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0300-2013 分离膜外壳

GB/T 30300-2013 分离膜外壳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67.7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15:46:37



推荐标签: 分离 外壳 30300

内容简介

GB/T 30300-2013 分离膜外壳 ICS23.020.30 Q 2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00—2013
分离膜外壳
Membranehousing
2014-08-01实施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 和 国
国家标 准分 离膜外 壳 GB/T 30300—2013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剧厂印剧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1 字数26千字 2014年4月第一版 2014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48607 定价 1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 3030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友清、王其远、安静波、李玉成、徐结、王薇。
- GB/T 30300—2013
分离膜外壳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离膜外壳的分类和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缠绕工艺制成的分离膜
外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76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 GB/T 257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T 3854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GB/T13657—2011双酚A型环氧树脂 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8369—2008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术语和定义
3
GB/T20103一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离膜外壳 membranehousing 用于盛装膜元件,可承载一定压力的圆简状壳体。
3.2
膜元件 membraneelement 由膜、膜支撑体、流道间个体、带孔的中心管等构成的膜分离单元。 GB/T20103—2006,定义2.2.1。
3.3
端板 endplate 用于封闭分离膜外壳两端的部件或部件组合。
3.4
原/浓水口 feed/concentrationport 分离膜外壳上为给水进人或浓缩水排出设置的接口。
3.5
透过水口 permeate port 端板上为透过水排出设置的接口。
3.6
适配器 adapter 透过水口与膜元件间的连接件,其一端与透过水口相连,另一端与膜元件相连。
1 GB/T 30300—2013
3.7
止推环 thrustcollar 被安装在分离膜外壳浓缩水出口端,作为分离膜外壳与膜元件间的缓冲部件。
3.8
模型容器 model vessel 用于验证设计和工艺正确性的分离膜外壳模型。 注:其模型用于确定容器壁厚、质量、体积膨胀量与纤维含量等设计值。
3.9
体积膨胀量 volumetric expansion volume 分离膜外壳在设计压力下体积与其常压下体积相比较的变化量。
3.10
静水压渗漏性hydrostaticleakage 分离膜外壳在1.1倍设计压力下保压,观测到的其密封与渗漏状况。
3.11
循环水压渗漏性 cyclicpressureleakage 在对分离膜外壳施加最小压力至设计压力再至最小压力往返循环过程中,观测到的其密封与渗漏
状况。 3.12
爆破压力 Burst pressure 对分离膜外壳施加内压,直至其结构性破坏的极限压力。
4分类和型号
4.1分类 4.1.1按内径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内径的不同分为4类,见表1。
表1 分离膜外壳的分类(按公称内径)
公称内径 mm(* in) 62(2.5) 102(4) 202(8) 406(16)
内径类型
025 040 080 160
4.1.2按设计压力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设计压力的大小分为7类,见表2。
2 GB/T 30300—2013
表2 分离膜外壳的分类(按设计压力)
设计压力 MPa(* psi) 1.0(150) 2.1(300) 3.1(450) 4.1(600) 6.9(1 000) 8.3(1 200) 10.3(1 500)
压力类型 0150 0300 0450 0600 1000 1200 1500
4.1.3 按原/浓水口型式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原/浓水口位置分为两类:端联式和侧联式。 端联式,即原/浓水口在分离膜外壳端板处,标记为“E”;侧联式,即原/浓水口在分离膜外壳侧面端部处,标记为“S”。 4.1.4 按膜元件数量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可装人膜元件数量分为1节、2节、3节、4节、5节、6节、7节和8节装膜壳。 注:以40in长标准膜元件为1节。 分离膜外壳型号分离膜外壳型号由名称代号、公称内径类型、设计压力类型、膜元件数量和原/浓水口型式5部分组名称代号用分离膜外壳英文名称的大写首字母表示,即MH。
4.2
成。
MH-口—口□
原/浓水口型式膜元件数量设计压力类型公称内径类型名称代号
示例: MH-080-300-6-S 表示公称内径为202mm(8in)、设计压力为2.1MPa(300psi)、可装人膜元件数量为6、原/浓水口类型为侧联式的
分离膜外壳。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
外表面应平整,无裂纹;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划痕、无龟裂分层、贫胶和气泡。 5.2 材料 5.2.1 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的质量应符合GB/T13657一2011第4章的规定。
3 GB/T30300—2013
5.2.2 增强材料
采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作为增强材料,其表面使用适用于环氧树脂的塑料型浸润剂处理,质量应符合GB/T18369--2008第5章的规定。 5.2.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玻璃纤维含量的测试值与设计值的差值应在0~10%范围内;树脂不可溶分含量应不小于97%。 5.3 物理性能指标 5.3.1尺寸
分离膜外壳有两种结构型式(见附录A),其尺寸及公差见表3。
表3 分离膜外壳的尺寸及公差
单位为毫米
类型 公称内径 指标 d;
11
ho
hi 设计值 1 016Xn 956+1016×(n-1)
13
to
2
标准值 62.20 设计值公差 ±0.15 。+ 标准值 101.70 设计值 设计值公差 ±0.15 lo +6 ±2.0 ≥23 ±1.0 12 +12 标准值 202.10 设计值 设计值
-
025
62
L; 1?
121?
≥23
±1.0 设计值 1 016Xn 963+1016×(n-1)
040
102
Is +12
设计值 1016Xn
080
202
公差 ±0.20 o*6 ±2.0 ≥23 ±1.0 2 +1? 标准值 404.00 设计值 设计值
设计值 1016Xn
160
406
公差 ±0.30 Lo+1g ±2.0 ≥23 ±1.0 12 +12
其他部件应符合设计规定。 注:n表示膜元件节数。
5.3.2 厚度
分离膜外壳的厚度应不小于厚度设计值的90%。 5.3.3重量
分离膜外壳的重量应不低于重量设计值的95%。 5.3.4巴氏硬度
未涂装分离膜外壳的外表面巴氏硬度应不小于60。 5.4应用性能指标 5.4.1 体积膨胀量
分离膜外壳的体积膨胀量应不大于体积膨胀量设计值的105%。
4 GB/T30300—2013
5.4.2静水压渗漏性
对分离膜外壳施加设计压力1.1倍的水压,至少保压1min,壳体表面和两端密封处均不应有渗漏, 5.4.3循环水压渗漏性
对分离膜外壳施加从最小压力至设计压力再至最小压力的循环水压共10万次,壳体表面和两端密封处均不应有渗漏。 5.4.4爆破压力
分离膜外壳的极限爆破压力应不低于设计压力的6倍。 模型容器爆破压力应不小于6倍设计压力的90%;若爆破压力在6倍设计压力的90%到6倍设计
压力之间,则需对至少两件已经完成5.4.3要求的模型容器进行5.4.4补充试验,这些补充试验的爆破压力值与前1件模型容器爆破压力值的算术平均值应不小于6倍设计压力。 5.5 5卫生安全性能
分离膜外壳的卫生安全性能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
6试验方法
6.1外观
在膜壳内部放置可移动光源,随着光源移动,用肉眼观察分离膜外壳内、外表面。 6.2材料 6.2.1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质量按GB/T13657一2011第5章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2.2增强材料
增强材料质量按GB/T18369一2008第6章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2.3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玻璃纤维的含量按GB/T2577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树脂不可溶分含量按GB/T2576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3物理性能测试 6.3.1尺寸
分离膜外壳内径用百分表进行测量;其他尺寸用钢卷尺和卡尺等测量,这些量具的精度应满足设计及偏差要求。 6.3.2厚度
使用超声波测厚仪进行测量,其精度的相对误差不大于测量值的2%。以分离膜外壳长度中心为
5 ICS23.020.30 Q 2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00—2013
分离膜外壳
Membranehousing
2014-08-01实施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 和 国
国家标 准分 离膜外 壳 GB/T 30300—2013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剧厂印剧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1 字数26千字 2014年4月第一版 2014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48607 定价 1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 3030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友清、王其远、安静波、李玉成、徐结、王薇。
- GB/T 30300—2013
分离膜外壳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离膜外壳的分类和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缠绕工艺制成的分离膜
外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76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 GB/T 257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T 3854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GB/T13657—2011双酚A型环氧树脂 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8369—2008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术语和定义
3
GB/T20103一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离膜外壳 membranehousing 用于盛装膜元件,可承载一定压力的圆简状壳体。
3.2
膜元件 membraneelement 由膜、膜支撑体、流道间个体、带孔的中心管等构成的膜分离单元。 GB/T20103—2006,定义2.2.1。
3.3
端板 endplate 用于封闭分离膜外壳两端的部件或部件组合。
3.4
原/浓水口 feed/concentrationport 分离膜外壳上为给水进人或浓缩水排出设置的接口。
3.5
透过水口 permeate port 端板上为透过水排出设置的接口。
3.6
适配器 adapter 透过水口与膜元件间的连接件,其一端与透过水口相连,另一端与膜元件相连。
1 GB/T 30300—2013
3.7
止推环 thrustcollar 被安装在分离膜外壳浓缩水出口端,作为分离膜外壳与膜元件间的缓冲部件。
3.8
模型容器 model vessel 用于验证设计和工艺正确性的分离膜外壳模型。 注:其模型用于确定容器壁厚、质量、体积膨胀量与纤维含量等设计值。
3.9
体积膨胀量 volumetric expansion volume 分离膜外壳在设计压力下体积与其常压下体积相比较的变化量。
3.10
静水压渗漏性hydrostaticleakage 分离膜外壳在1.1倍设计压力下保压,观测到的其密封与渗漏状况。
3.11
循环水压渗漏性 cyclicpressureleakage 在对分离膜外壳施加最小压力至设计压力再至最小压力往返循环过程中,观测到的其密封与渗漏
状况。 3.12
爆破压力 Burst pressure 对分离膜外壳施加内压,直至其结构性破坏的极限压力。
4分类和型号
4.1分类 4.1.1按内径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内径的不同分为4类,见表1。
表1 分离膜外壳的分类(按公称内径)
公称内径 mm(* in) 62(2.5) 102(4) 202(8) 406(16)
内径类型
025 040 080 160
4.1.2按设计压力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设计压力的大小分为7类,见表2。
2 GB/T 30300—2013
表2 分离膜外壳的分类(按设计压力)
设计压力 MPa(* psi) 1.0(150) 2.1(300) 3.1(450) 4.1(600) 6.9(1 000) 8.3(1 200) 10.3(1 500)
压力类型 0150 0300 0450 0600 1000 1200 1500
4.1.3 按原/浓水口型式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原/浓水口位置分为两类:端联式和侧联式。 端联式,即原/浓水口在分离膜外壳端板处,标记为“E”;侧联式,即原/浓水口在分离膜外壳侧面端部处,标记为“S”。 4.1.4 按膜元件数量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可装人膜元件数量分为1节、2节、3节、4节、5节、6节、7节和8节装膜壳。 注:以40in长标准膜元件为1节。 分离膜外壳型号分离膜外壳型号由名称代号、公称内径类型、设计压力类型、膜元件数量和原/浓水口型式5部分组名称代号用分离膜外壳英文名称的大写首字母表示,即MH。
4.2
成。
MH-口—口□
原/浓水口型式膜元件数量设计压力类型公称内径类型名称代号
示例: MH-080-300-6-S 表示公称内径为202mm(8in)、设计压力为2.1MPa(300psi)、可装人膜元件数量为6、原/浓水口类型为侧联式的
分离膜外壳。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
外表面应平整,无裂纹;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划痕、无龟裂分层、贫胶和气泡。 5.2 材料 5.2.1 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的质量应符合GB/T13657一2011第4章的规定。
3 GB/T30300—2013
5.2.2 增强材料
采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作为增强材料,其表面使用适用于环氧树脂的塑料型浸润剂处理,质量应符合GB/T18369--2008第5章的规定。 5.2.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玻璃纤维含量的测试值与设计值的差值应在0~10%范围内;树脂不可溶分含量应不小于97%。 5.3 物理性能指标 5.3.1尺寸
分离膜外壳有两种结构型式(见附录A),其尺寸及公差见表3。
表3 分离膜外壳的尺寸及公差
单位为毫米
类型 公称内径 指标 d;
11
ho
hi 设计值 1 016Xn 956+1016×(n-1)
13
to
2
标准值 62.20 设计值公差 ±0.15 。+ 标准值 101.70 设计值 设计值公差 ±0.15 lo +6 ±2.0 ≥23 ±1.0 12 +12 标准值 202.10 设计值 设计值
-
025
62
L; 1?
121?
≥23
±1.0 设计值 1 016Xn 963+1016×(n-1)
040
102
Is +12
设计值 1016Xn
080
202
公差 ±0.20 o*6 ±2.0 ≥23 ±1.0 2 +1? 标准值 404.00 设计值 设计值
设计值 1016Xn
160
406
公差 ±0.30 Lo+1g ±2.0 ≥23 ±1.0 12 +12
其他部件应符合设计规定。 注:n表示膜元件节数。
5.3.2 厚度
分离膜外壳的厚度应不小于厚度设计值的90%。 5.3.3重量
分离膜外壳的重量应不低于重量设计值的95%。 5.3.4巴氏硬度
未涂装分离膜外壳的外表面巴氏硬度应不小于60。 5.4应用性能指标 5.4.1 体积膨胀量
分离膜外壳的体积膨胀量应不大于体积膨胀量设计值的105%。
4 GB/T30300—2013
5.4.2静水压渗漏性
对分离膜外壳施加设计压力1.1倍的水压,至少保压1min,壳体表面和两端密封处均不应有渗漏, 5.4.3循环水压渗漏性
对分离膜外壳施加从最小压力至设计压力再至最小压力的循环水压共10万次,壳体表面和两端密封处均不应有渗漏。 5.4.4爆破压力
分离膜外壳的极限爆破压力应不低于设计压力的6倍。 模型容器爆破压力应不小于6倍设计压力的90%;若爆破压力在6倍设计压力的90%到6倍设计
压力之间,则需对至少两件已经完成5.4.3要求的模型容器进行5.4.4补充试验,这些补充试验的爆破压力值与前1件模型容器爆破压力值的算术平均值应不小于6倍设计压力。 5.5 5卫生安全性能
分离膜外壳的卫生安全性能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
6试验方法
6.1外观
在膜壳内部放置可移动光源,随着光源移动,用肉眼观察分离膜外壳内、外表面。 6.2材料 6.2.1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质量按GB/T13657一2011第5章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2.2增强材料
增强材料质量按GB/T18369一2008第6章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2.3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玻璃纤维的含量按GB/T2577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树脂不可溶分含量按GB/T2576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3物理性能测试 6.3.1尺寸
分离膜外壳内径用百分表进行测量;其他尺寸用钢卷尺和卡尺等测量,这些量具的精度应满足设计及偏差要求。 6.3.2厚度
使用超声波测厚仪进行测量,其精度的相对误差不大于测量值的2%。以分离膜外壳长度中心为
5
上一章:Q/SY XQ 128-2010 ControlWave Micro系列RTU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下一章:GB 50615-2010 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相关文章

GB/T 33896-2017 分离膜外壳循环压力试验方法 GB/T 36386-2018 微孔膜滤芯用卫生级过滤器外壳技术要求 GB/T 37206-2018 有机分离膜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GB/T 42269-2022 分离膜孔径测试方法 气体渗透法 GB/T 33893-2017 分离膜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33893-2017 分离膜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膜分离材料应用基础 无机膜分离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