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100.01;87.060.10 G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813—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
Standard bleached cotton yarn used for dyeing test
2011-10-01实施
2010-12-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5813-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泛胜塑胶助剂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服装学院、国家染料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姬兰琴、梁沛基、周永凯、吴九英、沈日炯、徐尼。
I
GB/T25813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的工艺要求和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包装和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的质量。 本标准也适用于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的加工和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374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2375直接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2543.1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 GB/T2543.2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2部分:退抢加捻法 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17644纺织纤维白度色度试验方法 FZ/T01071纺织品毛细效应试验方法
3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工艺要求与规格
经煮练、漂白、但不丝光、不上浆、不上蓝、不上增白剂的((13.9×2)tex(42*/2)棉线。 4技术要求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4.1外观:无乱纱,白度均匀、条干均匀,无污染、无油渍和黄斑; 4.2单纱断裂强度:(11.2士0.5)cN/tex; 4.3系数:400~530; 4.4水萃取液pH值:6.0~7.5; 4.5毛细效应:≥9cm/30min; 4.6白度:75士5; 4.7染色效果: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的批与批之间,用同一染料、同一染色方法染色,其色光差异为“近似”到“微”,得色深浅变化不大于土5%。 5分等规定 5.1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的等级,由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结合评定,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最低等为产品等级。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5.2内在质量按批评等。内在质量考核单纱断裂强度、抢系数、水萃取液pH值、毛细效应、白度和染色效果。其各项指标符合本标准的4.2~4.7有关规定的为合格品,如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规定的为不
1
GB/T25813—2010
合格品。 5.3外观质量符合本标准的4.1规定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5.4最终等级评定见表1。
表1最终等级评定
内在质量
外观质量合格不合格
合格合格不合格
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
6试验方法 6.1外观
在自然光线下采用目视评定。 6.2单线断裂强度测定
按GB/T3916方法进行。 6.3挖系数的测定
按GB/T2543.1或GB/T2543.2规定进行。 6.4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按GB/T7573规定进行。 6.5毛细效应的测定
按FZ/T01071规定进行。 6.6白度按GB/T17644规定进行。 6.7染色效果测定
染色效果测定,采用直接染料作为鉴定用染料,按GB/T2375规定进行,一般规定按GB/T2374 进行。
验收规则用户验收时,应按本标准的各条规定进行,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7
8包装和标志 8.1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的包装应保证产品品质不受损害并适于运输。 8.2采用布包包装,内衬塑料袋,每包净含量20kg或40kg。 8.3标志应明确清楚、便于识别,每包应有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生产日期、规格、数量及监制的名称字样,每包内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其上应有本标准编号。 9其他
用户有其他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后另定。
2
GB/T25813--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13.9×2)tex(42"/2)本色线的技术指标规定
A.1线的结构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线为纯棉股线,由13.9tex单纱合为(13.9×2)tex股线。 纱线线密度的测定参见GB/T4743的规定。
A.2本色线的技术指标
本色线的技术指标如表A.1。
表A.1本色线的技术指标
控制指标
[(11×2)~(20×2)]tex(55*/2~29*/2) 上等
等别品质指标重量不匀率/% 级别 1g内棉结杂质粒数
一等 2 255 2. 5 一级 90 ± 2. 5 400~530
7 <
品等指标
2 440 2. 0 优级 45 ±2.5 400~530
品级指标
<
重量偏差/% 实际拾系数 A.3分等分级
本色线的品等、品级低于一等、一级指标者为不合格。
A.4本色线品等、品级的评定方法 A.4.1本色线的品等由品质指标、重量不匀率评定,当品质指标和重量不匀率的品等不同时,按两项中最低的品等评定。 A,4.2本色线的品级由棉结杂质粒数一项评定。 A.4.3本色线的重要偏差超出允许范围时,作为不合格品,在本色线原评等的基础上,顺降一个等级处理。
GB/T25813—2010
参考文献
[1] GB/T4743 纺织品 卷装纱 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4743—2009,ISO2060:1994, 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