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JF 1409-2013 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JJF 1409-2013 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6 14:34:55



相关搜索: jjf 规范 表面 1409 温度计 温度计

内容简介

JJF 1409-2013 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JJF
受控
35.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409—2013
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Surface Thermometers
2013-05-13发布
2013-11-13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409—2013
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JJF1409—2013 代替JJG364—1994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Surface Thermometers
我工居互设时间
漆下 归口单位: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零设
主要起草单位:沈阳计量测试院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沈阳东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409—2013
成贩开赢面卖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anaa2noia
罗涛(沈阳计量测试院)周正 (沈阳计量测试院)
参加起草人:
邢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敏(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王魁汉(沈阳东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迎好马筑专车
市 JJF1409—2013
目 录
引言 1范围· 2 引用文件 3概述 4计量特性 4.1外观… 4.2示值误差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 6.2校准方法 7校准结果表达 8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表面温度计校准记录参考格式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附录C表面温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附录D表面温度源控温稳定性及温度均匀性测量方法
(I)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3) (4) (5) (6) (7) (11) JJF1409—2013
引言
本规范依据JJF1071一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一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写。
本规范代替JJG3641994《表面温度计》。与JJG364—199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规范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按照JJF1071一2010的要求对规范格式进行了修改。 删除了与指针式表面温度冲相天的内容。 在计量特性中删除倾斜影响和绝缘电醒的要求删除了表面减度计评误差的技术指标,改以示值误差形式表示。 修改了校准环境条件要求。 修改了侧量标准及其他设备的技术要求。规定对铂电阻温度计其配套测量仪表整本校 其书
手被校表面温度针最大允差的
.
1/1
温度源技 不要
改了理除推 照新制造 使用 修理 活的 选择 同的 项目,只造行表面温
计者 值误差的改 检定点的在测量 范围内不修改了示值误差校准的操作方修改了示值误 会的计算公式增加数据修约要求。 在附录 中修改了表面温度计校准记录参考格式和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增加了附录C表面温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增加了附录D表面温度源控温稳定性及温度均匀性的测量方法。
校准温 点应造 整个测 健范围 内的整一或整百度点。 个点

JJG364一1994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JG364—1984《表面温度计》。
Ⅱ JJF1409—2013
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偶为感温元件的表面温度计在室温至400℃温度范围的校准。 其他类型表面温度计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
2引用文件
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 GB/T13639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模拟输入数字式指示仪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概述
表面温度计是用于测量固体表面温度的仪器,由温度传感器和数字式温度指示仪表组成。其测温原理是将表面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元件紧密压在被测物体的表面上,由指示仪表显示出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感温元件为表面热电偶,指示仪表一般具有热电偶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4计量特性
4.1外观 4.1.1表面温度计的外形结构应完好,不应有影响测量准确度的缺陷。 4.1.2温度传感器的插件极性应正确,接触应良好,插件的材质应与感温元件的材质相同。 4.1.3接通表面温度计的电源,指示仪表应显示正常。 4.2示值误差
表面温度计的示值与实际温度的差值为表面温度计的示值误差。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1.1环境温度:(23士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或符合校准用仪器设备所规定的环境条件。 5.1.2在校准过程中,环境温度波动不应超过0.5℃。校准实验室内不应有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因素。 5.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1 JJF1409—2013
5.2.1标准器
通常采用铂电阻温度计,其外径与温度源测温孔的内径的差最大为0.5mm。 对铂电阻温度计及其配套测量仪表整体校准,其扩展不确定度U(k=2),应小于
被校表面温度计最大允差的1/10。 5.2.2表面温度源(以下简称温度源)
温度源的温度范围应满足校准温度范围。温度源由表面热板、控温装置、测温标准器和与其配套使用的测量仪表组成,提供温度可调节的稳定、均匀温度场。
温度源表面热板上符合温度均匀性要求的区域为工作区。在表面热板的底部具有外置标准器插孔,标准器测量端与插乳内测温点处按融应良好,测温点应垂直位于表面热板工作区中心下方。
热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油垢等物质,不允许有影响测量准确度的表面氧化,保证表面温度计的感盒元件写工作区的热板接触良好。热板材料虚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工作区直径或边长与感盖元件的接触面相应尺寸之比应不小于1.4。可根暴感温元件的形状选择相适应的表面热板
温度源摄术要求参见
温度源技术要
技术指

温度均
稳定性/(C/1min)
1
温度范围C
室温≤100
4
0
300
10 Z 300t100
6.6
6校准项目和校准法 6.1校准项目
外观、示值误差。 6.2校准方法 6.2.1外观
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检查。应符合4.1的规定。 6.2.2示值误差 6.2.2.1表面温度计的感温元件在校准前应进行清洁处理,去掉影响测温准确度的污物。接通表面温度计的电源,将其在校准环境中放置不少于10min,使其参考端温度与环境温度充分达到热平衡。 6.2.2.2校准温度点应选择整个测量范围内的整十或整百度点。在测量范围内不得少于3个点,其中1个点可在温度源的测量范围下限温度附近选择,另1个点可在表面温度计或温度源的上限温度(取小者)附近选择。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选择校准温度点。 6.2.2.3将标准器插人温度源外置插孔中,标准器测量端与插孔内测温点处应接触良好,插孔出口缝隙用保温材料堵严。 2 JJF1409—2013
6.2.2.4接通温度源的电源。 6.2.2.5调节温度源设定温度,待温度源温度上升且稳定到所需要的校准温度,其偏离不得超过士2℃。 6.2.2.6将被校表面温度计的感温元件充分、紧密地压在温度源热板工作区的中心位置上。 6.2.2.7 待标准器的测量仪表及表面温度计示值稳定后,记录标准器测量仪表及表面温度计的读数。 6.2.2.8用6.2.2.6~6.2.2.7的方法对表面温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量 6.2.2.9改变温度源设定温度,重复6.2.2.5~6.2.2.8的操作,直到所有的温度点均校准完毕。 6.2.2.10校准过程中环境条件应符合5.1的规定。 6.2.3数据处理
被校表面温度计的示值与实际温度的差值为表面温度计的示值误差。在校准过程中,对表面温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量,取3次测量平均值计算示值误差
表面温度计示值误差按公式(1)计算:
At=t宗—t标—△t修
(1)
式中: △t一表面温度计的示值误差,℃; t示一一表面温度计的示值平均值,℃;标一一标准器测量仪表测量的温度平均值,℃; △t修一—标准器与其测量仪表整体校准的温度修正值,℃。
6.2.4数据修约
示值误差△t,末位可修约至与被校表面温度计分辨力相一致。
7校准结果表达
经校准的表面温度计出具校准证书,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应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
接收日期;
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3 JJF
受控
35.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409—2013
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Surface Thermometers
2013-05-13发布
2013-11-13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409—2013
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JJF1409—2013 代替JJG364—1994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Surface Thermometers
我工居互设时间
漆下 归口单位: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零设
主要起草单位:沈阳计量测试院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沈阳东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409—2013
成贩开赢面卖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anaa2noia
罗涛(沈阳计量测试院)周正 (沈阳计量测试院)
参加起草人:
邢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敏(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王魁汉(沈阳东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迎好马筑专车
市 JJF1409—2013
目 录
引言 1范围· 2 引用文件 3概述 4计量特性 4.1外观… 4.2示值误差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 6.2校准方法 7校准结果表达 8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表面温度计校准记录参考格式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附录C表面温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附录D表面温度源控温稳定性及温度均匀性测量方法
(I)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3) (4) (5) (6) (7) (11) JJF1409—2013
引言
本规范依据JJF1071一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一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写。
本规范代替JJG3641994《表面温度计》。与JJG364—199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规范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按照JJF1071一2010的要求对规范格式进行了修改。 删除了与指针式表面温度冲相天的内容。 在计量特性中删除倾斜影响和绝缘电醒的要求删除了表面减度计评误差的技术指标,改以示值误差形式表示。 修改了校准环境条件要求。 修改了侧量标准及其他设备的技术要求。规定对铂电阻温度计其配套测量仪表整本校 其书
手被校表面温度针最大允差的
.
1/1
温度源技 不要
改了理除推 照新制造 使用 修理 活的 选择 同的 项目,只造行表面温
计者 值误差的改 检定点的在测量 范围内不修改了示值误差校准的操作方修改了示值误 会的计算公式增加数据修约要求。 在附录 中修改了表面温度计校准记录参考格式和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增加了附录C表面温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增加了附录D表面温度源控温稳定性及温度均匀性的测量方法。
校准温 点应造 整个测 健范围 内的整一或整百度点。 个点

JJG364一1994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JG364—1984《表面温度计》。
Ⅱ JJF1409—2013
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偶为感温元件的表面温度计在室温至400℃温度范围的校准。 其他类型表面温度计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
2引用文件
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 GB/T13639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模拟输入数字式指示仪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概述
表面温度计是用于测量固体表面温度的仪器,由温度传感器和数字式温度指示仪表组成。其测温原理是将表面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元件紧密压在被测物体的表面上,由指示仪表显示出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感温元件为表面热电偶,指示仪表一般具有热电偶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4计量特性
4.1外观 4.1.1表面温度计的外形结构应完好,不应有影响测量准确度的缺陷。 4.1.2温度传感器的插件极性应正确,接触应良好,插件的材质应与感温元件的材质相同。 4.1.3接通表面温度计的电源,指示仪表应显示正常。 4.2示值误差
表面温度计的示值与实际温度的差值为表面温度计的示值误差。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1.1环境温度:(23士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或符合校准用仪器设备所规定的环境条件。 5.1.2在校准过程中,环境温度波动不应超过0.5℃。校准实验室内不应有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因素。 5.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1 JJF1409—2013
5.2.1标准器
通常采用铂电阻温度计,其外径与温度源测温孔的内径的差最大为0.5mm。 对铂电阻温度计及其配套测量仪表整体校准,其扩展不确定度U(k=2),应小于
被校表面温度计最大允差的1/10。 5.2.2表面温度源(以下简称温度源)
温度源的温度范围应满足校准温度范围。温度源由表面热板、控温装置、测温标准器和与其配套使用的测量仪表组成,提供温度可调节的稳定、均匀温度场。
温度源表面热板上符合温度均匀性要求的区域为工作区。在表面热板的底部具有外置标准器插孔,标准器测量端与插乳内测温点处按融应良好,测温点应垂直位于表面热板工作区中心下方。
热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油垢等物质,不允许有影响测量准确度的表面氧化,保证表面温度计的感盒元件写工作区的热板接触良好。热板材料虚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工作区直径或边长与感盖元件的接触面相应尺寸之比应不小于1.4。可根暴感温元件的形状选择相适应的表面热板
温度源摄术要求参见
温度源技术要
技术指

温度均
稳定性/(C/1min)
1
温度范围C
室温≤100
4
0
300
10 Z 300t100
6.6
6校准项目和校准法 6.1校准项目
外观、示值误差。 6.2校准方法 6.2.1外观
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检查。应符合4.1的规定。 6.2.2示值误差 6.2.2.1表面温度计的感温元件在校准前应进行清洁处理,去掉影响测温准确度的污物。接通表面温度计的电源,将其在校准环境中放置不少于10min,使其参考端温度与环境温度充分达到热平衡。 6.2.2.2校准温度点应选择整个测量范围内的整十或整百度点。在测量范围内不得少于3个点,其中1个点可在温度源的测量范围下限温度附近选择,另1个点可在表面温度计或温度源的上限温度(取小者)附近选择。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选择校准温度点。 6.2.2.3将标准器插人温度源外置插孔中,标准器测量端与插孔内测温点处应接触良好,插孔出口缝隙用保温材料堵严。 2 JJF1409—2013
6.2.2.4接通温度源的电源。 6.2.2.5调节温度源设定温度,待温度源温度上升且稳定到所需要的校准温度,其偏离不得超过士2℃。 6.2.2.6将被校表面温度计的感温元件充分、紧密地压在温度源热板工作区的中心位置上。 6.2.2.7 待标准器的测量仪表及表面温度计示值稳定后,记录标准器测量仪表及表面温度计的读数。 6.2.2.8用6.2.2.6~6.2.2.7的方法对表面温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量 6.2.2.9改变温度源设定温度,重复6.2.2.5~6.2.2.8的操作,直到所有的温度点均校准完毕。 6.2.2.10校准过程中环境条件应符合5.1的规定。 6.2.3数据处理
被校表面温度计的示值与实际温度的差值为表面温度计的示值误差。在校准过程中,对表面温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量,取3次测量平均值计算示值误差
表面温度计示值误差按公式(1)计算:
At=t宗—t标—△t修
(1)
式中: △t一表面温度计的示值误差,℃; t示一一表面温度计的示值平均值,℃;标一一标准器测量仪表测量的温度平均值,℃; △t修一—标准器与其测量仪表整体校准的温度修正值,℃。
6.2.4数据修约
示值误差△t,末位可修约至与被校表面温度计分辨力相一致。
7校准结果表达
经校准的表面温度计出具校准证书,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应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
接收日期;
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3
上一章:GB/T 645-2011 化学试剂 氯酸钾 下一章:JJF 1412-2013 临床用变色体温计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相关文章

JJF 1409-2013 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JJF(鲁) 137-2022 表面温度源校准规范 JJF 1629-2017 烙铁温度计校准规范 JJF(苏)95-2010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 JJF(川)139-2017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 JJF(闽)1015-2005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 JJF 1909-2021 压力式温度计校准规范 JJF(川) 139-2017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