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7861-2011 化学品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GB/T 27861-2011 化学品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15:35:58



推荐标签: 试验 化学品 毒性 急性 鱼类 鱼类 27861

内容简介

GB/T 27861-2011 化学品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ICS 13.300;13.020.40 A 80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861—2011
化学品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Chemicals--Fish acute toxicity test
2012-08-01实施
201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7861—2011
前 創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203(1992年)《鱼类急性毒性试验》(英
文版)技术性内容相同。
本标准做了下列结构和编辑性修改:
在附录A中增加了稀有鲍鲫(Gobiocyprisrarus)和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 一将术语定义由附录移到正文;计量单位改为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为与现有标准系列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检测中心、广东省微
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红、沈英娃、刘纯新、胡双庆、沈根祥、赵华清、李康、张鑫、周林军、陈会明。
I GB/T27861--2011
化学品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术语和定义、受试物信息、方法原理、试验准备、试验、质量控制、数据与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测试和评价化学品的鱼类急性毒性。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静态试验 statictest 以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介质不更换、不流动的方式进行的试验。
2. 2
半静态试验 semi-statictest 以定期(如24h)更换试验介质的方式进行的试验。
2. 3
流水式试验 flow-through test 以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介质自动、持续地被更换的方式进行的试验。
2. 4
半数致死浓度 medianlethalconcentration 引起50%的受试鱼死亡的受试物浓度,以LCso表示。
3 受试物信息
受试物信息包括:
水中溶解度; b) 溶液中定量分析方法; c) 结构式; d) 纯度; e) 水中和光中的稳定性; f) pK值; g)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P); h) 蒸气压; i) 快速生物降解结果。
a)
4 方法原理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价受试物对鱼类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危害性。
I GB/T27861—2011
将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溶液,以96h为试验周期,在24h、48h、72h和96h时记录鱼的死亡率,分别确定50%试验鱼死亡时的受试物浓度,用LCs表示。
5试验准备
5.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至少包括: a)溶解氧测定仪; b)水硬度计; c) 温度控制仪; d)化学惰性材料制成的水族箱或水槽,规格一致,体积适宜; e)pH计。
5.2 试验生物选择
选用个或多个鱼种,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建议根据全年可得、易于饲养、方便试验等原则,并结合相关的经济、生物或生态因素等来确定鱼种。试验用鱼应健康,无明显的畸形。
推荐试验用鱼可参见附录A中表A.1。表格中的鱼种都为全年可得、易于饲养。可在养鱼场或实验室中疾病与寄生虫控制的条件下进行驯化和饲养,使试验鱼保持健康,遗传清晰。这些鱼种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找到,若使用其他符合以上标准的鱼种,试验方法应作相应调整以提供合适的试验条件。 5.3试验鱼的驯养
试验鱼用于试验之前,应在实验室至少暂养12d。临试验前,应在符合下列条件的环境中至少驯养
7 d;
水:与试验用水相同;光照:每天12h~16h光照;
-

温度:与试验鱼种相适宜(参见附录A中表A.1);溶解氧浓度:不小于80%空气饱和值;喂养:每周3次或每天投食,至试验开始前24h为止。
驯养开始48h后,记录死亡率,并按下列标准处理: —7d内,死亡率大于10%,舍弃整批鱼; —7d内,死亡率在5%10%之间,继续驯养7d; --7d内,死亡率小于5%,可用于试验。
5.4试验用水
使用高质量的自然水或标准稀释水(参见附录B),也可以使用饮用水,必要时应除氯。水的总硬度(以CaCOs计)为10mg/L250mg/L,pH值为6.0~8.5。用于配制标准稀释水的试剂应为分析纯,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电导率应小于或等于10μS/cm。 5.5试验溶液
通过稀释贮备液配制试验溶液。低水溶性物质的贮备液可以通过超声分散或其他适合的物理方法配制,必要时可使用对鱼毒性低的有机溶剂、乳化剂或分散剂来助溶。使用这些物质时应加设助溶剂对照试验,对照组助溶剂浓度应为试验组使用助溶剂的最高浓度,并且不得超过100mg/L。
2 GB/T27861—2011
不需调节试验溶液的pH值。如果加人受试物后试验溶液的pH值有明显变化,建议重新配制,调节受试物贮备液的pH值,使其接近加入受试物前稀释水的pH值。用于调节pH值的物质不应使贮备液的浓度明显改变,也不应与受试物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沉淀。最好使用HCI和NaOH来调节。
6试验
6.1暴露条件
暴露条件包括:
持续时间:96h;一承载量:静态和半静态试验系统试验鱼的最大承载量为1.0g/L,流水式试验系统承载量可高
一些; —光照:每天12h16h; 一一温度:与试验鱼种相适宜(参见附录A中表A.1),保持恒定,变化范围士2℃;一溶解氧:不小于60%空气饱和值,若不会导致受试物明显损失时可进行曦气;喂食:不进行;一干扰:避免可能改变鱼行为的干扰。
6.2试验鱼数量
空白对照组与各试验浓度组应每组至少7尾鱼。 6.3试验浓度设置
根据预试验结果来选择正式试验合适的浓度范围,至少应设置5个浓度组,并以几何级数排布,公比应不大于2.2。
6.4试验对照组设置
每一系列设一个空白对照。如使用了助溶剂,应增设一个助溶剂对照。 6.5观察
至少在24h、48h、72h和96h后检查试验鱼的状况。如果试验鱼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运动,如鳃的扇动,以及碰触尾部后无反应,即可判断该鱼已死亡。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后,将死鱼从容器中移去。 最好在试验开始后3h及6h时观察各试验组鱼的状况。记录可见的试验鱼异常情况(如平衡能力丧失,游泳能力和呼吸功能减弱,颜色变浅等)。
每天至少测定一次pH值、溶解氧和温度。 6.6限度试验
应用本标准时,为证明LCso>100mg/L,可以进行浓度为100mg/L(有效成分)的限度试验。限度试验组至少使用7尾鱼,与对照组使用的鱼数目相等。二项式理论表明:使用10尾鱼,没有1尾鱼死亡,那么LCso>100mg/L的概率为99.9%;使用7尾、8尾或9尾鱼,没有1尾鱼死亡,那么LCso> 100mg/L的概率至少为99%。如果试验鱼发生死亡,则应按本标准的试验程序进行完整的试验。若观察到亚致死效应,应进行记录。
3 GB/T27861—2011
7质量控制
有效的试验应符合以下条件:
试验期间,尽可能维持恒定条件。如有必要,应使用半静态或流水式试验;试验结束时,对照组鱼死亡率不大于10%,如果每组鱼不到10尾则对照组死亡不超过1尾;试验期间,试验溶液的溶解氧浓度不小于60%空气饱和值;试验期间,受试物的实测浓度应不小于80%配制浓度。如果试验期间受试物实测浓度与配制浓度相差超过20%,则以受试物实测浓度平均值来确定试验结果。
8数据与报告
8.1数据处理
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绘制不同暴露时间下试验浓度对累计死亡率的曲线。用常用统计程序计算
出某暴露时间的LCso值,并用标准方法计算95%的置信限[1-5]
如果试验数据不足以用标准方法计算LCs。[1-5],可用不引起死亡的最高浓度和引起100%死亡的最低死亡浓度估算LC5的近似值,即这两个浓度的几何平均值 8.2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受试物质:
物质的物理状态及相关理化特性等;标识信息。
b)试验用鱼:
学名、品系、大小、来源、驯化情况等。 c) 试验条件:
使用的试验方式,如静态、半静态或流水式,以及赚气、承载量等;水质特性(pH值、硬度、温度);每24h试验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pH值、温度;对于半静态试验方式,试验液更新前后分别测定的pH值;贮备液及试验溶液配制方法;配制的试验浓度;试验溶液中受试物的实测浓度;每一试验浓度用鱼的数目。
d)结果:
试验期间,无死亡发生的最高浓度;试验期间,导致100%死亡的最低浓度;每个推荐观察时间下,各个浓度的累计死亡率;每个推荐观察时间下的LCso值,及其95%的置信限;试验结束后的浓度-死亡率曲线图;确定LCso值的统计学方法;对照组的死亡率; -试验期间,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鱼的异常反应。
4 GB/T27861—20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推荐试验用鱼种类
推荐试验用鱼种类见表A.1。
表A.1推荐试验用鱼种类
建议的试验温度范围/
建议试验鱼的全长*/
建议的鱼种

cm
斑马鱼 Brachydanio rerio
21~25
2.0±1.0
黑头软口 Pimephales promelas
21~25
2.0±1.0
鲤鱼 Cyprinus carpio
20~24
3.0±1.0
青 Oryzias latipes
21~25
2.0±1.0
虹鳞 Poecilia reticulata 蓝鳃太阳鱼 Lepomis macrochirus
21~25
2.0±1.0
21~25
2.0±1.0
虹鳟
13~17
5.0±1.0
Oncorhynchus mykiss
稀有绚鲫 Gobiocypris rarus
21~25
2.0±1. 056)
剑尾鱼 Xiphophorus helleri
21~25
2. 0±1. 06]
,如果使用的鱼超过推荐的规格,应在报告中说明使用的规格及使用理由。
L GB/T 27861-201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标准稀释水的配制
B.1氯化钙溶液
将11.76gCaCl2·2H,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L。
B. 2 硫酸镁溶液
将4.93gMgSO4·7Hz0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L。
B. 3 碳酸氢钠溶液
将2.59gNaHC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L。
B.4氯化钾溶液
将0.23gKC1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L。
B.5 标准稀释水制备
制备标准稀释水,所用化学品应是分析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电导率应小于或等于10μS/cm。 将上述四种溶液各25mL加以混合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L。溶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和是
2.5mmol/L。Ca与Mg的比例为4:1,Na与K比为10:1。溶液中的酸容量常数Ks4.3 为0.8mmol/L。
稀释用水需经曝气直到氧饱和为止,然后储存2d备用,在使用前不必再曦气。
6 ICS 13.300;13.020.40 A 80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861—2011
化学品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Chemicals--Fish acute toxicity test
2012-08-01实施
201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7861—2011
前 創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203(1992年)《鱼类急性毒性试验》(英
文版)技术性内容相同。
本标准做了下列结构和编辑性修改:
在附录A中增加了稀有鲍鲫(Gobiocyprisrarus)和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 一将术语定义由附录移到正文;计量单位改为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为与现有标准系列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检测中心、广东省微
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红、沈英娃、刘纯新、胡双庆、沈根祥、赵华清、李康、张鑫、周林军、陈会明。
I GB/T27861--2011
化学品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术语和定义、受试物信息、方法原理、试验准备、试验、质量控制、数据与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测试和评价化学品的鱼类急性毒性。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静态试验 statictest 以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介质不更换、不流动的方式进行的试验。
2. 2
半静态试验 semi-statictest 以定期(如24h)更换试验介质的方式进行的试验。
2. 3
流水式试验 flow-through test 以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介质自动、持续地被更换的方式进行的试验。
2. 4
半数致死浓度 medianlethalconcentration 引起50%的受试鱼死亡的受试物浓度,以LCso表示。
3 受试物信息
受试物信息包括:
水中溶解度; b) 溶液中定量分析方法; c) 结构式; d) 纯度; e) 水中和光中的稳定性; f) pK值; g)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P); h) 蒸气压; i) 快速生物降解结果。
a)
4 方法原理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价受试物对鱼类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危害性。
I GB/T27861—2011
将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溶液,以96h为试验周期,在24h、48h、72h和96h时记录鱼的死亡率,分别确定50%试验鱼死亡时的受试物浓度,用LCs表示。
5试验准备
5.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至少包括: a)溶解氧测定仪; b)水硬度计; c) 温度控制仪; d)化学惰性材料制成的水族箱或水槽,规格一致,体积适宜; e)pH计。
5.2 试验生物选择
选用个或多个鱼种,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建议根据全年可得、易于饲养、方便试验等原则,并结合相关的经济、生物或生态因素等来确定鱼种。试验用鱼应健康,无明显的畸形。
推荐试验用鱼可参见附录A中表A.1。表格中的鱼种都为全年可得、易于饲养。可在养鱼场或实验室中疾病与寄生虫控制的条件下进行驯化和饲养,使试验鱼保持健康,遗传清晰。这些鱼种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找到,若使用其他符合以上标准的鱼种,试验方法应作相应调整以提供合适的试验条件。 5.3试验鱼的驯养
试验鱼用于试验之前,应在实验室至少暂养12d。临试验前,应在符合下列条件的环境中至少驯养
7 d;
水:与试验用水相同;光照:每天12h~16h光照;
-

温度:与试验鱼种相适宜(参见附录A中表A.1);溶解氧浓度:不小于80%空气饱和值;喂养:每周3次或每天投食,至试验开始前24h为止。
驯养开始48h后,记录死亡率,并按下列标准处理: —7d内,死亡率大于10%,舍弃整批鱼; —7d内,死亡率在5%10%之间,继续驯养7d; --7d内,死亡率小于5%,可用于试验。
5.4试验用水
使用高质量的自然水或标准稀释水(参见附录B),也可以使用饮用水,必要时应除氯。水的总硬度(以CaCOs计)为10mg/L250mg/L,pH值为6.0~8.5。用于配制标准稀释水的试剂应为分析纯,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电导率应小于或等于10μS/cm。 5.5试验溶液
通过稀释贮备液配制试验溶液。低水溶性物质的贮备液可以通过超声分散或其他适合的物理方法配制,必要时可使用对鱼毒性低的有机溶剂、乳化剂或分散剂来助溶。使用这些物质时应加设助溶剂对照试验,对照组助溶剂浓度应为试验组使用助溶剂的最高浓度,并且不得超过100mg/L。
2 GB/T27861—2011
不需调节试验溶液的pH值。如果加人受试物后试验溶液的pH值有明显变化,建议重新配制,调节受试物贮备液的pH值,使其接近加入受试物前稀释水的pH值。用于调节pH值的物质不应使贮备液的浓度明显改变,也不应与受试物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沉淀。最好使用HCI和NaOH来调节。
6试验
6.1暴露条件
暴露条件包括:
持续时间:96h;一承载量:静态和半静态试验系统试验鱼的最大承载量为1.0g/L,流水式试验系统承载量可高
一些; —光照:每天12h16h; 一一温度:与试验鱼种相适宜(参见附录A中表A.1),保持恒定,变化范围士2℃;一溶解氧:不小于60%空气饱和值,若不会导致受试物明显损失时可进行曦气;喂食:不进行;一干扰:避免可能改变鱼行为的干扰。
6.2试验鱼数量
空白对照组与各试验浓度组应每组至少7尾鱼。 6.3试验浓度设置
根据预试验结果来选择正式试验合适的浓度范围,至少应设置5个浓度组,并以几何级数排布,公比应不大于2.2。
6.4试验对照组设置
每一系列设一个空白对照。如使用了助溶剂,应增设一个助溶剂对照。 6.5观察
至少在24h、48h、72h和96h后检查试验鱼的状况。如果试验鱼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运动,如鳃的扇动,以及碰触尾部后无反应,即可判断该鱼已死亡。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后,将死鱼从容器中移去。 最好在试验开始后3h及6h时观察各试验组鱼的状况。记录可见的试验鱼异常情况(如平衡能力丧失,游泳能力和呼吸功能减弱,颜色变浅等)。
每天至少测定一次pH值、溶解氧和温度。 6.6限度试验
应用本标准时,为证明LCso>100mg/L,可以进行浓度为100mg/L(有效成分)的限度试验。限度试验组至少使用7尾鱼,与对照组使用的鱼数目相等。二项式理论表明:使用10尾鱼,没有1尾鱼死亡,那么LCso>100mg/L的概率为99.9%;使用7尾、8尾或9尾鱼,没有1尾鱼死亡,那么LCso> 100mg/L的概率至少为99%。如果试验鱼发生死亡,则应按本标准的试验程序进行完整的试验。若观察到亚致死效应,应进行记录。
3 GB/T27861—2011
7质量控制
有效的试验应符合以下条件:
试验期间,尽可能维持恒定条件。如有必要,应使用半静态或流水式试验;试验结束时,对照组鱼死亡率不大于10%,如果每组鱼不到10尾则对照组死亡不超过1尾;试验期间,试验溶液的溶解氧浓度不小于60%空气饱和值;试验期间,受试物的实测浓度应不小于80%配制浓度。如果试验期间受试物实测浓度与配制浓度相差超过20%,则以受试物实测浓度平均值来确定试验结果。
8数据与报告
8.1数据处理
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绘制不同暴露时间下试验浓度对累计死亡率的曲线。用常用统计程序计算
出某暴露时间的LCso值,并用标准方法计算95%的置信限[1-5]
如果试验数据不足以用标准方法计算LCs。[1-5],可用不引起死亡的最高浓度和引起100%死亡的最低死亡浓度估算LC5的近似值,即这两个浓度的几何平均值 8.2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受试物质:
物质的物理状态及相关理化特性等;标识信息。
b)试验用鱼:
学名、品系、大小、来源、驯化情况等。 c) 试验条件:
使用的试验方式,如静态、半静态或流水式,以及赚气、承载量等;水质特性(pH值、硬度、温度);每24h试验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pH值、温度;对于半静态试验方式,试验液更新前后分别测定的pH值;贮备液及试验溶液配制方法;配制的试验浓度;试验溶液中受试物的实测浓度;每一试验浓度用鱼的数目。
d)结果:
试验期间,无死亡发生的最高浓度;试验期间,导致100%死亡的最低浓度;每个推荐观察时间下,各个浓度的累计死亡率;每个推荐观察时间下的LCso值,及其95%的置信限;试验结束后的浓度-死亡率曲线图;确定LCso值的统计学方法;对照组的死亡率; -试验期间,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鱼的异常反应。
4 GB/T27861—20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推荐试验用鱼种类
推荐试验用鱼种类见表A.1。
表A.1推荐试验用鱼种类
建议的试验温度范围/
建议试验鱼的全长*/
建议的鱼种

cm
斑马鱼 Brachydanio rerio
21~25
2.0±1.0
黑头软口 Pimephales promelas
21~25
2.0±1.0
鲤鱼 Cyprinus carpio
20~24
3.0±1.0
青 Oryzias latipes
21~25
2.0±1.0
虹鳞 Poecilia reticulata 蓝鳃太阳鱼 Lepomis macrochirus
21~25
2.0±1.0
21~25
2.0±1.0
虹鳟
13~17
5.0±1.0
Oncorhynchus mykiss
稀有绚鲫 Gobiocypris rarus
21~25
2.0±1. 056)
剑尾鱼 Xiphophorus helleri
21~25
2. 0±1. 06]
,如果使用的鱼超过推荐的规格,应在报告中说明使用的规格及使用理由。
L GB/T 27861-201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标准稀释水的配制
B.1氯化钙溶液
将11.76gCaCl2·2H,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L。
B. 2 硫酸镁溶液
将4.93gMgSO4·7Hz0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L。
B. 3 碳酸氢钠溶液
将2.59gNaHC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L。
B.4氯化钾溶液
将0.23gKC1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L。
B.5 标准稀释水制备
制备标准稀释水,所用化学品应是分析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电导率应小于或等于10μS/cm。 将上述四种溶液各25mL加以混合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L。溶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和是
2.5mmol/L。Ca与Mg的比例为4:1,Na与K比为10:1。溶液中的酸容量常数Ks4.3 为0.8mmol/L。
稀释用水需经曝气直到氧饱和为止,然后储存2d备用,在使用前不必再曦气。
6
上一章:HG/T 4245-2011 阳图型热敏CTP版材用感光胶 下一章:GB/T 7994.2-2014 搪玻璃设备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气密性试验

相关文章

GB/T 31270.12-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2部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GB/T 31270.12-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12部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GB/T 28648-2012 化学品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分类法 GB/T 41623-2022 化学品 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GB/T 21606-2022 化学品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方法 GB/T 29763-2013 化学品 稀有鮈鲫急性毒性试验 GB/T 27824-2011 化学品 急性吸入毒性 固定浓度试验方法 GB/T 42475-2023 化学品 中华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