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200 J36 备案号:33634—201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4393—2011 代替JB/T4393—1999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
Polyvinyl alcoholof quenchingmedia
2011-08-15发布
2011-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4393—201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配制原料..
2 3 4 5 6
基本组成....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8 9
9.1 包装、标志, 9.2 贮存及运输 9.3 保存期.. 10 使用、更换及排放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使用说明 A.1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适用范围. A.2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稀溶液的配制 A.3 淬火液含量的测定 A.4 淬火液温度的控制. A.5 淬火液的消泡、防腐和防锈,图A.1 不同含量聚乙烯醇水溶液在30℃静止状态下的冷却过程曲线(温度-时间的函数关系)图A.2 不同含量聚乙烯醇水溶液在30℃静止状态下的冷却速度曲线(温度-冷却速度的函数关系).5 图A.3 0.1%聚乙烯醇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冷却过程曲线(温度-时间的函数关系)
.
.... 6
....
图A.40.1%聚乙烯醇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冷却速度曲线(温度-冷却速度的函数关系) ..... 表1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基本组成表2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技术要求... 表A.1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适用范围
JB/T4393—2011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4393—1999《聚乙烯醇合成火剂》 本标准与JB/T4393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信息;调整并填充了“前言”中的相关要素;规范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检验规则”和“使用、更换及排放要求”; -对附录A中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科润工业介质有限公司、北京机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晓霖、宋金梅、王锡樵、林天泉、李爱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4392—1987,JB/T4392—1999
II
JB/T4393—2011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钢件淬火冷却用的聚合物水溶性萍火介质一一以聚乙烯醇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淬火剂。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2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8121 热处理工艺材料术语 GB/T 8170 数值修约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8978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JB/T4392—2011 聚合物水溶性萍火介质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812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配制原料
配制合成火剂采用的主要原料为17-88聚乙烯醇(白色固体粉末)。其分子结构式为:
「CH2-CH于n
OH
5 基本组成
聚乙烯醇合成萍火剂的基本组成见表1。
表1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基本组成
含量(质量分数,%)
名称
聚乙烯醇防锈剂防腐剂消泡剂
≥10 ≥1 ≥0.2 ≥0.02 余量
水
注:产品供应状态为浓缩液
1
JB/T4393—2011
9.3 3保存期
产品在符合本标准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保存期为六个月。逾期应重新检验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10 使用、更换及排放要求 10.1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带入盐和碱等无机盐。对淬火液用测pH值的方法进行管理,pH值范围应控制在6.5~7.5。 10.2 2在对火液温度、搅拌进行严格控制及配备沉淀、过滤装置,在保持淬火液清净、无腐蚀的情况下,使用寿命应不低于3个月,各热处理生产现场可根据具体生产情况进行更换。 10.3 3更换新淬火液时,必须考虑旧液排放的污染问题。经处理达到GB8978规定方可直接排放。
3
JB/T4393—20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使用说明
A.1聚乙烯醇合成火剂的适用范围
A.1.1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主要适用于钢件表面淬火的喷射冷却或浸入冷却,也可以用于气氛炉加热整体淬火冷却;一般不用于盐浴炉加热的淬火冷却(由于淬火工件带入大量无机盐,会引起聚乙烯醇的分解及凝胶现象)。 A.1.2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主要适用于低中碳钢和低中合金钢零件的整体或感应加热淬火。具体钢种可根据其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以及技术条件的要求等,并结合淬火剂在不同浓度和温度下的冷却性能加以综合考虑,或进行试验来确定。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进行淬火冷却的推荐钢种及适用范围见表A.1。
表A.1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适用范围
淬火剂含量(质量分数,%)
钢种
零件类别
热处理方法
感应加热淬火渗碳后淬火碳-氮共渗后淬火火焰表面淬火
花键轴、摇臂、螺钉上下接头、摇臂轴、齿轮、输出轴轴承滚道、凸轮轴销套轴类曲轴、后半轴叉形凸缘轴钻头接头钻探工具管类零件
0.2~0.4
15、20、35、45、40Cr、45Cr
0.2~0.3
50Mn 20CrMo 40CrMnMo 5CrMo、42CrMo 40MnB、45MnB 40CrMnMo、40CrMo 30CrMnSi、40Mn 345Mn3
火感应加热淬火
0.3~0.5
淬火调质
0.25~0.4
A.2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稀溶液的配制
聚乙烯醇合成率火剂供应状态为浓缩液。使用时要加水稀释成不同含量的水溶液(以下简称淬火
液)。配制方法见公式(A.1):
M-NW/P.
(A.1)
式中: M一一合成淬火剂浓缩液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所要配制淬火液的含量(质量分数),%; W- 一所配火液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一合成淬火剂的实际含量(质量分数),%。
N
P.
A.3淬火液含量的测定 A.3.1 1由于赤热的工件不断地与淬火液接触,火液中聚乙烯醇的含量也随着变化,一般随着使用时 4
JB/T4393—2011
间的增长,淬火液的有效含量逐渐降低,冷却性能也随着改变(见图A.1、图A.2)。 A.3.2为了保证热处理工件的质量,必须使淬火液中聚乙烯醇的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由于淬火液中含聚乙烯醇量很少,一般在0.1%~0.5%范围内,因此采用测量比重值、折光率的方法难以准确控制其含量,应按JB/T4392一2011中第4章的规定,采用烘干称重进行测定。
1 000
0.1%
0.20
800
0.3%
0.4%
.59/
600
C
400
200
15
10 s
20
图A.1不同含量聚乙烯醇水溶液在30℃静止状态下的冷却过程曲线(温度-时间的函数关系)
1 000
.1%
800
-0.4%
0.3%
0.5%
600
c
400
200
150
100 'C/s
50
200
图A.2不同含量聚乙烯醇水溶液在30℃静止状态下的冷却速度曲线(温度-冷却速度的函数关系) A.3.3在连续生产时,至少每周取样测定一次。根据测定结果可对淬火液的含量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含量的稳定。 A.4淬火液温度的控制 A.4.1淬火液温度变化时,其冷却性能有明显的改变(见图A.3、图A.4);液温增高,冷却速度减慢;当液温高于50℃时,冷却速度大幅度地降低,往住会出现不完全萍火及硬度偏低的现象。因此一般情况下,淬火液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45℃。 A.4.2为了控制淬火液的温度,应在淬火槽内设置冷却器、加热器以及循环装置,也可在淬火槽中放置蛇形管供加热或冷却用。尽量避免采用表面接触电加热器或烧红的铁块等进行加热,以防止槽中聚乙烯醇大量的烧损和分解。
5
ICS 25.200 J36 备案号:33634—201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4393—2011 代替JB/T4393—1999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
Polyvinyl alcoholof quenchingmedia
2011-08-15发布
2011-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4393—201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配制原料..
2 3 4 5 6
基本组成....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8 9
9.1 包装、标志, 9.2 贮存及运输 9.3 保存期.. 10 使用、更换及排放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使用说明 A.1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适用范围. A.2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稀溶液的配制 A.3 淬火液含量的测定 A.4 淬火液温度的控制. A.5 淬火液的消泡、防腐和防锈,图A.1 不同含量聚乙烯醇水溶液在30℃静止状态下的冷却过程曲线(温度-时间的函数关系)图A.2 不同含量聚乙烯醇水溶液在30℃静止状态下的冷却速度曲线(温度-冷却速度的函数关系).5 图A.3 0.1%聚乙烯醇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冷却过程曲线(温度-时间的函数关系)
.
.... 6
....
图A.40.1%聚乙烯醇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冷却速度曲线(温度-冷却速度的函数关系) ..... 表1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基本组成表2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技术要求... 表A.1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适用范围
JB/T4393—2011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4393—1999《聚乙烯醇合成火剂》 本标准与JB/T4393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信息;调整并填充了“前言”中的相关要素;规范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检验规则”和“使用、更换及排放要求”; -对附录A中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科润工业介质有限公司、北京机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晓霖、宋金梅、王锡樵、林天泉、李爱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4392—1987,JB/T4392—1999
II
JB/T4393—2011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钢件淬火冷却用的聚合物水溶性萍火介质一一以聚乙烯醇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淬火剂。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2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8121 热处理工艺材料术语 GB/T 8170 数值修约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8978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JB/T4392—2011 聚合物水溶性萍火介质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812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配制原料
配制合成火剂采用的主要原料为17-88聚乙烯醇(白色固体粉末)。其分子结构式为:
「CH2-CH于n
OH
5 基本组成
聚乙烯醇合成萍火剂的基本组成见表1。
表1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基本组成
含量(质量分数,%)
名称
聚乙烯醇防锈剂防腐剂消泡剂
≥10 ≥1 ≥0.2 ≥0.02 余量
水
注:产品供应状态为浓缩液
1
JB/T4393—2011
9.3 3保存期
产品在符合本标准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保存期为六个月。逾期应重新检验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10 使用、更换及排放要求 10.1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带入盐和碱等无机盐。对淬火液用测pH值的方法进行管理,pH值范围应控制在6.5~7.5。 10.2 2在对火液温度、搅拌进行严格控制及配备沉淀、过滤装置,在保持淬火液清净、无腐蚀的情况下,使用寿命应不低于3个月,各热处理生产现场可根据具体生产情况进行更换。 10.3 3更换新淬火液时,必须考虑旧液排放的污染问题。经处理达到GB8978规定方可直接排放。
3
JB/T4393—20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使用说明
A.1聚乙烯醇合成火剂的适用范围
A.1.1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主要适用于钢件表面淬火的喷射冷却或浸入冷却,也可以用于气氛炉加热整体淬火冷却;一般不用于盐浴炉加热的淬火冷却(由于淬火工件带入大量无机盐,会引起聚乙烯醇的分解及凝胶现象)。 A.1.2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主要适用于低中碳钢和低中合金钢零件的整体或感应加热淬火。具体钢种可根据其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以及技术条件的要求等,并结合淬火剂在不同浓度和温度下的冷却性能加以综合考虑,或进行试验来确定。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进行淬火冷却的推荐钢种及适用范围见表A.1。
表A.1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的适用范围
淬火剂含量(质量分数,%)
钢种
零件类别
热处理方法
感应加热淬火渗碳后淬火碳-氮共渗后淬火火焰表面淬火
花键轴、摇臂、螺钉上下接头、摇臂轴、齿轮、输出轴轴承滚道、凸轮轴销套轴类曲轴、后半轴叉形凸缘轴钻头接头钻探工具管类零件
0.2~0.4
15、20、35、45、40Cr、45Cr
0.2~0.3
50Mn 20CrMo 40CrMnMo 5CrMo、42CrMo 40MnB、45MnB 40CrMnMo、40CrMo 30CrMnSi、40Mn 345Mn3
火感应加热淬火
0.3~0.5
淬火调质
0.25~0.4
A.2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稀溶液的配制
聚乙烯醇合成率火剂供应状态为浓缩液。使用时要加水稀释成不同含量的水溶液(以下简称淬火
液)。配制方法见公式(A.1):
M-NW/P.
(A.1)
式中: M一一合成淬火剂浓缩液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所要配制淬火液的含量(质量分数),%; W- 一所配火液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一合成淬火剂的实际含量(质量分数),%。
N
P.
A.3淬火液含量的测定 A.3.1 1由于赤热的工件不断地与淬火液接触,火液中聚乙烯醇的含量也随着变化,一般随着使用时 4
JB/T4393—2011
间的增长,淬火液的有效含量逐渐降低,冷却性能也随着改变(见图A.1、图A.2)。 A.3.2为了保证热处理工件的质量,必须使淬火液中聚乙烯醇的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由于淬火液中含聚乙烯醇量很少,一般在0.1%~0.5%范围内,因此采用测量比重值、折光率的方法难以准确控制其含量,应按JB/T4392一2011中第4章的规定,采用烘干称重进行测定。
1 000
0.1%
0.20
800
0.3%
0.4%
.59/
600
C
400
200
15
10 s
20
图A.1不同含量聚乙烯醇水溶液在30℃静止状态下的冷却过程曲线(温度-时间的函数关系)
1 000
.1%
800
-0.4%
0.3%
0.5%
600
c
400
200
150
100 'C/s
50
200
图A.2不同含量聚乙烯醇水溶液在30℃静止状态下的冷却速度曲线(温度-冷却速度的函数关系) A.3.3在连续生产时,至少每周取样测定一次。根据测定结果可对淬火液的含量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含量的稳定。 A.4淬火液温度的控制 A.4.1淬火液温度变化时,其冷却性能有明显的改变(见图A.3、图A.4);液温增高,冷却速度减慢;当液温高于50℃时,冷却速度大幅度地降低,往住会出现不完全萍火及硬度偏低的现象。因此一般情况下,淬火液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45℃。 A.4.2为了控制淬火液的温度,应在淬火槽内设置冷却器、加热器以及循环装置,也可在淬火槽中放置蛇形管供加热或冷却用。尽量避免采用表面接触电加热器或烧红的铁块等进行加热,以防止槽中聚乙烯醇大量的烧损和分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