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514-2010 罐底动火作业准备

SY/T 6514-2010 罐底动火作业准备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3 17:51:59



相关搜索: 作业 准备 准备 6514

内容简介

SY/T 6514-2010 罐底动火作业准备 ICS 13. 100 E 09 备案号:30791—2011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514—2010 代替SY/T6514—2001
罐底动火作业准备 Preparing tank bottoms for hot work (APIRP 2207:2007,MOD)
2011-05-01实施
2011-01-09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514—2010
目 次
前言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预防措施 4.1般预防措施 4. 2特殊预防措施 5检查程序 5.1一般程序 5.2特殊程序 6工作程序和安全预防措施 6. 1 概述 6.2小修 6.3大修 6.4周边修复 6.5双底安装 6.6成片更换 7 综述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APIRP2207:2007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附录B(资料性附录) 惰化容器参考文献
1
.
.
10
T SY/T 6514—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514—2001《罐底热作业的预准备》。与SY/T6514—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由《罐底热作业的预准备》改为《罐底动火作业准备》;增加了第3章“定义和术语”;增加了第4章部分内容(见4.1,4.1.2,4.1.3,4.1.4,4.1.7,4.1.8,4.1.9,4.1.10, 4.2,4.2.2,4.2.3,4.2.7,4.2.8,4.2.9,4.2.14和4.2.15); -增加了第7章“综述”。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美国石油协会APIRP2207:2007《罐底动火作业准备》。 本标准与APIRP2207:200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
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附录A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APIRP2207:2007特别声明、引言; “本推荐作法”一词改为“本标准”;删除了APIRP2207:2007部分参考文献;原英制计量单位均按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换算;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提供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删除了APIRP2207:2007资料性附录C。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胜利油
田石油开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边兆杰、刘道华、高静、尹承罡、赵延茂、邱春盛、王顺华。 本标准代替了SY/T6514一2001。
I SY/T 65142010
罐底动火作业准备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储罐罐底动火作业。其中讨论了防火、防爆以及相关伤害的安全预防措施。 本标准并不包含某项具体的动火作业活动之前、期间或之后的所有安全预防措施和作法。所有动
火作业都应满足适用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有关罐底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受限空间进人、锁封/签封、 气体测试、通风以及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
符合安全规范条例或环境规范条例的指南;储罐建设或重建的工程规范;车间预制罐修理指南;储罐进人指南;焊接技术、工艺技能或焊工资格;般的“安全作业”作法,比如坠落保护、个人防护设备以及滑倒、倒、坠落等防护;一进人惰性环境或在惰性环境中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9448焊接与切割安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受限空间confined space 指炉、塔、釜、罐、仓、槽车、管道、烟道、下水道、沟、井、池、涵洞、裙座等进出口受限,
通风不良,存在有毒有害风险,可能对进人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危害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 3. 2
双截止泄放double block and bleed 指通过在管道两个闭阀门之间用来关闭、锁封或签封两个直通阀,同时用来打开、锁封或签封一
个排水阀或排气阀,以实现管道或管线的有效关闭。
注:可评估和指定一个单向阀,该单向阀用两个密封面和密封面之间的一个排水孔来满足双截止泄放的要求。 3.3
动火作业hotwork
1 SY/T 6514—2010 使用气焊、电焊、铅焊、塑料焊、喷灯等焊割工具,在油气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的作业和生产,维修油气容器、管线、设备及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设备,能直接和间接产生明火的施工作业。动火作业也包括切削、灼烧、研磨、喷砂等作业。 3. 4
惰性化 inerting 指一种通过使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或蒸气(水蒸气)取代燃烧所需的氧气来消除易燃环
境潜在危险的过程。 3.5
锁封/签封lockout/tagout 指一种情形,在该情形下,电力开关、水力开关和机械开关都处于断开状态,且锁定和(或)机
械连锁已被设置、标记、密封或锁定以阻止产品或能量进人需要准人的受限空间、无需准入的受限空间或非受限空间。规定或雇主程序要求的地方,须测试系统以确保隔离。可运用“双截止泄放装置” 来确保管道与储罐的安全隔离,但单向截止阀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3.6
燃烧下限lowerflammablelimit(LFL)指空气中蒸气的最小浓度,在该浓度之下,即使接触火源也不会发生火焰蔓延。燃烧下限通常用
空气中可燃气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有时称为“爆炸下限(LEL)”。 3.7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
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3.8
燃烧上限 灵upper flammablelimit(UFL) 指空气中的最大蒸气浓度,当高于该浓度时,即使接触火源也不会发生火焰蔓延。燃烧上限一般
通过空气中可燃气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有时称为“爆炸上限(UEL)。通俗地说,如果一种混合物中易燃蒸气的体积分数高于燃烧上限,那么该混合物太“浓”以至于无法燃烧,如果体积分数低于燃烧下限,那么该混合物则太“稀”以至于无法燃烧。
4预防措施
4.1一般预防措施
储罐内部罐底动火作业的安全准备工作至少应考虑以下要点:
一碳氢化合物或其他先前存储的易燃物料(该物料可着火和燃烧)可能存在于修理的储罐底板下面。如果底板上或底板与罐壁连接处有裂口,那么这种存在的可能性更大。 一储罐的内部作业涉及受限空间进人。 一般动火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 一焊接安全措施遵照GB9448执行。
-
4.1.1在开始作业之前,储罐必须进行隔离、清洗、通风,并且经过易燃气体和缺氧测试以及对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危害的有毒物质的评估。这些作业包含但不仅限于受限空间进人、锁封、签封和个人防护设备的程序和要求。 4.1.2高于或等于燃烧下限10%的任何气体都是危险的(一些组织要求零值的爆炸下限)。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以“浓度过大”不能燃烧而允许员工进入(如碳氢化合物的浓度高于“燃烧上限”)。 4.1.3即使易燃物质处于安全水平(低于燃烧下限10%),也应评估作业环境中气体是否可能存在 2 SY/T 6514—2010
有毒物质。检测数据应符合GBZ2.1的要求。对储罐中气体的监测应包括焊接产生的烟尘和潜在危险气体。 4.1.4作业区域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8%或少于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该区域应被认为是缺氧的。 4.1.5对动火作业区域进行目测检查是必要的。应由取得安全员资格证书人员负责批准动火作业,并制定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和获得准入许可。如果用到个人防护设备时,必须进行危险评估。 4.1.6对于急救需求及初次使用的消防设施(例如灭火器和消防水带)应在许可证上注明,并且应随时准备好,一且发生紧急情况,能够立即投入使用。对于该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提前培训指导,使其能够正确使用。 4.1.7工作区域为受限空间时,应取得许可后进入。 4.1.8工作场所需要使用呼吸防护设备时,使用前应检查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4.1.9如果通过含氧量测试证实需要使用供气呼吸防护设备时,除了短时间进入作业任务(例如检验或者测试)外,其他任何作业都需要使用管线供气式呼吸器。自给式呼吸器(SCBA)所需的气瓶可能影响工作并造成身体伤害。 4.1.10无专用的多源呼吸装置和专用个人防护装置、特殊的训练、增强的救援能力以及其他特殊保护措施,不应进人惰性受限空间工作。 4.2特殊预防措施
下面详细说明了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进行各项作业之前,除了来自取得安全员资格证书人员的指导外,还要仔细查阅相关参考资料、规定。 4.2.1在开始进人油罐作业和动火作业之前,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 4.2.2如果作业活动停止,那么该受限空间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障碍物、标记或者警示),防止未经许可进入。 4.2.3在作业中止一段时间重新开始作业时,应重新确认全部进人条件,确保满足进入许可要求。 4.2.4除在含惰性气体的受限空间工作之外,在进入受限空间和动火作业期间,应保证排风设备保持适当的电气区域等级,并一直运行良好。排气设备的通气量必须足够大,以便为油罐内工作人员提供足够新鲜的空气。 4.2.5进出储罐的管线及流程应通过断开、封闭、加盲板、“双截止泄放”或者别的方式实施隔离,同时进行锁封或者签封,并且保证在进人和动火作业期间不被干扰。 4.2.6与含铅汽油接触过的储罐表面动火作业前,应打磨到露出金属光泽。管线两端由于焊接或者其他操作可能过分受热,因此要求管线两端各至少30cm(12in)宽的区域打磨到露出金属光泽。
如果上述区域未打磨到露出金属光泽,焊工应使用供气呼吸器,因通过作业环境气体测试很难检测到有毒烟雾(来自铅渣和涂层)。尽管在动火作业期间常见的空气质量检验都显示空气是安全的,但是对于在储罐中的其他人员来说,穿戴供气呼吸器仍然很有必要。作业计划应包含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 4.2.7如果储罐涂有防腐层,应注意防腐层在动火作业过程中的燃烧特性和毒性。 4.2.8如果使用喷砂法,应识别和注明以下相关危险:
产生有害颗粒(例如沙粒,如果使用喷砂法)的潜在可能,在此情况下,应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置。 喷砂法属于动火作业,有引火危险。
4.2.9如果使用二氧化碳喷砂法,也应注意识别、评估和详细说明相关危险,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几点:
二氧化碳取代氧气,导致缺氧。
3 SY/T 65142010
-超过GBZ2.1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对人体将造成伤害(高含量二氧化碳具有生物活性)。 暴露于二氧化碳流可能引起“冻灼”。 初始危害评价及之后定期进行的危害评价中应包括大气监测。 一如果储罐通风不能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相关水平以下,必须使用供气呼吸器。
4.2.10电焊机接地导线应直接可靠连接在动火作业的储罐金属表面上。应仔细检查电焊引线是否存在可能导致短路的绝缘层磨损、割伤、刮伤或者断裂现象。其他设备的接地导线也应接至储罐,或者接至确定的接地点,而不是接至电焊机,以避免产生杂散电流或者反向电流。 4.2.11用于切割作业的压缩气瓶应安全地垂直固定,并且一直位于储罐外部,与打开的检修孔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不使用时,必须自气瓶阀处切断割炬和软管并将其移至罐外。 4.2.12压缩气体供气软管和软管接头放进储罐之前,应检查其是否泄漏,必要时将其更换。为了防止储罐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必须保护储罐外的压缩气体供气软管免受损坏,还应保护储罐内部的压缩气体供气软管免受烧损、切削、磨损、断裂或者其他损坏。 4.2.13在进行作业时,应检测所有的工作场所是否缺氧,以及是否存在易然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此类工作的人员应随时注意储罐内外压缩气体供气软管状况的变化。如果出现变化,应立刻停止作业,所有人员撤离储罐,同时按照4.1.2,4.1.3和4.1.4中的规定,在无危险时调查引起此类显著变化的原因。 4.2.14如果储罐储存过含硫物料(例如含硫原油、沥青或者船用燃料),则可能产生具有自燃性的硫化铁而成为引火源。尤其是在缺氧的环境中(例如充满惰性气体时)存储,这种可能性更大。 4.2.15如果在储罐金属表面发现氢鼓包,则在该区域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应特别注意。既然是在极高压力下的鼓包中包含氢,那么鼓包本身就危害人身安全。通常在与胺类、氟化氢或者含硫(含硫化氢)材料接触的设备中易产生氢鼓包。此类现象更常出现在焊接区域。所以在确定在某个区域继续进行动火作业是否安全的过程中,应由有资格人员(例如取得安全员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评估。
5检查程序
5.1一般程序
在计划维修以及开始作业之前,必须检查储罐底部,并办理准入许可及作业许可。 5.2特殊程序
在罐底动火作业处,有时可先通过冷切割或者钻孔方式开适当大小的小孔。通过小孔用探测器对内部存在的易燃物或者硫化氢进行检测。该小孔有利于肉眼检查,同时也可通过小孔除去罐底以下空间中的气体。在设置此类小孔时,必须特别注意避免产生火源,该火源可能造成储罐底部释放的可燃气体或者液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在进行切割作业期间,应在工具的切割边缘使用冷却剂(如水)来冷却材料。气动工具的使用有利于消除触电事故,以及点火源的产生。不推荐使用非防爆电钻机(包括电池驱动的钻机)。
如果对储罐底部与罐壁连接处进行维修时,一定要注意去除罐壁底部的外部绝缘材料,因为石油可能会浸入绝缘材料中;罐内部进行的动火作业可能导致油浸绝缘层发生火灾。
注:在去除绝缘材料之前,应确定其绝缘材料类型(例如石棉),以便采用适当的工作程序,应按照相关的法规
和设备要求以及必要的文件资料正确地去除和处理绝缘材料。 大多数情况下,储罐维修要求进行详细的工程计算和专门的检查,以便获取所有维修分析所需的
信息资料。
4 SY/T6514—2010
6工作程序和安全预防措施
6.1概述
所采用的工作程序主要由储罐底部状况、需要动火作业维修的类型、区域以及检查结果确定。 6.2~6.6中描述的安全工作程序适用于存在或者可能存在易燃液体或气体的情况。此类工作程序并不指导所有遇到的不同类型储罐底部维修或者动火作业维修,然而此类工作程序基本包含了这些安全准则适用的各种情形。安全工作程序应由合格的、受过专业培训或者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并经安全专业部门的审核。所有与此有关的人员均应经过培训教育以熟悉此工作程序。
在计划进行每个维修作业之前,应识别所有适用的空气和水的环境要求,并在整个工作项目进行期间,始终保持符合这些要求。 6.2小修
小修通常包括焊接腐蚀坑、裂纹或者其他局部小型修理工作,例如焊接支持或者支撑物。所有的焊接或者其他动火作业均应符合动火作业许可要求。如果储罐底部条件不好,可使用下面列举的气体清洗程序:
a)在邻近维修区域的地方钻一螺纹孔,连接13mm(1/2in)管子,该钻孔点与底板结合缝、
底板附属装置焊缝、现有的底板修补点或者危险区域的距离不应低于30.5cm(12in)。 使用金属管把供应氮气、二氧化碳或者其他情性气体的管道与13mm(1/2in)的接头相连
b)
接。应使用具有流量指示的压力控制阀防止储罐底部的流体超压,限制气体压力不超过底板重力。 在开始动火作业之前,应在邻近焊接部位的罐底下方建立一个惰性气体流,以确保任何可燃气体被驱散或者冲淡,保证不发生燃烧。
d) 使用情性气体时,必须不断检测工作场所,以确保罐内流通空气含氧量等同于大气。检测
潜在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或者烃浓度必须持续进行。 e) 在完成指定区域的焊接以及进人下一个工作区域之前,应停止惰性气体的流通,去除管道系
统并应立即修补钻孔。
6.3大修
在进行储罐底部大修时,应使用气体清洗法排出储罐底部的可燃液体。以前,有时采用水淹法排出储罐底部的可燃液体。
在使用水淹法排出储罐底部液体时,需要考虑以下相关的技术因素: a) 使用水淹法可能带来环境风险。应仔细审查水淹法,并处理计划用水
必须注意储罐有可能被水淹没7.6cm(3in)。对于具有圆锥形底板的储罐上,特别是较大储
b)
罐上,在水位达到圆锥体顶部之前,储罐应保证正常冲水。 水淹法可通过下列方式实现:
在储罐周围构建高于储罐底板最高位置的土堤(见图1)。
a):
b)在罐底最高点处,钻取用于连接13mm(1/2in)管子的螺纹孔。这些孔所处位置应确保储
罐下面所有可燃液体或者气体能被水置换。 安装用做排气口及检查点的管子接头。接头的最高位置应高于临时土堤用水充满储罐下方的空间,直到接头处出现溢流。不断供水,以保持土堤内有一个稳定液
d)
面,确保储罐下方不会出现空隙。 e) 仔细观察储罐内部的泄漏,必要时应将其塞住,以保持罐底干燥。
5
上一章:SY/T 6455-2010 陆上石油工业安全词汇 下一章:SY/T 6857.1-2012 石油天然气工业特殊环境用油井管 第1部分:含H2S油气田环境下碳钢和低合金钢油管和套管选用推荐做法

相关文章

SY/T 5587.5-2018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 5587.5-2018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 5587.5-2018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HG 30010-2013 生产区域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SY 6303-2016 海洋石油设施热工(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SY/T 0088-2016 钢质储罐罐底外壁阴极保护技术标准 DB32/T 3403-2018 危险化学品企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 API RP 2207-2022 热加工用预备的罐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