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8740-2013 铸造轴承合金锭

GB/T 8740-2013 铸造轴承合金锭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14:36:42



推荐标签: 轴承 铸造 金锭 金锭 8740

内容简介

GB/T 8740-2013 铸造轴承合金锭 ICS 77.150.60 H 6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8740—2013 代替GB/T8740-2005
铸造轴承合金锭
Casting bearing alloy ingots
2014-08-01实施
2013-11-2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8740—2013
前言
本标准是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的。 本标准代替GB/T8740一2005《铸造轴承合金锭》。与GB/T8740—2005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
如下:
牌号由9个增加至11个。锡基合金增加SnSb9Cu7牌号;铅基合金增加PbSb16Sn16Cu2 牌号。 化学成分作了个别修改。SnSb11Cu6牌号中的铋由≤0.05%修改为≤0.08%;SnSb11Cu6牌号中的砷由≤0.05%修改为≤0.1%。
一在要求中删除了产品物理性能。同时在试验方法中删除了物理性能的测试方法。 一一增加了产品的生产取样要求。 本标准中SnSb4Cu4、SnSb8Cu4两个牌号修改来用ASTMB23:2000(R2005)《巴氏轴承合金》标准
中UNS-L13910、UNS-L13890两个牌号;SnSb8Cu8、PbSb16Sn1As1、PbSb15Sn10、PbSb15Sn5、 PbSb10Sn6五个牌号等同采用ASTMB23:2000(R2005)《巴氏轴承合金》标准中UNS-L13840、UNS L53620、UNS-L53585、UNS-L53565、UNS-L53346五个牌号;SnSb9Cu7、SnSb11Cu6、SnSb12Pb10Cu4 三个牌号的杂质限量采用ASTMB23:2000(R2005)《巴氏轴承合金》标准中UNS-L13840的杂质限量、 PbSb16Sn16Cu2的杂质限量采用ASTMB23:2000(R2005)《巴氏轴承合金》标准中UNS-L53346的杂质限量。与ASTMB32牌号对照表见附录A,对应牌号的物理性能测试数据见附录B。
本标准与ASTMB23:2000(R2005)《巴氏轴承合金》标准相比,有如下不同:
SnSb4Cu4、SnSb8Cu4两个牌号中铁的限量由≤0.08%修改为≤0.06%;锡基增加SnSb9Cu7、SnSb11Cu6、SnSb12Pb10Cu4三个牌号,删除UNS-L13870(SnSb6Cu5)牌号;铅基增加PbSb16Sn16Cu2牌号;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家强、李志红、汤粉兰、谭勇、刘宝权、罗佩珍、赵玲彦、赵永善。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8740—2005; ---GB/T8740—1988。
I GB/T 8740—2013
铸造轴承合金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锡基、铅基轴承合金锭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与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锡、铅、锑、铜等金属作主原料,火法精炼生产的铸造锡基、铅基轴承合金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YS/T475(所有部分)铸造轴承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3要求
3.1产品分类
铸造轴承合金按组成合金的主要成分分为两类共11个牌号,见表1。 3.2化学成分 3.2.1铸造轴承合金锭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2需方如对化学成分有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商议。 3.3表面质量
铸造轴承合金锭表面应洁净,无熔渣、灰渣、毛刺、非金属夹杂物和明显分层。 3.4锭形、锭重
铸造轴承合金锭按图1浇铸。每锭重量:锡基合金锭2kg士0.2kg、铅基合金锭3kg土0.2kg,特殊规格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图1铸造轴承合金锭锭形图
4试验方法
4.1铸造轴承合金锭的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方法按YS/T475的规定进行 4.2全 铸造轴承合金锭如需要检测表1规定之外的元素,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分析方法。 4.34 铸造轴承合金锭的表面质量用目视检测。 4.4 铸造轴承合金锭单锭重量采用相应精度要求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1 GB/T 8740—2013
P 00'0 0S0'0 OS0'O OSO'0 090'0 0S0'0 OSO'O OSO'0 OS0' OS0'0 OS0'0 OS0O'O 0S00'0 0S000 OS00'0 0S00'0 0S00'0 0S00'0 0500'0 0S00'0 0S00'0 0500°0
2
000'0 O S000 0 S00'0 OS00'O 0500'0 0S00'0 0S000 OS00'O 0S000 0 00'0 0900'0 080'0 0800 080'0 080°0 080'0 0800 or0 o1'o o1'o or'0 o10
uz
6
0f'[~08°0 090~080 09°0~080
sV o1' o10 ot'o o10 o1'0 o10 S0 0900 090°0 0800 080°0 080°0 0800 o1'0 o10 o1'o O1'0 o1'0
S20
%/
2
00*S~00V 00~00 05"8~092 05'8~052 09"9~05S 00'S~05z 002~05 09'0
0S'0 05'0
9°0
no
00S~00 00°8~00'2 05'8~052 05'6~05'2 00"21~00'01 0081~ 00'11] 0521~05' 0021~0051 00'9[~00V 00'91~00' 0501~056
一华 qs
00'11~00*6
B SE'O S0 S8'0 S0 S0 S 雪 再炎 吾奖 曹尖
喜安 再尖 每长
02'~08°0 00005 0201~006 0'S~05 05'9~05S
es ess su s s s e 导镇第
号牌
零号镇

富浆
2 GB/T8740—2013
5检验规则
5.1 检查和验收 5.1.1铸造轴承合金锭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或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5.1.2需方可对收到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标准或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不符,应在产品收到之日起60日内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在需方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5.2组批
铸造轴承合金锭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相同原料和相同生产配料号生产的同一牌号的产品组成,每批重量不得超过5000kg。 5.3检验项目
每批产品应进行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重量的检验。 5.4铸造轴承合金锭取、制样方法 5.4.1生产取样
供方在铸造轴承合金锭生产过程中可从浇铸前和浇铸末的均匀液态金属中取样用于化学成分分析,样量不少于200g。 5.4.2仲裁取样和制备 5.4.2.1化学成分的仲裁取制样,随机抽取箱数的2%箱,但最少不小于3箱,每箱中任取两条抽取样品,用锯取法分别锯取试样,锯取时清除合金锭表面的氧化层,锯速不得使锯屑氧化,不得使用润滑剂,锯取方法见图2。
L/4
1./4
I./4
1./4
锯口
锯口
锯口 1./4
1./4
1./8
L/4
L./8
-
图2铸造轴承合金锭试样锯取示意图
5.4.2.2取得的试样必须用磁体除去加工时进入试样的铁性杂质,并制成不大于1.5mm的屑状,将所取的试样仔细混匀后,以四分法缩分成4份(每份的质量不少于100g),供需双方各持一份,一份送仲
3 GB/T 8740—2013
裁,其中一份留作备用。
5.5 5检验结果判定 5.5.1 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和判定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 5.5.2化学成分仲裁分析结果与本标准或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不符时,按批判不合格。 5.5.3表面质量及单锭重量与本标准或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不符时,按锭判不合格。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1标志 6.1.1每锭(块)产品上应浇铸或打印上生产厂名称、商标。 6.1.2合金锭包装成箱,箱上应注明供方名称、厂址、商标、产品名称和牌号、批号及净重。 6.2 2包装、运输和贮存 6.2.1采用木箱包装或纸箱包装后木托盘打托包装,并用钢带加固扎紧,需方对产品包装有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6.2.2运输和贮存
运输和贮存时应防止雨淋、受潮、接触化学药品及散包。 6.3 3质量证明书
每批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上注明: a) 供方名称和商标、地址、电话、传真; b) 产品名称和牌号; c) 批号; d) 净重和件数; e) 分析检验结果和技术监督部门印记; f) 本标准编号; g) 出厂日期。
1
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本标准所列铸造轴承合金锭的合同(或订货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 b) 牌号; c) 锭(条)形、尺寸、杂质含量等特殊要求; d) 包装形式; e) 数量; f) 本标准编号; g) 其他。
4 GB/T 8740—201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铸造轴承合金牌号对照表
我国GB/T8740《铸造轴承合金锭》与ASTMB23《白色金属轴承合金(通称“巴比特合金”)标准规范》牌号对比见表A.1。
表 A.1 GB/T8740与ASTMB23:2000(R2005)牌号对照表 GB/T8740牌号
ASTMB23:2000牌号
SnSb4Cu4 SnSb8Cu4 SnSb8Cu8 SnSb9Cu? SnSb11Cu6 SnSb12Pb10Cu4 PbSb16SnlAs1 PbSb16Sn16Cu2 PbSb15Sn10 PbSb15Sn5 PbSb10Sn6
UNS-L13910 UNS-L13890 UNS-L13840
无无无
UNS-L53620
无 UNS-L53585 UNS-L53565 UNS-L53346
5 GB/T 8740201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锡基、铅基轴承合金物理性能
铸造锡基、铅基轴承合金主要用于制造涡轮、压缩机、电气机械和齿轮等普通轴承。物理性能的测试是以ASTMB23:2000标准附录中的方法作为参考进行验证性的试验,经验证测试,各牌号的合金锭的布氏硬度、抗压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能测试值与ASTMB23:2000《巴氏轴承合金》标准附录中所列的试验结果基本相符。这些物理性能的结果因成分的变化、浇铸温度和浇铸方法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值,个别情况甚至出现较大的偏差。表B.1所列为一组按标准配制、在一定的温度下浇铸的样品的物理性能测试数据。所有数据均根据试验,验证数据进行过修正。
表B.1的数据不是标准中的内容,只作为参考资料,供购买者选择使用轴承合金时作参考。
表 B.1 锡基、铅基轴承合金的成分和物理性能
验证测试
浇铸温度/ ℃ 440 90.83 420 89.39 490 83.36 450 83.04 420 82.58
主要成分/% Pb
类别
布氏硬度 抗压强度/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MPa
MPa 64.3 77.0 94.0 88.6 87.0 94.2 54.3 66.4 42.0 71.9 58.0
MPa
Sb 4.62 4.46 19.3 107.8 32.2
Sn
Cu
SnSb4Cu4 SnSb8Cu4 SnSb8Cu8 SnSb9Cu7 SnSb11Cu6 SnSb12Pb10Cu4 480 74.11 10.48 11.55 3.78 29.2 142.0 PbSb16Sn1As1 350 1.22 81.16 15.96
101.5 42.0
7.42 3.12 8.26 7.96 8.74 7.77 10.81 6.05 28.0 145.2
23.7 27.6 24.9
52.0 54.3 54.5 54.5 30.3
141.8 140.3
锡基
23.7 26.8 138.9 29.2
96.4
340 10.11 74.12 15.07
PbSb15Sn10
25.6 25.8 42.7
铅基 PbSb15Sn5 340 4.93 79.14 15.24
23.7 18.8 110.0 23.8
118.5
PbSb10Sn6 450 6.10 83.55 10.24 PbSb16Sn16Cu2 570 16.06 余量 15.85 2.00 注1:布氏硬度的试验方法为GB/T231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为GB/T7314《金属材
134.5
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届服强度、抗拉强度试验方法为GB/T228.1《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注2:布氏硬度、抗压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试验的室内温度10℃25℃。 注3:供布氏硬度试验的试样是用生产铸锭的横截面切制为15mm厚的试块。供抗压试验的试样是用铸造件加
工为直径13mm、长38mm的试块。供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试样是用铸造件机械加工为直径10mm,有效长度100mm的条形试样。
注4:布氏硬度值是使用一个直径10mm的钢球和500kg的负荷对试样施加30s形成的3个压痕的平均值。 注5:抗压强度值是形成试样长度25%的变形所需的单位负荷注6:届服强度值是试样的一个确定测量长度的0.125%变形时所需的单位负荷。 注7:抗拉强度值是将试样拉断时所需的单位负荷
6
上一章:GB/T 13748.15-2013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下一章:YS/T 910-2013 黄铜中铜量的测定 碘量法

相关文章

YS/T 994-2014 铸造用锌中间合金锭 GB/T 21181-2017 再生铅及铅合金锭 GB/T 26011-2010 电缆护套用铅合金锭 GB/T 26045-2010 蓄电池板栅用铅钙合金锭 YS/T 1015-2014 铜铟合金锭 YS/T 283-2009 铜中间合金锭 YS/T 260-2016 铜铍中间合金锭 YS/T 1015-2014 铜铟合金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