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9452-201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T 9452-201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16:34:38



推荐标签: 热处理炉 方法 加热 9452 有效 测定

内容简介

GB/T 9452-201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ICS 25.200 J36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452--2012 代替GB/T9452—2003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Testing method for working zone of heat treatment furnace
2012-09-03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9452—2012
目 次
前言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热处理炉按温度均匀性分类 5 实施条件和测定周期
4.
检测装置检测方法有效加热区的评定 9 检测报告· 10 管理
6 7
6
13
8
13 13 GB/T 9452-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9452一2003《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本标准与GB/T9452一2003相
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增加了GB/T1598、GB/T2903、GB/T4990、GB/T4994、GB/T5977、GB/T13324、 GB/T17615、GB/T18404”(见第2章);删除了第2章中GB/T3772、JB/T8205、JB/T8901;将术语“保温精度”修改为"温度均匀性”(见3.3); -增加了ⅢA类土8℃炉型(见表1);增加和修改了第5章内容,在5.1.2中给出可以不进行有效加热区重复测定的情况;删除了原标准表2中“仪表检定周期”项和原图1、图2;增加了“图1测量线路的连接图”;修改了6.1、6.2、6.3、6.4内容,在表3中增加了R、B、N、J、T、PRT热电偶和铂电阻,表4中增加了RC、NX、JX、TX补偿导线型号;将“7.1检测要求”改为“一般要求”,并补充了有关内容;修改了“检测点数量和位置”(见7.2);增加修改了“检测顺序及步骤”的内容(见7.4);将原标准“10标志”及“11管理”合并为“10管理”。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世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机电研究所、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天津市热处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春一汽嘉信热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赛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福莱特热处理有限公司、天津创真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小虹、徐跃明、向建华、王广生、宋宝敬、陈志强、梁先西、李俏、陈战、牟宗山、 姜敬东、杨鸿飞、邢志松、刘丹英、吕国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9452—1988,GB/T9452—2003。
1 GB/T 9452-201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炉按温度均匀性分类、实施条件和测定周期、检测装置、检测方法、有效加热区的评定、检测报告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热处理炉内满足热处理工艺规定的加热温度及温度均匀性的有效加热区。不适用于连续加热炉中没有固定的工艺规定加热温度或不要求温度均匀性的加热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98铂10-铂热电偶丝、铂佬13-铂热电偶丝、铂佬30-铂佬6热电偶丝 GB/T2614 镍铬-镍硅热电偶丝 GB/T2903 铜-铜镍(康铜)热电偶丝 GB/T4989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 GB/T 4990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 GB/T4993 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丝 GB/T 4994 铁-铜镍(康铜)热电偶丝 GB/T 5977 电阻温度计用铂丝 GB/T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GB/T13324 热处理设备术语 GB/T16839.2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 GB/T17615 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丝 GB/T18404 铠装热电偶电缆及铠装热电偶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GB/T1332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工艺规定温度 processtemperature 根据工件热处理的目的和材料种类,由热处理工艺规定的加热温度。
3. 2
保温温度 soaking temperature 在工艺规定温度下保持必要时间,工件或加热设备内加热介质的温度。
3.3
温度均匀性temperatureuniformity 热处理炉实际保温温度相对于工艺规定温度的精确程度,是指各测试点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的最
大温度偏差。
1 GB/T 9452—2012
3. 4
有效加热区 workingzone 在加热炉中,经温度检测而确定的满足热处理工艺规定温度及温度均匀性的工作空间。
3.5
假定有效加热区 previewedworkzone 为判断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在进行检测前,根据热处理炉的结构、控制方式及其他条件而预先
假定的测温空间,一般为热处理炉制造厂或有关标准所规定的工作空间。 3. 6
空载试验noloadtest 在不装人工件或代用品的情况下测定有效加热区的试验。
3.7
装载试验loadtest 装入一定量工件或代用品情况下测定有效加热区的试验。装入炉子额定装载量一半的载荷情况下
的装载试验,称为半装载试验;装入炉子额定装载量的载荷情况下的装载试验,称为满载试验。
热处理炉按温度均匀性分类
热处理炉按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均匀性分为七类,其控温仪表准确度级别、记录仪表准确度级别要求如表1所示。
表1热处理炉按温度均匀性分类及其仪表准确度级别
有效加热区温度均匀性
控温仪表准确度级别
记录仪表准确度级别
热处理炉类型
℃ ±3 ±5 ±8 ±10 ±15 ±20 ±25
级 0. 1 0. 2 0. 5 0. 5 0. 5 0. 5 1. 0
级 0. 2 0. 3 0. 5 0. 5 0. 5 0. 5 1. 0
I I IA Ⅲ V V VI
5实施条件和测定周期
5.1实施条件 5.1.1 热处理炉凡属下列状况之一者,均应测定有效加热区:
a) 新添置的热处理炉首次应用于生产; b) 经过大修或技术改造的热处理炉; c) 热处理炉生产对象或工艺变更,需要改变温度均匀性时; d) 控温或记录温度传感器位置变更时; e) 定期或临时需要进行有效加热区检测时; f) 改变有效加热区位置和扩大体积; 2 GB/T9452—2012
g) 扩大工作温度范围; h) 炉气流动方式、速度(如档板位置、风扇速度、风量等)改变; i) 耐火材料型号或厚度改变; D 加热元件数量、类型或位置改变; k) 燃烧器尺寸、数量、类型或位置改变; 1) 燃烧压力设定改变; m) 炉子压力设定改变; n) 温度控制配置改变; o) 稳定常数调整。
5.1.2炉子较小的修理、损坏或故障元件替换、恢复炉子至初始状态、不影响炉子温度均匀性的维护,都不要求进行有效加热区重复测定。包括:
用完全相同燃烧器或炉砖部分更换燃烧器或炉砖; b) 用具有相似热性能的材料部分修理耐火材料; c) 更换控制或监测温度传感器至其以前相同的位置; d) 更换加热系统元件(例如气体调整器、阀、仪表、部分加热元件等); e) 恢复初始燃烧压力设定或整定常数; f) 用具有相同整定常数的相同控制仪表更换控制仪表; g) 系统精度校验不合格; h) 纠正炉子压力控制问题; i) 维修炉门密封。
a)
5.2 测定周期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周期如表2所示。
表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周期
单位为月
有效加热区测定周期
热处理炉类型
1 Ⅱ IⅢA Ⅲ V V M
2 2 6 6 6 6 12
注1:利用率较低的热处理炉,其测定周期可适当延长注2:仅用作退火、正火和消除应力等预备热处理的加热炉,以及经连续三个周期检测合格、使用正常的热处理
炉,其测定周期可延长至一年。
6 检测装置
6.1组成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装置由温度传感器、补偿导线、铜导线、检测仪表、转换器及测温架等组成。测量线路如图1所示。
3 GB/T9452—2012
A连线
B连线
转 囍 测量仪表
O
O 测温端
测量仪表
只测温端
8

O 参考端
参考端
C连线
D连线

C
测量仪表
换 0器
8 测温端
测量仪表
测温端
补偿接点
补偿接点 参考端
参考端
补偿导线正级补偿导线负极
注:
热电偶正极 -热电偶负极
铜导线
图1 测量线路的连接图
6.2温度传感器
检测用温度传感器应符合GB/T1598、GB/T2614、GB/T2903、GB/T4993、GB/T4994、 GB/T5977、GB/T17615、GB/T16839.2及相关标准的规定,按检测温度及温度均匀性要求按表3选择。对于真空炉、气氛炉应采用铠装热电偶,铠装热电偶应符合GB/T18404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表3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用温度传感器
使用温度
允差" ℃ ±1
检定周期
分度号 等级
温度传感器名称
c 0~1100 1100~1600 0~600 600~1600 0~1100 1100~1600 0~600 600~1600 0~600 600~1700 0~375 375~1000 40~333 333~1200 0~375 375~1000 -40~333 333~1200

I
12
±[1+0.003×(t1 100)]
铂佬10-铂
S
±1.5 ±0.25%t ±1
I
6
I
12
±[1+0.003×(t~1 100)]
铂佬13-铂
R
±1.5 ±0.25%t ±1.5 ±0.25%t ±1.5 ±0.4%t ±2.5 ±0.75%t ±1.5 ±0.4%t ±2.5 ±0.75%t
ⅡI
6
佬30-铂佬6
1
B
12
I
镍铬-镍硅
K
6

I
N
镍铬硅-镍硅
6
II
2 GB/T9452—2012
表3(续)
检定周期
使用温度
允差” c ±1.5 ±0.4%t ±2.5 ±0.75%t ±1.5 ±0.4%t ±2.5 ±0.75%t ±0,5 ±0.4%t
分度号 等级
温度传感器名称
℃ 40~375 375~800 40~333 333~900 40~375 375~750 40~333 333~750 40~125 125~350 40~133 133~350 -67~40 —200~—67 —100~450 -196~600

I
E
锦铬-铜镍(康铜)
6
ⅡI
I
铁-铜镍(康铜)
J
6
I
1
±1 ±0.75%t
T
铜-铜镍(康铜)
I
6
±1 ±1.5%t

±(0.15+0.2%t) ±(0.30+0.5%t)
A B
铂电阻
PRT
6
。为被测温度的绝对值。 b允许按实际需要缩短检定周期。
6.3 补偿导线
检测用热电偶补偿导线应符合GB/T4989、GB/T4990的规定,根据热电偶和环境温度范围按表4 选择。
表4 有效加热区检测热电偶推荐使用的补偿导线
温度范围
允差 ℃ ±2.5 ±2.5 ±1. 5 ±1. 5 ±1.5 ±1. 5 ±0. 5
代号 SC-GS RC-GS KX-GS NX-GS EX-GS JX-GS TX-GS
热电偶分度号 补偿导线型号
补偿导线名称
℃ 0~100 0~100 20~100 -20~100 20~100 -20~100 20~100
s R K N E J
SC RC KX NX EX JX TX
铜-铜镍0.6补偿线型导线铜-铜镍0.6补偿线型导线镍铬10-镍硅3延长型导线镍铬14硅-镍硅延长型导线镍铬10-铜镍45延长型导线铁-铜镍45延长型导线铜-铜镍45延长型导线
5 ICS 25.200 J36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452--2012 代替GB/T9452—2003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Testing method for working zone of heat treatment furnace
2012-09-03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9452—2012
目 次
前言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热处理炉按温度均匀性分类 5 实施条件和测定周期
4.
检测装置检测方法有效加热区的评定 9 检测报告· 10 管理
6 7
6
13
8
13 13 GB/T 9452-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9452一2003《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本标准与GB/T9452一2003相
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增加了GB/T1598、GB/T2903、GB/T4990、GB/T4994、GB/T5977、GB/T13324、 GB/T17615、GB/T18404”(见第2章);删除了第2章中GB/T3772、JB/T8205、JB/T8901;将术语“保温精度”修改为"温度均匀性”(见3.3); -增加了ⅢA类土8℃炉型(见表1);增加和修改了第5章内容,在5.1.2中给出可以不进行有效加热区重复测定的情况;删除了原标准表2中“仪表检定周期”项和原图1、图2;增加了“图1测量线路的连接图”;修改了6.1、6.2、6.3、6.4内容,在表3中增加了R、B、N、J、T、PRT热电偶和铂电阻,表4中增加了RC、NX、JX、TX补偿导线型号;将“7.1检测要求”改为“一般要求”,并补充了有关内容;修改了“检测点数量和位置”(见7.2);增加修改了“检测顺序及步骤”的内容(见7.4);将原标准“10标志”及“11管理”合并为“10管理”。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世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机电研究所、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天津市热处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春一汽嘉信热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赛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福莱特热处理有限公司、天津创真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小虹、徐跃明、向建华、王广生、宋宝敬、陈志强、梁先西、李俏、陈战、牟宗山、 姜敬东、杨鸿飞、邢志松、刘丹英、吕国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9452—1988,GB/T9452—2003。
1 GB/T 9452-201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炉按温度均匀性分类、实施条件和测定周期、检测装置、检测方法、有效加热区的评定、检测报告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热处理炉内满足热处理工艺规定的加热温度及温度均匀性的有效加热区。不适用于连续加热炉中没有固定的工艺规定加热温度或不要求温度均匀性的加热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98铂10-铂热电偶丝、铂佬13-铂热电偶丝、铂佬30-铂佬6热电偶丝 GB/T2614 镍铬-镍硅热电偶丝 GB/T2903 铜-铜镍(康铜)热电偶丝 GB/T4989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 GB/T 4990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 GB/T4993 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丝 GB/T 4994 铁-铜镍(康铜)热电偶丝 GB/T 5977 电阻温度计用铂丝 GB/T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GB/T13324 热处理设备术语 GB/T16839.2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 GB/T17615 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丝 GB/T18404 铠装热电偶电缆及铠装热电偶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GB/T1332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工艺规定温度 processtemperature 根据工件热处理的目的和材料种类,由热处理工艺规定的加热温度。
3. 2
保温温度 soaking temperature 在工艺规定温度下保持必要时间,工件或加热设备内加热介质的温度。
3.3
温度均匀性temperatureuniformity 热处理炉实际保温温度相对于工艺规定温度的精确程度,是指各测试点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的最
大温度偏差。
1 GB/T 9452—2012
3. 4
有效加热区 workingzone 在加热炉中,经温度检测而确定的满足热处理工艺规定温度及温度均匀性的工作空间。
3.5
假定有效加热区 previewedworkzone 为判断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在进行检测前,根据热处理炉的结构、控制方式及其他条件而预先
假定的测温空间,一般为热处理炉制造厂或有关标准所规定的工作空间。 3. 6
空载试验noloadtest 在不装人工件或代用品的情况下测定有效加热区的试验。
3.7
装载试验loadtest 装入一定量工件或代用品情况下测定有效加热区的试验。装入炉子额定装载量一半的载荷情况下
的装载试验,称为半装载试验;装入炉子额定装载量的载荷情况下的装载试验,称为满载试验。
热处理炉按温度均匀性分类
热处理炉按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均匀性分为七类,其控温仪表准确度级别、记录仪表准确度级别要求如表1所示。
表1热处理炉按温度均匀性分类及其仪表准确度级别
有效加热区温度均匀性
控温仪表准确度级别
记录仪表准确度级别
热处理炉类型
℃ ±3 ±5 ±8 ±10 ±15 ±20 ±25
级 0. 1 0. 2 0. 5 0. 5 0. 5 0. 5 1. 0
级 0. 2 0. 3 0. 5 0. 5 0. 5 0. 5 1. 0
I I IA Ⅲ V V VI
5实施条件和测定周期
5.1实施条件 5.1.1 热处理炉凡属下列状况之一者,均应测定有效加热区:
a) 新添置的热处理炉首次应用于生产; b) 经过大修或技术改造的热处理炉; c) 热处理炉生产对象或工艺变更,需要改变温度均匀性时; d) 控温或记录温度传感器位置变更时; e) 定期或临时需要进行有效加热区检测时; f) 改变有效加热区位置和扩大体积; 2 GB/T9452—2012
g) 扩大工作温度范围; h) 炉气流动方式、速度(如档板位置、风扇速度、风量等)改变; i) 耐火材料型号或厚度改变; D 加热元件数量、类型或位置改变; k) 燃烧器尺寸、数量、类型或位置改变; 1) 燃烧压力设定改变; m) 炉子压力设定改变; n) 温度控制配置改变; o) 稳定常数调整。
5.1.2炉子较小的修理、损坏或故障元件替换、恢复炉子至初始状态、不影响炉子温度均匀性的维护,都不要求进行有效加热区重复测定。包括:
用完全相同燃烧器或炉砖部分更换燃烧器或炉砖; b) 用具有相似热性能的材料部分修理耐火材料; c) 更换控制或监测温度传感器至其以前相同的位置; d) 更换加热系统元件(例如气体调整器、阀、仪表、部分加热元件等); e) 恢复初始燃烧压力设定或整定常数; f) 用具有相同整定常数的相同控制仪表更换控制仪表; g) 系统精度校验不合格; h) 纠正炉子压力控制问题; i) 维修炉门密封。
a)
5.2 测定周期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周期如表2所示。
表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周期
单位为月
有效加热区测定周期
热处理炉类型
1 Ⅱ IⅢA Ⅲ V V M
2 2 6 6 6 6 12
注1:利用率较低的热处理炉,其测定周期可适当延长注2:仅用作退火、正火和消除应力等预备热处理的加热炉,以及经连续三个周期检测合格、使用正常的热处理
炉,其测定周期可延长至一年。
6 检测装置
6.1组成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装置由温度传感器、补偿导线、铜导线、检测仪表、转换器及测温架等组成。测量线路如图1所示。
3 GB/T9452—2012
A连线
B连线
转 囍 测量仪表
O
O 测温端
测量仪表
只测温端
8

O 参考端
参考端
C连线
D连线

C
测量仪表
换 0器
8 测温端
测量仪表
测温端
补偿接点
补偿接点 参考端
参考端
补偿导线正级补偿导线负极
注:
热电偶正极 -热电偶负极
铜导线
图1 测量线路的连接图
6.2温度传感器
检测用温度传感器应符合GB/T1598、GB/T2614、GB/T2903、GB/T4993、GB/T4994、 GB/T5977、GB/T17615、GB/T16839.2及相关标准的规定,按检测温度及温度均匀性要求按表3选择。对于真空炉、气氛炉应采用铠装热电偶,铠装热电偶应符合GB/T18404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表3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用温度传感器
使用温度
允差" ℃ ±1
检定周期
分度号 等级
温度传感器名称
c 0~1100 1100~1600 0~600 600~1600 0~1100 1100~1600 0~600 600~1600 0~600 600~1700 0~375 375~1000 40~333 333~1200 0~375 375~1000 -40~333 333~1200

I
12
±[1+0.003×(t1 100)]
铂佬10-铂
S
±1.5 ±0.25%t ±1
I
6
I
12
±[1+0.003×(t~1 100)]
铂佬13-铂
R
±1.5 ±0.25%t ±1.5 ±0.25%t ±1.5 ±0.4%t ±2.5 ±0.75%t ±1.5 ±0.4%t ±2.5 ±0.75%t
ⅡI
6
佬30-铂佬6
1
B
12
I
镍铬-镍硅
K
6

I
N
镍铬硅-镍硅
6
II
2 GB/T9452—2012
表3(续)
检定周期
使用温度
允差” c ±1.5 ±0.4%t ±2.5 ±0.75%t ±1.5 ±0.4%t ±2.5 ±0.75%t ±0,5 ±0.4%t
分度号 等级
温度传感器名称
℃ 40~375 375~800 40~333 333~900 40~375 375~750 40~333 333~750 40~125 125~350 40~133 133~350 -67~40 —200~—67 —100~450 -196~600

I
E
锦铬-铜镍(康铜)
6
ⅡI
I
铁-铜镍(康铜)
J
6
I
1
±1 ±0.75%t
T
铜-铜镍(康铜)
I
6
±1 ±1.5%t

±(0.15+0.2%t) ±(0.30+0.5%t)
A B
铂电阻
PRT
6
。为被测温度的绝对值。 b允许按实际需要缩短检定周期。
6.3 补偿导线
检测用热电偶补偿导线应符合GB/T4989、GB/T4990的规定,根据热电偶和环境温度范围按表4 选择。
表4 有效加热区检测热电偶推荐使用的补偿导线
温度范围
允差 ℃ ±2.5 ±2.5 ±1. 5 ±1. 5 ±1.5 ±1. 5 ±0. 5
代号 SC-GS RC-GS KX-GS NX-GS EX-GS JX-GS TX-GS
热电偶分度号 补偿导线型号
补偿导线名称
℃ 0~100 0~100 20~100 -20~100 20~100 -20~100 20~100
s R K N E J
SC RC KX NX EX JX TX
铜-铜镍0.6补偿线型导线铜-铜镍0.6补偿线型导线镍铬10-镍硅3延长型导线镍铬14硅-镍硅延长型导线镍铬10-铜镍45延长型导线铁-铜镍45延长型导线铜-铜镍45延长型导线
5
上一章:JB/T 11806-2014 可控气氛底装料立式多用炉热处理技术要求 下一章:GB/T 30583-2014 承压设备焊后热处理规程

相关文章

GB/T 9452-2023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T 9452-2023 正式版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T 31746-2015 涕灭威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法 GB/T 31749-2015 禾草敌乳油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 31746-2015 涕灭威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法 GB/T 31749-2015 禾草敌乳油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 GB/T 31750-2015 莎碑磷乳油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法 GB/T 5758-2023 离子交换树脂粒度、有效粒径和均一系数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