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9169-2023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GB/T 9169-2023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3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17:19:38



相关搜索: 燃料 测定 氧化 氧化 9169

内容简介

GB/T 9169-2023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ICS75.160.20 CCS E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169—2023 代替GB/T9169—2010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oxidation stability of aviation turbine fuels
2023-12-01实施
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916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9169一2010《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测定JFTOT法》,与GB/T9169一2010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230MARKIV、F400和DRYA-2601三种型号的喷气燃料热氧化试验仪的内容(见表1);一增加了质量控制检查(见9.2);一删除了有关202、203和215三种型号仪器的内容(见2010年版的表1、第10章、11.3.2、11
3.3、11.7.1、第13章、附录C、附录D和附录E);删除了本文件与ASTMD3241-08a的结构差异(见2010年版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
博尔仪器仪表(天津)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翠君、常春艳、赵杰、李禄生、张晨萌、陶志平、田恒。 本文件于1988年首次发布,2010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GB/T 9169—2023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警告:使用本文件的人员需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的使用可能涉及某些有危险的材料、设备和操作,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评定喷气燃料在发动机燃油系统中产生沉积物倾向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27867石油液体管线自动取样法 SH/T0635液体石油产品采样法(半自动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沉积物deposits 在加热管试验面积上沉积的和/或试验过滤器上捕集的氧化产物。 注:燃料沉积物倾向于富集在加热管的最热部分,即在30mm~50mm之间。
3.2
加热管 heatertube 具有可控加热表面的铝制样品管。 注:管耐热,并由内置热电偶来控制温度。管的有效试验面积是位于管的两肩之间,即长60mm的较薄部分。试
样从0mm处进入,从60mm处流出。
3.3
破点breakpoint 样品符合加热管管壁评级和过滤器两端压差(△P)规格要求的最高温度。
4概述
本文件使用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试验仪测定喷气燃料的高温氧化安定性,其设定的试验条件可与喷气涡轮发动机燃料系统的实际工作条件相关联。试样以固定体积流量泵送通过加热管,然后进人
1 GB/T9169—2023
不锈钢过滤器,捕集燃料生成的沉积物。
在2.5h的试验期间,需要约500mL试样。所得到的主要数据是加热管管壁评级和位于加热管下游标称孔径为17μm的过滤器的堵塞程度,即过滤器两端压差(△P)。
5 仪器
5.1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试验仪:表1列出了六种可使用仪器的型号,仪器的具体信息应符合附录 A的要求。经过比对试验验证,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其他型号的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试验仪也可使用。
表1 仪器的型号
仪器型号 230 240 230Mk III F400 230MARK IV DRYA-2601
增压方式液压液压液压液压液压液压
泵类型柱塞柱塞
压差读数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
双活塞(HPLC型)双活塞(HPLC型)单活塞(HPLC型)双活塞(HPLC型)
本试验中很多部分可自动操作,对详细步骤的介绍参阅所用仪器的用户手册。 警告:在了解仪器的所有部件及功能前,请勿操作仪器。 仪器所用的某些操作参数对获得稳定和正确的结果是至关重要的。仪器的主要操作参数应满足表
2的要求。
表 2 仪器的主要操作参数
项 目
定义
试验部件加热管加热管的鉴定
标准加热器部件如图1所示,尺寸如图A.1所示特制加热管,具有可控加热表面的铝制样品管;每次试验用一根新的加热管每根加热管可依据其管身上唯一的序列号进行识别,可识别其制造商和追溯原材料的批次 6061-T6铝,且满足以下要求: a) MgSi质量比应不超过1.9:1;
加热管金属材质
Mg:Si含量应不超过1.85%
b)
加热管中部表面抛光加热管尺寸
使用抛光剂的旋转切割抛光技术,达到机械表面光洁度要求
尺寸 161.925 60.325
公差 ±0.254 ±0.051
加热管长度/mm 中间部位长度/mm 外径/mm
4.724
±0.025
肩部/mm
2 GB/T9169—2023
表2 仪器的主要操作参数(续)
项 目中间部位/mm 内径/mm 指示器总偏斜/mm最大机械表面光洁度/nm
定 义
3.175 1.651 0.013
±0.051 ±0.051
(依据GB/T6062和 GB/T 10610 取 4 个 1.25 mm 评定长度测量值的平均值)
50±20
试验过滤器不锈钢筛网
标称孔径17am的不锈钢过滤器,用以捕集沉积物;每次试验用一个新过滤器斜纹波浪编织,304不锈钢,每2.54cm的孔数为165个×1400个(165目×1400目,公差: 1400目为4%,165目为2%),丝径为0.0711mm×0.0406mm(0.0028in×0.0016in.
仪器参数样品体积充气速率试验期间流量泵的机械结构冷却热电偶(TC) 操作压力系统试验过滤器处
600mL试样先充气,一次有效的试验需将450mL土45mL充气后的试样泵送过加热段干燥空气以1.5L/min的速率从鼓泡器中吹出 3.0mL/min±0.3mL/min(最小2.7mL/min,最大3.3mL/min) 正排量泵或活塞泵汇流条经液体冷却,以保持加热管温度分布一致 J型或K型铠装热电偶
3.45MPa士0.345MPa,液压传导力通过对控制阀出口的调节给试样增压通过电子传感器测量通过试验过滤器两端压差(△P),单位为毫米乘柱(mmHg)或千帕 (kPa)
操作温度试验温度运行时的均勾性校验
由燃料规格而定最大偏离设定温度士2℃ 230型和240型用三点校准,即高温点用232℃的纯锡和327℃的纯铅,低温点用冰水混合物做为参考其他型号用两点校准,即高温点用327℃的纯铅,低温点用冰水混合物作为参考
3 GB/T 9169—2023
V
标引序号说明: 1——热电偶; 2-试验过滤器; 3——燃料出口管线;
管壳式换热器:
4
5——燃料进口管线; 6——冷却汇流条。
图1标准加热器部件
5.2 2加热管沉积物评定仪。目视加热管评定仪,应按照附录B进行评级。 5.3 3由于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是依据本文件定义的,与所用的专用仪器是不可分的,所以应采用制定本文件所用的仪器或相当的仪器。
6 试剂和材料
6.1 1清洁溶剂:甲基戊烷、2,2,4-三甲基戊烷或正庚烷,分析纯及以上。在试验前使用清洁溶剂有效地清洗仪器的内部金属表面,特别是那些接触新鲜试样的表面(在管壳式换热器之前)。
警告:极易燃,吸入有害,详细的防护措施见附录C。 2三合剂:丙酮、甲苯和异丙醇的等体积混合物。用三合剂清洗管壳式换热器的内(工作)表面。三
6.2
种溶剂的纯度应为分析纯及以上。
警告:易燃,蒸气可引起闪火。蒸气都有害,刺激皮肤、眼睛和黏膜。 6.3 3干燥剂:无水硫酸钙和氯化钴(质量比,97:3)颗粒混合物或其他指示干燥剂。置于充气干燥器内,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成粉红色。
警告:避免吸入混合物粉尘或吞咽。易引起胃功能紊乱。
7取样
按照GB/T4756、GB/T27867或SH/T0635规定的方法进行取样,不应使用铜或铜合金材质的
取样设备。取样容器为清洁、干燥的硼硅酸盐玻璃瓶、不锈钢桶或涂有环氧树脂衬里的金属桶。硅酸盐玻璃瓶宜用琥珀色的,透明瓶子应用铝箔包裹或用暗箱包装。
4 GB/T 9169—2023
8试验准备
8.1# 标准操作条件 8.1.1样品体积:600mL。 8.1.2样品预处理:样品先用放于锥形漏斗中的单层中速定性滤纸过滤,然后通过一个12mm的粗孔硼硅玻璃鼓泡器,以1.5L/min的空气流量给样品充气6min。 8.1.3系统压力:3.45MPa土0.345MPa。 8.1.4热电偶的位置:位于39mm处。 8.1.5样品系统预过滤件:孔径为0.45um的滤纸。 8.1.6加热管的温度控制:按所用仪器的说明预先设定,温度的设定值参考产品标准,如GB6537设定值为260℃。燃料破点的温度设定见附录D。 8.1.7样品流量:3.0mL/min±0.3mL/min。 8.1.8试验期间泵送样品的最小值:405mL。 8.1.9试验时间:150min±2min。 8.1.10 )冷却液流量:约39L/h,或位于冷却液表指示的绿色区域中间。 8.2 仪器准备 8.2.1标准加热器部件的清洁和安装 8.2.1.1 使用浸有三合剂的尼龙刷清洁管壳式换热器的内表面,以清除所有沉积物 8.2.1.2 使用新部件组装管壳式换热器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检查,
a) 目视检查加热管,按照B.7中的步骤,检查试验用加热管的表面缺损和平直度。此外,还应避
免在检查过程中划伤加热管肩,加热管肩部应光滑,以确保在试验流动条件下的密封性。
b) 试验过滤器和三个O型圈,检查密封圈,确保其完好无损。加热管不可重复使用。试验表
明,在正常试验条件下,镁会转移到加热管表面。用过的加热管表面上的镁会减小沉积物的附着力。
8.2.1.3 3在安装加热管时,应避免触碰加热管的中间部位。如果触碰到加热管的中间部位,应放弃此管。因为加热管表面被污染后可能会影响沉积物的形成特性。 8.2.2其他试验部件的清洁和安装
在运行后续试验之前,按顺序执行以下步骤:注:假如仪器已从之前的试验中拆卸(组装/拆卸的详细信息见附录A或相应的用户手册)。 a) 检查并清洁与试样接触的部件,并更换有缺损或可疑的密封圈; b) 安装已准备好的管壳式换热器; c) 用新元件组装预过滤器并安装; d) 检查热电偶的参考位置是否正确,然后降至标准操作位置; e) 对于230型和240型仪器确保水罐是空的
8.2.3开机 8.2.3.1 检查所有管线以确保连接牢固。 8.2.3.2 确保热电偶位于39mm处,且热电偶的校正值应在有效校准周期内。 8.2.3.3 有油滴接收器的仪器应确认油滴接收器是空的
5 GB/T9169—2023
8.2.3.4 打开电源开关。 8.2.3.5对系统进行泄漏检查。若需要紧固任何泄漏部件,应先对系统泄压。 8.2.3.6按照8.1设定各操作参数。
注:加热管温度高达350℃。试验温度以及结果判定的标准通常包含在燃料规格中。
9校准和质量控制
9.1校准 9.1.1 热电偶:首次安装时热电偶应进行校准,而后至少每6个月应校准一次(见A.2.8)。 9.1.2 压差传感器:定期或安装新传感器时对其进行标定(见A.2.7)。 9.1.3空气干燥器: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如颜色显示大量吸水应更换干燥剂(6.3)。 9.1.4计量泵:每次试验按第10章中所述检查两次流量 9.2 质量控制检查
为确认仪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选择一种或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喷气燃料,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10 试验步骤
10.1 试样的准备 10.1.1按标准试验条件对试样过滤和充气(见A.2.9)。
警告:除了高闪点喷气燃料,其他喷气燃料都是易燃的。蒸气有害(见C.5)。 注1:操作前见5.1中的警告。 注2:已知本试验结果对样品容器中的痕量污染敏感。关于推荐的容器参见ASTMD4306。
10.1.2充气时试样温度保持在15℃~32℃之间。 10.1.3 :试样充气结束到开始加热之间不能超过1h, 10.2开始试验 10.2.1 按照相应用户手册中的说明,使用各种型号仪器的试验程序。 10.2.2 如仪器可以自动运行,应保证下列条件:
a) 从充气到开始加热的时间不超过1h; b) 加热管达到设定温度,旁通阀关闭,以使试样流过试验过滤器; c) 试验开始压差稳定后,压差传感器设定为零(见A.2.6)。
10.2.3 在试验前15min内用流量计时法或油滴计数法对照标准操作条件检验试样流量(见E.5)。
注:用油滴计数时,将第1滴油滴落作为0滴,并开始计时,记录至第20滴油滴落所用时间。 10.3试验 10.3.1 在试验期间,至少每30min记录一次过滤器压力降。 10.3.2 如果过滤器压力降开始急剧上升,若需完成150min的试验,则应打开仪器的旁通阀以完成试验(见A.2.2)。有关旁路系统操作的详细信息,参阅相应的用户手册。 10.3.3试验停止前的最后15min内再次检测流量(见10.2.3) 10.4加热管温度分布图(仅230型和240型仪器)
如果需要加热管温度分布图,可按附录E中的E.4所述获取,
6 ICS75.160.20 CCS E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169—2023 代替GB/T9169—2010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oxidation stability of aviation turbine fuels
2023-12-01实施
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916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9169一2010《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测定JFTOT法》,与GB/T9169一2010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230MARKIV、F400和DRYA-2601三种型号的喷气燃料热氧化试验仪的内容(见表1);一增加了质量控制检查(见9.2);一删除了有关202、203和215三种型号仪器的内容(见2010年版的表1、第10章、11.3.2、11
3.3、11.7.1、第13章、附录C、附录D和附录E);删除了本文件与ASTMD3241-08a的结构差异(见2010年版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
博尔仪器仪表(天津)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翠君、常春艳、赵杰、李禄生、张晨萌、陶志平、田恒。 本文件于1988年首次发布,2010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GB/T 9169—2023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警告:使用本文件的人员需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的使用可能涉及某些有危险的材料、设备和操作,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评定喷气燃料在发动机燃油系统中产生沉积物倾向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27867石油液体管线自动取样法 SH/T0635液体石油产品采样法(半自动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沉积物deposits 在加热管试验面积上沉积的和/或试验过滤器上捕集的氧化产物。 注:燃料沉积物倾向于富集在加热管的最热部分,即在30mm~50mm之间。
3.2
加热管 heatertube 具有可控加热表面的铝制样品管。 注:管耐热,并由内置热电偶来控制温度。管的有效试验面积是位于管的两肩之间,即长60mm的较薄部分。试
样从0mm处进入,从60mm处流出。
3.3
破点breakpoint 样品符合加热管管壁评级和过滤器两端压差(△P)规格要求的最高温度。
4概述
本文件使用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试验仪测定喷气燃料的高温氧化安定性,其设定的试验条件可与喷气涡轮发动机燃料系统的实际工作条件相关联。试样以固定体积流量泵送通过加热管,然后进人
1 GB/T9169—2023
不锈钢过滤器,捕集燃料生成的沉积物。
在2.5h的试验期间,需要约500mL试样。所得到的主要数据是加热管管壁评级和位于加热管下游标称孔径为17μm的过滤器的堵塞程度,即过滤器两端压差(△P)。
5 仪器
5.1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试验仪:表1列出了六种可使用仪器的型号,仪器的具体信息应符合附录 A的要求。经过比对试验验证,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其他型号的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试验仪也可使用。
表1 仪器的型号
仪器型号 230 240 230Mk III F400 230MARK IV DRYA-2601
增压方式液压液压液压液压液压液压
泵类型柱塞柱塞
压差读数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压力传感器加打印输出
双活塞(HPLC型)双活塞(HPLC型)单活塞(HPLC型)双活塞(HPLC型)
本试验中很多部分可自动操作,对详细步骤的介绍参阅所用仪器的用户手册。 警告:在了解仪器的所有部件及功能前,请勿操作仪器。 仪器所用的某些操作参数对获得稳定和正确的结果是至关重要的。仪器的主要操作参数应满足表
2的要求。
表 2 仪器的主要操作参数
项 目
定义
试验部件加热管加热管的鉴定
标准加热器部件如图1所示,尺寸如图A.1所示特制加热管,具有可控加热表面的铝制样品管;每次试验用一根新的加热管每根加热管可依据其管身上唯一的序列号进行识别,可识别其制造商和追溯原材料的批次 6061-T6铝,且满足以下要求: a) MgSi质量比应不超过1.9:1;
加热管金属材质
Mg:Si含量应不超过1.85%
b)
加热管中部表面抛光加热管尺寸
使用抛光剂的旋转切割抛光技术,达到机械表面光洁度要求
尺寸 161.925 60.325
公差 ±0.254 ±0.051
加热管长度/mm 中间部位长度/mm 外径/mm
4.724
±0.025
肩部/mm
2 GB/T9169—2023
表2 仪器的主要操作参数(续)
项 目中间部位/mm 内径/mm 指示器总偏斜/mm最大机械表面光洁度/nm
定 义
3.175 1.651 0.013
±0.051 ±0.051
(依据GB/T6062和 GB/T 10610 取 4 个 1.25 mm 评定长度测量值的平均值)
50±20
试验过滤器不锈钢筛网
标称孔径17am的不锈钢过滤器,用以捕集沉积物;每次试验用一个新过滤器斜纹波浪编织,304不锈钢,每2.54cm的孔数为165个×1400个(165目×1400目,公差: 1400目为4%,165目为2%),丝径为0.0711mm×0.0406mm(0.0028in×0.0016in.
仪器参数样品体积充气速率试验期间流量泵的机械结构冷却热电偶(TC) 操作压力系统试验过滤器处
600mL试样先充气,一次有效的试验需将450mL土45mL充气后的试样泵送过加热段干燥空气以1.5L/min的速率从鼓泡器中吹出 3.0mL/min±0.3mL/min(最小2.7mL/min,最大3.3mL/min) 正排量泵或活塞泵汇流条经液体冷却,以保持加热管温度分布一致 J型或K型铠装热电偶
3.45MPa士0.345MPa,液压传导力通过对控制阀出口的调节给试样增压通过电子传感器测量通过试验过滤器两端压差(△P),单位为毫米乘柱(mmHg)或千帕 (kPa)
操作温度试验温度运行时的均勾性校验
由燃料规格而定最大偏离设定温度士2℃ 230型和240型用三点校准,即高温点用232℃的纯锡和327℃的纯铅,低温点用冰水混合物做为参考其他型号用两点校准,即高温点用327℃的纯铅,低温点用冰水混合物作为参考
3 GB/T 9169—2023
V
标引序号说明: 1——热电偶; 2-试验过滤器; 3——燃料出口管线;
管壳式换热器:
4
5——燃料进口管线; 6——冷却汇流条。
图1标准加热器部件
5.2 2加热管沉积物评定仪。目视加热管评定仪,应按照附录B进行评级。 5.3 3由于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是依据本文件定义的,与所用的专用仪器是不可分的,所以应采用制定本文件所用的仪器或相当的仪器。
6 试剂和材料
6.1 1清洁溶剂:甲基戊烷、2,2,4-三甲基戊烷或正庚烷,分析纯及以上。在试验前使用清洁溶剂有效地清洗仪器的内部金属表面,特别是那些接触新鲜试样的表面(在管壳式换热器之前)。
警告:极易燃,吸入有害,详细的防护措施见附录C。 2三合剂:丙酮、甲苯和异丙醇的等体积混合物。用三合剂清洗管壳式换热器的内(工作)表面。三
6.2
种溶剂的纯度应为分析纯及以上。
警告:易燃,蒸气可引起闪火。蒸气都有害,刺激皮肤、眼睛和黏膜。 6.3 3干燥剂:无水硫酸钙和氯化钴(质量比,97:3)颗粒混合物或其他指示干燥剂。置于充气干燥器内,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成粉红色。
警告:避免吸入混合物粉尘或吞咽。易引起胃功能紊乱。
7取样
按照GB/T4756、GB/T27867或SH/T0635规定的方法进行取样,不应使用铜或铜合金材质的
取样设备。取样容器为清洁、干燥的硼硅酸盐玻璃瓶、不锈钢桶或涂有环氧树脂衬里的金属桶。硅酸盐玻璃瓶宜用琥珀色的,透明瓶子应用铝箔包裹或用暗箱包装。
4 GB/T 9169—2023
8试验准备
8.1# 标准操作条件 8.1.1样品体积:600mL。 8.1.2样品预处理:样品先用放于锥形漏斗中的单层中速定性滤纸过滤,然后通过一个12mm的粗孔硼硅玻璃鼓泡器,以1.5L/min的空气流量给样品充气6min。 8.1.3系统压力:3.45MPa土0.345MPa。 8.1.4热电偶的位置:位于39mm处。 8.1.5样品系统预过滤件:孔径为0.45um的滤纸。 8.1.6加热管的温度控制:按所用仪器的说明预先设定,温度的设定值参考产品标准,如GB6537设定值为260℃。燃料破点的温度设定见附录D。 8.1.7样品流量:3.0mL/min±0.3mL/min。 8.1.8试验期间泵送样品的最小值:405mL。 8.1.9试验时间:150min±2min。 8.1.10 )冷却液流量:约39L/h,或位于冷却液表指示的绿色区域中间。 8.2 仪器准备 8.2.1标准加热器部件的清洁和安装 8.2.1.1 使用浸有三合剂的尼龙刷清洁管壳式换热器的内表面,以清除所有沉积物 8.2.1.2 使用新部件组装管壳式换热器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检查,
a) 目视检查加热管,按照B.7中的步骤,检查试验用加热管的表面缺损和平直度。此外,还应避
免在检查过程中划伤加热管肩,加热管肩部应光滑,以确保在试验流动条件下的密封性。
b) 试验过滤器和三个O型圈,检查密封圈,确保其完好无损。加热管不可重复使用。试验表
明,在正常试验条件下,镁会转移到加热管表面。用过的加热管表面上的镁会减小沉积物的附着力。
8.2.1.3 3在安装加热管时,应避免触碰加热管的中间部位。如果触碰到加热管的中间部位,应放弃此管。因为加热管表面被污染后可能会影响沉积物的形成特性。 8.2.2其他试验部件的清洁和安装
在运行后续试验之前,按顺序执行以下步骤:注:假如仪器已从之前的试验中拆卸(组装/拆卸的详细信息见附录A或相应的用户手册)。 a) 检查并清洁与试样接触的部件,并更换有缺损或可疑的密封圈; b) 安装已准备好的管壳式换热器; c) 用新元件组装预过滤器并安装; d) 检查热电偶的参考位置是否正确,然后降至标准操作位置; e) 对于230型和240型仪器确保水罐是空的
8.2.3开机 8.2.3.1 检查所有管线以确保连接牢固。 8.2.3.2 确保热电偶位于39mm处,且热电偶的校正值应在有效校准周期内。 8.2.3.3 有油滴接收器的仪器应确认油滴接收器是空的
5 GB/T9169—2023
8.2.3.4 打开电源开关。 8.2.3.5对系统进行泄漏检查。若需要紧固任何泄漏部件,应先对系统泄压。 8.2.3.6按照8.1设定各操作参数。
注:加热管温度高达350℃。试验温度以及结果判定的标准通常包含在燃料规格中。
9校准和质量控制
9.1校准 9.1.1 热电偶:首次安装时热电偶应进行校准,而后至少每6个月应校准一次(见A.2.8)。 9.1.2 压差传感器:定期或安装新传感器时对其进行标定(见A.2.7)。 9.1.3空气干燥器: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如颜色显示大量吸水应更换干燥剂(6.3)。 9.1.4计量泵:每次试验按第10章中所述检查两次流量 9.2 质量控制检查
为确认仪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选择一种或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喷气燃料,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10 试验步骤
10.1 试样的准备 10.1.1按标准试验条件对试样过滤和充气(见A.2.9)。
警告:除了高闪点喷气燃料,其他喷气燃料都是易燃的。蒸气有害(见C.5)。 注1:操作前见5.1中的警告。 注2:已知本试验结果对样品容器中的痕量污染敏感。关于推荐的容器参见ASTMD4306。
10.1.2充气时试样温度保持在15℃~32℃之间。 10.1.3 :试样充气结束到开始加热之间不能超过1h, 10.2开始试验 10.2.1 按照相应用户手册中的说明,使用各种型号仪器的试验程序。 10.2.2 如仪器可以自动运行,应保证下列条件:
a) 从充气到开始加热的时间不超过1h; b) 加热管达到设定温度,旁通阀关闭,以使试样流过试验过滤器; c) 试验开始压差稳定后,压差传感器设定为零(见A.2.6)。
10.2.3 在试验前15min内用流量计时法或油滴计数法对照标准操作条件检验试样流量(见E.5)。
注:用油滴计数时,将第1滴油滴落作为0滴,并开始计时,记录至第20滴油滴落所用时间。 10.3试验 10.3.1 在试验期间,至少每30min记录一次过滤器压力降。 10.3.2 如果过滤器压力降开始急剧上升,若需完成150min的试验,则应打开仪器的旁通阀以完成试验(见A.2.2)。有关旁路系统操作的详细信息,参阅相应的用户手册。 10.3.3试验停止前的最后15min内再次检测流量(见10.2.3) 10.4加热管温度分布图(仅230型和240型仪器)
如果需要加热管温度分布图,可按附录E中的E.4所述获取,
6
上一章:GB/T 42436-2023 M100车用甲醇燃料添加剂 下一章:HG/T 6096-2022 煤基费托合成 润滑油基础油

相关文章

GB/T 9169-2010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JFTOT法 SN/T 4937-2017 航空涡轮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 JFTOT法 NB/SH/T 0873-2013 生物柴油及其调合燃料氧化安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法 NB/SH/T 0873-2013 生物柴油及其调合燃料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加速氧化法 NB/SH/T 0921-2016 生物柴油及其调合燃料氧化安定性的测定加速法 NB/SH/T 0921-2016 生物柴油及其调合燃料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加速法 Q/SY 04439-2020 橡胶油热安定性测定法 Q/SY 1439-2011 橡胶油热安定性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