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9292-2012 表面活性剂 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用匀染剂的移染性测试法

GB/T 9292-2012 表面活性剂 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用匀染剂的移染性测试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4.5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2 16:30:54



推荐标签: 高温 聚酯 条件 表面活性剂 测试 织物 分散染料 匀染剂 9292

内容简介

GB/T 9292-2012 表面活性剂 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用匀染剂的移染性测试法 ICS 71.100.40 G 7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292—2012 代替GB/T9292—1988
表面活性剂
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用
匀染剂的移染性测试法
Surface active agents-
Method of testing of the migration action of levelling agents for disperse dyes on dyeing polyester textil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
(DIN54290Teil 1:1988,MOD)
2012-06-29发布
2012-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9292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9292—1988《表面活性剂 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用匀染剂的移染性
测试法》,与原标准相比较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前言;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一一增加了移染工作过程一览表(见7.7);一删除了染浴配制表(1988版的8.4.1);
增加了“实验报告”(见第9章)。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DIN54290Teil1:1988《在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酯织物用
匀染剂的移染性测试》。
本标准与DIN54290Teil1:1988相比较,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萃取仪器不再使用德国标准,而使用索氏萃取器(见第6章,1988版的5.2);
-在“试剂及材料”章节中,材料为聚酯标准贴衬织物,不指定具体生产企业(见5.9,1988版的 5.1)。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界面活性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皇马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伟松、唐福伟、王胜利、鲍国芳。 本标准于1988年首次发布。
I GB/T9292—2012
表面活性剂
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用
匀染剂的移染性测试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用的匀染剂其移染性测定法,从而可评价该类匀染剂的应用性能。
本标准适用于表面活性剂、纺织、印染、染料等行业。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09一2006工业用氢氧化钠 GB/T6931996化学试剂 三水合乙酸钠(乙酸钠) GB/T16282008工业用冰乙酸 GB/T4841.1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1/1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7568.4一200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酯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HG/T2074一2004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 HG/T2562—2006分散剂N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移染值 migrationvalue 未经染色的织物(衬布)在移染后测得的染料浓度与已染色的织物(原染布)在移染后所测得的染料
浓度之比值。 3. 2
移染效应migrationeffect 加入匀染剂处理后测得的移染值与未加匀染剂处理测得的移染值之比,并以此值来衡量匀染剂的
移染性能。 3.3
空白浴blankbath 一种处理浴,含有本标准染色中要用的试剂和助剂,但不含有染料。
3. 4
高温染色 hightemperaturedyeing 染色过程(在水中)是在加压下,在大气沸点之一的温度进行的,主要在120℃~140℃。
1 GB/T9292—2012 3. 5
匀染剂levellingagent 促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品上的产品。
3. 6
移染法migrationmethod 染色助剂的一种特性,促使在织物上分布不均匀的染料迁移。
3.7
平衡作用balancingaction 染色助剂的一种特性,在同一批中存在不同条件时(如:材料不同,温度不同)能抑制不均匀性的产
生或减轻不均匀性。 3. 8
加速作用 acceleration 染色助剂的特性,提高染料上染速度,由此染色只需较短的染色时间,在染色时间一定时,由于助剂
的加速作用,也能改善给色量。 3. 9
抑染作用 月retardingeffect 染色助剂的一种特性,减慢染料至被染物的上染速度。
3. 10
滞留作用 hysteresis 染色助剂的特性,在染色平衡时,能降低染浴吸尽。
3. 11
标准深度standarddepth 一种公认的深度标准系列,并定义中等深度为1/1标准深度,同一标准深度的额色,在视觉判断上
是相等的。使色牢度等可在同-基础上进行比较。目前已发展为2/1、1/3、1/6、1/12及1/25共六档标准深度。
4原理
勾染剂的移染作用是在染色中使织物上分布不均匀的染料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从而达到匀染目的。
本测试法是将原染布与同质同量的村布叠在一起,置于有匀染剂的空白浴中。在容器密闭状态下,温度120℃处理1h,再经还原清洗热定型后,测定两块织物上染料浓度,由此计算出该匀染剂的移染值及移染效应,从而评定匀染剂的移染性能。
5试剂及材料
5.1蒸馏水
符合GB/T6682一2008实验室用水三级水的技术要求。 5.2分散剂N
符合HG/T2562—2006的技术要求。 10%分散剂N溶液:100mL溶液中含粉状分散剂N10g。
2 GB/T 92922012
5.3化学试剂冰乙酸
符合GB/T1628--2008的技术要求。 10%乙酸溶液:每100mL溶液中含冰乙酸10g。
5.4化学试剂三水合乙酸钠(乙酸钠)
符合GB/T693—1996的技术要求。 10%乙酸钠溶液:每100mL溶液中含结晶乙酸钠10g。
5.5化学试剂氢氧化钠
符合GB209一2006的技术要求。 氢氧化钠溶液(p=1.357):每100mL溶液中含氢氧化钠44.1g。
5.6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
符合HG/T2074-2004的技术要求。 5.7一氯化苯
符合化学纯的技术要求。 5.8分散蓝3RT
国际公认名为C.1.分散蓝148。 5.9 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酯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符合GB/T7568.4--2002的技术要求。
仪器与设备
6
一般实验室设备及以下仪器:分光光度计;一酸度计;
索氏萃取器;
-
一实验室用高温高压染色机。
7实验步骤
7.1匀染剂试样溶液的配制
称取勾染剂试样10g(精确至0.001g)溶于50mL水中,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100mL 备用。 7.2分散蓝3RT染料悬浮液配制
准确称取分散蓝3RT染料1g(精确至0.001g),用少量水打浆。然后在搅拌下加入约70mL水(温度为40℃~50℃),使分蓝3RT染料充分分散。冷却至室温后,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3 GB/T9292—2012
7.3工作曲线的绘制
作分散蓝3RT染料一氯化苯溶液浓度与吸光度关系的工作曲线。 上述分散蓝3RT染料用一氯化苯作为溶剂。设分散蓝3RT染料溶液浓度为0.5mg染料/100mL一
氯化苯、1.0mg染料/100mL一氯化苯、1.5mg染料/100mL一氯化苯、2.0mg染料/100mL一氯化苯、2.5mg染料/100mL一氯化苯五档。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入mx为590nm,测出它们相对应的吸光度,并绘制工作曲线。如图1所示。
0. 3 卡
0. 25
0. 2
0. 15
0.1 F
0. 05
0
2. 5
0. 5
1. 5
0
1 染料浓度/(mg染料/100mL氯化)
2
图1工作曲线图
注:染料是指分散蓝3RT。 7.4原染布(1/1标准深度)的制备 7.4.11/1标准深度的确定
按照GB/T4841.1的规定进行。 7.4.2染浴制备
浴比1:40。每升染浴含10%分散剂溶液10mL、10%乙酸钠溶液10mL以及按1/1标准深度所需分散蓝3RT染料量来配制,在配制过程中,当染浴接近所需体积时,用乙酸溶液调节到pH为4.5 后,再将染浴调整到最终体积。 7.4.3染色
开启染色机,升温至50℃。将染浴置于染色机中,并放入织物,将染色机密闭。在40min内升温至130℃,保温9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取出织物,用冷水冲洗10min。 7.4.4后处理 7.4.4.1还原清洗
染样在下列条件下进行还原清洗: 4 GB/T 92922012
一保险粉:2g/L;氢氧化钠溶液(p=1.357):4mL/L;一浴比1:100。温度50℃,处理15min。水洗,乙酸中和,再水洗,然后在室温下干燥。
7.4.4.2热定型
将织物在160℃热空气中处理1min。 7.5移染性试验 7.5.1空白浴制备
浴比1:40。用五只染色玻璃管,各管内配方如表1所示(用量按每升空白浴计算)。
单位为毫升
表1空白浴制备配方表
10%匀染剂溶液
10%分散剂溶液
10%乙酸钠溶液
编号 1 2 3 4
2. 5 5 10 2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注:第5号管内不加匀染剂,作为空白试验。在各管用水加至接近所需体积时,用乙酸溶液调节pH为4.5后,再
用水加到所需体积。
7.5.2移染织物的准备
将原染布与同质同量的衬布相叠,原染布在外层,两块一起卷在染色简上,用棉纱线钉好,使其在染色中不会散开。 7.5.3移染
开启染色机,升温至50℃,加入空白浴及移染织物,密闭染色机。升温至120℃,保温1h。冷却,按7.4.4进行后处理。 7.6织物上分散蓝3RT染料浓度的测定(萃取法)
在萃取器中放人0.2g(精确至0.001g)移染后织物,用100mL一氯化苯进行萃取,直至织物几乎无色,冷却至室温,将萃取液倒人100mL容量瓶中,用一氯化苯稀释至刻度,即用分光光度计在入mx为 590nm处测定各萃取液的吸光度,用一氯化苯空白溶液作参比。根据测定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找到相应的分散蓝3RT染料溶液浓度。萃取液中的一氯化苯可回收使用。 7.7移染工作过程一览表
移染工作过程一览表见表2。
5 GB/T9292—2012
表2 移染工作过程一览表
序号 处理方法
时间/min
温度 50℃~130℃
染浴组成
仪器实验室染色仪
40 90
X%,C.I.分散蓝148 1g/L分散剂pH=4.5;1:40 pH计 4mL/LNaOH溶液
预染
130℃ 50 ℃ 热+冷室温
2 染色还原清洗 3 淋洗 4 干燥
15
烧杯烧杯流动空气
2g/L保险粉醋酸的、中性的自然晾干 Xg/L勾染剂,1g/L分散剂 1g/L酸钠 pH=4.5;1 : 40 4mL/LNaOH溶液 2g/L保险粉醋酸的、中性的自然晾干热空气 100mL氯化苯萃取液
10 50~60
实验室染色仪 pH计
5 移染实验
120℃
60
移染后还原清洗淋洗
6
15
50 ℃
烧杯烧杯流动空气暖箱萃取器光度计
A
10 50~60
室温室温 160℃ 室温温
8 干燥 9 后定型 10 染料萃取 11 光度测量
1
萃取至织物无色
5~10
8 测试结果
8.1计算 8.1.1 移染值(%)
未经染色的织物(衬布)在移染后测得的分散蓝3RT染料浓度与已染色的织物(原染布)在移染后所测得的分散蓝3RT染料浓度之比值为移染值。以百分率(%)表示。按式(1)计算:
EB×100 EA
(1)
M=
式中: E一—0.2g衬布上分散蓝3RT染料含量,mg分散蓝3RT染料/100mL一氯化苯; EA—-0.2g原染布上分散蓝3RT染料含量,mg分散蓝3RT染料/100mL一氯化苯。
8.1.2移染效应
加入匀染剂后测得的移染值与未加勾染剂(空白试验)测得的移染值之比为移染效应。按式(2)计算:
m= Mo Me
*.(2)
式中: Me一一加人匀染剂后而得的移染值;
6
上一章:Q/SY 06040-2020 油气田集输钢质管道内防腐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下一章:JB/T 12094-2014 数控汽车纵梁折弯线

相关文章

GB/T 10663-2014 分散染料 移染性的测定 高温染色法 GB/T 10663-2014 分散染料移染性的测定高温染色法 HG/T 4263-2011 纺织染整助剂 涤用匀染剂 移染性能的测定 GB/T 21880-2015 酸性染料 移染性的测定 HG/T 4731.2-2014 纺织染整助剂锦纶匀染剂应用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移染性 HG/T 4731.2-2014 纺织染整助剂 锦纶匀染剂应用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移染性 GB/T 21881-2015 酸性染料 匀染性的测定 HG/T 4261-2011 纺织染整助剂 涤用匀染剂 高温分散性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