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40.99 G 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334.2—2015
浸胶帆布试验方法
第2部分:经向卷曲度和密度
Testmethodsfordippedcanvas- Part 2:Yarn crimp on warp and density
2015-06-01实施
2015-02-0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1334.2—2015
前言
GB/T31334《浸胶帆布试验方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粘合强度;第2部分:经向卷曲度和密度;第3部分:硬挺度;第4部分:干热收缩率;第5部分:拉伸性能; -第6部分:平方米干重。
一 一
本部分为GB/T31334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浸胶骨架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3)
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芜湖华烨工业用布有限公司、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大新橡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中化新材料实验室。
本部分主要走草人:宋泽贺、王炳昕、刘莉、由世峰、陈福花。
I
GB/T 31334.2—2015
浸胶帆布试验方法
第2部分:经向卷曲度和密度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使用卷曲度仪或拉力试验机测定浸胶帆布经向纱线卷曲度的试验方法(方法A和方法B)以及使用织物密度镜测定浸胶帆布经向和纬向密度的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以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为经向材料制造的浸胶帆布中经向纱线卷曲度和经纬向密度的测定。
注:可选择方法A或方法B中的任何一种试验方法,但是采用这两种方法试验得到的经向卷曲度数值可能不同,具
体选择哪种试验方法可向浸胶帆布生产企业征求意见或协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529统织品调湿利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衰示和判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岁未落和定义适用手本文件,
3.1
伟直张力 stretchedforce 消除纱线卷曲而施加于纱线的景小力。
3.2
伸直长度 stretchedlength 卷曲纱线在伸直张力作用下达到伸直状态时的长度。
3.3
经向卷曲度 yarncrimp onwarp 浸胶帆布中卷曲的经向纱线在达到伸直长度时的伸长率。
4试验原理
4.1 经向卷曲度
从已知长度的浸胶帆布样条中拆下纱线,在一定张力的作用下使之伸直,测量纱线在该状态下的长度作为伸直长度,以纱线的伸直长度与该纱线在浸胶帆布中长度之差对后者的百分比为纱线的卷曲度,施加张力的大小应根据浸胶帆布的经纱品种和名义线密度来确定。 4.2密度
使用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测定浸胶帆布经向或纬向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成10cm长度范围
1
GB/T31334.2—2015
内的纱线根数,即为浸胶帆布的经向密度或纬向密度,简称经密或纬密,以根每10厘米(根/10cm)表示。
5 仪器与设备
5.1卷曲度仪
卷曲度仪包括使纱线伸直和测量长度的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有两只夹持器,且夹持器在闭合时能保证夹持面在同一平面上;
a)
b) 夹持器应具有基准线,保证所夹持纱线不倾斜; c) 夹持器之间的距离能够变化; d) 能够测量两夹持器之间的距离,最小分度值为毫米(mm); e) 能够将规定的伸直张力通过夹持器施加于纱线上。
5.2 2 拉力试验机
本部分使用等速伸长(CRE)型拉力试验机,该试验机应配置一个自动记录仪或能计算和显示本部分所需要数据的仪器,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有两只夹持器,且夹持器在闭合时能保证夹持面在同一平面上; b) 夹持器应具有基准线,保证所夹持纱线不倾斜; c) 动夹持器的移动速度可调节并能保证匀速运动,速度变异小于4%; d) 夹持器需能保证试样不发生滑动且不受损伤; e) 连续试验过程中,动夹持器从不同位置回到初始位置的最大允许差异小于0.25mm; f) 具有指示或记录施加到试样上的负荷和相应伸长值的装置; g) 可以在无预加张力的条件下夹持试样并启动拉伸试验。
5.3 织物密度镜
移动式织物密度镜应满足以下要求:
附有5~20倍的放大镜;
a)
b) 放大镜可借助螺杆在有刻度尺的基座上移动; c) 放大镜中有标志线。
5.4钢尺
钢尺的最小分度值为毫米(mm)。 5.5 辅助工具
分析针。
6试验通则 6.1i 试验环境
试验应在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环境下进行。 6.2取样
在整卷浸胶帆布离布头端1m以上的位置,剪取一块长1m的布样,布面应平整,不应有可能影响
2
GB/T31334.2—2015
试验结果的疵点。 6.3平衡调湿
按6.2取样的布样应在6.1给出的大气环境中平衡至少24h。 6.4 试样准备 6.4.1 卷曲度试样 6.4.1.1 在布样距布边至少100mm处的两边位置和中间位置各取1条600mmX50mm的毛坏试样,共3条毛坏试样。 6.4.1.2在每个毛坏试样中部沿经向量取500mm长的一段,并做标记线;用分析针挑出6根纱线,最外面1根弃去不用,余下的5根纱线作为测量经向卷曲度的试样。 6.4.2 密度试样
在全幅的浸胶帆布布样的中间位置选定一纬纱,在此纬纱两端距离布边50mm处各做一记号,两记号之间任意位置再做一记号,作为经密测量点;在距布边至少50mm的位置,不同的经纱上取5处做记号,作为纬密测量点。 6.5试验条件 6.5.1 伸直张力
根据试样经纱品种和名义线密度不同,对试样施加的伸直张力大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伸直张力表
伸直张力/(cN/dtex)
经纱品种涤纶锦纶
0.40 0.15
6.5.2 2试验设置参数
在使用拉力试验机进行经向卷曲度试验时,试验机参数应按以下要求设置: a) 拉伸速度:100mm/min; b) 隔距长度:500mm; c) 夹持位置:按标记点夹持; d) 伸直张力值:按6.5.1执行。
6.6 试验次数 6.6.1 卷曲度
浸胶帆布的经向卷曲度试验应检测3条试样,每条试样测试5根纱线。 6.6.2 密度
浸胶帆布的经密应在全幅帆布布样的同一纬向、不同位置检验3处,纬密应在不同位置检验5处。
3
GB/T31334.2—2015
7试验程序
7.1 经向卷曲度试验 7.1.1卷曲度仪试验法(方法A) 7.1.1.1将待测纱线一端夹人一端夹持器,使纱线上的标记点与夹持器的基准线平齐。纱线的另一端用同样的方法夹在另一端夹持器上。 7.1.1.2使两只夹持器分开,逐渐达到选定的伸直张力。 7.1.1.3立即测量并记录两夹持器间的距离,其数值为纱线的伸直长度,单位为毫米(mm)。 7.1.1.4重复7.1.1.1~7.1.1.3的步骤,从3条待测试样中各测量5根纱线的伸直长度。 7.1.1.5按式(1)计算试样的经向卷曲度的数值,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L-Lo
C=
X100%
.......(1)
...........
Lo
式中: C——经向卷曲度,以%表示; L--被测纱线伸直长度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L。—试样标记线间的距离,数值为500,单位为毫米(mm),
7.1.2拉力试验机试验法(方法B) 7.1.2.1按6.5.2的要求设定拉力试验机的参数。 7.1.2.2将待测纱线一端夹人一端夹持器,使纱线上的标记点与夹持器的基准线平齐。纱线的另一端用同样的方法夹在另一端夹持器上, 7.1.2.3启动拉力试验机,进行拉伟试验,读出纱线在达到伸直张力时的传长率数值,此数值为纱线的经向卷曲度。 7.1.2.4重复7.1.2.2~7.1.2.3步骤,从3个试样中各测量5根纱线,记录测量的数值。 7.1.2.5以被测试样经向卷曲度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试验结果,以百分数(%)表示,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7.2密度试验 7.2.1将浸胶帆布试样铺平,织物密度镜放在试样的标记部位,转动螺杆,使放大镜标志线与刻度尺 “0”点刻度线合成一线,将“0”点刻度线对准待测试样两根纱线的中间,在5cm的测量距离内计数纱线根数。
注1:在纬斜情况下,测纬密时原则同上;测经密时,密度镜的刻度尺应垂直于经线方向。 注2:若终点位于最后一根纱线上,不足0.25根的不计,0.25~0.75根作0.5根计,0.75根以上作1根计。
7.2.2将测得的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成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数。 7.2.3分别计算出经密、纬密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本部分名称或编号;
4
GB/T31334.2—2015
b) 试验仪器或选择的方法; c) 试验环境; d) 样品的品种、规格及批次; e) 样品的编号或标识; f) 经纱名义线密度; g) 经向卷曲度测量时所用的伸直张力; h) 试验结果; i) 任何偏离本部分的细节; j) 试验人; k) 试验日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