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690-2016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SY/T 6690-2016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213.6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3 14:54:47



相关搜索: 规程 技术 井下作业 6690 6690

内容简介

SY/T 6690-2016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ICS 75. 020 E 14 备案号:53434—20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690—2016
代替 SY/T 6690—2008,SY/T 6120-—2013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well-control technology of downhole operation
2016一06一01实施
2016-01一07 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690-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高风险井井控评价与控制
1
2
3
3.1高风险井 3.2评价与控制 4井控设计要求 4. 1 地质设计 4.2 工程设计 4.3 施工设计 5井控装置安装、试压、使用和维护 5. 1 安装 5.2 试压 5.3 使用
·
5. 4 维护 溢流的预防
........
6
6.1 测井、射孔 6. 2 诱喷 6.3 放喷、测试 6.4 起下管柱 6.5 冲砂 6.6 钻磨套铣 6.7 打捞 6.8 投、捞油管堵塞器· 6.9 压裂酸化 6.10 其他作业 > 溢流的处理 8 溢流后次生风险预防·· 8.1防火、防爆· 8.2 防中毒· 9井喷失控抢险附录A(资料性附录)井控装置组合示意图附录B(规范性附录)无钻台防喷器关井操作程序附录C(规范性附录)有钻台防喷器关井操作程序
.:
10
10 10
10
10 10 11
11
22
23
1 SY/T 6690—2016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开井操作程序,附录E(资料性附录) 高压耐火铠甲式柔性管线现场固定示意图
24 25
..............
...
...........................
Ⅱ SY/T 669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690—2008《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和SY/T6120—2013《油井井下作业防喷技术规程》。本次修订与SY/T 6690一2008,SY/T 6120—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井控技术培训”,增加了“高风险井井控评价与控制”,增加了“不适用于原钻机试油(气)、原钻机测试、原钻机投产作业”范围要求(见第1章,SY/T6120一2013的第1章,SY/T 6690—2008 的第1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SY/T 6120一2013的第2章,SY/T 6690-2008 的第2章);增加了井下作业“高风险井井控评价与控制”(见第3章);修改了“设计中的防喷要求”,改为“井控设计”(见第4章,SY/T6120一2013的第3章);修改了“地质设计的井控要求”,改为“地质设计”(见4.1,SY/T6690一2008的3.1);修改了“井身结构数据”,改为“钻完井数据”,并增加了“套管头结构”,整合了“钻井情况”(见 4.1.1.1,SY/T 6690—2008 的3.1.1.1,3.1.1.7);增加了“明确井型或油气藏类型”(见4.1.1.2);修改了“产量数据”,改为“生产数据”,并增加了“生产时间,产量变化,停注时间,动(静)液面”(见4.1.1.4,SY/T6690—2008的3.1.1.4);修改了“老井井况”,改为“井筒现状”(见4.1.1.5,SY/T66902008的3.1.1.5);修改了“标注与说明”,改为“敏感环境提示”(见4.1.2.1,SY/T6690一2008的3.1.2.1);修改了“异常高压等特殊情况”,改为“异常压力提示”,并增加了异常低压情况的提示(见 4. 1.2. 2,SY/T 6690—2008 的 3. 1. 2. 2); 增加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含量情况”的提示(见4.1.2.3);一增加了“本井及本构造区域内井喷失控史的提示”(见4.1.2.4); 修改了“工程设计的井控要求”,改为“工程设计”(见4.2,SY/T6690—2008的3.2); 增加了选择作业方式(见4.2.1);增加了附加压力表述形式的安全附加值(见4.2.3);增加了“设计井口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值和试压值”,并对原标准内容进行了整合(见 4.2.4.1,4.2. 4.2,4.2.4.3,SY/T 6690—2008 的3.2.2,3.2.7,5.2.2); -增加了防喷器组合技术要求,并对原标准内容进行了整合(见4.2.5.1,4.2.5.4, 4.2.5.5,4.2.5.6,4.2.5.7,SY/T 6690—2008 的 3.2.9); 增加了管汇组合技术要求,并对原标准内容进行了整合(见4.2.6.2,4.2.6.3,4.2.6.4, 4.2.6.5,4. 2.6.6,SY/T 6690—2008 的 3.2.6,3.2.9); 增加了“处理装置”技术要求(见4.2.7); -修改了“施工设计的井控要求”,改为“施工设计”(见4.3,SY/T6690一2008的3.3);修改了“施工设计井控内容”,并对原标准内容进行了整合(见4.3.1,SY/T 6690一2008 的3.3.1,3.3.2); 增加了风险评价的高压井等井型施工设计时的增配措施,并对原标准内容进行了整合(见
II SY/T 6690—2016
4.3.2,4.3.3,4.3.4,4.3.5,SY/T 6120—2013的4.5); 修改了“井控装置的安装、试压、使用和管理”和“施工前井控要求”,改为“井控装置的安装、试压、使用和维护”,删除本章中相应的“管理”,并对原标准内容整合为“安装、试压、使用和维护”(见第 5章,SY/T 6120—2013 的第 4 章、第6 章,SY/T 6690—2008 的第4章、第5章); 增加了“简易防喷装置”(见5.1.1.1,5.1.1.2); 增加了“远程控制台安装在当地季节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见5.1.2.1); -增加了远程控制台静电接地(见5.1.2.4);增加了管汇安装设计图例(见5.1.3.2,5.1.3.3);增加了“防喷管线及回收管线的安装”技术要求(见5.1.3.8);增加了“现场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根据低温环境选择合适的防冻防堵试压介质”的技术要求(见5.2.1.1); 修改了“试压时间、允许压降”要求,改为“试压稳压时间不少于10min,高压试压压降不大于0.7MPa,低压试压压降不大于0.07MPa,密封部位无渗漏为合格。作业现场不做低压试验。”(见 5.2.1.2,SY/T 6690—2008 的 5.2.1.2);增加了简易防喷装置使用要求(见5.3.1.1,5.3.1.2,5.3.1.3); -增加了连续油管防喷器使用技术要求(见5.3.1.13);增加了远程控制台使用技术要求(见5.3.2);删除了“应使用合格的管材”(见5.3.4,SY/T 6690—2008 的5.1.3.2); 增加了内防喷工具的使用技术要求(见5.3.5);增加了井控装置的“维护”技术要求(见5.4);修改了“井下作业过程防喷要求”,并整合到“溢流的预防”(见第6章,SY/T6120一2013 的第 5 章); 增加了“测井”溢流的预防,修改了“射孔”溢流的预防(见6.1,SY/T 6690一2008 的 6.1); 增加了“抽汲作业应安装防喷管或剪切装置”(见6.2.2);修改了“连续油管气举排液前,应安装连续油管防喷器组,采用惰性气体进行排液”(见 6.2.3,SY/T 6690—2008 的 6. 2. 2); 修改了“气井溢流压井后,应观察一个施工周期无溢流,用同一密度压井液循环压井不少于一周,再进行下步作业”(见6.4.4,SY/T6690一2008 的6.4.4);修改了“起下管柱”时溢流的预防,并将“若主机设备(作业机或修井机)出现问题”修改为“停止施工期间”(见6.4.8,SY/T 6690—2008的6.4.8); -增加了“起下过程中发生溢流时,按7.2的要求执行,测取井口压力,然后组织压井”(见 6.4. 10); -增加了“确定溢流时,按7.2的要求执行,测取井口压力,然后组织压井,再继续冲砂作业”(见6.5.4); 修改了“钻磨套铣”时溢流的预防,并改为“钻磨、套铣作业起管柱前,应循环压井液不少于一周半,且压井液进出口密度差不大于0.02g/cm3”(见6.6.4,SY/T 6690—2008 的 6. 6. 4); 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发生溢流时,按7.2的要求执行,测取井口压力,然后组织压井”(见 6. 6.5) ; 修改了“投、捞油管堵塞器”时溢流的预防,并将“对井口预加相应的压力”改为“对上部管柱内预加相应的平衡压力”(见6.8.2,SY/T6690—2008的6.8.2);
IV SY/T 6690--2016
增加了“不连续作业”要求(见6.10.5,SY/T6120——2013的5.7); -增加了“换井口装置作业”(见6.10.6); -增加了起下抽油杆溢流关井操作程序[见 7.2e)]; 修改了“压井应根据计算的压井参数和本井的具体条件,合理选择压井方法,重新建立井筒压力平衡。压井作业前,应进行技术交底等工作”(见7.3,SY/T6690—2008的7.3,7.4, 7.5); -增加了开井操作程序(见 7.4); 删除了“井控工作要求”(见SY/T 6690—2008 的第8章);修改了“防火、防爆、防硫化氢安全措施”,改为“溢流后次生风险预防” (见第8章, SY/T 6690—2008 的第 9 章); 修改了“防火、防爆措施”,改为“防火、防爆”,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订整合(见8.1, SY/T 6690—2008 的 9.1); 修改了“防硫化氢措施”,改为“防中毒”,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订整合(见8.2,SY/T 6690—2008 的 9.2); -删除了“井控技术培训、考核”(见SY/T 6690一2008 的第11章); -增加了“抽油杆简易防喷装置组合形式”,增补了防喷器组合形式、简易管线形式和井口选配形式(见附录A); -删除了“井下作业井控管理综合记录格式”(见SY/T 6690—一2008 的附录B);增加了“起下抽油杆时发生溢流时关井程序”(见B.5); 增加了“开井操作程序”(见附录D); 删除了“井控整改通知书格式”(见SY/T6690一2008 的附录E); 增加了“高压耐火铠甲式柔性管线现场固定示意图”(见附录E)。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采油工艺处、中国石油长城钻探井下作业公司、中国石油川
庆钻探工程技术部、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王鹏飞、李均强、檀德库、潘智勇、李士成、蒋晓波、吴国辉、薛文礼、刘鹏展、徐振松、赵加敏、李国林、陈友斌、冉金成、邹永清、庄英涛、贾容锐。
本标准代替了 SY/T 6690—2008,SY/T 6120—2013。 SY/T6120—2013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6120-—1995。
V SY/T 6690—2016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井下作业高风险井井控评价与控制,井控设计,井控装置安装、试压、使用和维护,溢流的预防,溢流的处理,溢流后次生风险预防,井喷失控抢险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油、气、水井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的压力控制,不适用于侧钻、加深钻进、原钻机试油(气)、原钻机测试、原钻机投产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513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井和采油设备 井口装置和采油树 GBZ 23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SY/T0515-—2014 油气分离器规范 SY5225一2012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SY/T 5323—2004 节流和压井系统 SY/T 5325—2013 射孔作业技术规范 SY/T 5587.3—2013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 SY/T5587.5一2004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5587.9—2007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9部分:换井口装置 SY/T5587.11—2004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11部分:钻铣封隔器、桥塞 SY/T5587.12—2004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12部分:打捞落物 SY/T 5964一2006钻井井控装置组合配套、安装调试与维护 SY/T 6203油气井井喷着火抢险作法 SY 6565—一2011 油气田注二氧化碳安全规程 SY/T6610—2014 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SY/T 6631一2005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 SY/T 6751-2009 欠平衡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3高风险井井控评价与控制
3.1高风险井
高风险井应包括高压井、高产气井、含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的高危害井、高敏感区域井、复杂结构井、特殊工艺井等井。 3.2评价与控制 3.2.1按SY/T 6631一2005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识别评价,井下作业井控风险应按溢流、井喷、井喷 SY/T 6690—2016
失控风险进行评价,井喷失控风险应评价为不可容许风险。 3.2.2井喷风险的控制,宜按影响作业井控的油气藏(产层)、采出流体、地面环境和工艺技术等要素,分别制定技术措施,评价控制如下:
a)油气藏(产层)评价与控制,宜按影响油气藏开采发生井喷风险要素的压力与产量,评价高
压井、高产气井等井,控制井喷失控风险。 b) 采出流体评价与控制,宜对井口流体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与类型,评价含硫等有毒有害气
体的高危害井,控制井喷次生危害风险。 c) 地面环境评价与控制,宜按油、气、水井所在区域的人口数量、危险物品、生命保障资源、
重要设施等,评价高敏感区域井,控制井喷次生污染风险。 d)工艺技术评价与控制,宜按井筒封闭完整性和安装压力控制装备难度,评价复杂结构井、
特殊工艺井等井,控制井喷关井风险。
4井控设计要求
4.1地质设计 4.1.1基础数据 4.1.1.1钻完井数据应包括目前井身结构,套管头结构,各层套管钢级、壁厚、外径和下入深度,人工井底,射孔井段、层位,水泥返深,固井质量,井斜数据等资料。新井应提供钻井油、气、水显示,测、录井解释,中途测试结论及钻井液参数等油气藏评价资料。 4.1.1.2地层流体的性质应包括产层流体(油、气、水)性质、气油(液)比等,并明确井型和油气藏类型。 4.1.1.3压力数据应包括原始地层压力或地层压力系数、目前地层压力或地层压力系数、井口压力等。 4.1.1.44 生产数据应包括油、气、水产量(测试产量及绝对无阻流量),生产时间,产量变化,注水、注气(汽)量,停注时间,动(静)液面等。 4.1.1.5井筒现状应包括水泥塞(塞厚)或桥塞位置,生产管柱的钢级、‘壁厚、外径、下深,井下工具名称规范,井下套管腐蚀、磨损、变形情况,井下落物等资料。 4.1.1.6邻井情况应包括邻井的注水、注气、注汽(注汽后焖井)井口压力,本井与邻井地层层间连通、窜通情况,邻井的流体性质、产量、压力及有毒有害气体等资料。 4.1.2 风险提示 4.1.2.1敏感环境提示应在地质设计中标注和说明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包括开采地下资源的矿业单位)、国防设施、高压电线和水资源等情况。高含硫探井应扩大到3km 范围,高含硫开发井应扩大到2km范围。 4.1.2.2异常压力提示应包括本井及本构造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异常高(低)压情况。 4.1.2.3 有毒有害气体提示应包括本井或本构造区域内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含量情况。 4.1.2.4本井及本构造区域内井喷失控史的提示。 4.2 工程设计 4.2.1应依据地质设计提供的油气藏产能、油气(注水)井压力、生产数据和井场周围环境,选择压井、不压井或带压作业方式,并确定风险控制重点。 2
上一章:SY/T 6896.3-2016 石油天然气工业特种管材技术规范 第3部分:钛合金油管 下一章:SY/T 6662.7-2016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非金属复合管 第7部分:热塑性塑料内衬玻璃钢复合管

相关文章

SY/T 6432-2019 浅海石油作业井控规范 SY/T 6432-2019 浅海石油作业井控规范 高清晰正式版 Q/HS 2124-2021 海上在生产油气田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Q/SY 02553-2022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范 Q/SY 02553-2018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范 Q/SY 1553-2012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范 作业井控环保配套技术分析及应用 SY/T 7453-2019 海洋钻井井控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