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9.100
J 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643.3—2015
无损检测 闪光灯激励红外热像法
第3部分:试块
Non-destructive testing—Infrared flash thermography—Part 3 : Blocks
2016-06-01实施
2015-10-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643.3—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试块类型 5 技术要求 6
4
检验方法 7 检验项目 8
标记附录A(资料性附录) 泡沫夹芯结构的分层和脱粘缺陷对比试块参考示例参考文献·
图1 I型试块图2Ⅱ型试块图A.1 泡沫夹芯结构示意图图A.2 泡沫夹芯结构实物图图A.3 0.224s时刻的原始热图
表1检测能力试块的检验项目表2热激励均匀性检测试块的检验项目表3 对比试块的检验项目
-
GB/T26643.3—2015
前言
GB/T26643《无损检测 闪光灯激励红外热像法》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第1部分:导则;第2部分:检测规范;第3部分:试块;第4部分:检测系统。
本部分为GB/T26643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和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曾智、王迅、郭广平、刘颖韬、朱军辉、陶宁、金万平、李晓丽、张存林、金宇飞。
GB/T 26643.3—2015
试块包含3组不同深度的平底孔,从上到下孔底距被测面分别为2mm、4mm、6mm,每一行的深度相同。
单位为毫米
20
0
3
620
HH
E
3
270
图1I型试块
单位为毫米
20
-
5
00
号
270
图2Ⅱ型试块
GB/T26643.3—2015
5.1.3平底孔
平底孔底面应与检测面平行,平底孔底面的平面度应不超出士0.2mm范围和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12.5um,平底孔孔径的允许公差为士0.1mm,平底孔位置的允许公差为士0.5mm,平底孔深度误差应不超出士0.1mm范围。 5.1.4表面粗糙度
试块检测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6.3μm。 5.2 2热激励均匀性试块 5.2.1材料
采用表面阳极化(发黑)处理的铝合金板加工制成(见5.1.1)。 5.2.2尺寸
长宽尺寸应大于或等于整个检测视场,不小于300mm×300mm,其厚度不小于3mm。 5.2.3平面度
试块检测面的表面平面度不应超出士0.1mm范围。 5.2.4表面粗糙度
试块检测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6.3μm。 5.2.5 5热均匀性
在室温、热平衡条件、无背景热源和无热反射干扰下,其表面温度波动范围不超过0.8℃。 5.2.6 红外发射率
红外发射率不应小于0.75。 5.3对比试块 5.3.1对比试块的材料、结构和制作工艺宜与实际产品一致或相近 5.3.2人工缺陷应考虑其类型、尺寸、位置和生成原因,能真实模拟实际缺陷在闪光灯热激励下所产生的热响应特性。例如复合材料的脱粘和分层缺陷可采用加人聚四氟乙烯膜、边缘加人金属片然后拔出等方式模拟,参见附录A。 5.3.3设计多个人工缺陷时,两相邻缺陷边缘的间距应大于两者中较大缺陷的直径;缺陷边缘距试块边缘的距离应大于缺陷的直径(边缘缺陷除外)。 5.3.4在预制缺陷中应包括要求检出的特定深度下的最小缺陷。 5.3.5当实际缺陷难以模拟时,可对相同材料和制作工艺的平板背面加工平底孔的方法制造试块。平底孔可被认为是最容易检测的缺陷,系统对实际缺陷的检测能力一般低于对平底孔缺陷的检测能力。 5.3.6缺陷及以外区域在脉冲激励下的热响应特性应满足合同所约定的设计要求。
6检验方法
6.1几何尺寸 6.1.1试块的外形尺寸、平底孔的位置应采用准确度优于士0.1mm的适当方法测定。
3
GB/T26643.3—2015 6.1.2 2平底孔的孔径和深度应采用准确度优于士0.02mm的适当方法测定。 6.2 平面度和平行度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对于平底孔,宜采用塑料复制件技术测定。 6.3 表面粗糙度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如光切法和干涉法。 6.4 热均匀性
在室温、热平衡条件、无背景热源和无热反射干扰下,采用红外热像仪测定。 6.5红外发射率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如反射率法和辐射计法。 6.6缺陷
由合同约定。 6.7 脉冲热响应特性
采用闪光灯激励红外热像系统进行测量,试验准备、试验实施和数据分析应按GB/T26643。
检验项目
>
试块的检验项目见表1~表3。
表1检测能力试块的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依据章条
序号 1 2 3 4 5 6 表面粗糙度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5.1.2 5.1.2 5.1.2,5.1.3 5.1.2,5.1.3 5.1.3 5.1.4
6.1.1 6.1.1 6.1.2 6.1.2 6.2 6.3
外形尺寸平底孔位置平底孔孔径平底孔深度平底孔底面平面度和平行度
表 2 热激励均匀性检测试块的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技术要求依据章条
序号 I 2 平面度 3 表面粗糙度
检验项目
5.2.2 5.2.3 5.2.4 5.2.5 5.2.6
6.1.1 6.2 6.3 6.4 6.5
外形尺寸
热均匀性红外发射率
4 5
4
GB/T26643.3—2015
表3 3对比试块的检验项目
序号 1 2 脉冲热响应特性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技术要求依据章条 5.3.2~5.3.5
缺陷
6.6 6.7
5.3.6
8 标记
8.1 总则
试块上的标记不应影响试块的使用性能。 8.2 标记格式
试块上标记的格式为:“红外试块-试块类型符号/材料牌号”。 标记中各要素的含义如下:试块类型符号 由英文字母、短横、数字组成;
材料牌号 号——由英文字母和/或数字组成。
8.3 示例
以符合GB/T26643.3,材料为6061铝合金的检测能力试块为例,其标记可以为:
红外试块-S1-I/A16061
标记中各要素的含义如下: S1-I —标准试块中检测能力试块的I型试块; Al6061 -6061号铝合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