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NB/T 11043-2022 页岩气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

NB/T 11043-2022 页岩气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9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6 09:51:26



推荐标签: 地质 模型 页岩 技术规范 11043

内容简介

NB/T 11043-2022 页岩气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 ICS 75.020 CCS E 14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10432022
页岩气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of shale gas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
2022—1104发布
2023—05—04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11043—2022
目 次
前言范围
I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模型 3.2模型的类型 4模型建立的特殊性内容及基本流程 4.1特殊性内容 4.2 基本流程原始资料
2
5
2
5.1井数据 5.2地震数据 5.3 压裂施工数据 5.4开发生产数据模型范围确定与网格划分
2
3
3
6
6.1 模型范围确定 6.2 网格划分 7格架地质模型建立方法 7.1页岩气藏界面构造模型建立方法 7.2 页岩储层格架体模型建立方法 7.3格架地质模型的质量控制 8基质属性地质模型建立方法 8.1 离散型属性地质模型建立方法 8.2连续型属性地质模型建立方法 9天然裂缝模型建立方法 9.1天然裂缝数据分析 9.2多尺度裂缝模型建立方法 9.3离散裂缝网络(DFN)模型建立方法 9.4裂缝物性参数模型建立方法 10人工裂缝模型建立方法 10.1人工裂缝展布形态分析
1 NB/T 11043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龙胜祥、商晓飞、李菊红、孙志宇、石学文、陈晓智、欧成华、郭伟、何希鹏、罗兵、赵勇、张永庆、张永贵、赵圣贤、张磊夫、马晓强、赵玉龙、陈亚琳、梅俊伟、乔辉、周彤。
III NB/T11043-—2022
页岩气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页岩气藏地质模型建立的基本流程,规定了各类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模型粗化方法,给出了输出形式与报告编写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在页岩气评价阶段、产能建设阶段和开发生产阶段的页岩气藏地质模型建立工作。 其他类型能源(如页岩油、煤层气)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0254页岩气资源量和储量估算规范 SY/T6744 油气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规范 SY/T7378 油气藏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模型 3.1.1
地质模型geological model 用数值定量表达在三维空间中页岩气藏内部属性变化和分布的数据体。
3.1.2
模型网格modelgrid 用以承载模型数据的一系列大小和形状接近的多边形。
3.1.3
模型粗化model scaleup 将细网格模型转变为粗网格模型的过程。
3.2模型的类型 3.2.1
格架地质模型structure-stratigrahic geological model 表征页岩气储层界面几何形态、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的地质模型。 NB/T11043—2022
3.2.2
基质属性地质模型matrixpropertygeological model 表征页岩气储层内部各种连续性分布型或离散性分布型地质属性(参数)空间变化特征的地质
模型。
注:包括但不限于沉积相(岩相)模型、矿物组成模型、有机质含量(TOC)模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
含气性模型、可压系数模型、地应力模型、压力模型。
3.2.3
裂缝地质模型fracture geological model 表征各种成因裂缝空间分布及其导流能力的地质模型。 注:包括天然裂缝模型、人工裂缝模型。
4模型建立的特殊性内容及基本流程 4.1特殊性内容
页岩气藏地质模型建立的特殊性内容包含但不限于:
内部小层地层结构模型: TOC、矿物组成、含气性、可压系数、地应力、压力等属性模型:一不同尺度天然裂缝模型:一人工裂缝模型。
4.2基本流程
采取分步建立、逐级叠加的基本流程: a)利用钻井分层数据和地震解释成果,建立页岩气藏格架地质模型: b)在格架地质模型内,依据样品分析化验数据、测井数据及其解释成果、地震资料预测成果,
建立基质属性地质模型; c)利用测井天然裂缝解释成果及地震断层、裂缝预测成果资料,结合基质应力场、脆性矿物等
属性地质模型的约束,建立天然裂缝模型; d)在脆性矿物含量地质模型和天然裂缝模型等约束下,依据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结合压裂工
艺分析建立的人工裂缝分布概念模型,建立人工裂缝模型: e)逐级融合叠加,形成页岩气藏地质模型。
5原始资料 5.1并数据
并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数据: a)井的基本信息,包括井名、井类型、井口坐标、补心高度、井口海拔、井轨迹、完井深度、
完井时间等: b)录井数据,包括分层数据、气测数据、岩屑分析数据等; c)测井数据及其解释成果数据,包括岩性、矿物含量、TOC等有机地化参数、物性参数、天然
裂缝发育参数、含气性、地应力参数等: d)岩心数据,包括岩心归位数据、岩心照片、岩心扫描数据、岩心描述、岩心钻孔取样信息等,
由岩心观测判断的岩相、岩性、古生物、成岩现象,以及岩心实验分析的岩性、矿物组成、
2 NB/T11043—2022
TOC等有机地化参数、孔隙结构、物性参数,游离气含量、吸附气含量、岩石力学性质等 e)与井轨迹相交的断层数据,包括对应的井名、断层名、深度、产状,地层重复(或缺失)等。
5.2地震数据
地震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数据: a)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数据,包括时间域或深度域断层数据、各地层界面构造数据、古地貌数据、
剖面数据等: b)地震属性预测数据,包括主要目的层岩相、岩性、矿物含量、TOC、物性参数、含气性,裂
缝发育参数、压力、地应力等预测数据。
5.3压裂施工数据
压裂施工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数据: a)压裂过程中的施工记录参数,包括压裂时间、压裂分段及相关段(簇)间距等参数、射孔参
数、液量及相关压裂液参数、加砂量及相关支撑剂参数、压裂工艺、压力检测等; b)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包括地面或井中获取的微地震事件位置数据点及其解释结果。
5.4开发生产数据
开发生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数据: a)试气测试数据,包括测试深度、测试时间、测试制度,测试产气量和产水量,井口或地层
压力; b)试井生产测试数据,包括系统试井(产能测试)、不稳定试井数据(关井压力恢复测试、压降
测试等); c)气井动态监测数据,包括气井日产气量和日产水量、累积产气量和累积产水量、返排率、井
口压力、地层压力、措施情况等。
6 模型范围确定与网格划分 6.1模型范围确定
模型范围的确定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原则和方法: a)以有利页岩气区边界为模型范围边界,如断层、保存条件有利区边界线、富有机质页岩相变
带、富有机质页岩剥蚀尖灭线等; b)以当前技术、经济极限边界为模型范围边界,如埋深等值线、资源丰度等值线、物性等值线、
开发单元等; c)根据任务和目的(如页岩气藏评价与储量核算、生产动态分析、提高采收率方案研究等),结
合资料状况,确定模型范围。
6.2网格划分 6.2.1网格类型
优先使用矩形直角坐标网格:气藏构造断层配置复杂或地层不整合接触时,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在天然裂缝发育密集地区及人工裂缝模拟时,可采用PEBI网格和用于人工裂缝模拟的有限元网格等。
3 NB/T110432022
6.2.2平面网格划分
按照SY/T7378中的网格尺寸设置的要求进行平面网格划分。 6.2.3平面网格方向
页岩气藏地质模型网格方向选取主要参照断层展布。在断层发育区依照主要断层延展方向设置平
面网格方向,一般网格方向应垂直断层方向,兼顾水平钻井的井轨迹方向。网格方向的选择应在满足 6.2.2要求的同时使模型网格总数最小。 6.2.4纵向网格划分
纵向网格划分精度应与地质认识及小层划分的精度保持一致。具体划分的网格数量与尺寸要满足垂向非均质性描述和后期模拟要求,对优质页岩等主要目标层段可增加纵向网格精度,如细化到 0.5m左右。
7格架地质模型建立方法 7.1页岩气藏界面构造模型建立方法
按照DZ/T0254的划分标准,将构造分为简单构造和复杂构造,采取不同方法: a)简单构造的格架地质模型建立应按照SY/T7378中的断层模型和层面模型相关规定执行; b)复杂构造的格架地质模型建立应根据地质认识与几何学特征,调整断层面形态,设定断层间
切割关系。
7.2页岩储层格架体模型建立方法
将地层界面格架模型和小层结构模型按照地层叠置型式叠合起来,每个小层内部按照精度的要求划分为一定数量的网格层,形成简单构造的页岩气格架地质模型。进一步与断层网络框架模型耦合,建立形成复杂构造的页岩气格架地质模型。
7.3格架地质模型的质量控制
按照SY/T7378中的规定,对建立的页岩气藏格架地质模型进行质量控制。
8基质属性地质模型建立方法 8.1离散型属性地质模型建立方法
页岩气藏离散型属性主要为岩相,其他对页岩气藏连续型属性有约束作用的离散属性也可以参考。 页岩气藏离散型属性模型的建立按照SY/T7378中的相模型建立的规定执行。
8.2连续型属性地质模型建立方法 8.2.1连续型属性类型及其模型建立特点
页岩气藏连续型属性包括但不限于TOC、矿物含量、孔隙度、含气量、可压系数、地应力参数等。在属性建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相模型、地震属性等数据进行约束。
4
上一章:NB/T 11044-2022 页岩数字岩心处理与分析技术规范 下一章:SY/T 6503-2022 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规范

相关文章

SY/T 7378-2017 油气藏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 NB/T 14001-2015 页岩气藏描述技术规范 NB/T 14026-2017 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要求 NB/T 10845-2021 页岩气分阶段地质评价技术规范 NB/T 11049-2022 页岩气 水平井地质跟踪评价技术规范 NB/T 10840-2021 页岩气水平井试气地质方案编制规范 NB/T 10839-2021 页岩气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规程 NB/T 10249-2019 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推荐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