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 150. 30
GB
H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313—2010
铍青铜无缝管
Copper-beryllium alloy seamless tube
2011-11-01实施
2011-01-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3132010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B643一2000《铜铍合金无缝管》标准。 本标准与ASTMB643-一2000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本标准有QBe2、C17200两个牌号,ASTMB643一2000标准只有C17200一个牌号;一本标准对管材的直度要求比ASTMB643--2000标准要求严;一本标准有涡流探伤试验要求,ASTMB643一2000标准没有; -本标准管材的外径范围为3mm~90mm,壁厚范围为0.3mm~10mm。ASTMB643一2000
一
标准管材的外径范围为15.9mm~305mm,壁厚范围为0.864mm~9.62mm。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宁夏东方钼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星鹏铜材集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孟海、刘守田、朱宝辉、李积贤、霍红凤、郑晓飞、赵红运、姜韬、孙军。
I
GB/T26313—2010
铍青铜无缝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铍青铜无缝管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煤炭、电子、仪表以及其他行业应用的铍青铜无缝圆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一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523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5248-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8888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26303.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 YS/T336 铜、镍及其合金管材和棒材断口检验方法 YS/T347 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YS/T470.1 铜铍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铍、钻、镍、钛、铁、铝、
硅、铅、镁量
3要求
3.1分类 3.1.1 管材的牌号、状态、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管材的牌号、状态、规格
壁厚/mm
长度/
牌号 供应 外径
mm 0.30.40.60.81.01.52.0|2.5|3.04.0|5.0|6.0|8.010.0 mm >30~50
状态
0 0
0
热加工态
(R) >50~75 0 0 0 0 0 0
- -
0 0 0 10 010
>75~90
软态或固溶 3~5 o o1o
QBe2、 退火态(M)、
C17200 硬态(Y)、 >5~15
≤6 000
0 o1 0 0 0 o
0 O o O 0 O
>15~30
固溶时效或
0 0 0 O 0 O
软时效态 >30~50
(TF0O)、硬 >50~75 时效(TH04) >75~90 注1:“O”表示可以按本标准生产的规格,超出表中规格时由供双方协商确定。 注2:状态的表示方法与ASTM标准对照表见附录A
0 O 0 O 0
C
0 10
1
GB/T 26313-—2010
3.1.2标记示例
管材标记按管材名称、牌号、状态、规格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示例1:用QBe2制造的、固溶时效状态、外径为15mm、壁厚为0.6mm、长度为3000mm的管材,标记为:管QBe2TF0015×0.6X3000GB/T26313—2010。 示例2:用C17200制造的、热加工态、外径为50mm、壁厚为4mm、长度为5000mm的管材,标记为:管C17200R$50×4X5000GB/T26313-2010.
3.2化学成分
QBe2牌号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1规定C17200牌号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C17200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 Ni+Co
杂质,不大于/%
牌号
Be 1.80~2.00
Al 0. 20
Si 0. 20
Co+Ni+Fe
Cu 余量
≥0.2
≤0.6
C17200
注1:Cu含量可用100%与所有被分析元索含量总和的差值求得注2:当表中所有元素都测定时,其总量应不小于99.5%。 注3:需方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3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3.3.1 管材外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管材外径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状态(M/TF00/TH04)
外 径
状态(Y) ±0.05 ±0.08 ± 0.15 ±0.20 ± 0. 25 ±0.30
状态(R)
3~5
±0.10
>5~15 >15~30 >30~50 >50~75 >75~90
±0.15 ± 0.20 ±0.25 ±0.35 ±0.50
±0.75 ±1. 0 ±1.25
注:当规定为单向偏差时,其值应为表中数值的2倍。
2
GB/T26313-—2010
3.3.2 管材壁厚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管材壁厚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外 径 >15~50
壁厚 0.3~1. 0 >1.0~2.0 >2.0~3. 0 >3. 0~4.0 >4.0~6.0 >6.0~8.0 >8.0 注1:当规定为单向偏差时,其值应为表中数值的2倍。 注2:以R态供货的壁厚允许偏差为壁厚的土10%。
3~15 ± 0. 07 ±0.12 - 1 一一
>50
-
-
±0.12 ±0.15 ±0.20 ±0. 25
± 0.20 ±0.25 ± 0.30 ±0.40 壁厚的士6%
3.3.3管材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定尺或倍尺长度应≤6000mm,倍尺长度应计入切断时的切口量,每个切口量为5mm。
表5管材长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长度 《2000 >2000~4000 >4 000~6 000
外径>30 +5.0 +8.0 +12.0
外径≤30 +3. 0 +6. 0 +12. 0
注:对定尺长度偏差另有要求的,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3.4外径为6mm~90mm的管材的直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 6 管材的直度
单位为毫米
直 度 ≤1 <3 5
长 度 ≤1000 >1 000~2 000 >2000~3000
注1:长度大于3000mm的管材,全长中任意部位每3000mm的直度不大于5mm。 注2:以M态或R态供货的管材直度或对管材直度另有要求的,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3.5管材的端部应锯切平整,在不使管材长度超出允许偏差的条件下,允许有不超出表7规定的切斜度。
3
GB/T26313—2010
GB/T5248一2008中表3的规定。 3.7晶粒度
当用户有要求时,软态管材应进行晶粒度的检验。管材的平均晶粒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8表面质量 3.8.1管材的内、外表面应洁净、无裂纹、起皮,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缺陷。 3.8.2管材的表面允许有修复痕迹(包括机械修复和人工修复),允许有轻微的酸洗痕迹,切口处允许有修理毛刺遗留痕迹,但修理痕迹不允许超出尺寸允许偏差。
4试验方法
4.1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管材的化学成分分析按YS/T470.1的规定进行。 4.2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测量方法
管材的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检验按GB/T26303.1的规定进行。 4.3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4.3.1管材的拉伸试验按GB/T228的规定进行。
拉伸试样应符合GB/T228一2002附录D的规定,其形状尺寸和试样号,按下列规定选用: a)外径不大于12mm的,从管材上切取全截面管段试样,按S7要求制备; b)外径大于12mm的,可取纵向弧形试样,按S01、S02、S03要求制备。
4.3.2管材的硬度试验方法按GB/T230.1的规定进行。 4.4断口试验方法
管材的断口试验方法按YS/T336的规定进行。 4.5涡流探伤试验方法
管材的涡流探伤试验方法按GB/T5248的规定进行。 4.6晶粒度试验方法
管材的晶粒度检验按YS/T347的规定进行。
4.7表面质量检查方法
管材的表面质量用目视检验。
5检验规则
5.1检查和验收 5.1.1管材应由供方进行检验,保证管材质量符合本标准和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5
GB/T26313—2010
5.1.2 需方应对收到的管材按本标准和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与本标准及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不符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表面质量及尺寸偏差的异议,应在收到管材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属于其他性能的异议,应在收到管材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应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5.2组批
管材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炉号、状态和规格的管材组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 500kg. 5.3检验项目 5.3.1每批管材应进行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5.3.2如有要求,还应进行断口试验、涡流探伤试验、拉伸试验和晶粒度试验。 5.4取样
管材取样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管材取样规定
要求的章条号 3. 2 3. 3 3. 4 3. 5 3. 6 3.7 3. 8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检验项目化学成分
取样规定
供方每炉(需方每批)取一个试样
4. 1 4.2 4.3 4. 4 4. 5 4.6 4.7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逐根
任取2根/批、1个试样/根任取2根/批、1个试样/根逐根任取2根/批、1个试样/根逐根
力学性能断口试验涡流探伤试验晶粒度表面质量
5.5 检验结果的判定
检验结果的判定如表12所示。
表12 检验结果的判定
检验项目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断口试验晶粒度
检验结果的判定
检验不合格时,判该批产品不合格试验中有任一项不合格时,应从该批管材(包括原受检不合格的那根管材)中另取双倍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则判整批产品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仍有试样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或逐根检验,合格者交货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涡流操伤试验表面质量
检验不合格时,判该根管材不合格
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