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20 Q 23 备案号:38973—2013
JC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JC/T 587—2012 代替JC/T587—1995
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蚀
立式贮罐
Filament woun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thermoset resin corrosion resistant
vertical tanks
2013-06-01实施
2012-12-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3发布
F
JC/T587-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规格 4 分类和标记 5 材料, 6 设计要求.
1
3
层合结构, :8 要求 9,试验方法 10检验规则 11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附录A(规范性附录) 层合结构的环向拉伸弹性模量计算方法附录B(规范性附录) 碟形底封头补强区厚度设计附录C(资料性附录) 接触成型层合板铺层结构,附录D(规范性附录) 搬运及安装
12 16 19 20 21 23 24 25 26
JC/T587—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C/T587一1995《纤维缠绕增强塑料贮罐》。与JC/T587一199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与卧式贮罐相关的内容;增加了分类,修改了标记方式(见第4章,1995年版的第3章);修改了对原材料的要求,删除了增强材料中“中碱玻璃纤维”,增加缝编织物的规定(见第5 章,1995年版的第4章);修改“内压设计”要求,增加了“外压设计”(见第6章,1995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散口贮罐的加强法兰”(见表3);增加了“环向接口补强的最小宽度”(见表4);一删除了对吸水率的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1995年版5.5.5和6.15);增加了附录A(规范性附录)“层合结构的环向拉伸模量计算方法”(见附录A); -增加了附录B(规范性附录)“碟形底封头补强区厚度设计”(见附录B); -增加了附录C(资料性附录)“接触成型层合板铺层结构”(见附录C)。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 本标准负贵起草单位: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可耐
特玻璃钢有限公司、冀州中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在阳、蔡金刚、程艾琳、庞庆会、赵英强、于柏峰、丁新静、贺晶、余玉根。 本标准于1995年9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C
JC/T587-2012
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蚀立式贮罐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蚀立式贮罐(以下简称贮罐)的规格、分类和标记、 材料、设计要求、层合结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热固性树脂制成的常压下贮存腐蚀性化学介质的贮罐。 本标准不适用于高压、真空环境或贮存液体温度超过其闪点的贮罐。 对于承受地震载荷、风载、搅动等大的力学载荷,使用温度超过80℃以及无底部支撑的贮罐需考
虑特殊设计。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47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49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2576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 GB/T 257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T3854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GB/T 3857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 GB/T 5351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短时水压失效压力试验方法 GB/T17470 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连续原丝毡 GB/T 18370 玻璃纤维无抢粗纱布 GB/T 21238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JC/T552° 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压力管
1
- - -
-
- -
-
1
规格
3
贮罐内径和容积见表1。
表1 贮罐内径和容积
内径规格
容积规格
m 10 12 16 20
mm
600 800 1 000 1 200
1 2 3 4
70 80 90 100
2 400 2 600 2 800 .3 000
JC/T587---2012
表1(续)
容积规格
内径规格
m 25 30 40 50 60
m
1 400 1600 1800 2 000 2 200
3 200 3 400 3 600 3800 4000
5 6 7 8 9
120 140 160 一
注:其他规格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分类和标记
4
4.1分类 4.1.1贮罐根据使用形式分为I型和II型。需方有义务明确规定ⅡI型贮罐的具体要求,包括工作压力或真空等级以及外压下的安全系数;若未指定贮罐类型,则默认为I型。
a) I型- 一常压贮罐,直接与大气相通; b) Ⅱ型- 一常压贮罐,在闭合系统内,使用压力正压不超过3.6kPa,负压不超过3.6kPa。
4.1.2 贮罐根据所用的树脂分为1级和2级:
a) 1级一一防腐层和结构层由不同热固性树脂制造的贮罐: b)2级一 一只用一种耐腐蚀热固性树脂制造的贮罐。 注:1级贮罐需考虑到由于腐蚀介质溢出或蒸发而引起的外部腐蚀。
4.2标记
贮罐按树脂类型、使用形式、内径尺寸、容积进行标记。 V×-××-× JC/T587—2012
容积,单位为立方米;内径尺寸,单位为毫米;使用形式;树脂类型;立式贮罐代号。
示例:防腐层和结构层由不同热固性树脂制造,贮罐系统闭合,内径尺寸为1000mm,容积为3m,按本标准生产的立式贮罐标记为:
V—1II—1000-3 JC/T587—2012
5材料 5.1树脂 5.1.1 树脂应是耐腐蚀热固性树脂,并经过9.2测试或已有文件确定该树脂适用于使用条件:如果不能确定是否符合使用条件,则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选择合适的树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