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759.0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08:09:41



相关搜索: jjg 规程 千分尺 22 22 内径

内容简介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 J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
Internal Micrometers
2014-11-17发布
2015-05-17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JJG22--2014 代替JJG22—2003
InternalMicrometers
归口单位: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参加起草单位:苏州麦克龙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委托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G 22—2014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韩正阳(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
张海波(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董玉文(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文龙(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参加起草人:
黄晓宾 (苏州麦克龙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刘 缨(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刘娜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JJG 22---2014
目 录
引言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概述 4计量性能要求 4.1测头测量面的曲率半径· 4.2 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4.3 刻线宽度及宽度差 4.4 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 4.5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 4.6 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 4.7 数值漂移 4.8 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 4. 9 示值误差· 4.10 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 4.11 校对用的卡规示值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 5通用技术要求 5.1 外观 5.2各部分相互作用 6计量器具控制. 6.1检定条件 6.2检定项目和检定设备 6.3检定方法. 6.4检定结果处理… 6.5检定周期· 附录A测微头与接长杆的组合方式举例附录B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附录C 测长机配合激光于涉仪测量示值误差的说明附录D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信息及格式..
(I)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4) (4) (4) (4) (4) (4) (5) (8) (8) (9) (10) (13) (14)
.
I JJG 22—2014
引言
JJF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G22—2003《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以下简称原规程)共同构成本规程修订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计量技术法规。
本规程是对JJG22—2003的修订。与JJG22—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依据GB/T22093—2008《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和GB/T8177--2004《两点
内径千分尺》,新增加了电子数显装置的“数值漂移”和“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检定项目,同时增加对应项目的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
依据GB/T8177--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修改“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在不
同固定套管直径为同一要求。
-修改“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及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中测微头的示
值误差要求。
修改“测微头与接长杆的组合尺寸”为“示值误差”,使用中检查为可不检查。 依据GB/T8177一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修改了“示值误差”和“刚性引
起长度尺寸的变化”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JG22—2003 JJG22--1991 JJG22—1981 JJG 22-75
I JJG 22—2014
内径于分尺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或分辨力为0.001mm,测微头示值范围为 13mm、25mm、50mm,测量上限不大于6000mm的接杆内径千分尺、单杆内径千分尺、数显接杆内径千分尺和数显单杆内径千分尺(以下简称内径千分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2引用文件
本规程引用下列文件: GB/T8177两点内径千分尺 GB/T22093一2008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3概述
内径千分尺主要用于测量工件的内径、槽宽和两个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其主要结构形式分别为接杆内径千分尺(见图1)、单杆内径千分尺(见图2)、数显接杆内径千分尺(见图3)、数显单杆内径千分尺(见图4)。
2
3
4 1
图1 接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
1--固定测头:2—接长杆:3锁紧装置:4—测微头:5—固定套管:6- 一微分筒;7一可调测头
2
4
3
5
-
5
45
图2单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
1一固定测头;2—锁紧装置;3-固定套管;4一微分筒;5—可调测头
1 JJG22—2014
159
6
3
5 lo 45
poo.0oo OOC 图3数显接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
1一固定测头;2—接长杆;3一电子数显装置;4— 锁紧装置;5一固定套管;6—微分筒;7一可调测头
2一 5
2/ 000.000 OOOO 图4数显单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
P
3
5 1o 45
1—固定测头;2—电子数显装置;3锁紧装置;4—固定套管;5-—微分筒;6可调测头
4计量性能要求 4.1测头测量面的曲率半径
测头测量面曲率半径,应不大于内径千分尺测量下限的50%。 4.2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两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20μm,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Ra应不大于0.40um;内量杆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20um;校对用卡规的工作面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10μm。 4.3刻线宽度及宽度差
固定套管上的毫米刻线和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为(0.08~0.20)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 4.4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
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应不大于0.4mm。 4.5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
当测量下限调整正确后,微分筒的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若不相切,压线应不大于0.05mm,离线应不大于0.10mm。 4.6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
当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引起的示值变化应不大于0.002mm。 4.7数值漂移
数显内径千分尺的数值漂移在1h内应不大于1个分辨力,带有自动关机功能的数显内径千分尺可不检此项。 4.8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
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应不大于0.002mm。 4.9示值误差 2 JJG22—2014
内径千分尺组装任意接长杆后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示值误差
mm
尺寸范围L L≤50 50 示值最大允许误差
尺寸范围L 500 示值最大允许误差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10 ±0.011 ±0.012 ±0.013
±0.016 ±0.022 ±0.027 ±0.032 ±0.040 ±0.050 ±0.060 ±0.072 ±0.090
2.测量范围跨越表1分档时,按测量范围的上限查表。例如测量范围(200mm 300mm)的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为土0.009mm。
4.10 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
对于测量上限大于2000mm的内径千分尺,当支撑点处于离端面200mm和支撑点处于离端面距离为内径千分尺长度的2/9处时,两次测得示值误差的差值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刚性引起长度尺寸变化的允许值尺寸变化值
mm
尺寸范围L 2 000
尺寸范围L 3000 尺寸变化值 0.040 0.060 0.080
0.010 0.015 0.025
2000 4. 11 校对用的卡规示值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
校对用的卡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校对用的卡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
mm
平行度
工作尺寸
工作尺寸公差
50 75 100
0.002
±0.002
±0.003
0.003
3 J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
Internal Micrometers
2014-11-17发布
2015-05-17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JJG22--2014 代替JJG22—2003
InternalMicrometers
归口单位: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参加起草单位:苏州麦克龙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委托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G 22—2014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韩正阳(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
张海波(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董玉文(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文龙(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参加起草人:
黄晓宾 (苏州麦克龙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刘 缨(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刘娜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JJG 22---2014
目 录
引言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概述 4计量性能要求 4.1测头测量面的曲率半径· 4.2 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4.3 刻线宽度及宽度差 4.4 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 4.5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 4.6 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 4.7 数值漂移 4.8 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 4. 9 示值误差· 4.10 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 4.11 校对用的卡规示值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 5通用技术要求 5.1 外观 5.2各部分相互作用 6计量器具控制. 6.1检定条件 6.2检定项目和检定设备 6.3检定方法. 6.4检定结果处理… 6.5检定周期· 附录A测微头与接长杆的组合方式举例附录B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附录C 测长机配合激光于涉仪测量示值误差的说明附录D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信息及格式..
(I)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4) (4) (4) (4) (4) (4) (5) (8) (8) (9) (10) (13) (14)
.
I JJG 22—2014
引言
JJF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G22—2003《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以下简称原规程)共同构成本规程修订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计量技术法规。
本规程是对JJG22—2003的修订。与JJG22—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依据GB/T22093—2008《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和GB/T8177--2004《两点
内径千分尺》,新增加了电子数显装置的“数值漂移”和“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检定项目,同时增加对应项目的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
依据GB/T8177--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修改“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在不
同固定套管直径为同一要求。
-修改“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及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中测微头的示
值误差要求。
修改“测微头与接长杆的组合尺寸”为“示值误差”,使用中检查为可不检查。 依据GB/T8177一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修改了“示值误差”和“刚性引
起长度尺寸的变化”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JG22—2003 JJG22--1991 JJG22—1981 JJG 22-75
I JJG 22—2014
内径于分尺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或分辨力为0.001mm,测微头示值范围为 13mm、25mm、50mm,测量上限不大于6000mm的接杆内径千分尺、单杆内径千分尺、数显接杆内径千分尺和数显单杆内径千分尺(以下简称内径千分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2引用文件
本规程引用下列文件: GB/T8177两点内径千分尺 GB/T22093一2008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3概述
内径千分尺主要用于测量工件的内径、槽宽和两个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其主要结构形式分别为接杆内径千分尺(见图1)、单杆内径千分尺(见图2)、数显接杆内径千分尺(见图3)、数显单杆内径千分尺(见图4)。
2
3
4 1
图1 接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
1--固定测头:2—接长杆:3锁紧装置:4—测微头:5—固定套管:6- 一微分筒;7一可调测头
2
4
3
5
-
5
45
图2单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
1一固定测头;2—锁紧装置;3-固定套管;4一微分筒;5—可调测头
1 JJG22—2014
159
6
3
5 lo 45
poo.0oo OOC 图3数显接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
1一固定测头;2—接长杆;3一电子数显装置;4— 锁紧装置;5一固定套管;6—微分筒;7一可调测头
2一 5
2/ 000.000 OOOO 图4数显单杆内径千分尺示意图
P
3
5 1o 45
1—固定测头;2—电子数显装置;3锁紧装置;4—固定套管;5-—微分筒;6可调测头
4计量性能要求 4.1测头测量面的曲率半径
测头测量面曲率半径,应不大于内径千分尺测量下限的50%。 4.2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两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20μm,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Ra应不大于0.40um;内量杆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20um;校对用卡规的工作面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10μm。 4.3刻线宽度及宽度差
固定套管上的毫米刻线和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为(0.08~0.20)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 4.4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
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应不大于0.4mm。 4.5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
当测量下限调整正确后,微分筒的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若不相切,压线应不大于0.05mm,离线应不大于0.10mm。 4.6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
当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引起的示值变化应不大于0.002mm。 4.7数值漂移
数显内径千分尺的数值漂移在1h内应不大于1个分辨力,带有自动关机功能的数显内径千分尺可不检此项。 4.8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
数显值与微分筒读数的一致性应不大于0.002mm。 4.9示值误差 2 JJG22—2014
内径千分尺组装任意接长杆后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示值误差
mm
尺寸范围L L≤50 50 示值最大允许误差
尺寸范围L 500 示值最大允许误差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10 ±0.011 ±0.012 ±0.013
±0.016 ±0.022 ±0.027 ±0.032 ±0.040 ±0.050 ±0.060 ±0.072 ±0.090
2.测量范围跨越表1分档时,按测量范围的上限查表。例如测量范围(200mm 300mm)的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为土0.009mm。
4.10 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
对于测量上限大于2000mm的内径千分尺,当支撑点处于离端面200mm和支撑点处于离端面距离为内径千分尺长度的2/9处时,两次测得示值误差的差值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刚性引起长度尺寸变化的允许值尺寸变化值
mm
尺寸范围L 2 000
尺寸范围L 3000 尺寸变化值 0.040 0.060 0.080
0.010 0.015 0.025
2000 4. 11 校对用的卡规示值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
校对用的卡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校对用的卡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
mm
平行度
工作尺寸
工作尺寸公差
50 75 100
0.002
±0.002
±0.003
0.003
3
上一章:GB/T 36899-2018 荧光增白剂 泛黄点的测定 下一章:JJG(军工) 177-2019 标准球杆

相关文章

JJG 22-2014 内径千分尺 高清晰版 JJG 24-2016 深度千分尺检定规程 JJG(粤) 074-2023 齿轮千分尺检定规程 JJG(冀) 135-2017 数显式大量程千分表检定规程 GB/T 22093-2018 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 GB/T 6314-2018 三爪内径千分尺 JJG 1113-2015 水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JJG 201-2018 指示类量具检定仪器检定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