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 020 E12 备案号:29783--2010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098-2010 代替SY/T6098—2000
中文/English
册会员可以享受更多服务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The estimated methods of natural gas recoverable reserves
2010—12—15实施
2010—08-27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098—2010
前言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SY/T6098-2000《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在本次修订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满足修订前后标准的延续性,仍基本保持了SY/T6098一2000
的结构,结合DZ/T0217一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的要求,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本标准与SY/T6098一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册会员可适用范围增加"计算经济可采储量”;
补充、完善了3.1的内容,增加了经济可采储量的定义;增加了3.4的内容。SY/T6098—2000中3.4变为本标准的3.5,并补充“应重新计算经济可采储量”;一对公式(4)、公式(8)、公式(43)中的错误进行了修改,并删了部分公式及中间过程;对5.2,5.3的表述方式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第7章的内容;增加了附录B的内容。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起草人:张伦友、黄嘉鑫、吴娟。 本标准代替了SY/T6098—2000。 SY/T6098一2000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6098--1994; SY/T 62201996
本标准以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出版。当英文和中文两种版本有歧义时,以中文版本为准。 本标准英文翻译单位: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
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翻译人:穆曙光、赵云翔、黄嘉鑫。
I
SY/T 6098-2010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技术可采储量与经济可采储量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可采用的方法和有关技术要求。
册会本标准适用于气层气溶解气在内的天然油气藏。凝析油含量中等及以下凝析气藏也可参考
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492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 SY/T5367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SY/T6580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常用量和单位 DZ/T0217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3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原则
3.1根据GB/T19492和DZ/T0217,本标准所指的可采储量分为技术可采储量与经济可采储量款其中:
a)技术可采储量为现行的技术条件和政府法规下,预期从已发现的油气藏中,最终可以采出的
天然气总量,也称最终可采储量。 b)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当前已实施的或背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按当前的经济条件(价格
成本、新增投资等)估算的、可经济开采的天然气总量。
3.2统一按本标准提出的分类指标划分油气藏类型。 3.3技术可采储量应根据油气藏的开发阶段、开发方式、驱动类型等,选取合适的计算方法。对于溶解气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或原油含水率大手50%的油藏,可采用统计关系曲线法,计算溶解气可采储量。 3.4经济可采储量应根据油气藏的规模,储量类别及开发状况等,选敢相适应的计算方法。 3.5当地质储量(复算,核算或扩边等)发生变更时,应重新计算技术可采储量与经济可采储量: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或新资料的补充,需重新计算技术可采储量与经济可采储量。
4天然气藏及油藏溶解气影响采收率因素分类
4.1天然气藏影响采收率因素分类
按影响采收率主控因素分类,天然气藏可按衰竭式开发方式细分为气驱和水驱两种类型;可按储渗条件分为常规气藏和低渗透气藏两类。在水驱气藏中,再细分为活跃水驱,次活跃水驱和不活跃水
1
SY/T 6098—2010
驱三个亚类:在低渗透气藏中,再细分为低渗与特低渗两个亚类。主要分类指标包括地层水活跃程度、水侵替换系数、采收率值范围和开采特征描述(见表1)。其中水侵替换系数(I)按下式计算:
I=_W.-W..B.
(1)
R Gp-Bgi
注:本标准中量的符号及单位按SY/T6580规定执行,注释见附录A。
表1天然气藏影响采收率因素分类表
分类 地层水 水侵替换 废弃相对 采收率指标 活既程度 系数I 压力 范围值ER
开采特征描述
可动边、底水水体大一殿开采初期(R<0.2)
Ia (活跃)
≥0. 5 0.4--0.6 部分气井开始大量出水或水灌,气藏稳产期短,
≥0.4
水侵特征曲线呈直线上升有较大的水体与气藏局部连通,能量相对较弱。
员 I b 20.15- 水驱 (次活跃) <0.4
进
≥0.25 0.6~~0.8 般开采中、后期才发生局部水牵,致使部分气
井出水多为封闭型,开采中后期偶有个别井出水,或气
Ic (不活跃) II 气驱
20~0.15 ≥0.05 0.7-0.9 戴根本不产水,水侵能量极弱,开采过程表现为
弹性气驱特征无边、底水存在,多为封闭型的多裂缝系统、断
≥0.05 0.7~0. 9 块、砂体或异常压力气藏。整个开采过程中无水
0
侵影啊,为弹性气驱特征储层平均渗透率0.1mDK≤1.0mD,裂缝不太发育,横向连通较差,生产压差大,千米开深稳 (d·km),开采中水侵影响弱储层平均渗透率K≤0.1mD,裂缝不发育,无措施下二
Ila (低渗)
>0.5 0.3~0.5 定产量0.3×10tm/(d?km)≤g≤3×10*m/ >0.7
0~0.1
低渗透
[l (特低渗)
0.3 般无生产能力,千米并深稳定产量%=03×10m/
(dkm):开采中水侵影响极弱
4.2油藏溶解气开采及驱动方式分类
按开采及驱动方式,油藏溶解气饱和程度可划分为饱和油藏和未饱和油藏两个亚类;按开发方式划分为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和人工注水开发两大类(见表2)。
表2油藏溶解气开采及驱动方式分类表驱动类型
开发方式 汕藏类型
开采特征描述
可采储量计算见式(22)
天然水驱保持压力,地层原油不发生脱气现象
未饱和油藏 a)天然水驱
天然能量 饱和
无水侵能量,完全依靠溶解气弹性驱动, 见式(23)
无气项 b)溶解气驱
降压开发
c气顶和溶解气综合 无水侵能量,依靠(气顶溶解气)婵性
油藏
有气顶
见式(24)
驱动 a)弹性水驱 b)弹性驱浮解气驱
驱动,降压开发限≥之前(早期)注水保持压力开发,地层原油不发生脱气现象 PRP之后(中期)注水保持压力开发
见式(22) 见式(28)
未饱和油藏
人工注水
弹性水驱
无气顶 c)溶解气驱弹性水驱 早期降压溶解气弹性驱,中期注水保持压 见式(34)
饱和油藏
力开发
d)气顶和溶解气综合驱 早期降压开发,依靠(气顶溶解气)弹
见式(35)
有气顶
性驱动,中期注水保持压力开发
动弹性水驱
1
SY/T 6098—2010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见图1)具有如下关系:
e "zrd
27
好会员可以享受更多
L
Q. 图1 定容气藏p/Z-Q的关系图
0.10°m/年
卫 bQ.
.5
2
式中:
(
Qd)
a=
(6)
Z: GD.
2 ZGD.
(7)
可由气藏实际的压力一产量数据,按式(5) 线性回归确定。当Q确定之后,即可直接求得废弃视地层压力(pa/Z.)。 5.3.2.3 按气藏类型和埋藏深度折算法对于无法按前两种方法计算废弃地层压力的气藏,可根据图2所示的方法! 并按表2划分的气藏类型,在其埋藏深度所对应的范围内选取适当的值。
在申报新增储量时,对于江a类,Ib类, 『c类~Ⅱ类气藏, 可分别按图2中(1),(2),(3)关系式求取。 6技术可采储量计算 6.1物质平衡法 6.1.1天然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对于具有天然水侵、且岩石和流体均为可压缩的非定容气藏,随着气藏开采过程中地层压力的下降,采出量与地层压力之间的物质平衡关系(见图3),可用如下通式来描述:
(CsSnC)(p p) (w.-w,Bu)
GB= (G-G,)B. GB.
(8)
Sw
简化关系式如下:
(1-E,=α)=号-mG, p(1-Ep-)=1-R
(9) (10)
2:
或
4
SY/T6098—2010
40
分界线回归方程: (1)p/Z=1.3828.912x10-D (2)p/Z,=1.005.077×10-D (3)P/Z=0.7102.856x10-D (4)p/Z,=0.5010.251×10-D
(1)
30
1a类气藏
(2)
B "zrd
20
1b类气藏
3
会员可以 受多
10
1c类~Ⅱ类气藏
(4) 5000
一
4000
-2000
3000
1000
D, m
图 2 不同类型气藏废弃视地层压力与埋藏深度之间的关系图
AF
上中
1
GuJ10°m
图3 物质平衡法压降图
式中: Gp G 当力/Z=力/Z时,可采储量为:
R- ,0=/2 W.--W.B.
CwS.C
2 pi
pi/za= GBg
1 - Swi ,Cer-CaPr,E-- G=[-号(1-E,-a)
oE.
(11)
001
(12)
:
2.2.
采收率为:
Er = 1- E, Pau
(13)
式中(1一),(0E),()项对应于图4中的D,②,③区,分别表示弹性气驱作用采收率、变容(岩石和束缚水的弹性膨胀)作用采收率、侵人水驱替作用采收率,三项之和为总的采
5
SY/T 60982010
a
0.2 L
0.8 1 1
0.4 1 1
0.6 T 1
1.0
1.0
0.8 9 1
1
S
方
I - I1 11 @1 ? I 11 11 1 1 11 0.2 图4物质平衡法采收率计算示意图
t
r 1
o
0.6
e
1 1 1 1
O 0.4
1
一 1
1
T
电
册会员可以享受更多
1
0.2
1 -
S 1.0
0. 0
0.4
0.8
0.G
R
收率。
本条所列物质平衡方程通式(8)及其导出式(9)、式(10)是考虑了上述三种作用同时存在时的物质平衡关系。
本标准规定可视如下情况进行简化: a)当C≤0.10时,表明变容作用(@E)项可忽略不计,气藏可视为“定容水驱气藏”,可
采储量为:
GR = [-(1-)
1/n
(14)
Z.
b) 当I≤0.10时,表明水侵作用()项可忽略不计,气藏可视为“无水变容气藏(与异常
压力气藏的关系式相同)”,可采储量为:
G=[-(1-E,)
7
(15)
Z. 2.
c)当Cg≤0.10,I≤0.10时,表明变容作用(E),(gaw)项均可忽略不计,气藏可视为
“定容封闭弹性气驱气藏”,可采储量为:
GR=- p1/m
(16)
6.1.2油藏溶解气物质平衡方程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注水开发油藏具有如下物质平衡关系: N.B. N.(R.-R.)B. W.Bw = N(B, -Bu) Nm.B.(
(CSC)(p- )W W/B.
(B - 1) N(1 mg)Ba( iB
... (17)
1- S..
式(17)中,
B= B。 (R-R.)B
(1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