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8015-2022 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规范

Q/SY 08015-2022 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0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5 17:59:37



推荐标签: 规范 隐患 生态环境 08015

内容简介

Q/SY 08015-2022 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080152022
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investigation & handling on ecological and envirommental hazards
2022—11—24发布
202302—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08015—2022
目 次
前言范围
A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 5 实施程序排查登记
2
6
6.1 制订隐惠排查工作方案 6.2 排查方式及频次 6.3 隐惠登记评估分级
7
71 评估 7.2 分级建档与报告
8
9 治理整改与跟踪监控 10验收销号附录A(资料性)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日常管理台账参考文献

- Q/SY08015—2022
前 創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辽河油田分公司,华北石化分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毅、岳留强、梁兵兵、范巍,于笑丹、陆浩然、 周健、董峰、张晓彤、林
海庆、梁林佐、于涛、丁海、冯涛、程璇、杨光福,洪叶。
S
II Q/SY080152022
生态环境隐患排香治理实施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环境隐惠排查治理的总件要求。实施程序、排查登记,评估分级,建档与报告,治理整改与跟踪监控及验收销号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生态环境隐惠的排查和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环境隐惠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 可能导致或引发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环境违法违规事件的不合规的行为。管理上的缺陷,生产工
艺和设施设备的不完善或危险状态。
注:生态环境隐惠包括突发环境事件隐惠和生态环境违法违规事件隐惠。
3.2
突发环境事件 environmental accident 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
进人大气。水体,土境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 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米取紧息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3
生态环境违法违规事件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violations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违反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规划计划、标准规范等的
有关规定和要求,受到刑事责任追究,行政处罚,或受到中央和国家各级督查、巡视、审计、专项检查通报,或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
4总体要求
4.1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应坚持全员参与、分级管理、跟踪问效、治理销号的工作原则。 4.2企业应建立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逐级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岗位员工的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强化直线管理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 4.3企业应建立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流程。管理职责,工
1 Q/SY080152022
作内容、实施程序及登记建档和信息上报等要求
5实施程序
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一般包括排查登记。评估分级、治理监控,验收销号等主要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生态环境隐惠
验收销号
排查登记
评估分级
治理监控
图1 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程序
6排查登记 6.1制订隐患排查工作方案
应制订年度生态环境隐惠排查工作方案,根据国家、地方和集团公司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结合上年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生态环境隐忠排查治理工作情况,明确本年度生态环境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及安排。生态环境隐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要方面:
a)管理上的缺陷:
1)学习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不到位: 2)各级党组织未执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党政同责落实不到位; 3)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体系、监管体系不完善,或职责不明确、履责不到位; 4)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缺失,或有关内容不符台国家 地方和集团公司现行政策法规
要求: 5)国家,地方和集团公司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计划,重大决策部署、 重点任务未部署落实或未
按期完成:
6)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年度工作计划规定的目标和指标未分解落实、未完成: 7)与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新要求对标排查不到位: 8)清洁生产制度落实不到位: 9)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及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11)排污许可制度落实不到位: 12)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不到位: 1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生态环境隐惠排查治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14)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不到位: 15)环境监测管理与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安装与运行管理不到位: 16)环境信息统计,环境保护档案与信息公开管理不到位:
2 Q/SY080152022
17重天环境隐惠治理项自,措施实施进度与效果跟踪督办不到位 18)国家、地方和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督查检查、审计审核等发现问题,以及新闻媒体曝光
问题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 19)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间题排查治理不到位 20厂生态环境保护资金,费用落实与执行不到位 21)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 22)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 23)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岗位不健全,人员数量或专业能力不足,长效机制未建立。
b)不合规的行为:
1)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 2)设计文件中未缩制环境保护赢章,未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及环境保护设施
投资概算的; 3)建设单位施工合同未涵盖环境保设施建设内容并配置相应资金的: 4)项目建设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与环评文
件、批复文件或环境保护设施设计要求发生变动,未开展环境影响分析,重大变动未重新报批环评文件的,
5)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时,建设项目即投人生产或
使用,或在环境保护设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的: 6)在法律法规禁止开发建设区域内违法违规从事开发建设活动的: 7)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单位未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在审核中弄虚作假的,或未报告或未如实
报告审核结果的, 8)未按要求取得排污许可或违反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9)未按规定编制、提交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或未如实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的; 10)超标排放污染物,或通过暗管。修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
物的: 11)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的 12)将危险废物交由无经营资质或不具备利用、处置能力单位利用,处置的,或危险废物转
移未依法取得转移批准的: 13)未按规定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或在重污染天气预普期间未按要求控制污染物排
放的: 14)未按要求建立污染源档案,未开展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 15)涉及废气排放的生产设施和治理设施未将旁路纳人管控的 16)未按要求安装环境保护设施,或擅自拆除,闲置。不正常运行环境保护设施的 17)排污单位未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监测的: 18)重点监控单位未按规定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的: 19算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或自修改自动监测设备参数,干扰自动监测设备来样和正常
运行的: 20)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未按规定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监测、风险评估、风险
管控和修复的:
21)关停,搬迁和退役生产设施未采取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措施的: 22)未按要求开展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
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未按要求备案的
3 Q/SY08015—2022
23)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未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 24)厂区、站场、装置、化学品管线卫生防护距不足的 25自转移,忙存,处置废弃放射源,含放射性同位素废液或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 26)未按要求配备环境应急物资、装备的。
g生产工艺和设施设备的不完善或危险状态
1厂生产设施设备存在故障或老化,工艺缺陷,管理不善,超负荷运行等情况的 2)设施设备未按要求实施密闭的: 3)火炬排放管控设施运行异常 4)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忙存区城或场所未按要求采取防风,防雨、防晒及防渗漏等措施 5)降噪措施,设施缺失或失效: 6)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不正常: 7)油气、污水管线磨蚀老化,穿跨越敏感区及水体管段失稳。埋地管段裸露。泄漏监控参数
异常或防护措施缺失: 8水环境风险防控潜施围堤围堰缺失或破损,阀门安装位置不当或失灵,管线破损,雨污
系统申漏、事故缓冲池容量不足等: 9)环境敏感区域采油井场、集输管线未采取必要的泄漏围挡。 导流,拦截措施: 10)埋地油品储罐防参措施缺失或失效、泄漏监测缺失或结果异常。
6.2排查方式及频次 6.2.1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方式一般包括日常排查、专项排查、综合排查、重点时段排查、事故事件类比排查,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和抽查等,应建立以日常排查和专项排查为主的环境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环境隐惠排查可与企业已有的日常管理。专项检查。监督检查。系审核等工作相结合。 6.2.2日常排查包括岗位、班组的班中巡回检查和交接班检查,车间(站队)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以及二级单位的监督检查,包括:
a)现场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邀检,及时发现并报告环境隐患:基层班组应结合
班组安全活动开展环境隐患排查。 b)车间(站队)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隐患排查, c)二级单位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环境隐患排查。
6.2.3专项排查是对涉及生态环境安全的特定区域设施设备和措施,或对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及环境敏感目标,或对某一方面环境隐患进行的专门性排查。专项排查一般由企业或二级单位组织,其频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6.2.4综合排查是指企业在汇总全年各美环境隐忠排查情况的基础上开展的环境隐惠全面排查,每年应不少手一次。 6.2.5重点时段排查是指在敏感时期,重大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前,以及季节转换或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地质地震灾害预报时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排查 6.2.6事故事件类比排查是指对同类企业发生生态环境事件后举一反三的排查。 6.2.7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是指聘请外音部专家对企业进行的综合性或专项性生态环境诊断评估。 6.2.8企业可根据自身管理流程,采取抽查的方式排查隐惠。 6.2.9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组织环境隐思排查
a国家和地方领布新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
新修订的: b)国家和地方出台新的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重点任务及工作要求的:
4
上一章:Q/SY 08017-2022 炼化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规范 下一章:Q/SY 08016-2022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环境风险(水与生态)评估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Q/SY 08805-2021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导则 DB14/T 2248-2020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规范 DB22/T 3104-2020 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 DB14/T 2165-2020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DB37/T 3146-2018 地下铁矿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37/T 4085-2020 商务楼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4008-2020 商务楼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962-2020 养老机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