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40.99 G 47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1092015
浸胶纱线和帘子布粘合剥离性能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of peel adhesion properties for dipped yarns and cord fabric
2016-05-01实施
2015-10-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210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浸胶骨架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
SC1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金华市亚轮化纤有限公司、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骏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大新橡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青岛中化新材料实验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俊、贺惠英、郝振华、刘莉、王炳昕、冯绍华、孙涛。
H
GB/T 32109—2015
浸胶纱线和帘子布粘合剥离性能
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浸胶纱线和浸胶帘子布与硫化橡胶粘合剥离力、粘合剥离强度、试样剥离后的橡胶覆盖率等粘合剥离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浸胶纱线和浸胶帘子布粘合剥离性能的评价,也适用于浸胶线绳粘合剥离性能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3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GB/T6038 3橡胶试验胶料配料、混炼和硫化设备及操作程序 GB/T6529 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2833橡胶和塑料撕裂强度和粘合强度测定中的多峰曲线分析
3试验原理
将浸胶纱线或浸胶帘子布分别按一定规则与橡胶按一定顺序制成试样模坏,经过硫化后制备成为试样。使用拉力试验机,以恒定的速度将试样织物层和橡胶之间剥离,测定剥离过程中剥离力的中峰值,该数值即为被测浸胶纱线或浸胶帘子布与硫化橡胶的粘合剥离力;粘合剥离力与试样宽度之比为试样的粘合剥离强度;试样剥离后有效橡胶覆盖面积与有效剥离面积之比为试样的橡胶覆盖率;按规则确定并表示出剥离后试样破坏的位置。
4仪器与设备
4.1拉力试验机
本标准使用等速伸长(CRE)型拉力试验机,试验机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a)采用电动驱动并装有合适的非惯性测力装置(如电子型或光学型); b)具有夹持试样的夹持器,在试验过程中,两夹持器的夹持面应在同一垂直面内; c)有可以按照GB/T12833规定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4.2 2拉力试验机夹持器
夹持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动夹持器以恒定的速度移动,速度变异应小于4%;
GB/T32109—2015
b)连续试验期间,动夹持器回到不同起始位置的最大允许误差应小于0.25mm; c)夹持器应夹住试样且没有滑移,不应损伤试样。
4.3硫化模具
硫化模具平面尺寸应不小于230mm×230mm,模腔厚度与试样模坏厚度之比约为0.9。
5试验通则
5.1试验环境
试验应在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环境下进行。 5.2取样 5.2.1浸胶纱线:从抽取的样品上进行取样,首先拉掉线筒外层,然后截取粘合剥离试验的试样,试样的表面应没有退捻、损坏。 5.2.2浸胶帘子布:从抽取的样品上取样时,应至少要拉掉布卷外层2层~3层,然后在距离布边至少 200mm的位置,沿帘子布的经向截取2块尺寸为230mm×230mm的试验用布样。 5.2.3截取的浸胶纱线或浸胶帘子布试样应分别装入黑色不透光袋中密封待用,避免受到光照和灰尘污染;取样和制样时操作人员应戴手套。 5.3试样的制备 5.3.1试样模坏 5.3.1.1胶料配方及设备 5.3.1.1.1应根据浸胶纱线或浸胶帘子布的品种,选择合适的橡胶胶料配方,然后再进行试样模坏的制备。 5.3.1.1.2试验所用的橡胶配料、混炼设备及操作程序应按照GB/T6038给出的规则进行。 5.3.1.2浸胶纱线制备无纬织物试样模坏 5.3.1.2.1平行剥离试样模坏(方法A)
平行剥离试样模坏的制作步骤如下: a)制备4块230mm×230mm的中间层橡胶片,厚度为0.45mm士0.05mm;制备2块230mmX
230mm的覆盖层橡胶片,厚度为1.0mm士0.1mm;制备50mmX230mm的隔离纸1片。 b)制备2片230mm×230mm的浸胶纱线与橡胶片复合的无纬织物样片,制备方法参见附录
A,无纬织物样片的浸胶纱线排线密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c)沿着无纬织物样片边缘且与纱线成直角方向,放置一块隔离纸,将另一片无纬织物样片贴合,
然后再将覆盖层橡胶片贴合(参照附录A中A.2制备的无纬织物样片无需再贴人覆盖胶),试样模坏内各层的放置顺序如图1所示。
d)贴合后,两个无纬织物样片内的纱线方向应保持平行,纱线方向与剥离方向相同,胶片的压延
方向应与试验的剥离方向相同。
2
GB/T 32109—2015
表1排线密度表
排列密度/(根/m)
纱线规格/dtex
1 100 1 440 1 670 2 200 3 300 4 400
1 520 1 328 1 234 1 075 877 760 1 008
1100+1 670=2 770
覆盖胶一中间胶帘子布或纱线一中间胶
隔离纸
50 mm
图1 1试样模坏贴合示意图
5.3.1.2.2 斜交剥离试样模坏(方法B)
斜交剥离试样模坏的制作步骤如下: a) 制备4块230mm×230mm的中间层橡胶片,厚度为0.45mm士0.05mm;制备2块230mm×
230mm的覆盖层橡胶片,厚度为1.0mm士0.1mm;制备40mm×170mm的隔离纸1片。 b) 制备2片230mmX230mm的浸胶纱线与橡胶片复合的无纬织物样片,制备方法参见附录
A,无纬织物样片内浸胶纱线的排线密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在无纬织物样片边长二分之一的位置,沿纱线方向成45°角的方向放入隔离纸,如图2所示,将另一片无纬织物样片贴合,使两片无纬织物样片的纱线方向与隔离纸的长度方向均成45角,然后再将覆盖层橡胶片贴合(参照附录A中A.2制备的无纬织物样片无需再贴人覆盖胶),试样模坏内各层的放置顺序如图1所示。
c)
d) 贴合后,两个无纬织物样片内的纱线方向应成90°角,纱线方向与剥离方向成45°角。
GB/T32109—2015
115 mm
115 mn
一隔离纸
无纬织物样片
冒 SI
图2浸胶纱线制备斜交剥离试样模坏时隔离纸放置示意图
注:浸胶纱线粘合剥离性能试验可选择方法A和方法B中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样模坏制备,但是采用试样模坏
制备方法不同,其试验后得到的试验数值可能不同。具体选择哪种试样模坏制备方法进行试验可向生产企业征求意见或协商。
5.3.1.3浸胶帘子布制备试样模坏
浸胶帘子布试样模坏的制作步骤如下: a) 制备4块230mm×230mm的中间层橡胶片,厚度为0.45mm士0.05mm;制备2块230mm×
230mm的覆盖层橡胶片,厚度为1.0mm士0.1mm,制备50mm×230mm的隔离纸1片。 b) 将浸胶帘子布自然铺放,在帘子布两面贴合中间层橡胶片制成样片,然后将两个样片之间端
头位置放入隔离纸后贴合,再贴上覆盖胶。试样模坏内各层的放置顺序如图1所示。 c) 贴合后,帘子布的经线方向与剥离方向相同,胶片的压延方向应与试验的剥离方向相同。
5.3.2 2模坏硫化 5.3.2.1 试验所用硫化设备及操作程序应按照GB/T6038给出的规则进行。 5.3.2.2 根据试样橡胶的硫化要求设定硫化机的硫化温度、硫化压力、硫化时间。 5.3.2.3 橡胶硫化模具应先置人硫化机内预热至设定温度,再放人试样模坏,最后在硫化机内完成硫化。 5.3.3硫化后试样模坏的平衡
硫化完成后的试样模坏,应在5.1给出的环境下平衡不少于16h,不宜超过96h。 5.3.4试样裁取 5.3.4.1在距试样模坏的边缘不少于5mm的部位裁取试样。 5.3.4.2应根据隔离纸的位置进行试样的裁取,便于试样分离夹持;试样的长度方向应与隔离纸的长度方向垂直。 5.3.4.3平行剥离试样的长度方向应与试样内浸胶纱线方向或帘子布的经线方向、试验的剥离方向、橡胶试样模坏制备时的压延方向相同。
4
GB/T32109—2015
5.3.4.4斜交剥离试样的长度方向应与试验的剥离方向相同,与浸胶纱线方向成45角。 5.3.4.5试样切割面应与试样表面垂直。 5.3.5试样尺寸 5.3.5.1浸胶纱线斜交剥离试样(5.3.1.2.2)的尺寸为(150.0±5.0)mm×(25.0士0.5)mm。 5.3.5.2其他试样尺寸为(200.0±5.0)mm×(25.0±0.5)mm。 5.4 试样数量
粘合剥离性能试验的试样数量为3个。
6试验程序
6.1将试样夹持于上下夹持器上,夹持角约为180°,试验中剥离线应尽可能与夹在两夹持器中的试样两部分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如图3所示。
说明:
被夹持试样两部分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位于被夹持试样两部分中心线所在平面上的剥离线;没有位于被夹持试样两部分中心线所在平面上的剥离线;
1
2
3 4——为保证剥离线的正确位置而制备的薄型试样。
图3剥离线的位置示意图
6.2设定拉力试验机动夹持器的移动速度为(100士10)mm/min。 6.3启动拉力试验机并进行连续剥离,同时应记录至少稳定剥离100mm长度的剥离力数据或打印剥离曲线图。试验中试样不应与除夹持器以外的物体接触。 6.4依次剥离剩余试样。
7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7.1根据记录的试验数据或剥离曲线图按GB/T12833给出的规则确定剥离力的中峰值,以中峰值作为试样的粘合剥离力。以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粘合剥离力的试验结果,单位为牛顿(N),数值按 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GB/T321092015
7.2 2粘合剥离力与试样宽度之比为试样的粘合剥离强度。以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粘合剥离强度的试验结果,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数值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7.3按GB/T532给出的规则确定剥离试样破坏的位置。 7.4按附录B给出的规则计算剥离后每个试样的橡胶覆盖率,以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橡胶覆盖率的试验结果(%),数值取值至整数位,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本标准的名称或编号; b) 试验样品的品种、规格及批次; c) 试样制备的橡胶配方或配方来源及硫化条件; d) 浸胶纱线试验时,试样模坏的制备方法; e) 试验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f) 试样粘合剥离力、粘合剥离强度、橡胶覆盖率的试验结果; g) 剥离时试样破坏的位置; h)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 i) 试验人; j) 试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