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 020 E 14 备案号:29786—2010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124—2010 代替SY/T6124-1995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
Practice for water drainage and gas production by gas lift technology
2010-0827 发布
20101215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124—2010
目 次
前言
1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工艺设计
3
4 施工作业要求气举投产运行
2
5
..
N
6气举生产井管理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附录A(资料性附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设计参考格式
2
1
SY/T 6124--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SY/T6124—1995《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与SY/T6124-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在1995年版基础上进行补充及完善,将标准内容修改为工艺设计、施工作业要求、 气举投产运行、气举生产井管理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等5大部分; -增加了目次;修改了前言;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1995年版的第1章); “引用标准”更名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并进行了更新及补充(见第2章,1995年版的第2 章); -工艺设计方面,增加了基础数据(见3.1)、气举工艺设计计算(见3.3.4)等内容;施工作业要求方面,增加了施工准备要求(见4.1)、施工要求(见4.2)等内容,删除了修井作业通用技术要求内容;增加了气举投产运行(见第5章)、气举生产井管理(见第6章)、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见第7章)等章节及相关内容; -修改了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设计参考格式中的内容(见附录A,1995年版的附录A)。
.
本标准由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季、朱昆。
I
SY/T 6124—2010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气举阀进行气举排水采气的工艺设计、施工作业要求、气举投产运行、气举生产井管理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产水气井采用气举阀进行的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225--2005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SY/T5587.3--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 SY/T5810—2003连续气举采油井设计及施工作业 SY/T6277--2005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 SY/T 6450—2000气举阀的修理、测试和调定推荐作法 SY/T 6484-2005气举井操作、维护及故障诊断推荐作法 SY/T 6610--2005↑ 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3工艺设计
3.1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包括产层主要参数、井筒主要参数、流体性质、气井生产简况、地面情况等。 3.2气举方式 3.2.1气举气源 3.2.1.1应使用天然气或氮气作为气举介质,不允许使用压缩空气作为气举介质。 3.2.1.2气举气应满足气举设备的要求。 3.2.1.3若采用压缩机进行增压气举,压缩机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3.2.2气举注气方式
气举注气方式包括套管注气和油管注气两种方式,应根据产液量及相关条件进行选择。 3.2.3气举管柱结构 3.2.3.1应根据注气压力要求及地层压力选择开式气举、半闭式气举或闭式气举管柱。 3.2.3.2固定式气举阀采用常规气举工作筒,可投捞式气举阀采用偏心气举工作筒,推荐采用可投捞式气举阀。
1
SY/T 6124---2010
封带。 4.1.6安装气举阀时应先上紧单流阀处螺纹,然后上紧气举阀本体与单流阀连接处螺纹,最后上紧尾堵处螺纹。 4.2 施工要求 4.2.1各级气举阀及气举工作筒的顺序不能错乱。投捞式气举工作筒上下方向不能颠倒。 4.2.2连接油管时螺纹脂均匀地抹在公扣上,防止流人油管内堵塞气举阀、注气孔和工作筒的进气通道。 4.2.3安装气举管柱时管钳应避开气举阀,下人气举管柱时应操作平稳,不顿不碰,以保护气举阀。 4.2.4气举工作筒实际下人深度与设计下人深度误差应小于±5m。 4.3地面流程要求 4.3.1根据注气压力、大气温度及调压的需要,应对地面高压注气系统作好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预防工作。 4.3.2注气管线及生产管线应装有计量装置。 4.3.3气举前应按设计要求对注气管线进行试压,并吹扫管线。
5气举投产运行
5.1气举启动及卸载 5.1.1缓慢开启注气节流阀或压缩机采用低挡注气,每10min注气压力增加值不超过0.6MPa,当注气压力达到4.0MPa~5.0MPa后可采用高挡注气。 5.1.2将注气压力调整到比设计注气启动压力高 0.5MPa~1.0MPa。 5.1.3当注气压力突然降低或者油管中产液流速突然上升时,表明顶阀已经开始进气。 5.1.4注意观察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直到达到设计注气深度,必要时应测试确定注气点位置。 5.1.5采用液氮气举时,当气举启动成功后应立即降低液氮泵车排量,以降低井口回压,提高气举效率。 5.1.6 若出现由于地面注气压力受限造成气举启动困难的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法帮助气举启动:
a)「 向环空内注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注气,使环空内形成气水两相段塞流,以增加气举阀处环空
压力; b)向油管内注人一定量的气,降低油管内压力梯度,然后再重新开始气举。
5.2进入生产流程时机 5.2.1对于气藏排水井,当达到设计注气深度且举液过程稳定后,控制井口油压使其满足外输条件后进人生产流程。 5.2.2对于排水采气井,当返出气量明显高于注人气量后,控制井口油压使其满足外输条件后进人生产流程。
6气举生产井管理
6.1气举生产过程中,定时录取注气量、出气量、出水量、井口油压、井口套压及井口温度数据,必要时可对气井的动液面深度或井底流动压力进行监测。 6.2气举出现异常的井,应根据动液面深度或井底流动压力等动态资料按SY/T6484--2005中第4
3
SY/T 6124--2010
章的规定进行气举工况诊断及故障区域确定工作,并针对故障原因进行气举制度优化调整。 6.3在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实施过程中,在不少于3种注气制度下观察气举排水达到稳定后的动态,对比不同注气制度下的动态,确定最佳的注气工作制度。高气液比气举井气举排液复活后,应及时调整注气量,提高气举效率,必要时应停止气举。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7.1气举初期若需临时放空,天然气应进行燃烧处理,对于使用氮气进行气举作业的井,点火口应装有长明火。 7.2注气管线及放喷管线应固定牢靠,气举施工时现场施工人员不应跨越、靠近高压管线。 7.3排出的地层水应及时回注或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7.4气举工艺施工过程中,按照SY/T5225-2005中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对施工作业和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进行规范。 7.5对于含有硫化氢的气井进行气举排水采气施工作业时,按照SY/T6227一2005和SY/T6610 2005中相关要求执行。 7.6 安全和环境控制要求按照SY/T5587.3-2004中相关条款执行。
SY/T 6124--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设计参考格式
A.1工艺设计幅面
工艺设计的幅面尺寸为297mm×210mm(A4纸)
A.2 工艺设计封面
工艺设计的封面如图 A.1所示。
油气田
井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设计
(设计单位名称)
年月日
图 A.1工艺设计封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