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080.20 G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608-2011
工业用回收一氯甲烷
Recovered methyl chloride for industrial use
2011-11-01实施
2011-06-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6608—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菱化实
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双阳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世胜、陈浩、徐欣娟、黄瑛。
I
GB/T26608—2011
工业用回收一氯甲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回收一氯甲烷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副产回收生产的工业用一氯甲烷。 分子式:CH:CI 相对分子质量:50.4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 5100 钢质焊接气瓶 GB/T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7373--2006工业用二氟一氯甲烷(HCFC-22) GB/T7376一2008工业氟代甲烷类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722 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 GB14193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3要求
3.1感宫
无色透明和无悬浮物、有挥发性醚味的气体或压缩液体。
3.2要求
工业用回收一氯甲烷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T 26608—2011
表1技术指标
指 标一等品
项 目
合格品 99.5 0.050 0. 005 0 0. 005
优等品
≥ < <
一氯甲烷,w/% 水分,叫/% 酸度(以HCI计),w/% 蒸发残渣,w/%
99.9
0. 005 0. 000 5
0.020 0.001 0
0.003
4试验方法
4.1警示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4.2 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需标准滴定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3的规
定制备。 4.3感官的判断
取液化后的样品约30mL,置于50mL烧杯中。附在烧杯外壁的冰或潮湿用干燥的布措去,由侧面观察应无色透明和无感浮物,嗅其气味,应有挥发性醚味。 4.4一氯甲烷含的测定 4.4.1方法提要
采用气相色谱法。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使试样汽化后,通过毛细管色谱柱,使各组分得到分离,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4.4.2试剂 4.4.2.1氢气,体积分数≥99.95%。 4.4.2.2氮气,体积分数≥99.99%。 4.4.2.3空气,经活性炭和分子筛净化 4.4.3仪器 4.4.3.1气相色谱仪:配有分流装置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任何型号的气相色谱仪。整机灵敏度和稳定性符合GB/T9722的规定,线性范围满足分析要求。 4.4.3.2记录仪:色谱工作站或数据处理机。 4.4.3.3 :采样器:(250~1000)mL不锈钢钢瓶,内壁抛光。采样器结构尺寸示意图见图1。
2
GB/T26608-—2011
单位为毫米
6
宝 00
003 d
-
-
人口阀;一安全阀;一调节管;
1-
2 3- 一 4-
-
一出口阀。
图1采样器结构尺寸示意图
4.4.3.4液体进样阀,或合适的其他液体进样装置。进样装置流程示意图见图2。
浴
放空
采样器; 2- 金属过滤器; 3~ 毛细管:
1
接载气;
1 5~- 接色谱柱; 6-
4.
液体进样阀。
图2进样装置流程示意图
金属过滤器中的不锈钢烧结砂芯的孔径为(2~4)μm,以滤除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机械杂质,保护进样阀。进样器出口安装适当长度的不锈钢毛细管或减压阀,以避免样品气化,造成失真,影响试验重复性。 4.4.4色谱分析条件
本标准推荐的色谱柱及色谱操作条件见表2。典型色谱图及各组分相对保留值见附录A中图A.1 和表A.1。其他能达到同等分离效果的色谱柱及色谱操作条件均可使用。
3
GB/T26608--2011
表2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
参 数
项 目
30m×0.53mm×1μm(柱长×柱内径×液膜厚度)
毛细管色谱柱固定相
聚乙二醇-20M
初始温度40℃,保持4min(待氯甲烷峰出完);以32℃/min
柱温
速率升温到220℃,保持2min
260 260 3 40 400 3
汽化室温度/℃ 检测器温度/℃ 载气(Nz)流量/(mL/min) 氢气流量/(mL/min) 空气流量/(mL/min)液体进样量/μL
4.4.5分析步骤 4.4.5.1采样
将经真空干煤的采样器用燥的采样器导管与样品容器连接。打开样品容器阀,再打开采样器导管的排放阀,排出试样,充分置换采样器导管中的空气后,关闭采样器导管的排放阀;再打开采样器的人口阀,使试样以液相进入采样器.采样完成后,采样器导管与样品容器断开,用采样器导管的排放阀调节试样量,使之不超过采样器内容积的80%。 4.4.5.2测定
调节仪器达到表2推荐的色谱分析条件,或由使用者选择适宜的色谱条件,以达到合适的分离度。 待仪器稳定后准备进样。
将已充满液体样品的采样器倒悬于色谱仪上方,采样器出口阀向下,按图2与液体进样阀连接,密封接口,连接管体积尽可能小,以减少空气影响。缓缓打开采样器出口阀,控制样品流量,用液态样品冲洗定量管数秒,排除系统中空气后,进样测定。若采样器内压力不足,可充入氮气加压。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 4.4.6结果计算
一氮甲烷的质量分数wi,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A ZA;
(1)
X 100
Wi:
式中: A ZA:一各组分峰面积的总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0%。 4
一氯甲烷的峰面积;
GB/T26608-2011
4.5酸度的测定 4.5.1方法提要
使试样气化,鼓泡进人吸收液中,以吸收试样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以酚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计算酸度(以HCI计)。 4.5.2试剂 4.5.2.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1mol/L。 4.5.2.2酚酸指示液:10g/L。 4.5.2.3吸收液:取400mL水于锥形瓶中,加人酚酞指示液2~3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4.5.2.1)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 4.5.3仪器 4.5.3.1采样器:同4.4.3.3。 4.5.3.2锥形瓶。 4.5.3.3吸收瓶:结构示意图见图3,或其他可达到同等要求的装置。 4.5.3.4电子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5000g,分度值1g。
单位为毫米
$30 $6 内径3
9
$65 $14
A
1——可互换磨口接头;
玻璃烧结砂芯1*或2*。
2
图3吸收瓶结构示意图
5
GB/T 26608—2011
4.5.4分析步骤
在三只吸收瓶中分别加入100mL吸收液,用导管串联连接各吸收瓶。将采样器出口阀与第一只吸收瓶连接,开启出口阀,使试样逐个通过吸收瓶。约通人100g试样后,关闭采样器出口阀,取下钢瓶,擦于称量,精确至1g。合并吸收瓶的溶液,移人锥形瓶中。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30s不退色为终点。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4.5.5结果计算
酸度以盐酸(HCI)计的质量分数W2,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
VeM
wz=m×1 000 5×100
.(2)
式中: V—试料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4.5.2.1)的体积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氮化氢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36.5)。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02%。
4.6水分的测定 4.6.1卡尔·费休法-库仑电量法(仲裁法)
按GB/T7376一2008中5.3的规定进行。 4.6.2电解法
按GB/T7376—2008中5.4的规定进行。 4.7蒸发残渣的测定
按GB/T7373一2006中4.7的规定进行其中称样量500g,精确至1g。试样置于蒸发器的称量管中,将蒸发器称量管部分浸入水浴,调水
浴温度至试样蒸发完全,所需时间药2h。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1%。
5检验规则
5.1检验分类 5.1.1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感官和表1中的所有项目,在正常情况下,每三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主要原料有变化; b)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合同规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