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_27. 120. 99
F 69
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739—2010
核电厂阀门调试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 of valves commissioning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2011-05-01实施
2010-12-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5739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广东电
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存良、刘勇、禹阳、应明良、刘志刚、陈晓伟、孙泉荣、杨彦竹。
I
GB/T25739—2010
核电厂阀门调试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安全级和非安全级电动隔离阀、气动隔离阀、电动调节阀、气动调节阀和手动隔离阀的调试方法、试验要求和验收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阀门的现场调试。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手本文件。
2. 1
执行机构 actuator 用于操作阀门并与阀门本体连接的一种驱动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电动、气动或其组合形式的机构,
其运动过程可由行程、转矩、推力或以其组合形式来控制。 2. 2
阀门远距离操作机构valveremotecontrols 将阀门执行机构或手轮上的力经过本机构远距离传送到阀杆上使阀门打开与关闭的机械传力机构
(简称阀门远传机构)。 2. 3
空载试验 no-loadtest 阀门在不带介质条件下的动作试验。
2. 4
带载试验loadtest 阀门在有介质压力和在系统运行条件下的动作试验。
3调试
3.1电动隔离阀调试 3.1.1调试的前提条件 3.1.1.1 调试人员应经过电动隔离阀的调试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授权。 3.1.1.2调试使用仪器、仪表应经过检验和标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3.1.1.3电动隔离阀设计和制造文件应齐全、有效。 3.1.1.4电动隔离阀及相关附件已安装完成,安装位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3.1.1.5电动隔离阀的电气和仪控线路已完成端接,并移交调试。 3.1.1.6 电动隔离阀的动力电源、控制电源可用,具备安全隔离条件。 3.1.1.7 电动隔离阀的控制系统已完成调试,并验收合格 3.1.1.8 阀门所在系统已完成冲洗和密封试压试验,阀门清洁度和密封性能符合要求。 3.1.1.9 电动隔离阀所在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隔离条件。
1
GB/T25739-—2010
3.1.1.10电动隔离阀调试相关文件已经生效,并获得调试工作许可。 3.1.2调试启动前检查 3.1.2.1 确认电动隔离阀动力、控制电源已隔离,调整过电流保护值。 3.1.2.2 对照图纸,确认电动隔离阀的动力、控制回路接线正确,电气部分接地良好。 3.1.2.3 对照图纸逐一检查控制柜内元器件及其整定值。 3.1.2.4 使用兆欧表测量电动隔离阀电机线圈和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其绝缘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3.1.2.5 完成电动隔离阀的外观检查,包括:阀门标识、铭牌、介质流向、阀门并关指示器指示等。 3.1.2.6 确认电动隔离阀的润滑脂(油)应满足厂家维修手册的技术要求。 3.1.2.7 确认电动隔离阀的手动/电动切换机构应灵活可靠,无卡涩现象,操作力矩合适 3.1.2.87 检查电动隔离阀力矩开关的设定点,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电动隔离阀力矩开关应动作正确,开关触点应接触良好。 3.1.2.9手动全关和全开电动隔离阀,阀门开度和阀门指示器应保持一致并同步,阀门行程满足设计要求;检查阀门行程开关应动作正确,开关触点应接触良好。 3.1.2.10核对电动执行机构的控制方式。 3.1.3空载动作试验 3.1.3.1 将电动隔离阀置试验位,送上控制电源,检查控制回路动作正确。 3.1.3.2手动把电动隔离阀执行机构操作到大致中间位置,送上动力电源。 3.1.3.3 就地点动操作电动隔离阀,检查执行机构运行方向。 3.1.3.4 就地电动操作电动隔离阀,检查确认力矩开关和行程开关的控制功能,相互关联的力矩开关和行程开关动作次序正确,阀门运行平稳,无异常噪音、振动、晃动和电机过热等现象。 3.1.3.5 执行机构运行到两个极限位置时,限位开关应正确动作,并触发信号,执行机构应停止运行。 3.1.3.6 检查电动隔离阀开、关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定值。 3.1.3.7 检查电动隔离阀开、关工作电流满足设计要求。 3.1.3.87 检查电动隔离阀的就地位置指示与实际开度偏差应满足设计要求。 3.1.3.9 将电动隔离阀置试验位,在主控室操作电动隔离阀,检查控制回路动作正确。 3.1.3.10将电动隔离阀置运行位,在主控室操作电动隔离阀,应动作可靠,测量阀门的开、关时间,开关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3.1.3.11在进行电动隔离阀远程控制操作过程中,阀门运行正常,控制系统阀位显示与就地实际指示相一致。 3.1.3.12 电动隔离阀在开关动作过程中,应无异常报警。 3.1.3.13 带有阀门远传机构的电动隔离阀,其机械传力机构转动应灵活、运转应平稳可靠。 3.1.3.14若应急停堆盘、后备盘和备用控制室有电动隔离阀控制操作的要求,应验证其相应的功能。 3.1.3.15 阀门的全开/全关试验应至少进行3次动作验证并记录。 3.1.3.16电动隔离阀属于安全壳隔离系统的,还应进行隔离阀组密封性试验,泄漏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3.1.4带载功能验证试验 3.1.4.12 在系统功能试验期间,电动隔离阀动作正确,运行平稳,无异常振动和噪音,无异常报警。 3.1.4.2结合系统功能试验测量并记录电动隔离阀的工作电流、开度、行程、开关时间等参数,并与空载试验的参数进行比较,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1.4.3电动隔离阀带载试验完毕后应对阀门及执行机构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2
GB/T25739—2010
a)确认机械部件表面无磨损、擦伤和变形现象; b)确认紧固件无松动; c) 确认阀门无外漏现象。
3.2电动调节阀调试 3.2.1调试的前提条件 3.2.1.1 调试人员应经过电动调节阀调试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授权。 3.2.1.2调试使用仪器、仪表应经过检验和标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3.2.1.3电动调节阀的设计和制造文件应齐全,有效。 3.2.1.4电动调节阀位置变送器及相关附件已安装完成,安装位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3.2.1.5 电动调节阀的电气和仪控线路已完成端接,并移交调试。 3.2.1.6 电动调节阀的动力电源、控制电源可用,具备安全隔离条件。 3.2.1.7 电动调节阀的控制系统已完成调试,并验收合格。 3.2.1.8 电动调节阀所在系统已完成冲洗和密封试压试验,阀门清洁度和密封性能符合要求。 3.2.1.9 电动调节阀所在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隔离条件。 3.2.1.10 电动调节阀调试相关文件已经生效,并获得调试工作许可。 3.2.2调试启动前检查 3.2.2.1确认电动调节阀的动力、控制电源已隔离,调整过电流保护值。 3.2.2.2对照图纸,确认电动调节阀的动力、控制回路接线正确,电气部分接地良好。 3.2.2.3 对照图纸逐一检查控制柜内元器件及其整定值。 3.2.2.4 使用兆欧表测量电机线圈和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其绝缘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3.2.2.5完成电动调节阀的外观检查,包括:阀门标识、铭牌、介质流向、阀门开关指示器指示等。 3.2.2.6确认电动调节阀润滑脂(油)应满足厂家维修手册的技术要求。 3.2.2.7 确认电动调节阀手动/电动切换机构应灵活可靠,无卡涩现象,操作力矩合适。 3.2.2.8手动/电动切换机构应灵活可靠;手动操作手轮动作应灵活、无卡涩现象,操作力合适。 3.2.2.9就地手操执行机构分别为0%、25%、50%、75%、100%输出,阀门开度和阀门指示器应保持一致并同步,阀门开度和行程满足设计要求,阀门行程开关动作正确,开关触点接触良好。 3.2.2.107 核对电动执行机构的控制方式。 3.2.3空载动作试验 3.2.3.1手动将电动调节阀置到中间位置,控制信号设置在50%位置。 3.2.3.2送电动调节阀的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 3.2.3.3输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机构从0%~100%应动作无误,反馈正确。 3.2.3.4输人控制信号,标定电动调节阀,检查阀门线性度、死区、回程误差等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5输入阶跃信号,检查电动调节阀的开关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定值。 3.2.3.6在主控室操作电动调节阀,控制执行机构完成开度0%、25%、50%、75%、100%、75%、50%、 25%、0%动作验证,确认电动调节阀阀位反馈正确,各项参数满足要求,主控显示与现场实际开度保持一致。 3.2.4带载功能验证试验 3.2.4.1在系统功能试验期间,电动调节阀动作正确,运行平稳,无异常振动和噪音,无异常报警。
m
GB/T25739—2010
3.2.4.2在电动调节阀全行程运行过程中,检查调节阀进出口两侧压降的变化、开度和调节控制等特性,重要的调节阀应进行流量特性试验,稳态流量特性曲线应满足技术规格书中规定的流量特性曲线规定的范围,符合所在系统的流量控制功能要求。 3.2.4.3结合系统功能试验测量并记录电动调节阀的工作电流、开度、行程、开关时间等参数,并与空载试验的参数进行比较,应满足设计要求。 3.2.4.4电动调节阀带载试验完毕后应对阀门和执行机构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a)确认机械部件表面无磨损、擦伤和变形现象; b)确认紧固件无松动; c)确认阀门无外漏现象。
3.3气动隔离阀调试 3.3.1 调试的前提条件 3.3.1.1 调试人员应经过气动隔离阀调试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授权。 3.3.1.2 调试使用仪器、仪表应经过检验和标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3.3.1.3 气动隔离阀的设计和制造文件应齐全,有效。 3.3.1.4 气动隔离阀及相关附件已安装完成,安装位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3.3.1.5气动隔离阀的控制线路已完成端接,并移交调试。 3.3.1.6 气动隔离阀控制系统已完成调试,并验收合格。 3.3.1.7 气动隔离阀所在系统已完成冲洗和密封试压试验,阀门清洁度和密封性能符合要求。 3.3.1.8 仪用压缩空气回路可用,气源应清洁、干燥,不含有腐蚀性气体、溶剂、油或其他液体。 3.3.1.9 供气压力满足气动隔离阀阀门技术规格书规定值,且压力稳定, 3.3.1.10 气动隔离阀所在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隔离条件。 3.3.1.11 气动隔离阀调试相关文件已经生效,并获得调试工作许可。 3.3.2 调试启动前检查 3.3.2.1 检查确认气源根阀安装正确。 3.3.2.22 检查确认气源供气阀门关闭。 3.3.2.3 气动隔离阀阀门执行机构及其空气过滤减压器、气动管线、电磁阀等部件安装正确、牢固。 3.3.2.4 电磁阀接地良好。 3.3.2.5 对照图纸,确认阀门的控制回路接线正确,电磁阀接地良好。 3.3.2.6 使用兆欧表测量电磁线圈和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其绝缘值应满足要求。 3.3.2.7 完成气动隔离阀外观检查,包括:阀门标识、铭牌、介质流向、阀门开关指示器指示等。 3.3.2.8 确认气动隔离阀使用的润滑脂(油)应满足厂家维修手册的技术要求。 3.3.2.9 检查气动隔离阀的行程开关动作应正确,开关触点应接触良好。 3.3.2.10有手动操作机构的气动隔离阀,检查手动操作部分工作正常,机械无卡涩现象。 3.3.3 空载动作试验 3.3.3.1气动隔离阀送气之前,应对其气源管线进行吹扫。 3.3.3.2调整气动隔离阀减压阀到最低压力,打开气源阀,逐步调节气源压力至系统要求的设定压力。 3.3.3.3检查执行机构和气源管路的密封性,执行机构附件和气源管路内部加上空气压力进行试验,所加压力为供给执行机构的工作气源压力,加压时间3min,任何部位不应有泄漏现象。 3.3.3.4操作气动隔离阀电磁阀,检查其动作正常,气源管路应畅通,
4
GB/T 25739-2010
3.3.3.5调整气动隔离阀减压阀的输出压力,检查气动隔离阀弹簧的预压力,开关气动隔离阀,阀门应动作灵活,无卡涩现象;阀门开关状态应与阀位指示相一致,同时检查调整行程开关,并确认信号正确。 3.3.3.6调整气动隔离阀减压阀的输出压力到其设定压力。 3.3.3.7操作气动隔离阀的电磁阀进行阀门的全开和全关试验,测量气动隔离阀的行程、全开和全关时间应满足技术要求。 3.3.3.8若应急停堆盘、后备盘、备用控制室设置有气动阀门控制设施,应验证其相应的功能。 3.3.3.9气动隔离阀属于安全壳隔离系统的,还应进行隔离阀组密封性试验,泄漏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3.3.3.10气动隔离阀失气试验:将气动隔离阀操作到非安全位置,手动关闭气源阀门,电磁阀泄压后,阀门应恢复到失气故障安全位置。 3.3.3.11气动隔离阀失电试验:将气动隔离阀操作到非安全位置,电磁阀在失去电源的情况下,阀门应处于失电故障安全位置。 3.3.4带载功能验证试验 3.3.4.1在系统功能试验期间,阀门动作正确,运行平稳,无异常振动和噪音,无异常报警。 3.3.4.2结合系统功能试验测量记录阀门的开度、行程、开关时间等参数,并与空载试验的参数进行比较,应满足设计要求。 3.3.4.3气动隔离阀的启闭时间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3.3.4.4气动隔离阀带载试验完毕后应对阀门机构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a) 确认机械部件表面无磨损、擦伤和变形现象; b) 确认紧固件无松动; c) 确认阀门无外漏现象。
3.4气动调节阀调试 3.4.1i 调试的前提条件 3.4.1.1 调试人员应经过气动调节阀调试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授权。 3.4.1.2 调试使用仪器、仪表应经过检验和标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3.4.1.3 气动调节阀的设计和制造文件应齐全,有效。 3.4.1.4 气动调节阀及相关附件已安装完成,安装位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3.4.1.5气动调节阀的控制线路已完成端接,并移交调试。 3.4.1.6 气动调节阀控制系统已完成调试,并验收合格。 3.4.1.7 气动调节阀所在系统已完成冲洗和密封试压试验,阀门清洁度和密封性能符合要求。 3.4.1.8 仪用压缩空气回路可用,气源应清洁、干燥,不含有魔蚀性气体、溶剂、油或其他液体。 3.4.1.9 供气压力满足气动调节阀技术规格书规定值,且压力稳定。 3.4.1.10 气动调节阀所在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隔离条件。 3.4.1.11 检查安全级气动调节阀的抗震和老化试验报告,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3.4.1.12 气动调节阀调试相关文件已经生效,并获得调试工作许可。 3.4.2 调试启动前的检查 3.4.2.1 检查确认气源根阀安装正确。 3.4.2.2 确认气源供气阀门关闭。 3.4.2.3气动调节阀及其空气过滤减压器、气动管线、电磁阀等部件安装正确、牢固。 3.4.2.4 4对照图纸,确认气动调节阀的控制回路接线正确,电磁阀接地良好。
5
GB/T25739—2010
3.4.2.51 使用兆欧表测量电磁线圈和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其绝缘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3.4.2.6完成气动调节阀外观检查,包括:阀门标识、铭牌、介质流向、阀门开关指示器指示等。 3.4.2.7 确认气动调节阀使用的润滑脂(油)应满足厂家维修手册的技术要求。 3.4.2.8手动操作机构的气动调节阀,检查手动操作部分工作正常,机械无卡涩现象,气动调节阀定位器与阀门连接紧密,能全行程摆动,位置变送器在阀门0%~100%开度范围内,连杆摆动正常。 3.4.2.9就地手操执行机构分别为0%、25%、50%、75%、100%输出,阀门开度和阀门指示器应保持一致并同步,阀门开度和行程满足设计要求,阀门行程开关动作正确,开关触点接触良好。 3.4.3空载动作试验 3.4.3.1气动调节阀送气之前,应对其气源管线进行吹扫。 3.4.3.2调整气动调节阀减压阀到最低压力,打开气源阀,逐步调节气源压力至铭牌上规定值。 3.4.3.3检查执行机构和气源管路的密封性,执行机构附件和气源管路内部加上空气压力进行试验所加压力为供给执行机构的工作气源压力,加压时间3min,任何部位不应有泄漏现象。 3.4.3.4操作气动调节阀电磁阀,检查其动作正常,气源管路应畅通。 3.4.3.5 调整气动调节阀减压阀的输出压力,检查气动隔离阀弹簧的预压力,开关气动隔离阀,阀门应动作灵活,无卡涩现象;阀门开关状态应与阀位指示相一致,同时检查调整行程开关,并确认信号正确。 3.4.3.6 调整气动调节阀减压阀的输出压力到其设定压力 3.4.3.71 设置电/气转换器减压阀的设定值,并标定电/气转换器。 3.4.3.8 检查调整气动调节阀启闭阀动作定值。 3.4.3.9 检查调整气动调节阀定位器减压阀的设定值,并标定定位器。 3.4.3.10标定气动调节阀,检查阀门应动作灵活,无卡涩现象,阀门的动作方向、行程、开/关时间、死区、线性度,应满足技术要求。 3.4.3.11调整气动调节阀行程开关,应符合设计要求。 3.4.3.12检查执行机构弹簧的预紧力。 3.4.3.13检查阀门失效状态,包括失气源、失控制信号(电信号、气信号和放大器信号)和失电源(电磁阀),应符合设计要求。 3.4.3.14在主控室操作阀门,完成气动执行机构0%、25%、50%、75%、100%、75%、50%、25%、0% 动作验证,确认阀位反馈与实际开度保持一致。 3.4.4带载功能验证试验 3.4.4.1在系统功能试验期间,气动调节阀动作正确,运行平稳,无异常振动和噪音,无异常报警。 3.4.4.2在气动调节阀全行程运行过程中,检查气动调节阀进出口两侧压降的变化、开度和调节控制等特性,重要的调节阀应进行流量特性试验,稳态流量特性曲线应满足技术规格书中规定的流量特性曲线规定的范围,符合所在系统的流量控制功能要求。 3.4.4.3 检查气动调节阀执行机构弹簧的预紧力。 3.4.4.4 结合系统功能试验测量并记录阀门的开度、行程等参数,并与空载试验的参数进行比较,应满足设计要求 3.4.4.5气动调节阀带载试验完毕后应对阀门机构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a)确认机械部件表面无磨损、擦伤和变形现象; b)确认紧固件无松动; c)确认阀门无外漏现象。
3.5手动隔离阀调试 3.5.1i 调试的前提条件 3.5.1.1调试人员应经过阀门调试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授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