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20.30 J 46 备案号:53620—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126492016
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 技术条件 Hot-runner systems of injection moulds for plastics-Specifications
2016-01-15发布
201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2649——2016
目 次
前音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3 零件要求..… 4 装配要求. 5 检验 6 验收.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
.................
表 1 热流道零件推荐材料和硬度表2热喷嘴出料口直径极限偏差值.. 表.热喷嘴套封料直径极限偏差值.…… 表4浇口单边脱模斜度.…. 表5热流道板厚度和出料孔问距的极限偏差值及上、下表面平行度公差值..
ee.e.
JB/T 12649-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米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
有限公司、滁州市精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东莞市冠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文华、李芳、于清、贾俊、周义、廖宏谊、朱磊文、高成鹏、崔传喜、陈平川、张信群、马江波、冯琴。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 12649—2016
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的要求、检验、验收、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了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了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了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了本文件。
GB/T825吊环螺钉 GB/T1184一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3098.1一201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4169(所有部分)塑料注射模零件 GB/T 12554 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12555 塑料注射模模架 GB/T 12556 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JB/T 11905-—2014 热流道系统术语、型式和尺寸
3零件要求
3.1 热流道系统中的零件应符合JB/T11905—2014的要求。 3.2设计热流道注射模时宜选用GB/T12555、GB/T4169(所有部分)规定的塑料注射模模架和零件。 3.3热流道零件所选用材料应符合相应牌号的技术标准。 3.4热流道零件推荐材料和硬度见表1,允许采用性能高表1推荐的材料。
表1热流道零件推荐材料和硬度
零件名称
材料牌号 3Cr2Mo 3Cr2Mo+Ni 4Cr5MoSiV1 3Cr13/4Cr13 3Cr13/4Cr13 W6Mo5Cr4V2
硬度 28 HRC~36 HRCa 32 HRC~38 HRCa
热流道板
热流道浇口套、热喷嘴主体、热喷嘴套、 浇口冷却套、承压垫片热流道板、流道板定位环、防转销、堵头阀针、阀针导向套
48 HRC ~55 HRC
58 HRC~62 HRC
a预硬状态。 3.5成型的塑料对热流道系统易腐蚀时,热流道板和热喷嘴零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 3.6成型的塑料对热流道系统易磨损时,热流道板和热喷嘴零件硬度不应低]52HRC,或对其做表面硬化处理,硬度应高了600HV。
1
JB/T 12649—2016
3.7 热流道零件不应有裂纹,热流道板零件表面和流道不应有划痕、压伤、锈蚀等缺陷。 3.8 热流道系统零件未注公差尺小的极限偏差值应符合GB/T1804一2000第5章中精密f级的规定 3.9 热喷嘴出料口直径极限偏差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热喷嘴套封料直径极限偏差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2热喷嘴出料口直径极限偏差值
极限偏差值mm
热喷嘴类型尖头式热喷嘴直通式热喷嘴针阀式热喷嘴
±0.10 ± 0.02
单位为毫米
表3热喷嘴套封料直径极限偏差值
极限偏差值
热喷嘴套封料直径
-0.015 -0 .2 -0.03
≤15 >15~30 >30~50
.
3.10 0当使用直通式热喷嘴时,浇口单边脱模斜度不应小了表4的规定。
表4浇口单边脱模斜度
塑料类别
硬质塑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
浇口高度 mm
软质塑料(例如:聚乙烯、
自白润性好的塑料
(例如:聚甲醛、聚酰胺等) 聚闪烯、聚苯乙烯等)
酯、注射型酚醛塑料等)
4° 3°30' 3° 2° 30'
3° 2°30' 2° 1°30"
2° 1°45' 1°30' 1°
≤10 >10~20 >20~40 >40~60 所列塑料若填充玻璃纤维等增强材质,脱模斜度应增加1°
3.11 热流道板厚度和出料孔问距的极限偏差值及上、下表面平行度公差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热流道板厚度和出料孔间距的极限偏差值及上、下表面平行度公差值 单位为毫米
平行度公差值
山料孔间距极限偏差值
板厚度极限偏差值
热流道板寸
*+8.03 +0.0s +0.05
0.03 0.05 0.08
± 0.02 ±0.05 ±0.08
≤400 >400~800 >800~1 600
0.02
3.12 未注孔距公差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第5章中m级的规定。 3.13 未注几何公差应符合GB/T1184—1996第5章中H级的规定。 3.14 热喷嘴的螺纹机械性能应符合GB/T3098.1—2010表3中10.9级的规定。 3.15 ,温度控制系统的控温精度应为设定温度的土1%,额定功率应满足热流道系统的要求。 2
JB/T 12649—2016
4装配要求
4.1热流道板堵头的转角圆弧应与流道孔平滑连接,不应有渗漏料现象。 4.2装配热电偶时,热电偶感应头底面应与热流板探温点可靠接触。 4.3针阀式热流道的阀针套在热流道板上安装后,应保证阀针动作顺畅,无卡滞现象。 4.4热流道板应设吊环螺钉,确保安全吊装。环螺钉和吊装孔的结构与尺小应符合GB/T825的规定。 4.5二级热喷嘴的定位直径对封料直径的同轴度公差值不应大于0.05mm。 4.6二级热喷嘴发热元件应紧贴热喷嘴主体表面,不应有松动现象。 4.7热喷嘴外保护套与热喷嘴发热元件的问隙应不小于1mm。 4.8二级热喷嘴应设置方便的拆装结构,以便于安装与维护。 4.9热流道系统应按图样正确接线。应采用万用表对电路进行检验,以防漏电、断路或短路。 4.10紧固螺钉的机械性能应符合GB/T3098.1—2010表3中10.9级的规定。 4.11热流道系统气动或液压系统在模具安装位置应设置冷却水路,以防.止密封件因长期高温环境工作而失效。 4.12装配热流道系统模具的定模导柱应比二级热喷嘴长15mm~20mm,以防l:在装配过程中刮伤二级热喷嘴。 4.13装配后的热流道系统高度应高出限位板0.02mm~0.05mm。 4.14热流道板与限位板装配平行度应符合GB/T1184—1996表B.3中6级的规定。
5检验
5.1安装热流道系统前,应按模具图样要求及GB/T12556的规定进行相关配合尺小的检验。 5.2热流道系统的发热元件引出线应布置合理,不应有压损现象。引出线接线端口宜设置于模具安装后的上表面位置。 5.3热流道系统装配后应对气路或液压汕路进行检验,以防渗漏和堵塞。
6验收
6.1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a)外观检查; b)尺检查; c)热流道材质和热处理要求检查; d)电加热系统、冷却系统、气动或液压系统检查; e)试模和塑件质量检查; f)质量稳定性检查。
6.2应按设计图样和本标准对热流道系统和零件进行外观与尺小检查。 6.3应按设计图样和本标准对热流道系统的零件进行材质和硬度检查。 6.4应对电加热系统、冷却系统、气动或液压系统进行检查:
a)对电加热系统应用绝缘电阻表在常温、500V工况下检查其绝缘性,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2; b)对电加热系统在绝缘电阻检测合格后应通电检查温升情况; c)对冷却系统加0.5MPa压力试压,保压时问不应少于5min,不得有渗漏现象; d)对于气动或液压系统按设计压力值的1.2倍试压,保压时问不应少于5min,不得有渗漏现象。
6.5完成本标准中6.2、6.3和6.4项目检查并确认合格后可进行试模。试模前应严格遵守以下要求:
3
JB/T 12649--2016
a)模具的检查应符合GB/T12554规定; b)试模应严格遵守注塑工艺规程,试模设备应符合要求; c)按工艺规程设定热流道系统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应保温10min再进行注射成型; d)试模所用塑料应符合图样规定,采用替代塑料时应经顾客同意。
6.6试模工艺稳定后,应连续提取5~10模塑件进行检验,以确认热流道系统满足成型工艺要求。 6.7热流道系统质量稳定性检查应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生产不少于8h,或由供方与顾客协商确定。 6.8 经供方和顾客确认热流道系统及塑件合格后,合格证由供方开具并随热流道系统交付顾客。
7标志、包装、运输和存
7.1热流道系统外表面明显处应做标志,标志包括下列内容:
a)系统编号; b)出厂日期; c)供方名称。
7.2热流道系统出厂时应附带标示牌,且依据图档要求,标明热喷嘴编号、加热器布局、接线方式及气路或液压油路的连接方式等。标示牌应安装在模具操作侧表面,以便于模具与注射机连接时对照参考。 7.3热流道系统包装前应保证干净整洁,表面做防锈处理。 7.4热流道系统应根据运输要求进行外包装并注意防潮、防止磕碰,在正常运输中保证完好无损。 7.5热流道系统和零配件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并采取防锈、防磕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