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H/T 3166-2011 石油化工管式炉烟风道结构设计规范

SH/T 3166-2011 石油化工管式炉烟风道结构设计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30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0 10:28:41



推荐标签: 规范 结构设计 石油化工 sh 风道 管式 3166

内容简介

SH/T 3166-2011 石油化工管式炉烟风道结构设计规范 ICS 25.180 P 72 备案号:J1247-2011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 3166—2011
石油化工管式炉烟风道结构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flue gas & air ducts of tubular heater
in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05-18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SH/T3166—2011
目 次
前言范围·
u
1
规范性引用文件设计基本原则烟风道规格与材料
2 3 4
5 烟风道布置· 5. 1 一般规定 5.2 烟道· 5. 3 风道·
烟风道结构 6. 1 一般规定· 6.2道体与加固肋· 6.3管道结构选型 6.4保温结构 7零件、部件和传动装置 8支吊架附录A(资料性附录)矩形道体加固肋及内撑杆规格选型附录B(规范性附录)道体与法兰的焊接附录C(规范性附录)加固肋的焊接附录D(规范性附录)矩形道体加固肋的典型布置及内撑杆节点结构形式..·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圆形管道横向加固肋的选型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
6
14
·38 39 41 5 46
+ SH/T3166—2011
前言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8章和5个附录。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石油化工工业炉烟风道结构的设计原则、管道布置、管道材料、金属管
道加固、支吊架及零部件设置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负责管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负责日常管理,由南京金凌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日常管理单位和主编单位。
本规范日常管理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21号邮政编码:100101 电话:010-84877587 传真:010-84878856
本规范主编单位:南京金凌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炼油厂0号路邮政编码:210033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久征郭科峰张海燕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汪扬李文辉厉亚宁乔桂芝夏毓芳王洪军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II SH/T3166—2011
石油化工管式炉烟风道结构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管式炉烟风道结构的设计原则、管道布置、管道材料、金属管道加固、支吊架及零部件设置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以燃油或燃气作为燃料的石油化工管式炉烟风道结构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3003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及制品 GB/T11835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 GB/T16400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品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SH/T3070石油化工管式炉钢结构设计规范 SH/T3115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条件
3设计基本原则 3.1烟风道设计应做到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装维修方便和可能条件下的美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输送烟气、空气的流量和参数应满足炉子各种运行工况(包括加热物料、控制压力、预热供燃
烧用空气等)的需要; b) 节省投资,节省能量,降低运行费用; c) 管道、零部件及支吊架等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d)加工、运输、安装、运行和维修方便; e)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防爆、防雨、防漏、防磨、防腐蚀以及防噪声等问题。
3.2烟风道应按运输、安装以及运行过程中可预见的所有荷载条件进行设计。这些荷载包括(但不限于)静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活荷载、温度荷载以及连接管道和其他部件作用引起的荷载。在炉子停工时,还应考虑雪荷载和冰荷载。 3.3烟风道的介质设计压力应采用炉子各种运行工况下管道内介质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正或负)。 不同管段分别采用不同的介质设计压力。
送风机出口风道、引风机前管道,均应按风机特性曲线上的最大风压值选取。任何烟风道中介质设计压力的绝对值均不得小于2kPa。 3.4烟风道的介质设计温度应采用炉子运行中管道内介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不同管段分别采用不同的介质设计温度。
烟风道道体为金属时,设计金属温度应为计算金属温度加50℃。当管道采用外保温时,计算金属温度等于介质设计温度;当管道采用内衬时,计算金属温度等于基于介质设计温度算得的金属温度。 3.5选择烟风管道内介质流速、确定管道尺寸时,应考虑介质特性、设备条件以及合理节省运行费用和基建投资等因素。设计者在缺少烟风道气流速度指定值时,可按表1选取。
1 SH/T3166—2011
表1 烟风道内介质流速
单位;m/s
通风方式冷风道热风道和烟道
自然通风 8~10
机械通风 10~12 12~15
交气通过燃烧器的10
燃烧器供风风
RESS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注1:当介质流量效小或管道励部阻力注2:当管道布置有困难 且设备条件许可,或支管剩余压力较大时允许超过上限值。 注3:对于 管道中的统速, 可不受本表限制,根据设备的接口尺寸决定。
度较高时取餐大数值
3.6确定在海拔标高大 大于300m地区的烟风道截面时,应考虑大气压力降低的影响。 3.7对烟风道勾的力学计算应按照GB50017和SH/T3070的规定进行。 同时还 满足本 规范给出的变形要求值等控制指标。 烟风道规格与材料

4
4.1 管道 截面宣 来用圆形。当采用矩形截面时,宜使管道接近正方形,短边与长边之比宜 小子 4.2 烟店 适壁板 最小厚度采用 5mm.
(
道的道 体、 加固肋及 零部件材料宜不低于Q235BF钢。
4.3 烟 4. 4 不 利
钢材对应有不 同的适用温度,应根据金属设计温度及环境计集 算温度正确选月 用钢种 路
天支吊架 盛市 重结构的环境计算温度应采用最低日平均温度。 4.5 常 用保温材 科的性能应符合 下列规范的规定:
m M
a) 经质活 料应符合SH/T3115的规定 b) 陶瓷纤 应符合GB/T3003、GB/T16400的规定; c) 岩棉应 合GB/T11835的规定。
4.6烟风 兰间的衬垫材料,不得采用含有石棉的材料, 宜采用陶瓷纤维布、陶瓷纤维带、陶瓷纤维绳等, 应符合使用的温度等级。 5 烟风道布 2 5.1 一般规
D
烟风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烟气、 汽分配均匀; b) 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应采取防止传递振动和传递荷载的措施; c) 满足热补偿要 d) 管线短捷, 选型合 尽量减少介质流动的压力损失,减少零部伴的品种 数量,方便施工; e) 管道布置宜对称 求层次分明、整齐美观,注意整体性和一致性不妨碍通行,不影响邻
5.1.1
近设备、管道的操作和维修, f) 需要操作和维修的零部件应设在便于探作和维修的位 g) 考虑运行及标定所需测拍的位置及其他要求。
S
5.1.2 对于室外布置的管道,其表面应采取防水及排水措施。 5.1.3 通道上方的管道,其最低点与地面、平台面或扶梯的垂直净距离应遵守下列规定:
检修时需通过机动车的主要通道,应不小于2500mm:
a)
2 SH/T3166—2011
b)一般通道应不小于2000mm; c)在扶梯上方的管道布置见图1,其保温外表面与扶梯倾斜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表2所
列的数值。
图1 扶梯上方管道布重
表2管遵保温层表面与扶梯倾斜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
单位:mm
扶梯倾斜角α
38
45
50
60
65
70
75
55
85
90
80
(°) H
1900 1800 1700 1600 1500 1400 1300 1200 1000 900 800
5.1.4除位置受限的管道(如送风机的吸风道、炉子附近的烟风道)外,相邻管道之间及管道与设备、 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离,应按表3选取(对于有保温层的管道,净距离应从保温层外表面算起)。
表3管道与周围物件的净距离
单位:mm

形边长>1000
圆形
项 目
边长≤1000
平行管道表面之间、管道与墙壁或楼板平行的净距离 200~300
≥300 ≥150
≥500 ≥200
管道与相邻设备或梁、柱交叉的净距离
≥100
5.1.5烟风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仅当所连接的设备、部件为法兰接口或检修时需要拆卸的管段才采用螺栓连接。 5.1.6 “乙”形弯管、空间弯管和“Ⅱ”形弯管的两弯管内侧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表4的规定;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宜设置导流板或导向叶片。
表4两弯管内侧之间的距离L Z”形弯管
弯管形式
空间弯管
“Ⅱ”形弯管
图例
Dd
L=(1. 6~2. 5) Dal 最佳值为2Dai
L≥3Da
L≥3Da
注:Dai为当量直径。圆形管道时Dai等于管道直径:对于边长为a、b的矩形管道,Dar=(2ab)/(a+b)。
3 SH/T3166—2011
5.1.7当管道拐弯后紧接着收缩时,拐弯处宜采用收缩形弯管;当管道拐弯后紧接着扩大时,拐弯处宜采用等截面弯管再接扩散形管连接。在这些转弯的管段后面宜布置有足够长度的直管段,直管段的长度应符合5.1.6条的要求。 5.1.8下列情况应装设补偿器:
a)‘ 管道自身不能补偿热膨胀和端点的附加位移: b) 需要控制传递振动、传递荷载的管段,例如风机进、出口处的管段。
5.1.9 管道上装设补偿器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其两侧管段的径向错位,应符合补偿器的要求; b) 应避免承受和传递管道荷载; c) 对水平管道,在补偿器两侧应装设支吊架,支吊架边缘与补偿器之间管段净长度宜不大于管
道当量直径的3倍且不宜大于4m; d) 应考虑安装、冷拉和维修所需的空间; e) 相邻的平行管道上的波形补偿器如不能并列布置时,可错开布置,前后错开的净距不宜小于
300mm; f) 垂直管道上的补偿器,当布置在平台板(或楼板)或地面以上时,其净空高度不宜小于2000mm;
当布置在平台板(或楼板)下面时,与梁、板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300mm。
5.1.10 挡板及其传动装置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挡板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及传动装置的设置: b) 电控、气控传动装置或远方传动装置的挡板,有条件时应尽量布置在热位移较小的管段上;
串联装设和布置在异形管段附近的挡板应能完全开启,且不妨碍装设传动装置;
d) 需同时进行配合操作的手动挡板,其操作装置宜集中布置; e) 经常操作的手动挡板的传动装置宜布置在便于操作的地方。
5.1.11挡板的操作手轮呈水平布置时,手轮面与操作层的距离宜为900mm;当垂直布置时,手轮中心与操作层的距离宜为900mm1200mm。
当手轮位于操作平台以外时,手轮面或手轮中心与平台栏杆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m。 当几只手轮并列布置时,手轮轮缘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150mm。
5.1.12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烟道和进口冷风道,宜装设除灰孔(或与人孔一并考虑)。当设有冲洗装置时,烟道和冷风道应有0.05的放水坡度,坡向管道的最低点,在最低点设放水管。 5.1.13管道穿过壁或楼板等,所设预留孔的内壁与管道表面(包括加固肋及保温层)之间的净距离,宜为30mm~50mm,当管道的径向热位移较大时,应另加考虑。 5.1.14大截面的烟风道应设有足够数量供内部检查、维修和清扫的人孔,并应设置进出人孔所需的平台梯子。
小截面的烟风道根据需要设置检查孔或手孔。 与竖向管段上部相连通的设有人孔的水平烟风道,应在其连通端设内部栅格,以防人员跌落。
5.1.15对需要经常操作或维修的管道零部件,如人孔、挡扳、手孔等处,宜设置维护平台或直梯。 5.2烟 5.2.1烟道布置应避免出现“袋形”、“死角”以及局部流速过低的管段。 5.2.2当数台引风机的出口烟道接入总烟道时,在各风机出口处宜装设隔断挡板;总烟道内各截面处的流速不宜有显著差别,并避免烟气冲撞。 5.2.3下列各处应设人孔,且人孔宜设置在便于出入的烟道侧壁下部:
a) 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烟道(其入口根据情况而定): b) 引风机进口风箱或烟道上; c) 进入烟的总烟道或烟肉底部。
4 SH/T3166—2011
5.2.4在容易积灰处应装设除灰孔,且应设于烟道底部。 5.2.5尾部烟道在最后一排对流炉管(目前的和未来的)之上应留有至少0.8m的净空,以便进人和使烟气分配均匀。每12m对流炉管至少应设置一个烟气引出口。 5.2.6在烟道接入烟时,如双侧引入,宜在烟窗内设置与烟道中心线成45°角的垂直隔墙,隔墙每一侧的下部宜做成斜坡(见图2):烟气单侧引入时,宜装设沿气流向上倾斜的底板(见图3和图4)。
S
91
0.7d
图2双侧烟道接入烟图(=0.62)
图3单侧烟道接入烟图(=0.70)
785
R=h
B
A
图4带“分扇板”的单侧烟道接入烟图(=0.46)
注:图2~图4中为计算烟道接入烟肉处局部阻力时采用的局部阻力系数。 5.2.7烟窗侧面开口的净宽应不超过烟肉直径的2/3。对于两个相对的开口,每个开口的弦长应不超过烟肉的半径。开口处采用等强度方法补强。 5.3风道 5.3.1送风机吸风口的位置应避免吸入雨水和被污染的空气。吸风口开口最低位置距地面的高度应在4.5m以上,且高于平台面1.5m以上。 5.3.2送风机吸风管上应采取消声措施。 5.3.3布置在送风机前的暖风器宜设不经过暖风机的旁通吸风道;布置在送风机后且使用时间较短的暖风器宜采用易拆卸的结构形式。 5.3.4配有两台送风机时,连接管道宜对称布置,使风量分配均匀,还应避免气流对冲。每台送风机
5
上一章:CAS 200-2011 车用醚基燃料(D85) 下一章:HG/T 20657-2013 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

相关文章

SH/T 3061-2019 石油化工管式炉基础设计规范 SH/T 3179-2016 石油化工管式炉炉衬设计规范 SEHT 0224 管式炉余热回收烟风道系统设计规定 SH/T 3086-2017 石油化工管式炉钢结构工程及部件安装技术条件 SH/T 3113-2016 石油化工管式炉燃烧器工程技术条件 SH/T 3114-2017 石油化工管式炉耐热铸铁件工程技术条件 SH/T 3422-2011 石油化工管式炉钉头管技术标准 SH/T 3087-2017 石油化工管式炉耐热钢铸件工程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