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YB/T 5349-2014 金属材料 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YB/T 5349-2014 金属材料 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7 14:55:51



相关搜索: 5349 方法 金属材料 试验 力学性能 yb yb

内容简介

YB/T 5349-2014 金属材料 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ICS 77. 040. 10 H 22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5349—2014 代替YB/T53492006
金属材料 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Metallic materials--Determination of bending mechanical porperties
2014-05-06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5349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说明 5 原理· 6 试样。 7 试样尺寸测量:
4
试验设备· 9 试验条件. 10 性能测定 11 试验结果数值的修约 12试验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 真实规定塑性弯曲强度和真实抗弯强度的测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 倒棱修正系数.…
8
5
0
9 12 13 14 YB/T 5349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B/T5349—2006《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与YB/T5349—2006相比,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及格式,调整了标准结构;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的JJG139、JJG157、JJG475和JJG762,增加了引用文件GB/T
12160和GB/T16825.1,并用GB/T4340替代了原引用的美国标准ASTME92(见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
-对个别术语和符号进行了修改(见第3章、第5章,2006年版的第4章);修改第7章原始横截面积的测定方法;将7.3修改为量具或测量仪器的分辨力;将8.1.5修改为试验机应定期按GB/T16825.1进行检验;修改了表6内容; -将10.1修改为弹性部分直线斜率的测定,并对图5进行了相应修改;修改了表7;修改了附录A;删除了U品的测定;删除了分级加载测定抗弯强度;删除了附录C。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怡斐、杜小强、董莉、任翠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452—1993; -YB/T5349—2006。 YB/T5349—2014
金属材料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原理、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说明、试样、试样尺寸测量、试验设备、试验条件、性能测定、试验结果数值的修约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脆性断裂和低塑性断裂的金属材料一项或多项弯曲力学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062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GB/T12160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 GB/T16825.1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
校准 3术语和定义
GB/T106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跨距span Ls 弯曲试验装置上试样两支承点间的距离。
3. 2
挠度计标距deflectionmetergauge length Le 用挠度计测量试样挠度时挠度计两测点之间的距离。
3.3
力臂arm 1 四点弯曲试验中弯曲力作用平面或作用线与最近支承点间的距离。
3. 4
弯曲力bendingforce F或F/2 垂直于试样两支承点间连线的横向集中力。
3.5
最大弯曲应力(名义应力)maximumbendingstress(nominalstress) R 弯曲力在试样弯曲外表面产生的最大正应力。
1 YB/T5349—2014
3. 6
最大弯曲应变(名义应变)maximumbendingstrain(nominalstrain) e 弯曲力在试样弯曲外表面产生的最大拉应变。
3.7
弹性部分直线斜率slopeofthelinearelasticityportion mg 弯曲应力与弯曲应变呈线性比例关系范围内的弯曲应力与弯曲应变之比。
3. 8
规定塑性弯曲强度 proof strength,plasticbending Rpb 弯曲试验中试样弯曲外表面上的塑性弯曲应变达到规定值时按弹性弯曲应力公式计算的最大弯曲
应力。
注: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下角标说明,例如Rp0.2表示规定塑性弯曲应变达到0.2%时的最大弯曲应力。 3.9
规定残余弯曲强度 bending permanent set strength R 对试样施加弯曲力和卸除此力后,试样弯曲外表面上的残余弯曲应变达到规定值时,按弹性弯曲应
力公式计算的最大弯曲应力。
注: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下角标说明,例如Rto.2,表示规定残余弯曲应变达到0.2%时的最大弯曲应力。 3. 10
抗弯强度 bending strength Rb 试样弯曲至断裂,断裂前所达到的最大弯曲力,按弹性弯曲应力公式计算的最大弯曲应力。
3. 11
挠度 deflection
试样弯曲时其中性线偏离原始位置的最大距离。 3.12
断裂度 fracturedeflection fub 试样弯曲断裂时的挠度。
4符号和说明
本标准所采用的符号、说明和单位见表1。
表1符号和说明
符号 b d Ds D. epb
说明试样宽度试样直径支承辊直径施力辊直径规定塑性弯曲应变
单位 mm mm mm mm %
2 YB/T5349—2014
表1 1符号和说明(续)
说明规定残余弯曲应变
符 号 ets F AF Fo Fab Fa Fob F. Fr-1 f Af fib fr fr-! fub fs h 1 L ~ L Ls L me R Rpb Rs Rub N w 元 α
单位 % N N N N N N N N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Pa mm MPa MPa MPa mm mm - -
弯曲力弯曲力增量预弯曲力规定塑性弯曲力规定残余弯曲力最大弯曲力
最后一次施加的弯曲力最后前一次施加的弯曲力
挑度挠度增量断裂挠度
最后一次施力并将其卸除后的残余挠度最后前一次施力并将其卸除后的残余挠度
规定塑性弯曲挠度规定残余弯曲挠度
试样高度试样截面惯性矩
试样长度力臂挠度计标距跨距实际力臂弹性直线斜率刀刃半径规定塑性弯曲强度规定残余弯曲强度
抗弯强度
矩形横截面试样45°角倒棱宽度
试样截面模数
圆周率(取5位有效数字,3.1416)
倒棱修正系数
弯曲应力-弯曲应变曲线弹性直线的斜率,其值不一定能代表弯曲弹性模量值。但如果使用最佳条件(选用高
分辨力的挠度计、高准确度的弯矩测量系统,高刚性的弯曲装置等),斜率值能够与弯曲弹性模量值接近一致。
5 原理
采用三点弯曲或四点弯曲方式对圆形或矩形横截面试样施加弯曲力,一般直至断裂,测定其一项或多项弯曲力学性能。 6试样 6.1试样形状和尺寸 6.1.1试验采用圆形横截面试样和矩形横截面试样。试样的形状、尺寸、公差及表面要求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或协议的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宜根据材料和产品尺寸从表2或表3中选用合适的试样尺寸。
3 YB/T 5349—2014
表2试样尺寸
单位为毫米 Ds,D,
三点弯曲
四点弯曲
试样
hXb
d 5 10 13 20 30 45
Ls
L
L
Ls
Ls+20
10
圆形横截面
≥16d
20或30 30
Ls+d
矩形横截面 (硬金属用)
5×5 5.25X6.5 5×5 5X7.5 10×10 10×15 13×13 13X19.5 20×20 20×30 30X30 30×40
30 14. 5
35 20
5
5
Ls+20
Ls+20
10
≥16h
≥16h
矩形横截面
20或30
Ls+h
Ls+h
30
表3试样尺寸
单位为毫米
薄板试样横截面尺寸
产品宽度
Ls
h
L
≤10
>10
0.25~0.5 >0.5~1.5 >1.5~<5
100h~150h 50h~100h 80~120
250h 160h 110~150
0.10~0.15
10Xh
bXh
2. 5
6.1.2进行对比试验时,试样横截面形状、尺寸和跨距应相同。 6.2样坏的切取与试样的制备 6.2.1样坏切取的方向和部位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或GB/T2975的规定。切取样坏和机加工试样的方法不应改变材料的弯曲力学性能。 6.2.2若相关产品标准或协议未规定时,机加工试样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形状公差为跨距范围内同一横截面尺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表4试样尺寸公差
单位为毫米
非机加工试样
试样横截面尺寸范围 >3~5 >5~10 >10~20 >20~45
机加工试样
尺寸公差 ±0.5 ±1. 0 ±1.5 ±2.0
形状公差
尺寸公差 ±0.05 ±0.10 ±0.15 ±0.20
形状公差 0. 03 0, 05 0. 08 0. 10
名义尺寸的3%
4 YB/T53492014
6.2.3铸造试样是否需要机加工应由相关产品标准或协议规定。对于机加工的试样,其表面粗糙度参数Ra的最大值为3.2um。 6.2.4硬金属试样的四个相邻侧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a值的最大值为0.4um。四条长棱应进行45 角倒棱,倒棱宽度不应超过0.5mm。倒棱磨削机加工方向与试样长度方向相同。 6.2.5薄板试样的两个宽面应保留原表面,两窄面的机加工表面粗糙度参数Ra的最大值一般为 3.2um。应去除试样棱边的毛刺, 6.2.6除非相关产品标准或协议另作规定,其他类型试样在其长度范围内的机加工表面粗糙度参数Ra 值的最大值为0.8μm。 6.2.7试样应平直。从盘卷切取的薄板试样允许稍有弯曲,但曲率半径与厚度之比应大于500。不允许对试样进行矫直或矫平。 6.3试样数量
薄板试样:至少试验6个试样,试验时,拱面向上和向下各试验3个试样。 圆形、矩形横截面试样:一般每个试验点需试验3个试样。
7试样尺寸测量 7.1圆形截面尺寸的测量
圆形横截面试样应在跨距中间区域不少于两个横截面上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测量其直径。取直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性能值。 7.2矩形截面尺寸的测量
矩形横截面试样应在跨距的中间区域不少于两个横截面上分别测量其高度和宽度。取测量的高度和宽度平均值。对于薄板试样,高度测量值超过其平均值2%的试样应不用于试验。 7.3量具或测量仪器的分辨力
按表5要求选用量具或测量仪器。测量试样尺寸时,应记录至量具或测量仪器分辨力数位。
表5量具或测量仪器的分辨力要求
单位为毫米
尺寸范围 0.25~1.0 >1. 0~20 >20
量具或测量仪器分辨力不低于
0. 001 0. 005 0. 01
注:模拟式指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标尺分度值的一半。例如,普通干分尺的分度值为0.01mm,用此千分尺测量尺寸时可以估读半个分度值,即0.005mm,估读这位数算有效数位,这千分尺的分辨力为0.005mm。数字式指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末位上下跳动1个字码。
8试验设备 8.1试验机 8.1.1各类万能试验机和压力试验机均可使用。试验机测力系统的准确度为一级或优于一级。 8.1.2试验机应能在本标准规定的速度范围内控制试验速度,加卸力应平稳、无振动、无冲击。 8.1.3试验机应有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试验装置。施力时弯曲试验装置不应发生相对移动和转动。 8.1.4试验机应配备自动记录或采集弯曲力-挠度曲线数据的装置。 8.1.5试验机应定期按GB/T16825.1进行检验。 8.2弯曲试验装置 8.2.1三点弯曲试验装置 8.2.1.1两支辊的直径应相同,压头上施力辊的直径宜与支辊的直径相同,辊的直径按表2选用。支辑
5
上一章:GB/T 31303-2014 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棒 下一章:GB/T 28896-2012 金属材料 焊接接头准静态断裂韧度测定的试验方法

相关文章

GB/T 41049-2021 纤维金属层板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40398.2-2021 炭-炭复合炭素材料试验方法第2部分∶弯曲性能试验 GB/T 40398.2-2021 炭-炭复合炭素材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弯曲性能试验 YY/T 1503-2016 金属接骨板弯曲疲劳性能外科植入物试验方法 YY/T 1503-2016 外科植入物 金属接骨板弯曲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FZ/T 60042-2014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33621-2017 三维编织物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3356-2014 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