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9874-2013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气相色谱法对干粉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GB/T 29874-2013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气相色谱法对干粉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1 15:06:53



推荐标签: 塑料 树脂 气相 色谱 测定 残留 单体 干粉 氯乙烯 干粉 单体 氯乙烯 29874

内容简介

GB/T 29874-2013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气相色谱法对干粉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ICS 83.080.20 G 32
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874—2013
塑料复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气相色谱法对干粉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Plastics--Homopolymer and copolymer resins of vinyl chloride-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vinyl chloride monomer by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dry powder
(ISO24538:2008,MOD)
2014-05-01实施
2013-11-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 和 国
国家标准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气相色谱法对干粉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GB/T 29874—2013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 字数18千字 2014年1月第一版 2014年1月第一次印刷
*
15号:155066·1-48104定价 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告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2987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4538:2008《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气相色谱法对
干粉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本标准与ISO24538:2008相比存在结构变化,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24538:2008章条编号变化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24538:200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删除了“范围”章中的“注”及其内容;为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以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035代替ISO472
---增加了“5.3恒温器”,规定了控温精度,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增加了精度为0.01g的天平要求;在“方法”章中增加了“以方法A为仲裁方法”的规定,提高检测结果判定的操作性,避免纠纷。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以“μg/g"代替“mg/kg"作为干粉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含量的单位;增加了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SAC/TC15/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锦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琛、王建英、石阳秋、梁斌、庞素芳、陈沛云。
I GB/T29874—2013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气相色谱法对干粉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具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基于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即分析恒定温度下与固相平衡的气相),适用于各种粉末状氯
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复合材料、粒料、挤出物、薄膜中的残留氯乙烯单体使用GB/T4615进行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35塑料术语及其定义(GB/T2035—-2008,ISO472:1999,IDT)
3术语和定义
GB/T2035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原理
将已称量的试样密封于玻璃管形瓶中,加热一定时间,使氯乙烯单体(VCM)在粉末和气相间达到平衡。从顶空中取得气态试料注人气相色谱仪,例如通过自动注射。组分在柱中分离并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
5仪器和材料
5.1气相色谱仪,具有固定的顶空进样器或手动注射装置。应选定能使VCM和杂质完全分离的色谱柱和条件。
注:适宜的色谱柱参见附录A。 5.2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5.3恒温器,可控制在(120土2)℃。 5.4玻璃管形瓶,方法A常用的容积为(22土0.5)mL,方法B为(10士0.2)mL,具衬PTFE的硅橡胶或丁基胶垫及铝帽,垫中不应产生能够干扰VCM测定的峰。 5.5卷压及脱帽工具,用于密封和重启玻璃管形瓶,
1
GB/T 29874—2013
5.6气密注射器,容积不大于5mL,依据VCM的浓度选择适宜的注射器。 5.7天平,分度值0.1mg。 5.8天平,分度值0.01g。 5.9 数据处理系统或相当的系统(自动电位计或积分仪),用于获取和评估气相色谱仪的数据。 5.10氯乙烯气体标准物,通过连续稀释纯VCM(体积浓度大于99.5%)制得,校正用
对于氨气、氮气或空气,推荐使用商用标准物,气体充装于具有毛细管出口或注射器接头的钢瓶中。 安全预警一氯乙烯在常温下是有害气体。制备校正样时必须在通风良好的通风橱中进行。
5.11FID气体和载气,纯度满足气相色谱分析要求,使用前需净化处理。所用的其他气体应具有相似的高纯度。
6取样
贮存过程中,由于试样表层释放残留VCM较快,在所取聚氯乙烯树脂(PVC)中可能存在浓度梯度,可将样品冷却,但应避免湿气冷凝。尽可能快地制备试样,使残留单体的损失最小。样品于实验室间交换或存时,应完全充满于管形瓶中并密封。
7方法
叙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A适用于测定残留VCM含量在0.01μg/g以上的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通过向完全无
VCM的PVC试样中加人已知量的VCM进行校正。
方法B与方法A类似,只是试样量较少及使用VCM外标物而非将VCM加人PVC中进行校正。 方法A应使用与待测试样类型相同且取样量相等的PVC进行校正,同时在校正及分析中,应在同
一条件下建立气固相的平衡并考虑管形瓶中PVC引起的顶空体积减小。
两种方法中,以方法A为仲裁方法。
8方法A
8.1试样制备和分析
取样前,宜以氮气吹扫玻璃管形瓶,尽量除去痕量的VCM。 称取2g~4g待测PVC树脂(校正取样量与之相同),精确至0.01g,置于洁净的玻璃管形瓶(5.4)
中,立即以隔垫和铝帽密封。将其置于气相色谱仪的顶空进样器(或恒温器)中,在120℃下平衡15min 后取顶空气体进样分析。每个样品测定两次。 8.2校正
通过向玻璃管形瓶中完全无VCM的PVC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VCM进行校正。 为保证校正与分析过程中建立一致的气固平衡及考虑到管形瓶中PVC试样引起的顶空体积减小,
校正与分析中使用相同质量(例如2g)和类型的PVC。
注:制备校正标准样及试样时所取的PVC质量将影响方法的灵敏度。 为获得无VCM的PVC,将PVC在100℃下加热,直至色谱仪不再检测到PVC中的VCM峰。 以稀释或纯的VCM气体进行校正。 取5个玻璃管形瓶(5.4),每个瓶中称取2g~4g无VCM的PVC树脂,精确至0.01g。若使用稀
释的VCM气体(例如0.4%)制备校正标准样,可以气密注射器移取例如0mL,0.2mL,0.5mL,1mL 2 GB/T29874—2013
式中: Catcor.一对加入的VCM标准样进行体积修正后的Cs的数值,单位为微克(μg); A标准样中VCM峰面积的数值。 计算各校正标准样的RF值的算数平均值。
8.3.5样品中VCM含量的计算
由式(5)计算试样中VCM的含量:
_(A,XRF.)
...( 5 )
C sample
m
式中: C sample- 试样中VCM含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 A,
试样中VCM的峰面积的数值;
RF.. 8.3.4中的平均响应因子;
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9方法B
9.1试样制备及分析
称取(0.20士0.001)g的试样置于洁净10mL的玻璃管形瓶(5.4)中(若使用其他规格的玻璃管形瓶,调整试样量,使试样体积和顶空体积的比例与0.2g试样与10mL玻璃管形瓶的比例大致相同),立即以隔垫和铝帽密封。将其置于气相色谱仪的顶空进样器或恒温器(5.3)中,在120℃下放置15min,使试样达到温度平衡,然后开始分析操作。每个样品测定两次。 9.2校正
以外标物校正为基础,至少使用两个浓度的标准样进行校正。通过每次的校正操作,测定检测器的
响应因子。使用平均响应因子,计算试样的VCM含量。
以气密注射器从气体钢瓶中取得VCM气体(抽动柱塞几次,有效排除注射器中的所有空气)。 从VCM钢瓶的毛细管出口处通畅的层流气中平缓地取得例如1mL的VCM气体(在一次连续的
过程中)并移至空的密封的玻璃管形瓶中。以至少一个玻璃管形瓶重复上述过程,向各玻璃管形瓶中加人不同体积的VCM。
将含有校正标准样的玻璃管形瓶置于气相色谱仪的顶空进样器或恒温器中。分析前在120℃下平衡15min。通过顶空进样器自动注射或手动注射进样分析。 9.3计算 9.3.1总则
计算结果修约至一位小数。 9.3.2校正操作的评估
通过评估峰面积进行结果计算。 9.3.3玻璃管形瓶中VCM校正标准样质量的计算
使用气体钢瓶中稀释的商用VCM气体进行校正,若VCM气体浓度以mL/m表示,需将此浓度
4 GB/T29874—2013
转化为mg/m",如式(6):
Cu/x X MvcM
·( 6 )
Cw/y
V
式中: Cw/v Cv/v MvcM VCM的摩尔质量的数值(=62.5); V
气体钢瓶中VCM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气体钢瓶中VCM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mL/m");
20℃,101.3kPa时的摩尔体积(=24.1L)。
按式(7)计算各玻璃管形瓶中VCM的质量:
·( 7 )
Cgt= Cw/vX V,
式中: C'st Cw/v V一向玻璃管形瓶中加入的VCM气体的体积,单位为升(L);若以纯VCM校正,以相同的公式计算cs,但cv/的值为1。
玻璃管形瓶中VCM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μg);气体钢瓶中VCM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9.3.4响应因子的测定
由式(8)计算各校正标准样的检测器响应因子RF:
RF = Cst
·(8)
Ast
式中: C'st 玻璃管形瓶中VCM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μg); A一校正操作中VCM峰面积的数值。 计算各校正标准样RF值的算术平均值。
9.3.5样品中VCM含量的计算
由式(9)计算试样中VCM的含量:
(A,XRFm)
(9)
Csan
m
式中: C smpie 试样中VCM含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 A.
试样中VCM的峰面积的数值;
RFm 9.3.4中的平均响应因子;
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10精密度
由于未获得足够的实验室数据,本方法的精密度是未知的。若获得足够的有效实验室数据,将在下一版本中增加精密度的说明。
11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中至少应包含下列信息:
5
上一章:GB/T 18241.5-2015 橡胶衬里 第5部分:耐高温防腐衬里 下一章:GB/T 29642-2013 橡胶密封制品 水浸出液的制备方法

相关文章

GB/T 38271-2019 塑料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 (PS-I)中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38271-2019 塑料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中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38271-2019 塑料 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中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34723-2017 不饱和聚酯树脂装饰人造板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34723-2017 不饱和聚酯树脂装饰人造板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5009.152-2003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GB/T 4615-2013 聚氯乙烯 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7139-2023 塑料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氯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