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6099.2-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2部分:零件建模

GB/T 26099.2-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2部分:零件建模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4 10:00:34



推荐标签: 三维 规则 部分 零件 机械产品 零件 26099

内容简介

GB/T 26099.2-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2部分:零件建模 ICS 01. 100. 01 J 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099.2—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2部分:零件建模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for mechanical products-
Part 2 :Part modeling
2011-10-01实施
2011-01-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099.2-—2010
前言
GB/T26099一2010《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分为4个部分:
一第1部分:通用要求;一第2部分:零件建模一第3部分:装配建模;一第4部分:模型投影工程图。 本部分为GB/T26099一2010《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6)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北京数码大
方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红旗、肖承翔、王璐、陈卫东、阎光荣、刘检华、雍俊海、温秋生、何丹丹、张艳、 韩琳琳、陈兴玉、王锐。
I GB/T26099.2—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2部分:零件建模
1范围
GB/T26099的本部分规定了零件建模的总体原则、总体要求、详细要求以及模型简化、检查、发布与应用。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零件三维建模过程中模型的构建、应用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609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4458.5#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GB/T6403.1 球面半径 GB/T6403.2润滑槽 GB/T6403.3滚花 GB/T6403.4零件倒圆与倒角 GB/T6403.5砂轮越程槽 GB/T24734.1 技术产品文件 牛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 第1部分:术语与定义
(GB/T24734.1-2009,ISO16792:2006,NEQ)
GB/T24734.11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第11部分:模型几何细节层级 GB/T26099.1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1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4734.1和GB/T26099.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6099的本部分。 4总体原则和总体要求 4.1总体原则
a)零件模型应能准确表达零件的设计信息; b)零件模型包含零件的几何要素、约束要素和工程要素; c)零件模型的信息表达应具备在保证设计意图的情况下可被正确更新或修改的能力; d)不允许亢余元素存在,不允许含有与建模结果无关的几何元素; e)零件建模应考虑数据间应有的链接和引用关系,例如,模型的几何要素、约束要素和工程要素
之间要建立正确的逻辑关系和引用关系,应能满足模型各类信息实时更新的需要; f) 建模时应充分体现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forManufacturing(DFM)]准则,提高零件的可制
造性。
4.2总体要求
a)参与三维设计的机械零件应进行三维建模,这不仅包括自制件,还包括标准件和外购件等; GB/T26099.2-2010
b) )一般采用公称尺寸按GB/T4458.5中的规定进行建模,尺寸的公差等级可通过通用注释给
定,也可直接标注在尺寸数字上:
c) 一般先建立模型的主体结构(例如框架、底座等),然后再建立模型的细节特征(例如小孔、倒
圆、倒角等); d) 某些几何要素的形状、方向和位置由理论尺寸确定时,应按理论尺寸进行建模; e) 推荐采用参数化建模,并充分考虑零部件及零部件间参数的相互关联; f) 对于管路及其线束的卡箍等零件建模,推荐以其装配状态建立模型,但在设计中应考虑其维修
或分解成自由状态时所需的空间;
g) 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模型简化,使其数据量减至最少; h)工业设计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对象,应进行相应的工业造型设计评审; i) 模型在发放前,应对其进行检查。
5详细要求
5.1建模流程
零件建模流程见附录A,典型零件建模要求见附录B。 5.2模型工程属性
零件模型应包含正确的工程属性,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材料名称、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折弯因子、热传导率、热膨胀系数、硬度、剖面形式等。应将常用的工程材料特性存储在数据库中,并便于扩展。 5.3特征的使用
零件建模特征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a)特征应全约束,不得欠约束或过约束,另有规定的除外;优先使用几何约束,例如平行、垂直或
重合,其后才使用尺寸约束; b) 特征建立过程中所引用的参照必须是最新且有效的; c) 为了便于表达和追溯设计意图,可以将特征重命名为简单易读的特征名; d) 推荐采用参数化特征建模,不推荐非参数化特征; e) 不应为修订已有特征而创建新特征,例如在原开孔位置再覆盖一个更大的孔以修订圆孔的尺
寸和位置。
5.3.1草图特征的使用
a)草图应尽量体现零件的剖面,且应按照设计意图命名; b) 草图对象一般不应欠约束(概念设计中的打样图和草图允许欠约束)和过约束。
5.3.2 倒角(或倒圆)特征的使用
a) 除非有特殊需要,倒角(或倒圆)特征不应通过草图的拉伸或扫描来创建; b) 倒角(或倒圆)特征一般放置在零件建模的最后阶段完成,除某些特殊情况,可将倒角(或倒
圆特征提前完成。
5.3.3表达式(或关系式)的使用
表达式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a)表达式的命名应反映参数的含义; b)表达式中变量的命名应符合应用软件的规定; c)对于经常使用的表达式和参数可在模板文件中统一规定; d)对于复杂表达式应增加相应的注释。
5.4模型着色与渣染
在评价模型的可视化效果时,为了提高模型的可读性和真实性,可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着色处理。着
2 GB/T26099.2—2010
色时,可参照零件实物的颜色或纹理进行。在进行谊染处理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a)灯光照明效果谊染; b)材料及材料表面纹理效果煊染; c)环境与背景的效果道染。
5.5DFM要求 5.5.1三维建模设计中的要求
在三维建模设计时,针对DFM应考虑以下因素: a)外形曲面应光顺; b)曲面片尽量采用直纹曲面; c)外形曲面片的划分应便于加工和成形。
5.5.2 数控及其他加工零件要求
在数控及其他加工零件的三维建模设计中,针对DFM应考虑以下因素: a)模型数据应提供加工所需的基准面信息; b)模型数据应提供零件加工和安装所需的工艺孔、定位孔等; c)应提供所有实体定义中忽略标识的孔的中心线; d)有特殊加工要求的零件应提供所要求的加工信息。
5.6标准件与外购件建模要求 5.6.1标准件建模
标准件模型应优先采用具有参数化特点的系列族表方法建立。对于无法参数化的零件,亦可建立非系列化的独立模型。为了满足快速显示和制图的需要,标准件应按GB/T24734.11规定的方法采用简化级表示。 5.6.2外购件建模
外购件产品的模型推荐由供应商提供。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转换后的模型是否
需要进一步修改,由用户根据使用场合自行确定。转换后的初始模型应予以保留,并伴随装配模型一起进人审签流程。
对无法从供应商处获得外购件的三维模型,可由用户自行建立。允许根据使用要求对外购件模型进行简化,但简化模型应包括外购件的最大几何轮廊、安装接口、极限位置、质量属性等影响模型装配设计的基本信息。 5.7结构要素的建模要求
球面半径、润滑槽、滚花、零件倒圆与倒角、砂轮越程槽等结构要素按GB/T6403.1~GB/T6403.5
中的规定允许不建模,但必须采用注释对其进行说明。 6模型简化
6.11 简化原则
为了缩短三维数字模型的建模时间,节省存储空间,提高模型的调用速度,三维数字模型的几何细节简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a)模型的简化应便于识别和绘图; b)模型的简化不致引起误解或不会产生理解的多义性; c) 模型的简化不能影响自身功能表达和基本外形结构,也不能影响模型装配或干涉检查; d)模型的简化应考到三维模型投影为二维工程图时的状态; e)模型的简化应考患技术人员的审图习惯。
6.2详细的简化要求
a)与制造有关的一些几何图形,如内螺纹、外螺纹、退刀槽等,允许省略或者使用简化表达,但简
3 GB/T26099.22010
化后的模型在用于投影工程图时,应满足机械制图的相关规定;
b) 若干直径相同且成一定规律分布的孔组,可全部绘出,也可采用中心线简化表示; c) 模型中的印字、刻字、滚花等特征允许采用贴图形式简化表达,必要时,亦可配合注释说明; d) 在对标准件、外购件建模时,允许简化其内部结构和与安装无关的结构,但必须包含正确的装
配信息。
7模型检查
在对模型提交和发布前,应对模型进行如下检查: a)模型是稳定的,且能够成功更新; b) 具有完整的特征树信息; c) 所有元素是唯一的,没有允余元素存在; d) 零件比例为全尺寸的1:1三维模型; e) 自身对称的零件应建立完整零件模型,并标识出对称面; f) 左、右对称的一对零件应建立各自的零件模型,并用不同的零件编号进行标识;
g) 模型应包含供分析、制造所需的工程要素。 8模型的发布与应用 8.1模型的发布
完成后的模型需要提供给相关用户使用时,必须经由发布流程进行发放,相关用户一般包括:分析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制造工程师等。
三维数字模型的发布应遵循以下原则: a)模型在发布前应进行必要的清理,需要时,可去除与下游相关用户使用无关的信息; b) 模型发布时,应根据不同应用场合确定其所包含的几何要素、约束要素和工程要素信息的构
成,例如:将原始模型发布为轻量化模型,以满足对模型调用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c) 模型发布时,可根据企业或行业的规定对模型的视角、颜色、零部件状态(如:自由状态或装配
状态)等进行统一规定; d)下游相关用户应以发布模型作为设计输人: e)一旦进人发布阶段,模型就处于“锁定”状态,不得在未经变更审批情况下对其进行修改; f) 如需对模型进行修订,须由模型的创建人或授权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修订; g)1 修订后的模型新版本重新发布时,应通知相关用户,以保持发布模型的及时更新。
8.2模型的应用
已发布的模型可根据需要用于不同应用场合,这些应用通常包括:工程分析与优化、装配建模、加工制造、变型设计、宣传与培训等。
为了满足不同应用环境,发布的数学模型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 对于工程分析类应用,发布的模型应包括儿何信息、材料信息(例如名称、密度、弹性模量、屈服
极限、强度极限、泊松比等)、优化变量等; b)对于投影二维工程图应用,发布的模型应包括几何信息、技术要求、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
结构、剖面信息等; c)对于加工制造应用,发布的模型应包括几何信息、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结构、制造要求等; d)对于装配建模的应用,发布的模型应包括几何信息、配合公差、摩擦系数等; e)对于宣传与培训的应用,发布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材质与纹理、光源信息、环境信息等。
4 GB/T26099.2—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零件建模流程
启动三维CAD软件
环境

设置环境参数
是否正确设置环境参

1
建立基准坐标系、基准点、
基准线、基准面等
建构零件的基体
添加约束信息
特征
建构打孔、倒角、 倒圆、拔模等细节
添加约束信息
设计 -
添加工程属性

是否完成三维设计
枣模型检查
投影工程图 添加视图、技术要求等
是否生成工程图

工程图检查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交
修改模型,添加约束
是完成 GB/T26099.2—20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典型零件建模要求
B.1机加类
机加零件设计需考虑零件刚、强度要求、工艺性要求、制造成本等方面,应考虑零件的装配、拆卸和维修。 B.1.1机加零件建模的总体原则
机加零件建模时应考虑以下总体原则: a)零件的建模顺序应尽可能与机械加工顺序一致; b)在保证零件的设计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载荷分布情况合理选择零件截面尺寸和
形状; c)i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零件抗疲劳性能,尽量使零件截面均匀过渡,尽量采用合理的倒圆,以降低
应力集中;
d)机加零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工艺性(包括刀具尺寸和可达性),避免零件上出现无法加工的
区域; e)铣削加工的零件应设计相对统一的圆角半径,以减少刀具种类和加工工序。
B.1.2机加零件建模的总体要求
机加零件建模时应满足以下总体要求: a)采用自顶向下设计零件时,零件关键尺寸(例如主轴孔、定位孔的关键尺寸等)应符合上一级装
配的布局要求; b) 对零件进行详细建模时,可以把零件装配在上级装配件中,利用装配件中相对位置,对零件进
行详细建模,也可以在零件建模环境下直接建构; c)为了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较好的零件互换性,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应尽量统一,避免加工过
程复杂化: d) 钻孔零件应充分考虑孔加工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对于方孔、长方孔等一般不应设计成盲孔; e) 选用合理的配合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结构。
B.2铸锻类
B.2.1铸锻零件建模的总体原则
锻件一般包括自由锻件和模锻件,铸件一般包括砂型铸件和特种铸件。铸锻零件建模应符合以下总体原则:
a)采用铸造工艺成形的零件,应考虑流道、浇口、纤维方向、流动性等要素; b)采用锻造工艺成形的零件,应考虑纤维方向、流动性、应力集中等要素; c)铸锻成形的零件建模时应考虑材料的收缩率。
B.2.2铸锻零件建模的总体要求
铸锻零件建模时应满足以下总体要求: a)模锻件建模时可采用注释给出零件的纤维方向信息; b)) 铸锻零件模型上的起模特征一般应建出: c) 铸锻零件模型上的圆角特征通常应建出,如确实需要简化,应在注释中给出说明; d) 铸锻零件中的机加特征应符合机加零件的建模要求。
6
上一章:GB/T 17851-201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基准和基准体系 下一章:GB/T 26099.3-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3部分:装配建模

相关文章

GB/T 26099.3-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3部分:装配建模 GB/T 26099.1-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6099.4-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4部分:模型投影工程图 Q/GDW 1795-2013 电网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GB/T 41923.2-2022 机械产品三维工艺设计 第2部分:通用要求 GB/T 41158.2-2022 机械产品三维工艺设计 第2部分:通用要求 GB/T 40209-2021 制造装备集成信息模型通用建模规则 GB/T 31053-2014 机械产品逆向工程三维建模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