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26335-2010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

GB/T 26335-2010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98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3-22 08:27:42



相关搜索: 系统 规范 企业 信息化 系统 工业 26335

内容简介

GB/T 26335-2010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 ICS35.240.50 J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335—2010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
Specification of industry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integration system
2011-01-14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数码防公 GB/T26335—2010
目 次
前言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基本规定工业企业核心业务对信息化集成系统的需求系统架构与组成信息集成机制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功能
L
3
9
10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建设要求 11系统运行、维护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某大型煤炭集团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案例
nie GB/T26335-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
限责任公司、神华和利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并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晓东、罗安、陈洪、吕毅、刘宇光、谢兵兵、邵柏庆、王宗、李文慧、刘波、 任焕萍、经迪春、孙静、杨晓晨、郭思楠、甘立超、王培杰、孙洁香、王思斯。 GB/T26335-2010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总体架构,并对系统组成、功能要求、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等给出技术指导性意见。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也适用于其他企业、机构、组织或部门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 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659. 2005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 第1部分:通用的参考描述(ISO1 5745- 1:2003.ID
1部分:模型和术语(ISO/IEC62264-1:2003,
GB/T20720.1—2006 企业控制系统集成 IDT)
1
GB/T20720.2—2006 企业控制系统集成 第 2部分:对象 模型属性(ISO/IEC62264-2:2004, IDT)
GB/T20720 3—2010 企业控 制系统集成 3部分:制造运行管理的活动模型(ISO/ IEC62264-32007ID
ISO17799(BS7799)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industry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integration system 基于计算机环境和技术,将工业企业生产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与经营决策系统综合集成,提
高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大系统 3.2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级(H)和层(L)industryenterpriseinformationization integration sys tem hierarchy and layer
适应工业企业内组织级别构建不同级别的信息化集成系统称为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级;在每一级系统中的结构层次称为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层。
3.3
纵向集成vertical integration 构建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时,企业内部不同层、级间的相关信息互联互通的计算机技术实现。
3.4
横向集成transversal integration 构建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时,企业内同层的各类信息交互与融合的计算机技术实现。
1 GB/T26335—2010
3.5
企业核心业务enterprisekeybusiness 在企业价值链上实现增值的主营业务。
3.6
信息采集informationacquisition 企业管理和控制过程的起点,贯穿于企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信息采集是根据企业管理和控制的
需求,把企业内外各种形态的信息收集并汇总,供信息化集成系统使用。 3.7
信息处理informationprocess 将采集到的信息按照不同层次企业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和要求,进行鉴别、筛选和处理,使信息规范
和准确,以便进一步存储、传递和利用,使信息具有使用价值。 3.8
信息传递informationtransmiting 根据不同层、级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需求,将采集、加工后的信息在系统内外传输。
4总则 4.1为适应我国工业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工业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框架与结构,规范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制定本标准 4.2在工业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5基本规定 5.1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应建成从生产自动化、生产到经营管理及决策的完整系统;它将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工业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及相关联的业务系统有效集成,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5.2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建设应遵从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企业战略,采用成熟的技术,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系统。 5.3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应始终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 5.4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建设应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为宗旨。 5.5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建设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咨询与设计。应提供完整的设计文件,包括需求分析、总体架构、系统组成、功能要求、设备的技术规格书等。 5.6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对信息的集成应以生产和制造过程紧密相关的底层信息为基础,围绕企业核心业务进行。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应对企业信息进行纵向集成与横向集成,消除业务系统信息孤岛,促进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5.7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中包含了实时控制信息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应保证两类信息严格分开处理,防止互相干扰或影响。 5.8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总体架构应与企业的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组匹配,应具有可调整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9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软件体系应采用模块化结构,以利于系统灵活配置、功能扩展和性能提升,支持企业可持续的业务流程重组,适应企业的改造与升级。 5.10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结构、硬件及软件配置应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总要求;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参数指标的要求;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的要求;满足分期建设及企业业务不断发展的需求。
2 GB/T26335—2010
5.11在工业企业的基础自动化水平较低,自动化系统尚没有覆盖核心业务及主要相关业务时,应首先提高自动化水平,在企业已具有较完善的生产自动化系统的条件下,系统建设的重点应在于企业的生产执行层、经营管理层与战略决策层,应将新建部分与基础自动化系统有效集成,融为一体。 5.12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应确保系统信息的安全,遵从相关标准,应对信息资产进行保护。 5.13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建成后,应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应监控计算机基础设施的运行及资源的使用;应对系统的配置管理、变更控制、质量保证与安全管理有效地监管。 5.14工业企业建设信息化集成系统,应正确评估信息化的投资风险和效益,制定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和分步实施策略,缩小长远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5.15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应对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系统及外部系统信息进行集成,以便实现系统目标。 6 工业企业核心业务对信息化集成系统的需求 6.1 工业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业务流程应以核心业务活动为主体,管控业务活动与支撑业务活动为两翼,以价值链增值为目标。企业业务流程的组成与集成框架宜如图1所示。
控业务
利益相关者分析
应急指挥
面顶
绩效管理
武略管理
北资管
核心业务
供应商
5
产品/服务设计、研发
GN 客户
售后服务
安健环管理
资产管理
物资管理
财务管理
IT服务
人力
生镇
行政管理
支撑业务
图1业务流程的集成架构
6.2工业企业业务流程对信息化集成系统的需求 6.2.1 核心业务需求
产品/服务设计与研发、采购、生产与制造管理、销售与配送、售后服务。 6.2.2支撑业务需求
安健环管理、物资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IT服务、行政管理。 6.2.3管控业务需求
应急指挥、利益相关者分析、投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战略管理。 7系统架构与组成 7.1系统总体层次架构 7.1. 1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典型架构由三级构成,它们是: GB/T26335—2010
H1级:厂级系统,包括大,中、小型生产厂,生产基地的信息化集成系统。 H2级:公司级系统,包括区域级公司,跨厂级联合企业,大型联合生产基地的信息化集成系统。 H3级:集团公司级信息化集成系统。
一个具体的工业企业的信息化集成系统根据其规模与组织方式可能仅包含以上H1级、或H1+ H2、或H1十H3、或H1+H2+H3等,通过纵向集成使各级融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化集成系统。 7.1.2H1级系统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H1级系统应包括如图2所示L1~L5五层,它们是:
L1层:现场设备层; L2层:过程控制层; L3层:生产执行层; L4层:经营管理层; L5层:战略决策层。
通过五层的纵向集成与横向集成实现从现场设备、生产过程控制、生产执行、经营管理及战略决策的应用集成,构成完整的厂级信息化集成系统。
五层结构是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型,L1层~L5层宜通过信息纵向集成构成H1级信息化集成系统。
L5层:战略决策层 L4层:经营管理层 L3层:生产执行层 L2层:过程控制层 L1层:现场设备层
图2工业企业H1级信息化集成系统分层模型
7.1.3H2级系统
H2级系统应对分布的H1级系统进行系统集成构建工业企业H2级的信息化集成系统。系统宜包括L3L4L5三层,其结构与所实现的功能类似但又不同于H1级的相应三层。H2级的L3生产执行层、L4经营管理层和L5战略决策层是H2级管理视角下的不同于H1级三层的系统层次,应通过纵向集成技术实现本级的层间信息贯通,也要实现与其他级间信息贯通。 7.1.4H3级系统
H3级(集团公司级)系统应包括L3、L4、L5三层,H3级的重点在于L4、L5两层,侧重实现战略切
同与集中管控,其结构与功能类似但不同于H1和H2的相应三层。应通过纵向集成技术实现级间、层间信息的贯通。 7.2系统组成 7.2.1按照工业企业业务功能需求构建起来的信息化集成系统的组成自下而上分成三大系统:生产基础自动化系统、生产执行系统和经营管理决策系统。三大系统有效集成构成了信息化集成系统。 7.2.2生产基础自动化系统:包括了厂级系统的L1十L2两层,即现场生产的自动化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生产(制造)过程的综合监控系统或称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化集成系统核心业务的本源信息产生于此。其涵盖范围包括:适于连续制造的过程控制系统,适于离散制造的单元控制系统和适于远动控制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以及H1级的生产综合监控系统。 7.2.3生产执行系统:H1、H2、H3的生产执行系统包括不同的子系统功能模块(计算机软件模块构成)。 4 GB/T263352010
HI级的生产执行系统包括了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子系统,典型的子系统有:生产计划子系统、生产调度子系统、生产统计子系统、生产监控子系统:也包括:能源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技术管理、 产品跟踪等子系统。
H2级的生产执行层包括了跨厂级的公司级的生产执行、生产运营相关子系统,除了上述的厂级子系统外,包括H1级辅助支持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等。
H3级的生产执行层包括了全集团公司的与生产执行、生产运营相关的子系统。 7.2.4经营管理决策系统:它涵盖了L4、L5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两层。H1、H2、H3的经营管理系统包括内涵不同的子系统功能模块。
HI的经营管理决策系统是基础经营管理系统,如果企业仅是一个厂级规模,H2、H3的功能也在此系统实现。典型的子系统有: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等。
H2的经营管理决策系统是跨厂级公司层面的经营管理决策系统。它除了上述的厂级子系统外,还包括:应急指挥和企业战略分析决策子系统。
H3的经营管理决策系统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系统。除了包括上述的公司级子系统外,还包括:集团公司资源分析管理子系统、集团公司企业战略分析决策子系统和集团公司级其他业务子系统。
具体企业的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子系统应按照该企业业务需求建立,它们以软件模块或软件子系统的形态实现。 81 信息集成机制 8.1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信息集成 8. 1.1 概述
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信息集成应从企业信息分类、管理、信息处理过程和集成来描述;集成可分为横向集成与纵向集成。横向集成是在企业同级、同层上的集成,纵向集成是沿着企业级、层的某一种(或多种)顺序进行集成;构建信息化集成系统无论是纵向集成还是横向集成,应在系统内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基础上建立信息交换的标准,严格保证信息格式的一致性以及信息转换的标准化。
8.1.2信息分类与管理
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和企业内部的信息,根据信息的表示方式可分为结构数据信息和非结构数据信息:根据工业企业业务结构和业务流程又可分为企业管控业务信息、企业核心业务信息和企业支撑业务信息。每类信息都包含一些具体的信息项。
信息化集成系统各级和各层次对信息管理重点和利用方式应不同。 H3级企业信息管理应实现集团公司关键管理职能信息的纵向横向贯通,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准
确性,保证集团总部管理意志的贯彻;整理汇总、抽取各分公司管理与运营数据,为集团战略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
H2级企业信息管理应在H2级企业统一信息规范下,根据公司管理模式要求,对公司内部运营与管理中的关键管理信息进行控制、分析、反馈,加强业务协同,优化业务组合;提供准确及时的经营与管理信息。
H1级企业信息管理应根据H2级企业统一的信息规范,结合自身业务需求,为各类业务运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提高业务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按照H2级企业管理要求,提供准确及时的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 8.1.3信息处理过程和集成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对信息的基本处理过程和内容应是: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利用和反馈。
5
上一章:GB 25493-2010 以激光为加工能量的快速成形机床 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下一章:GB/T 18593-2010 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蚀涂装

相关文章

GB/T 26327-2010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实施指南 GB∕T 30887-2021 工业企业水系统集成优化技术指南 GB/T 30887-2021 工业企业水系统集成优化技术指南 GB/T 18729-2011 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集成规范 GB/T 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 GB/T 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GB/T 19114.44-2012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工业制造管理数据 第44部分:车间级数据采集的信息建模 信息集成系统过程模型在配电网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