6. 3
6.3.2,6.4.3,7.1
7. 2 6. 3. 2 6. 3. 3 7. 4 6. 4. 3 6. 3. 2 7. 4 7. 2 6. 6. 2 6. 6. 5 7. 5. 2 7. 5. 3 7.6.3,7.6.4
探测器尺寸/准直器参数源尺寸/源焦点尺寸
空间分辨力
几何放大倍数机械子系统射线强度/能量
对比灵敏度
探测器尺寸/源焦点尺寸
机械子系统探测器图像矩阵采样间隔软件操作控制台计算机资源
伪影程度
CT系统扫描效率
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计算机资源
成本
8
2 GB/T29068—2012
5.2需求分析 5.2.1检测对象特征
用户选择工业CT系统之前应分析检测对象的特征,如几何尺寸、质量、材料、缺陷状况等。检测对象的特征决定了工业CT系统中机械子系统、射线源子系统和探测器子系统等的参数。例如,检测对象的最大质量和最大直径决定了工业CT系统检测对象的参数范围。检测一个大而重的物体与检测一个小而轻的物体,机械系统的差异很大。检测对象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也可能导致系统差异较大。同样,检测对象缺陷状况不同或检测要求不同也可能导致系统差异较大。 5.2.2装夹需求
夹具是工业CT系统用于安装、固定和卸除检测对象的可选附件。夹具可保证设备安全和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用户应根据检测对象的特征选择是否需要夹具,同时根据检测效率的要求选择采用手动夹具还是自动夹具。用户应明白,增加夹具会增加设备成本和系统的复杂度,自动夹具比手动夹具成本和复杂度高。 5.2.3CT扫描服务需求
选择工业CT系统扫描服务之前,应确定所采用的工业CT系统可检测对象的尺寸大小及质量,射线源的能量,探测能力和检测效率是否能满足检测要求。
6性能指标选择
6.1'射线穿透厚度选择 6.1.1射线穿透厚度
检测对象的射线穿透厚度要求决定了射线源的最小等效能量和强度。射线穿透厚度与检测对象的材料、密度和形态(外形和特征、几何结构)相关。CT系统的射线应在穿透扫描平面内最长吸收路径后还保持一定的强度,所要求强度由统计意义上光子数量和射线等效能量共同决定。透射后最小射线信号值至少应大于CT系统的暗场数据的标准差。射线穿透厚度通常采用等效钢厚度来衡量。 6.1.2射线能量的选择
根据检测对象特点及检测要求选择射线能量,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所选射线能量对应8~10个钢的半值层厚度,应大于检测对象检测断层的最大等效钢厚度;一当检测对象由密度差很小的几种材料组成时,在保证足以穿透的前提下,宜选择能量低的射线源,可获得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当检测对象尺寸较大、密度较大或由密度相差很大的材料组成时,宜选择能量高、强度较大的射线源,可提高信噪比和检测效率。
6.2扫描方式选择 6.2.1扫描方式
扫描方式是CT系统采用特定的运动方式和数据采集方式获取数据的模式。根据工业CT系统的扫描和出现的先后顺序,工业CT系统已发展有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等不同扫描方式,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扫描方式。工业CT系统常用二代和三代扫描方式。
3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GB/T29068-2012
6.2.2扫描方式的选择
扫描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检测对象的具体特征进行选择,参考如下:
一二代扫描方式适应较大范围的扫描视场尺寸,适合射线扇形束不能包容整个检测对象的情形。 不足的是扫描时间较长,扫描效率较低,使用成本较高。 一三代扫描方式运动简单、扫描速度较快,适合射线扇形束可包容检测对象的情形。难点是数据
校正技术要求高。 三代扫描方式效率与二代扫描方式效率的比值约为三代扫描插值次数比上二代扫描的旋转次数。在实际系统中,三代扫描的效率是二代扫描的数倍。
示例1:设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系统进行扫描,工件旋转直径=600mm,加速器触发频率f=200Hz,每个视角下采样脉冲个数n=3,扇束角度0=15,射线源到旋转中心距离SOD=2500mm,线阵探测器通道数为M=512,扫描矩阵大小N×N=1024×1024。二代扫描的时间T,三代扫描时间为Tm。T和T的计算分别如式(1)和式(2)所示,两者的比值如式(3)所示。
Tm=×N× N- ×1024× 1024 =30.72(s)
3
.(1)
M.200
512
× N×3% ×(1 +2×SODX tan(0/2)
TI =+
6
9
o × 1 024 × (1 + 2 × 2 500.x tan(7. 52) = 588. 8(s)
3
(2)
=200
.
600
所以
TL= 30.72
1
(3)
Tn -588.8~20
6.3空间分辨力选择 6.3.1空间分辨力
空间分辨力表征CT系统重现被测物体几何细节特征的能力。通常用户会有关于被测物体的空间几何细节尺寸的明确需求,如绝对空间分辨力应达到0.05mm,检测裂纹的宽度小于0.1mm等。CT 供应商应据此确定工业CT系统的空间分辨力。工业CT系统与其他成像系统-样,空间分辨力是有极限的。受点扩展函数的影响,被测物体的一个无限小、无限密集的点成像时不是一个理想的点,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尺寸大小的斑。因此,被测物体的CT图像具有一定的不清晰度。空间分辨力就是表征这种不清晰度的度量。系统的极限空间分辨力由探测器有效尺寸、射线源焦点尺寸、几何放大倍数确定。其他因素,如系统运动精度、采样、重建矩阵大小、图像显示矩阵大小和图像重建算法等均可不同程度影响CT系统的实际空间分辨力。 6.3.2射线源焦点
射线源焦点是发出X射线或伽马射线的放射区域。对于X射线源,如X射线管或电子直线加速器,焦点是电子撞击靶的区域。对于放射性同位素源,焦点是辐射有效区域。曝光函数取决于源焦点的形状和尺寸。例如,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源焦斑是典型的高斯分布形状;而X射线管的源焦斑通常为双峰。同位素源焦点通常没有明显边界,更没有对称的形状。应用中为了方便,常用源焦点大小定义和度量该有效区域。源焦点大小可以有不同的量化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占辐射总量99%的区域定义焦点的半径,或者用强度分布的标准差定义。鉴于以上因素,在不同射线源之间,尤其是在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射线源之间很难做出焦点尺寸的比较。同时,射线源的焦点位置会随设备使用时间以及加速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6.3.3几何放大倍数
几何放大倍数采用射线源、探测器与检测对象的旋转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描述物体实际尺寸与 GB/T29068—2012
对应影像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图2所示,几何放大倍数为射线源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SDD)与射线源与旋转中心之间距离(SOD)的比值。
SDD
SOD
探测器
射线源
X 检测对象旋转中心
图2几何放大倍数示意图
6.3.4空间分辨力的选择
用户对空间分辨力的要求是影响工业CT系统组成及子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空间分辨力决定了射线源焦点尺寸、探测器有效尺寸以及系统几何位置关系。因此,一定要结合实际的需求进行空间分辨力选择,参考以下原则:
射线源焦点尺寸和探测器有效尺寸越小,越有利于提高系统空间分辨力。但是,当焦点尺寸和探测器有效尺寸变小时,可探测的射线强度也会相应减小,会影响密度分辨力或扫描效率。 当对不同检测对象有不同空间分辨力检测要求时,可选择带有可调准直器尺寸的工业CT系统。检测时,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准直器尺寸的调节达到检测目的。 机械子系统误差可能降低系统的固有分辨力。空间分辨力要求较高时系统机械设计精度要求高,从而制造成本也高。当现有系统或设计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设计使用更高精度的零部件并采用不同的装配工艺。
-
一用户可通过如下的经验方法初步判断工业CT系统空间分辨力是否满足检测要求:
如果检测需求侧重尺寸测量,不受伪影影响的高对比度边缘定位精度可达系统有效束宽
0
的1/10,只要系统的精度能够接近定位精度的两倍,那么该系统就是可选的
示例2:如果图像边缘定位精度要求为0.1mm,那么需要系统精度应高于0.05mm,其有效射束宽度约为0.5mm。
如果检测需求侧重分辨明显特征,对于两个独立特征,其间距至少要大于有效射束宽时,
0
才可认为两个特征在图像上可以分辨出来。因此,只要系统的有效射束宽度小于检测需求的50%,那么该系统就是可选的。
示例3:如果要求识别间距小于0.4mm的两个特征,那么要求系统的有效射束宽度至少为0.2mm。 6.4对比灵敏度选择 6.4.1对比灵敏度
对比灵敏度表征CT图像随机噪声的大小。用户通常会有检测材质异常(密度分布、疏松和夹杂)的明确需求。例如:CT图像中1cm范围内的密度变化应小于1%等。CT供应商应据此确定对比灵敏度。工业CT的对比灵敏度也是有极限的。受系统噪声的影响,同一材质两个区域的CT值平均值呈随机变化。对比灵敏度就是表征这种随机变化的度量。系统的对比灵敏度与探测到光子数量的平方根相关。其他因素,如电子学噪声、图像重建噪声等都会影响系统的对比灵敏度。通常情况下,探测到的光子数越多,系统对比灵敏度越高。而探测到的光子数量与数据采集过程有关的所有扫描参数相关,如采样时间、射线通量、探测器效率等。
5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上一章:JB/T 11759-2013 冷轧轴承环件机械加工余量及公差 下一章:GB 8176-2012 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

相关文章

GB/T 29034-2012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指南 GB/T 29069-2012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GB/T 36589-2018 件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 GB/T 36589-2018 铸件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 GB/T 34365-2017 无损检测术语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 GB/T 29070-2012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 通用要求 GB/T 3583-2018 无损检测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密度测量方法 GB/T 35839-2018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密度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