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1.100.20 J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698—2012
滚动轴承 电机用深沟球轴承 技术条件
Rolling bearings-Deep groove ball bearings for electric motors-Specifications
2013-03-01实施
2012-09-0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9%
GB/T28698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摩士集团有限公司、常熟
长城轴承有限公司、山东华天滚动轴承有限公司、无锡市堰微精密轴承厂、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昌新轴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刘斌、黄兆熊、邵彦、李学超、顾茂林、胡勇、庞启兴。
97
GB/T28698-2012
滚动轴承 电机用深沟球轴承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用途电机用内径为3mm~120mm的深沟球轴承(以下简称轴承)的技术要求、 测量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防锈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轴承制造厂的生产检验和用户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2一1993滚动轴承代号方法 GB/T307.1-2005滚动轴承 向心轴承 公差 GB/T307.2—2005 滚动轴承 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 GB/T307.3—2005 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 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7811-2007 滚动轴承 参数符号 GB/T8597—2003 滚动轴承防锈包装 GB/T18254—2002 高碳铬轴承钢 GB/T24605—2009 滚动轴承产品标志 GB/T24610.22009 滚动轴承振动测量方法第2部分:具有圆柱孔和圆柱外表面的向心球轴
承
GB/T25769—2010 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JB/T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2781-2005 滚动轴承 微型球轴承技术条件 JB/T2974—2004 滚动轴承 代号方法的补充规定 JB/T5314—2002 滚动轴承 振动(加速度)测量方法 JB/T6639—2004 滚动轴承零件,骨架式丁睛橡胶密封圈技术条件 JB/T6641—2007 滚动轴承 残磁及其评定方法 JB/T7047—2006 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振动(加速度)技术条件 JB/T7048—2011 滚动轴承 工程塑料保持架技术条件 JB/T7050—2005 滚动轴承 清洁度评定方法 JB/T7051-2006 滚动轴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 JB/T7752—2005 滚动轴承 密封深沟球轴承技术条件 JB/T8571-2008 滚动轴承 密封深沟球轴承防尘、漏脂、温升性能试验规程 JB/T101872011 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振动(速度)技术条件 JB/T10239-2011 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卷边防尘盖技术条件
98
GB/T28698—2012
JB/T10336一2002滚动轴承及其零件补充技术条件 JB/T10337一2002滚动轴承零件冲压保持架技术条件
3符号
GB/T7811-2007给出的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4代号方法
轴承的代号方法按GB/T272一1993和JB/T2974一2004的规定。 代号示例:
6204-2RZ /P6 5CMV2
振动组别:轴承的振动(速度)值为V2组轴承游隙:电机轴承径向游隙公差等级:6级公差密封型式:两面带橡胶密封圈(非接触式)基本代号:深沟球轴承
5技术要求
5.1套圈和滚动体材料及热处理
轴承内、外圈和滚动体采用符合GB/T18254一2002规定的GCr15、GCr15SiMn钢制造,热处理质量按JB/T1255一2001或产品图样的规定。也可采用与其性能相当或更优的其他材料制造。 5.2保持架
冲压保持架一般采用08或10钢板制造,其他技术要求按JB/T10337一2002的规定:;工程塑料保持架一般采用PA66一GF25制造,其他技术要求按JB/T7048一2011的规定。有特殊要求时按产品图样的规定。 5.3密封圈及防尘盖
骨架式丁睛橡胶密封圈的技术要求按JB/T6639一2004的规定;卷边防尘盖的技术要求按JB/T10239 一2011的规定。有特殊要求时按产品图样的规定。 5.4公差
轴承的公差不应低于GB/T307.1一2005中6级公差的要求。 5.5表面粗糙度
轴承配合表面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GB/T307.3一2005表1中6级公差的要求。 5.6径向游隙
轴承的径向游隙按表1的规定。有特殊要求时,由制造厂与用户协商确定。
99
GB/T286982012
表1 电机用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
单位为毫米
轴承公称内径d/mm 超过 3 4 10 18 30 50 80 包括3mm。
径向游隙
到 10 18 30 50 80 120
min. 3 X 5 9 12 18
max 10 11 12 17 22 30
?
5.7配合
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按附录A的规定。 5.8清洁度
轴承的清洁度按JB/T7050一2005的规定。 5.9残磁
轴承的残磁限值按JB/T6641一2007的规定。 5.10润滑及密封性能
轴承填装的润滑脂应能满足使用要求,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性能按JB/T7752一2005的规定。有特殊要求时,按产品图样的规定。 5.11振动
轴承的振动特性以振动(速度)值或振动(加速度)值评定。单个轴承的振动(速度)值不应低于 JB/T10187一2011中V1组的限值,单个轴承振动(加速度)值不应低于JB/T7047一2006中Z1组的限值。 根据配套电机要求,可按更高的振动组别及其峰值限值的要求。对轴承振动或异常声有其他特别要求时,由制造厂与用户协商确定。 5.12摩擦力矩
对轴承的启动摩擦力矩或动态摩擦力矩有要求时,具体指标和检测方法由制造厂与用户协商确定。 5.13其他
其他技术要求按GB/T307.3—2005和JB/T10336—2002的规定。
6测量和试验方法
6.1 公差的测量
轴承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的测量方法按GB/T307.2一2005的规定。 6.2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100
GB/T28698—2012
轴承配合表面和端面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按JB/T7051一2006的规定。 6.3径向游隙的测量
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按GB/T25769一2010和JB/T2781一2005中5.3的规定。 6.4清洁度的测定
轴承清洁度的测定按JB/T7050一2005的规定。 6.5残磁的测量
轴承残磁的测量方法按JB/T6641一2007的规定。 6.6防尘、漏脂、温升性能的试验
轴承的防尘、漏脂、温升性能试验按JB/T8571一2008的规定。 6.7振动的测量
轴承振动的测量方法按GB/T24610.2一2009和JB/T5314一2002的规定。
7检验规则
轴承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具体的检查项目、抽样方案、接收质量限AQI,也可与用户协商确定。 7.1出厂检验
轴承应按GB/T2828.1一2003的规定进行抽样检查,使用一般检查水平IⅡI级,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接收质量限AQL值主要检查项目为1.5,次要检查项目为4.0。检查项目见表2。 7.2型式检验 7.2.1 轴承型式检验项目包括出厂检验以及5.8和5.10规定的检查项目。
表2检查项目
序号 1 2 3 4 7. 2. 2 轴承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主要检查项目
序号 1 配合表面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 2 残磁 3 外观质量
次要检查项目
公差径向游隙振动(速度或加速度)旋转灵活性
标志和包装
4
a) 试制的新产品: b) 设计、材料、工艺等有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时; c) 连续生产的产品历经两年时; d) 产品连续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用户提出要求时。
101
GB/T28698—2012 8标志
轴承的标志按GB/T24605一2009的规定。
9包装
经检验合格的轴承成品按GB/T8597一2003的规定进行防锈包装。
102
GB/T28698—201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
与轴承配合的轴和外壳孔的公差带按表A.1的规定。
表A.1
轴承公称内径d/mm
公差带
到 10 18 30 50 80 100 120
超过 3 a 10 18 30 50 80 100 包括3mm。
轴 js5 (j5)
外壳孔
H6、H7
或 JS6、JS 7 (J6、J7)
k5
m5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