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7Z.060 CCS A 2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120—2022 代替GB/T32120—2015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
Covering corrosi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for
steel structures
2023-07-01实施
2022-12-30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2120—2022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防腐层结构 5 防腐层材料 6 施工
Y
检验与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
7 6
附录A(规范性) 锈蚀度试验方法附录B(规范性) 水膏置换性试验方法附录C(规范性) 绝缘电阻试验方法附录D(规范性) 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10 12
GB/T 3212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2120一2015《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与GB/T32120一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删除了术语“防蚀胶泥”(见2015年版的3.4); b) 删除了防蚀胶泥(见2015年版的5.2); c) “拉伸强度”更改为"断裂强力”并更改了相应要求(见表2,2015年版的表3); d) 增加了“燃烧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见表2): e) 删除了“着火点”要求及检测方法(见2015年版的表4); f) 增加了钢结构表面处理(见6.2.1.2); g) 删除了填充防蚀胶泥(见2015年版的6.2.3); h) 更改了防蚀膏和防蚀带总厚度(见6.2.3.5,2015年版的6.2.4.5); i) 更改了防腐层总厚度(见7.3.3,2015年版的7.3.3); j) 更改了电火花检漏方法(见7.4,2015年版的7.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腐蚀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蚀国际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青
岛迪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腐蚀控制技术协会、青岛理工大学、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华电水务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中车风电有限公司、江苏帝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昊天节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河南省四海防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蒲新防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海川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沧州君睿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轩业天邦管道制造有限公司、北京碧海云智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保荣、赵霞、王静、王贵明、金祖权、李济克、陈世波、翟晓凡、张增培、王宁、 何晓宇、杨黎晖、王君栋、赖少川、王建华、赵登利、姬传领、孙从征、郑中胜、于法鑫、张国玉、下直兵、 马庆磊、李现修、赵相月、邸泰深、李延海、郑睿娜、孙保亮、谢静。
本文件于201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GB/T32120—2022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的防腐层结构、防腐层材料、施工、检验与验收、 运行维护与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大气环境中钢结构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9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 1462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GB/T 1725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28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 1865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 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 2794 胶黏剂黏度的测定单圆筒旋转黏度计法 GB/T 3820 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GB/T3923.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 6750 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8624—2012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8923.1—201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
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8923.2一200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HB5351.5熔模铸造涂料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pH计法测定酸度 HB 7736.2 复合材料预浸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面密度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 covering corrosi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一种用于钢结构表面,包含多层材料外加聚合物氧化膜的包覆防腐蚀技术。
3.2
防蚀膏 anticorrosionpaste 以植物油为主体,包含缓蚀剂、防锈剂、无机填料,经混合、加热搅拌、冷却、分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
1
GB/T32120—2022
膏/糊状无溶剂型产品。 3.3
防蚀带 anticorrosiontape 以无纺布为载体,在含有防锈剂、填料等化合物中浸渍制成的带状防蚀材料。
3.4
外防护剂 externalprotectiveagent 以丙烯酸乳液为基料,添加惰性无机填料、颜料等制成的防护材料。
4 防腐层结构
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层结构是由防蚀膏、防蚀带和外防护层组成,如图1所示。表面不平整,有接缝、孔洞等处应采用防蚀胶泥进行填充。
2
1
3
4
标引序号说明: 1 钢铁基体; 2 防蚀膏; 3 防蚀带; 4 外防护层。
图1 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层结构示意图
5 防腐层材料
5.1 防蚀膏
防蚀膏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防蚀膏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项目外观稠度/mm
要求灰色、糊状 25~45 ≥95.5 1.1±0.1
检测方法目测 GB/T 269 GB/T 1725 GB/T 6750 附录B GB/T 10125
不挥发物含量(125℃,60min)/%
密度/(g/mL) 水膏置换性
附录A中的锈蚀度等级A级附录A中的锈蚀度等级A级
耐中性盐雾性(168h,35℃)
2
GB/T32120—2022
6.2.1.2 2除锈等级应达到GB/T8923.1—2011中规定的St2级和GB/T8923.2—2008中规定的PSt2 级。钢结构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与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涂层和外来杂质。 6.2.1.3钢结构表面应干燥。 6.2.2涂抹防蚀膏 6.2.2.1 应在表面处理后6h内涂抹防蚀膏。 6.2.2.2 用毛刷、刮板等工具将防蚀膏均匀涂抹在钢结构表面,厚度不应低于250um。 6.2.3 粘贴防蚀带 6.2.3.1 应在涂抹防蚀膏后30min内粘贴防蚀带。 6.2.3.2 起始处先粘贴两层,然后采用由下至上的方式依次搭接缠绕,搭接宽度应大于防蚀带宽度的 50%,确保每处均有2层以上防蚀带覆盖。始末搭接时,搭接长度应大于或等于100mm。 6.2.3.3粘贴时,防蚀带应铺平,紧贴于钢结构表面,不应用力拉伸 6.2.3.4粘贴后,应用力按压,挤出气泡,使两层防蚀带尤其是搭接处完全粘贴在一起。 6.2.3.5粘贴完毕后,测量无胶泥填充处的防蚀膏和防蚀带总厚度,不应小于1.6mm。 6.2.4涂刷外防护剂 6.2.4.1 应在粘贴防蚀带后30min内涂刷外防护剂 6.2.4.2 外防护剂使用前应混合搅拌均匀,用毛刷或辊子均匀涂刷在防蚀带表面,表面干燥后再涂刷第二道。总用量不应小于300g/m。 6.3 3补伤及补口 6.3.1应先进行损伤部位的修补。应使用与原防腐层结构相同的材料进行修补,防蚀带补贴宽度至少应超出损伤边缘50mm。 6.3.2补口施工应按照6.2的规定进行。补口用防蚀带与原防腐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7检验与验收
7.1 表面预处理检验
预处理后的钢结构表面应进行质量检验。按照GB/T8923.1一2011和GB/T8923.2一2008进行目视评定。表面处理质量应达到6.2.1的规定。 7.2 外观
对每层防腐层都应进行100%目测检验。防蚀膏应涂抹均匀,无漏涂;防蚀带应表面平整,无气泡、 无皱褶和破损;涂刷外防护剂后的包覆件不应有气泡、龟裂、脱皮、露底等缺陷。 7.3 厚度
7.3.1防蚀膏
防蚀膏施工完毕后,应选取每块钢结构的3个不同部位进行厚度检测。每个部位测量4个点,采用湿膜测厚仪法,直接读数。厚度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查,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部分应进行修复。
4
GB/T 32120—2022
7.3.2防蚀带
防蚀带施工完毕后,应选取每块钢结构的3个平整部位进行厚度检测。采用厚度差法,先在测量点平放已知厚度不超过1mm的硬质非铁类膜,再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测试防蚀膏和防蚀带的总厚度。判定方法同7.3.1。 7.3.3防腐层总厚度
外防护剂涂刷干燥后,测试与7.3.2中防蚀带相同部位的防腐层总厚度,不应低于1.6mm。 7.4 电火花检漏
对防腐层进行全线电火花检漏。检漏时,探头移动速度不大于0.3m/s,检漏电压为5kV。发现漏点应及时修补,直到防腐层不漏电为止。
7.5 验收需要提供的文件
文件主要包括: a) 防腐层材料的质量检测报告及出厂合格证; b) 修补记录; c) 峻工图纸; d) 安装记录; e) 施工过程质检记录; f) 峻工验收报告。 运行维护与管理
8
8.1 防腐层投入使用后,避免碰撞和使用明火。 8.2防腐层整体结构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巡检,查看表面是否完好等。 8.3 3应建立防腐层档案管理制度。施工资料、检查记录、事故记录、维修记录、年度总结等应归档,并由专人管理,直至被防护钢结构设施服役结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