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18729-2011 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集成规范

GB/T 18729-2011 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集成规范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3-21 16:08:56



推荐标签: 网络 规范 信息 企业 基于 基于 18729

内容简介

GB/T 18729-2011 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集成规范 ICS 25.040 J 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729—2011 代替GB/Z18729--2002
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集成规范
Specific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nation integration in network environment
2012-05-01实施
201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8729---2011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2缩略语 3企业信息集成规范 3.1企业信息集成的需求 3.2企业信息集成的目标和原则 3.3实现企业信息集成的关键技术 3.4企业信息集成的网络体系结构 3.5企业信息集成的分布对象技术· 3.6企业产品数据的交换 3.7 企业的过程集成及管理
1
3
++
11 13 17 GB/T 18729.---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Z187292002《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集成规范》。本标准与GB/Z18729--2002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原标准前言中的有关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信息或说明,以及编制标准的原因放到了引言中;修改了第2章的部分内容(见第2章,2002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云技术”(见3.3.5); -修改了图1,在图中增加了“防火墙”见图1); …删除了现场总线类型的内容(2002年版的3.4.4.5); -增加了“EPA"以太网在工业控制现场设备间的应用(见3.4.4.5);修改了3.6.1中的STEP组成,即将"抽象测试套件”改成信息结构的图形表示”(见3.6.1
2002年版的3.6.1); -修改了图11(见图11,2002年版的图12);增加了项PDM的主要功能“网络和数据库的接口”见3.6.2);
-增加了3.7.2的e)“柔性工作流”(见3.7.2中的e)); 删除了第5章和所有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推主要起草人:魁建平、黎晓东、杨书评。 本标推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 18729--2002。
1 ....
GB/T 18729--2011
引言
本标推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为企业信息集成规范。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
成熟和应用,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不同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互越来越密切,大量的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各类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这些信息要在各部门、各应用系统、以至于各企业之间进行共享。为了更好地在各种应用系统的支持环境、硬软件平台以及所遵循的标准在企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集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系统集成的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一一系列有关标推的研究项目,例如:统一术语定义、统体系结构、统数据交换方式、统一信息分类编码、统一接口规范等,并取得了些成果。国际标准化组织及相关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系列标推和规范,例如:有关网络体系结构的应用协议、传送协议、网络接口协议、OMG的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CORBA)、ISO的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STEP)、标准数据访间接口(SDAI)等。针对我国制造业现状和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为解决一般工业制造企业信息集成中的共性问题提供一般性原则,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应遵循的标推。
1 GB/T 18729—2011
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集成规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解决般制造企业为实现企业内不同部门之间、不同的应用之间,以及不同的企业之间在不同硬/软件平台上信息共享及集成所面临的问题时所涉及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及知识和工作管理技术;列举了在进行企业网络设计、实施基于分布式互联网的应用集成、实现企业数据的交换以及企业的过程集成时可采用的方法和相应标准及规范。
本标推适用于一般制造企业为实现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不同的应用之间,以及不同的企业之间在不同硬/软件平台上的信息共享及集成。
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AM:应用活动模型(Application Activity Model) AIM:应用解释模型(Application Interpreted Model) AO:应用对象(Application Objects) AP:应用协议(Application Protocol) API:应用编程接(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RM:应用参考模型(Application Reference Model) ATM: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BOM:材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 BOS:基本对象服务(Basic Object Services)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 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 CF:公共设施(Common Facilities) CFI:CAD 框架倡议(CAD Framework Intiative) 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OM: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 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COTS:市售商品(Commercial Off The Shelf) DBRPC:数据库远程过程调用(Data Base Remote Procedure Call) DES: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SIOP:环境专用交互-ORB 协议(Environment Specific Inter-ORB Protocol)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GIOP:通用交互-ORB 协议(General Inter-ORB Protocol)
1 GB/T 18729—2011
GUI;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s User Interface) 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DL:接口定义语言(Interlace Definition Language) IETF:因特网工程工作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P: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X:因特网包交换(Internet Packet Exchange) IVE:工业虚拟企业(Industrial Virtual Enterprise) 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M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NIC: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 NII:国家信息基仙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IP:国家工业信息框架结构协议(National Industrial Information Infraructe Protocol) OMA:对象管理体系结构(Object Mra OMG:对象 是管理工作组(ObjetManagement ORB:对象请求代理(Obi OS:对象服务(Object Ser OSPF:弄放最短路径优先
爱零家
Fi
803
PDM:产品数据管理(Produe ata Man. ent)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lifecy
RDA:远程数据库访问(R 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 RFP:申请情求(Request For Propost RIP: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I nformation F Pratocol SDAI:标推数据访问接口(Standard Data Access Interface)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ng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QL:结构查询语言Structu Query Language) STEP: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product data representation-and exchange)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gsion Control Protocol) 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Langtage) VE: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 WAIS:广域信息服务(Wide Area Information Service) W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fMC: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WW:万维网(World-Wide Web)
R
AS
ana 宏

3企业信息集成规范
3.1企业信息集成的需求
企业信息集成在功能上应满足下列要求:
为企业信息集成提供高效、安全的网络与通信环境;
2 GB/T 18729--2011
方便、灵活地集成新系统和遗产系统,并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一在不同系统之间传递信息、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对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各类信息实现统一管理,并使它们为企业及企业各部门所共享,从而为并行工程提供协作环境;
-为异种数据库的集成及互操作提供手段; 提供对各类信息的访问接口;解决集成环境下,对业务过程的协调及管理。 就上述要求,本标准在3.4~3.7逐一给出了应采用的技术及解决方案。
3.2企业信息集成的目标和原则
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集成的总体结构是分布的、开放的、可扩展的、非独占的,其规范立足于现存的或正在形成的标准,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包含新系统和遗产系统的应用接口环境,实现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企业信息集成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独立性和模块化;互操作性; 致性; 可扩展性; -标准化; 可移植性。
3.3实现企业信息集成的关键技术 3.3.1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信息集成、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因特网(Internet)、内联网(Intranet)网络互连才真正地实现了信息集成。有了计算机网络的支撑,在企业内部可提供一个灵活、高效、宽松、快速、可靠的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和企业管理的理想环境,对外可全面展示企业形象,宣传和发布产品信息,保持与客户和伙伴的密切联系,并可通过Internet,共享全球的信息资源。
企业各部门、各应用系统之间必须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借助于公共的通信协议传递、管理产品和处理信息。
企业信息集成安全要求包括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3.3.2对象技术
用于系统和应用互操作性的一致性对象技术是实现企业信息集成的一个关键使能技术,本标推采用OMG的对象管理技术,支持在企业中集成新系统或遗产系统。OMG提供一个广泛的支撑框架结构,用于支持标准的、面向对象的、可重用的、可移植的软件组件。 3.3.3信息技术
工业建模及信息交换是企业信息集成的又一关键使能技术。本标推采用STEP标推,作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进行产品信息通信及共享的基础。
为集成和管理与产品有关的信息、过程及人与组织,需要采用PDM技术对企业各部门级应用数据及企业级数据和文档进行管理。
另外,本标准还涉及分布环境下异种数据库的互操作技术及信息访问接口。
3 GB/T 18729.--2011
3. 3. 4工作流技术
实现企业集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过程集成可以理解为对由人、 应用、数据组成的动态流程的建模、分析和实现。而工作流技术是实现过程集成的一个重要工具。
利用工作流技术,可以在企业各部门间协调业务、工作及制造任务。收集以计算形式表示的、用于构型、仿真及实施的产品开发方法。通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项,访问所需数据,实施应用,验证已完成的工作,并对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3.3.5 云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评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
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柔、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品,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云制造采取包括计算在内的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理念,支持制造业在广泛的网络资源环境下,实现制造资源的高度慧享,为产品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务。 3.4企业信息集成的网络体系结构 3.4.1概述
企业需集成管理信息、设计信息和制造信息便市场经营、 决策、设计和制等备个环节有机结合,达到分工合作、相互支持、信息共享的目的、要实现企业管理信息、设计信息、制造信息的集成,把
各个系统有机地遥成一个整体需要 一条信息“商速公路,阅络是实 一机制的途径,是实现信息集
Tix

成的基础设施。 3.4.2 网络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8
S
企业网是在企业区域内为企业管理、工程设计、生产制造提供资源共享、信息变流利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它有自已的特点和规律:网络结构的设计、软/硬件系统的配置要根据企业特点、企业网所实现的功能和具体的应用需求来进行。
0
作为一个企业的网络项目从立项、设计、采购、建设、调试到投人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减少失误、保护投资、提高效益,应在以下基本指导思想下实施:
a)明确目标
88
BE88
技技
网络是为信息集成服务的,起着鼠使能”和“支撑"作用,目标一定要朗确。要结合实际,做详细的需
血因血
求分析,确定网络服务通信性能等要求。
b)总体设计,保持统的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设计要按照“建设-个集先进性、可靠性、统性、安全性、易操作性于体的网络”的原则来进
行设计及规划,但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应按照“边投资,边使用”的原则,保证适当的投人可以尽快得到收益。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换代、设备价格降低和性能提升的速度很快,如果先期巨大的投人得不到充分利用,过几年也就不能适应网络应用的要求。因此,建网时要确保为网络扩展升级留有充分的余地。
c)审慎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在制定网络规划时,成立一个由操作员、工程师、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团队一起制定网络,认真
调研、分析网络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正确决策,选择标推的、先进的、可持续的设备和技术。
d)坚持实用性和采用成熟技术坚持实用性和采用成熟技术的原则,确保建设一个满足企业管理和生产制造需要的网络系统。
4
上一章:GB/T 10320-2011 激光设备和设施的电气安全 下一章:GB/T 18726-2011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

相关文章

GB/T 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 GB/T 30269.303-2018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303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基于IP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规范 GB/T 26335-2010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 GB/T 40696-2021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基于SDN的网络联合调度 GB/T 40696-2021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基于SDN的网络联合调度 GB/T 40695-2021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基于IPv6的无线网络接入要求 GB/T 40695-2021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基于IPv6的无线网络接入要求 GB/T 30269.809-2020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809部分∶测试∶基于IP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协议一致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