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310-2013 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技术要求

SY/T 6310-2013 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技术要求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08:35:56



相关搜索: 技术 开发 气田 6310 评价 可行性

内容简介

SY/T 6310-2013 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技术要求 ICS 75. 020 E 12 备案号:43213—20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3102013 代替SY/T6310---2006
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guirements for feasible evaluation of gas field development
2014一04一01实施
2013-11-28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310—2013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家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3101-2006《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技术要求》。与SY/T6310-2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的资料要求做了调整和修订(见.1和4.2):一“构造及圈闭评价”部分补充了分析构造及断层特征,评价圈闭类型、大小及封闭性等内容(见5.1); -增加了地层及沉积相特征”内容(见5.2); “储层评价”部分补充了精细储层对比,描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描述流体在储层中的分布特征及开展储层分类评价等(见5.3):将“气水动力系统评价*调整为“气藏压力系统划分”和"气藏类型判断”《见5.和 5.6);
“气井产能评价”部分补充了评价气井产能特征内容(见5.5): ·将“储量估算和评价修改为气藏储虽评价”.并对内容进行了调整(见5.7);一将*气藏开发规模和井网部署*修改为“气藏工程框架设计”,补充了划分开发层系,论证
井型、并距和单井配产,优化井位部署等内容(见5.8):一将“工程设计”分为“钻井工程框架设计”。“采气工程框架设计”和“地面工程框架设计”,
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见5.9.5.10和5.11);增加了"健康安全与环境评价”内容(见5.12》:
--
*项目可行性及风险评价”部分补充了分析经济风险内容(见5.14):对“评价报告的编写要求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见第6章)。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建发。 本标准代替SY/T6310—2006 SY/T6310—206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6310—1997: SY/T 10013—1998.
T SY/T6310—2013
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开发方案之前的陆上气田(气藏)开发评价。海上气田(气藏)开发可行性评
价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979天然气藏分类 DZ/T(217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SY/T5-40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 SY/T 6177 气田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经济评价技术要求
3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3.1目的
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的目的是初步分析、判断气田的开发前景,为气田开发投资决策和开发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3.2任务
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的任务是在气田地质特征和动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框算气田开发规模,优选开发工艺技术、评价气田开采价值、提出气田气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地面工程和经济评价框架性设计方案
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的资料要求
4.1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一气田(气藏)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地震资料: —地质录井、测井资料;一岩心描述及分析资料:一流体(油、气,水)分析化验资料:一PVT实验及相态分析料 SY/T6310—2013
测试及试采资料:钻井,完井,固井及增产改造等资料:
-
—经济评价基础数据。 .2研究成果资料
研究成果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动态分析研究成果;. ·储量计算成果。
5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的内容
5.1构造及图闭评价
根据地震处理解释成果及已完钻井资料,分析构造及断层特征。评价圈闭类型。大小及封闭性。 5.2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分析地层层序,精细地层对比,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及区域沉积背景综合分析主要产层的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 5.3储层评价 5.3.1根据钻井资料,综合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和地震预测等资料,评价储层特征,精细诸层对比。 认识储层纵横向展布,获取储层评价参数。 5.3.2分析裂缝发育特征以及裂缝对产层渗流能力的改善作用 5.3.3描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5.3.4按SY/T5440中的规定进行气井试井分析。结合覆压条件下渗流实验和缴感性实验.分析储层渗流能力和渗流特征。 5.3.5分析气藏流体性质,判断气水界面位置,描述流体在储层中的分布特征。 5.3.6开展储层分类评价,确定储层储渗类型。 5.气藏压力系统划分
全面分析气藏的动态资料,结合静态地质特征,对气藏的连通性进行分析。划分压力系统。 5.5气井产能评价 5.5.1分析气井测试资料,计算无阻流量,评价气井产能特征。 5.5.2分析气井产能影响因素。 5.5.3评价气井的经济极限产量。 5.6气藏类型判断
按GB/T26979中的规定判断气藏类型。 5.7气藏储量评价 5.7.1 分析储层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气饱和度、渗透率等参数场变化,构建气藏地质框架模型。 2 SY/T 6310-2013
5.7.2分析储量参数,按DZ/T0217中的规定评价气藏储量。 5.8气藏工程框架设计 5.8.1根据气藏特征,划分开发层系和开发单元。 5.8.2论证井型。井距和单井配产,优化井位部署。 5.8.3优选气藏开发方式,分析气藏合理开发规模,开展气藏工程方案设计。 5.9钻井工程框架设计 5.9.1根据钻遇地层及储层地质特征,设计井身结构。 5.9.2优选安全、快速钻井方式。 5.9.3选择合适的周井方式。 5.9.4开展完井方式论证和完井管柱设计。 5.10 采气工程框架设计 5.10.1 设计合理的采气工艺(包括生产管柱、采气方式、生产制度等)。 5.10.2 评价气井增产措施效果,优选有效的增产措施。 5.10.31 论证油套管防腐。防垢及防止形成水合物的措施。 5.11地面工程框架设计 5.11.1 优选地面集输工艺方案。 5. 11. 2 天然气净化工艺方法及流程的优化设计。 5.11.3开展防腐、自动控制、通讯、给排水及消防、热工及暖通等设计。 5.12 健康安全与环境评价 5.12.1 分析主要危险源:提出安全技术措施。 5.12.2 分析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提出环保措施。 5. 13 经济评价
按SY/T6177中的规定,计算框架方案的主要财务指标,判别气田开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5.14项目可行性及风险评价 5.14.1 分析气田储量可能存在的风险。 5.14.2评价气井产能和气田开发规模可能存在的风险。 5.14.3分析经济风险。 5.14.4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6评价报告的编写要求
气田开发可行性评价技术要求的报告内容主要有: a)气田概况; b)气田地质特征:) 气田动态特征:
d)气田储量:
3 SY/T 6310-2013
c3 气藏工程框架设计: f> 钻井工程框架设计: g) 采气工程框架设计: h) 地面工程框架设计: i) 健康安全与环境评价: i 经济评价: k) 项目可行性及风险评价: 1) 附图。附表。
上一章:SY/T 6304-2013 注蒸汽封隔器及井下补偿器技术条件 下一章:SY/T 6331-2013 气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SY/T 6177-2020 气田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经济评价技术要求 SY/T 6106-2020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SY/T 6106-2014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SY/T 611-2018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SY/T 6111-2018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SY/T 6647-2013 气田开发新区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估技术要求 SY/T 5740-2013 聚合物驱油开发方案设计与效果评价技术要求 SY/T 6170-2012 气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