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040.01 J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925—2010 代替GB/T13925—1992
铸造高锰钢金相
Metallographs for high manganese cast steel
2011-06-01实施
2010-12-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3925-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3925一1992《铸造高锰钢金相》。 本标准与GB/T13925一199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修订如下:
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 修改和明确了金相试样取样和观察位置。
-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暨南大学、安徽省机械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裕融实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德兴)铸造有限公司、郑州鼎盛工程
技术有限公司、广西钟山长城矿山机械厂、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宁国市东方碾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卡勒米特抗磨工程研究所、南京建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卫、宋量、李来龙、黄明富、卢洪波、周忆平、王建国、陈英杰、赵金斌、王东善、 王健。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代替GB/T13925--1992。
I
GB/T13925—2010
铸造高锰钢金相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高锰钢金相取样方法和显微组织以及碳化物、晶粒度和非金属夹杂物级别的评定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GB/T5680中所规定的除了ZG120Mn7Mo1之外的水韧处理的奥氏体锰钢铸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680奥氏体锰钢铸件(GB/T5680—2010,ISO13521:1999,MOD) GB/T639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3取样方法 3.1试样在铸件或其附铸试块上切取,也可直接在铸件上做金相观察。 3.2试样在切取和制备过程中应防止热影响。 4显微组织
铸造高锰钢经水韧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应为奥氏体(见图1)或奥氏体加少量碳化物。
图1奥氏体500×
5碳化物评级 5.1 浸蚀剂:可选用4%硝酸酒精、甘油混合酸(HNO:HCI:甘油=1:2:3)和过饱和苦味酸等, 5.2放大倍数:500× 5.3评定视场:980mm,选取最严重的视场评定。
-
GB/T13925—2010
5.4 未溶碳化物评级见表1。
表1未溶碳化物的级别
图号 2 3
级别代号 W1 W2 W3
特 征
晶界、晶内平均直径小于等于5mm的未溶碳化物总数为一个晶界、晶内平均直径小于等于5mm的未溶碳化物总数为二个晶界、晶内平均直径小于等于5mm的未溶碳化物总数为三个
GB6288-86
图3 W2
图2 W1
O D 图5 W4
图4 W3
2
nim1anne 201n
GB8756-88
图6 W5
图7 W6
图8W7
5.5 析出碳化物评级见表2。
表2析出碳化物的级别
图号
级别代号
特 征
X1 X2 X3 X4 X5 X6 X7
少量碳化物以点状沿晶界分布少量碳化物以点状及短线状沿晶界分布碳化物以细条状及颗粒状沿晶界呈断续网状分布碳化物以细条状沿晶界呈网状分布碳化物以条状沿晶界呈网状分布,晶内并有细针状析出碳化物以条状及羽毛状沿晶界两侧呈网状分布碳化物以片状及粗针状沿晶界两侧呈粗网状分布
9
10
11 12 13 14 15
3
GB/T13925—2010
图9X1
图10X2
图12X4
图11 X3
图13X5
图14X6
GB/T13925—2010
图15X7
5.6 过热碳化物评级见表3。
表3过热碳化物的级别
级别代号 G1 G2 G3 G4
图号 16 17 18 19
特 征
单个过热共晶碳化物沿晶界分布
少量过热共晶碳化物沿晶界或晶内分布
过热共晶碳化物沿晶界呈断续网状分布过热共晶碳化物沿晶界呈粗网状分布
图17 G2
图16G1
GB/T13925—2010
图18 G3
图19 G4
晶粒度评级按GB/T6394的规定进行评定。 非金属夹杂物(氧化物+硫化物)评级 7.1放大倍数:100× 7.2 评定视场:80mm,选取最严重的视场评定。 7.3 非金属夹杂物评级见表4。
6
1
表4 夹杂物评级表
图号 20 22
图号 21 23 25
细系级别代号(直径约0.8mm)
粗系级别代号(直径约1.2mm)
1A
1B
2A
2B
3A
24
3B
26
4A
4B
27
5A
28
5B
29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