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080.10 G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716—2014 代替GB/T7716—2002
聚合级丙烯
Propylene for polymerization-Specification
2014-12-01实施
2014-07-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771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7716 62002《工业用丙烯》。 本标准与GB/T7716 2002相比,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由《工业用丙烯》改为《聚合级丙烯》;一取消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年代号(见第2章,2002年版的第2章); -增加厂合格品指标(见第3章表1);乙烯含量优等品指标由“≤50mL/m"修改为≤20mL/m3”,--等品指标由“≤100mL/m” 修改为“≤50mL/m3”(见第3章表1,2002年版的第3章表1);甲基乙炔十丙一烯含量一等品指标由“≤20mL/m”修改为“≤10mL/m3”(见第3章表1, 2002年版的第3竞表1);在水含量优等品指标“10rmg/kg”上增加表注b"该指标也可以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见第 3章表1);增加了二中醚的控制指标(见第3章表1);删除了采样,将相关内容移人检验规则(2002年版的第4章)。 删除了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TC63/SC4)归口。 本标准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影金瑞、崔广洪、于洪光、梁妃沈。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716—1987,GB/T7716—2002.
GB/T7716—2014
聚合级丙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合级内烯的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及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聚合用内烯,分子式:C.H 相对分子质量:42.081(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本标准并不是旨在说明与其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键康措施,
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3392 工业用丙烯中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3394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乙炔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3396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氧的测定电化学法 GB/T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GB/T3723 1999,idt.SO3165:1976) GB/T3727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水的测定 GB/T11141—2014工业用轻质烯烃中微量硫的测定 GB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 CB/T12701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氧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13290 工业用内烯和丁二烯波态采样法(GB/T13290—2014,ISO8563:1987,NEQ) GB 18180 液化气体船舶安全作业要求 GB20577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气体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19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监察规程》[(87)化生字第1174号」 《液化气休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劳部发【1994262号)
3要求
聚合级内烯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
GB/T7716—2014
4.6质量证明
每批厂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等级、批号或生产日期和本标准编号等。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1依据GB12268规定的分类原则,聚合级丙烯属于危险化学品第2类第2.1项易燃气体,其警示标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其危险性标志按GB190执行。 5.2聚合级丙烯储罐的设计、制造、使用及维修应符合GB150的规定并遵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5.3用铁路罐车、汽车罐或专用轮船运输聚合级丙烯时,除了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外,铁路罐车运输应遵守《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汽车罐车应遵守《液化气休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轮船运输应遵守GB18180的规定。
6安全
6.1根据对人体损害程度,丙烯属于低毒的物质。其沙及的安全问题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摊的规定。 6.2应查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由供应商提供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3在作业区域内最大允许浓度为300mg/m。当浓度超过此范围时,吸入丙烯气体会引起头昏、头痛和产生麻醉作用。
液态内烯溅到皮肤上,会引起皮肤冻伤。因此在整个采样过程中操作者应戴护月镜和良好绝热的塑料或者有橡胶涂层的手套,
中毒时的紧急救护办法:给予新鲜空气或输给氧气,进行人工呼吸。 6.4丙烯为易燃介质,在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0%~11.1%(体积分数),自燃点为455℃。因此,切顽防措施应考虑如何避免形成爆炸气氛。采样现场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尤其在冲洗操作时更应注意, 6.5消防器材:在火源不大的情况下,可使用二氧化碳和泡沫灭火器、氮气等灭火器材。 6.6电气装置和照明应有防爆结构,其他设备和管线应良好接地。
中华人民共 和周
国家标准聚合级丙烯 GB/T7716—2014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6下字 2014年10月第一版2014年10月第--次印刷
*
书号:155066·1-50251定价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7716-2014
打印H期:2011年10月22日F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