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42753-2023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通则

GB/T 42753-2023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通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7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5 14:47:48



相关搜索: 定量 荧光 评价 通则 pcr 性能 实时 性能 42753

内容简介

GB/T 42753-2023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通则 ICS71.040.10 CCS N 5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7532023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通则
General principle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zer
2023-12-01实施
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753—2023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5 要求 5.1 工作条件 5.2 外观 5.3 安全性 5.4 环境适应性 5.5 电磁兼容性 5.6 性能要求评价方法
4
6
6.1 外观检查 6.2 安全性试验 6.3 环境适应性试验 6.4 电磁兼容性试验 6.5 性能试验评价报告
7
10
附录A(资料性) 仪器升降温循环程序和样本测试孔位排布
11
A.1 升降温循环程序 A.2 温度控制性能试验的孔位排布 A.3 荧光检测性能试验的孔位排布 A.4 整机性能试验的孔位排布附录B(资料性) 荧光参比溶液的制备方法附录C(资料性) 两组数据显著差异的判断方法 C.1 两组数据显著差异的判断方法 C.2F分布分位数表· C.3t分布分位数表附录D(资料性) 报告格式示例:参考文献
1
+1
13
14 15 15 16 16 17
19 GB/T 4275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
分析测试中心)、苏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雅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宏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博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杭州晶格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研究院、麦成长(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国研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明强、杜美红、薛强、车团结、李静雯、齐小花、高运华、梁文、王升、龚大江、 汪秀军、秦荣、商晓辉、王梓、阮亮峰、邓中平、乔建勇、李景、郭彩虹、邓晨光、丁海铭、刘兴举、李博逸、 赵屹、孙丽翠、宋薇、张莹、陈尔凝。
I GB/T42753—2023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通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要求、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性能评价,包括医用临床诊断用荧光定量PCR仪和一般分
析用荧光定量PCR仪。其他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定量或定性分析靶核酸片段的装置参考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606 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T 14710 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18268.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备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8268.26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
诊断(IVD)医疗设备
GB/T34065—2017 分析仪器的安全要求 GB/T34797核酸引物探针质量技术要求 GB/T 35542 2TaqDNA聚合酶 YY064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2-101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
的专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quantitative real-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zer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通过温度变化循环程序进行靶核酸片段的体外扩增,同时对循环过程中
荧光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定量或定性分析靶核酸片段的仪器 3.2
Ct值Cycle threshold value 每个PCR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次数
3.3
恒温阶段 thermostatic process 仪器孔位平均温度达到设定值(偏差土0.5℃以内)且保持该温度的一段时间。
1 GB/T42753—2023
3.4
温度波动度temperaturefluctuation 仪器恒温阶段中,孔位的温度变化幅度。
3.5
温度均匀度temperatureuniformity 仪器恒温阶段中,各孔位之间的温度一致性。
3.6
荧光强度重复性 fluorescentrepeatability 在相同温度和荧光条件下,仪器孔位的荧光强度重复检测值的一致性。
3.7
荧光强度均匀度 fluorescent uniformity 在相同温度和荧光条件下,仪器各孔位之间的荧光强度检测值的一致性。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5要求
5.1 工作条件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以下简称仪器)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15℃~30℃。 b) 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 供电电源:符合仪器额定供电电压和频率;电源电压波动不超出土22V,交流频率的变化在
土1Hz范围内。 d)工作环境无影响仪器性能的机械振动和冲击 e) 工作环境无影响仪器性能的电磁场干扰。
5.2 2外观
仪器外观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外观平整、清洁,表面涂、镀层无明显剥落、擦伤、露底及污垢; b) 所有铭牌及标志耐久清晰,内容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c) 所有固件无松动,各种调节件灵活,功能正常; d) 零件表面无锈蚀; e) 仪器可拆部分能无障碍地拆装。
5.3 3安全性
一般分析用荧光定量PCR仪(以下简称分析仪器)分析仪器应满足GB/T34065一2017的要求,医用临床诊断用荧光定量PCR仪(以下简称医用仪器)医用仪器还应满足YY0648的要求, 2 GB/T42753—2023
5.4环境适应性
分析仪器应满足GB/T11606的要求,医用仪器还应满足GB/T14710的要求。 5.5 电磁兼容性
分析仪器应满足GB/T18268.1的要求,医用仪器还应满足GB/T18268.26的要求。 5.6 性能要求 5.6.1 温度控制性能 5.6.1.1 升温速率
在50℃~90℃范围内,平均升温速率应不小于1.5℃/s。 5.6.1.2 降温速率
在50℃~90℃范围内,平均降温速率应不小于1.5℃/s。 5.6.1.3 温度波动度
在恒温阶段,温度的波动应不超过士0.2℃。 5.6.1.4 温度示值误差
实际温度与设置温度之差应不超过土0.5℃。
5.6.1.5 5温度均匀度
在恒温阶段,加热模块不同孔位同一时刻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不大于1℃。 5.6.1.6 温度持续时间误差
温度的实际持续时间与设置时间的误差应不超过士5s。 5.6.2荧光检测性能 5.6.2.1 荧光强度重复性
每个荧光通道的单孔荧光强度重复检测,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 5.6.2.2 荧光强度均匀度
每个荧光通道的孔间荧光强度,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
5.6.2.3 荧光强度线性
荧光参比物质各浓度的荧光强度值与稀释比例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 5.6.3整机性能 5.6.3.1 不同通道荧光干扰
仪器应判定相应目标通道结果为阳性或给出Ct值,其他通道结果为阴性或未检出
3 GB/T42753—2023
5.6.3.2 仪器线性
各浓度梯度的DNA标准物质测得的Ct值与浓度对数值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应不低于0.990。 5.6.3.3DNA浓度区分度
置信水平99.9%时能有效分辨不同浓度DNA样本(浓度相差不大于2倍)的差异。 5.6.3.4 定量重复性
相同DNA样本在不同孔位测得的浓度对数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 5.6.3.5 定量示值误差
测得的DNA标准物质浓度对数值与标称浓度的对数值的相对误差应不超过土15%。 5.6.3.6 稳定性
相同DNA样本在同一仪器上多次测得的Ct值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5%。
6 评价方法
6.1 外观检查
以目视和手感进行检查。 6.2 安全性试验
分析仪器标识检查、接触电流试验、介电强度试验、保护接地电阻的试验方法按GB/T34065 2017第5章、6.2、6.3、6.4执行;医疗仪器按YY0648相应试验方法执行, 6.3 3环境适应性试验
分析仪器按GB/T11606相应试验方法执行,医疗仪器按GB/T14710相应试验方法执行。
6.4 电磁兼容性试验
分析仪器按GB/T18268.1相应试验方法执行,医疗仪器按GB/T18268.26相应试验方法执行。 6.5 性能试验 6.5.1 温度控制性能 6.5.1.1 仪器和材料
至少包括下列仪器和材料。 a) 计量标准专用测温仪:可测量温度范围0℃~120℃,分辨力0.01℃,示值误差在士0.1℃范
围内,采集频率不小于每秒一次。 b) 矿物油等导热介质。
4 GB/T42753—2023
6.5.1.2试验步骤
按仪器说明书预热,将计量标准专用测温仪的温控探头表面涂抹适量的导热介质,放入待测样本反
应孔中。测试孔位在仪器中均勾分布(包含各方向边缘和中间的孔位,孔位排布参照图A.1);当仪器少于8个孔时,应全部检测;当仪器具有8个孔至48个孔时,应检测不少于8个;当仪器具有48个孔以上时,应检测不少于12个。
开启测温仪,确认运行正常。参照仪器说明书设置并运行45℃(1min)、95℃(1min)的循环程序,3次循环;再运行45℃(1min)、72℃(1min)、95℃(1min)的循环程序,5次循环。用计量标准专用测温仪记录循环程序运行时相应的温度和时间。
当仪器温控模块为分区设置,各独立控温区域单独测试,孔位分布均按上述要求执行。
6.5.1.3升温速率的计算
在45℃(1min)、95℃(1min)循环程序的第3次循环升温过程中,计算各测试孔位每秒的温度平
均值。取最接近50℃的温度点,记为T。,取最接近90℃的温度点,记为Tb,得出T。、T,以及T。到达 T,的时间t1,按照公式(1)计算平均升温速率。
Vi=T,-T.
....(1)
I
式中: V,—平均升温速率,单位为摄氏度每秒(℃/s); T各孔位温度平均值中最接近90℃的温度点,单位为摄氏度(℃); T。一一各孔位温度平均值中最接近50℃的温度点,单位为摄氏度(℃); ti T。到达T,的时间,单位为秒(s)。
6.5.1.4 降温速率的计算
在45℃(1min)、95℃(1min)循环程序的第3次循环降温过程中,计算各测试孔位每秒的温度平均值。取最接近90℃的温度点,记为T。,取最接近50℃的温度点,记为T,得出T。、T。以及T。到达 T。的时间t2,按照公式(2)计算平均降温速率(V)。
V,= T.-T
**(2)
t2
式中: V2——平均降温速率,单位为摄氏度每秒(℃/s); T。一各孔位温度平均值中最接近90℃的温度点,单位为摄氏度(℃); T。各孔位温度平均值中最接近50℃的温度点,单位为摄氏度(℃); t2 T。到达Ta的时间,单位为秒(s)。
6.5.1.5 5温度波动度的计算
在45℃(1min)、72℃(1min)、95℃(1min)循环程序中,分别在3个温度点进人恒温阶段15s后开始计时,统计30s内同一孔位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其差值的一半为该测试孔位的温度波动度,按照公式(3)计算。
T kmax - Temin
AT=
·(3)
2
5
上一章:GB/T 42441-2023 仿生学 仿生材料、结构和构件 下一章:GB/T 42569-2023 工业互联网平台 开放应用编程接口功能要求

相关文章

GB/T 42753-2023 正式版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通则 JJF(津)04-2020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 JJF(津) 04-2020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 JJF(皖) 165-2023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 GB/T 34745-2017 猪圆环病毒2型 病毒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GB/T 19495.5-2018 转基因产品检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 GB/T 34745-2017 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GB/T 19495.5-2018 转基因产品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