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0310-2022 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测定的试验方法

GB/T 30310-2022 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测定的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11:24:32



推荐标签: 方法 试验 纱线 测定 线绳 30310

内容简介

GB/T 30310-2022 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测定的试验方法 ICS 83.140.99 CCS G 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10—2022 代替GB/T30310—2013
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测定的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of determination of dip pickup on dipped yarns and cords
2023-07-01实施
2022-12-30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031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0310一2013《化学纤维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测定的试验方法》,与GB/T30310- 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13年版的第1章);一更改了溶解法试验原理,增加了快速试验法试验原理(见第4章,2013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硫酸溶液和过甲酸溶液的配制要求、丙酮溶液的要求(见5.3.4、5.3.5、5.3.6);更改了试验环境(见6.22013年版的5.2);更改了恒重中相邻两次称重的质量损失限值(见6.4,2013年版的5.4);增加了浸胶人造丝帘线、纱线和线绳的试验方法(见7.3);增加了浸胶芳纶帘线、纱线和线绳的试验方法(见7.4);增加了浸胶芳纶/锦纶66复合帘线的试验方法(见7.5);增加了快速试验方法(见7.6);一更改了试验结果的修约精度(见8.1,2013年版的第7章);一增加了芳纶试样、芳纶/锦纶66试样及快速试验的计算公式(见8.2、8.3、8.4);试验报告中增加了“快速试验结果”的要求(见第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浸胶骨架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3)
-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金华市亚轮化纤有限公司、安徽华烨特种材料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青岛晟科材料有限公司、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青岛科大新橡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项俊、周业昌、刘莉、沈梅、孙立水、李荣勋、诸葛乐科、诸葛捍樟。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年首次发布为GB/T30310—2013;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GB/T30310—2022
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测定的
试验方法
警告: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宜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由锦纶6、锦纶66、涤纶、人造丝、芳纶等纤维制造的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测
定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锦纶6、锦纶66、涤纶、人造丝、芳纶等纤维制造的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的
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41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9995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GB/T 32110 浸胶骨架材料术语及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GB/T321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试验原理
4.1 溶解法
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的附胶是由帘线、纱线和线绳经浸胶处理后形成的,利用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试样的纤维或附胶在加人适当的溶剂后会完全溶解的原理,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出附胶质量和纤维质量,附胶质量与试样纤维的质量之比即为附胶量,以百分数表示。 4.2 2快速试验法
同一卷白坏帘布(线)或同一筒白坏纱线、线绳浸胶前后的恒重质量之差与浸胶前白坏帘布(线)或白坏纱线、线绳恒重质量之比,即为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的附胶量,以百分数表示。
1 GB/T30310—2022
5 仪器、工具和试剂
5.1 仪器 5.1.1 恒温烘箱,精度:土3℃。 5.1.2 分析天平,精度:0.1mg。 5.2 工具 5.2.1 玻璃称量瓶。 5.2.2 G2砂芯漏斗。 5.2.3 磁力搅拌器。 5.2.4 真空泵、抽滤瓶。 5.2.5 烧杯、蒸发皿、剪刀。 5.3试剂 5.3.1 甲酸(HCOOH):化学纯 5.3.2 二氯甲烷(CHzCl,):化学纯 5.3.3 三氯乙酸(CCl,COOH):化学纯。 5.3.4质量分数为71%的硫酸溶液:向260mL蒸馏水中慢慢加人420mL密度为1.84g/cm"的浓硫酸,配比成质量分数接近71%的硫酸溶液。 5.3.5质量分数为7%的过甲酸溶液:向250mL质量分数为98%的甲酸中慢慢加人47.7mL的30% 的过氧化氢,即配即用。 5.3.6丙酮(C;H。O):化学纯。 5.4 试验用水
试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的规定
试验通则
6
6.1 取样及试样的制备 6.1.1取样
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取样时,应去除3m~5m表面层,然后从中截取试验样品。对卷装的帘子布取样时,去除3m~5m表面层后,从距离布边至少200mm处剪取帘子布,然后从剪取的帘子布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取帘线作为试验样品。 6.1.2试样的制备及数量
将截取的试验样品剪成小段制成试样,芳纶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试样长度约为10mm,其他试样长度约为1mm。每次试验应制备试样2份,每份质量为2g~3g。 6.2 2试验环境
试验环境应符合GB/T2941规定的标准实验室条件。
2 GB/T 30310—2022
6.3试验次数
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的测定应使用平行试验法对两份试样进行试验。 6.4恒重 6.4.1含有试样的称量瓶的恒重:每间隔30min从烘箱内取出称量瓶,盖紧瓶盖后立即放人干燥器内,待温度降至室温后称重,直至相邻两次称重的质量损失小于0.3mg为止。 6.4.2G2砂芯漏斗和含有固体残渣G2砂芯漏斗的恒重:每间隔30min从烘箱内取出砂芯漏斗,立即放人干燥器内,待温度降至室温后称重,直至相邻两次称重的质量损失小于0.3mg为止。
7试验程序
7.1浸胶锦纶6和锦纶66帘线、纱线和线绳 7.1.1将烘箱温度稳定在(105±3)℃的范围。 7.1.2取约2g试样置入称量瓶中,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降温后,对含有试样的称量瓶称重并记录。 7.1.3将试样转移至500mL的烧杯中,立即对称量瓶称重并记录;含有试样的称量瓶质量和称量瓶质量之差为试样的恒重质量(m。)。 7.1.4在含有试样的烧杯中,加人磁性搅拌棒,注入甲酸约150mL,使试样在烧杯中溶解;然后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待试样内的纤维完全溶解后,停止搅拌;取出磁性搅拌棒,用少量的甲酸冲洗搅拌棒 7.1.5将G2砂芯漏斗放入温度为(105土3)℃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降温后,称取其质量并记录。 7.1.6将烧杯内的混合液倒入已经恒重的G2砂芯漏斗内,开动抽滤器或真空泵过滤掉溶液,G2砂芯漏斗内剩余的固体物为浸胶膜残渣;用50mL的甲酸冲洗烧杯并倒入砂芯漏斗内抽滤,重复3次;最后用水冲洗至中性为止。 7.1.7将抽滤掉溶液的G2砂芯漏斗放人温度为(105士3)℃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降温后,称取其质量并记录;该质量与G2砂芯漏斗的恒重质量之差为浸胶膜残渣的恒重质量(mor)。 7.1.8初步计算平行试验两份试样附胶量的试验结果,当相对偏差大于10%时,应重新试验 7.1.9计算两份平行试样附胶量的算术平均值,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7.2浸胶涤纶帘线、纱线和线绳 7.2.1将烘箱温度稳定在(105±3)℃。 7.2.2将300g三氯乙酸溶解在1000mL的二氯甲烷中,配制成涤纶纤维溶解溶液。 7.2.3取约2g试样置入称量瓶中,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降温后,对含有试样的称量瓶称重并记录。 7.2.4将试样转移至500mL烧杯中,立即对称量瓶称重并记录;含有试样的称量瓶质量和称量瓶质量之差为试样的恒重质量(m。)。 7.2.5在含有试样的烧杯中,加人磁性搅拌棒,注入溶解溶液约150mL,盖上蒸发皿;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待试样内的涤纶纤维完全溶解后,停止搅拌;取出磁性搅拌棒,用少量的二氯甲烷冲洗搅拌棒。 7.2.6将G2砂芯漏斗放人温度为(105土3)℃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降温后,称其质量并记录。 7.2.7将烧杯内的混合液倒入已经恒重的G2砂芯漏斗内,开动抽滤器或真空泵过滤掉溶液,G2砂芯漏斗内剩余的固体物为浸胶膜残渣,用25mL的二氯甲烷冲洗烧杯并倒人G2砂芯漏斗内抽滤,重复
5 GB/T30310—2022
3次。 7.2.8将抽滤掉溶液的G2砂芯漏斗放人温度为(105士3)℃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降温后,称其质量并记录;该质量与G2砂芯漏斗的恒重质量之差为浸胶膜残渣的恒重质量(mar)。 7.2.9初步计算平行试验两份试样附胶量的试验结果,当相对偏差大于10%时,应重新试验。 7.2.10计算两份平行试样附胶量的算术平均值,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7.3浸胶人造丝帘线、纱线和线绳 7.3.1将烘箱温度稳定在(105土3)℃。 7.3.2取约3g试样置人称量瓶中,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降温后,对含有试样的称量瓶称重并记录。 7.3.3将试样转移至250mL的烧杯中,立即对称量瓶称重并记录;含有试样的称量瓶质量和称量瓶质量之差为试样的恒重质量(m。)。 7.3.4在烧杯中慢慢加入约150mL被加热到30℃左右的硫酸溶液,边加入边搅拌。直至纤维完全溶解,停止搅拌。取出磁性搅拌棒,用少量的硫酸溶液冲洗搅拌棒。 7.3.5将G2砂芯漏斗放人温度为(105士3)℃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降温后,称其质量并记录。 7.3.6将烧杯内的混合液倒人已经恒重的G2砂芯漏斗内过滤。再以每次25mL蒸馏水清洗烧杯内残留物并倒人G2砂芯漏斗过滤,直至冲洗至用甲基红试纸检测不呈酸性。漏斗内剩余的是浸胶膜残渣。 7.3.7将抽滤掉溶液的G2砂芯漏斗放人(105土3)℃烘箱内烘干至质量恒定。然后在干燥器里冷却后称其质量并记录,该质量与G2砂芯漏斗的恒重质量之差为浸胶膜残渣的恒重质量(mar)。 7.3.8初步计算平行试验两份试样附胶量的试验结果,当相对偏差大于10%时,应重新试验。 7.3.9计算两份平行试样附胶量的算术平均值,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7.4 浸胶芳纶帘线、纱线和线绳 7.4.1 取约2g试样放人称量瓶。 7.4.2将称量瓶置人(105土3)℃的烘箱内干燥至质量恒重 7.4.3将G2砂芯漏斗放人温度为(105土3)℃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降温后,称其质量并记录。 7.4.4将试样放人250mL的烧杯中,慢慢地将100mL的过甲酸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盖置人45℃的水浴槽中2h,让试样的浸胶层溶解。 7.4.5滤除溶液,再加人溶剂浸没试样,振荡1min;再滤除溶液,加入丙酮浸没试样,振荡1min,滤除丙酮,反复数次使用丙酮清洗试样。然后将丙酮清洗过的试样慢慢转移至砂芯漏斗过滤。 7.4.6将滤有纤维的砂芯漏斗放人(105士3)℃的烘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其质量并记录。该质量与G2砂芯漏斗的恒重质量之差为芳纶纤维的恒重质量(m:)。 7.4.7初步计算平行试验两份试样附胶量的试验结果,当相对偏差大于10%时,应重新试验。 7.4.8计算两份平行试样附胶量的算术平均值,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7.5 浸胶芳纶/锦纶66复合帘线 7.5.1 取约2g试样,按照7.1给出的方法进行试验,记录试样的恒重质量(m。)。通过试验得到溶掉锦纶66纤维后的帘线试样的质量,经计算得出溶解掉的锦纶66纤维的恒重质量(m,)。 7.5.2使用溶掉锦纶66纤维后的帘线试样,按照7.4给出的方法得到芳纶纤维的恒重质量(m)。 7.5.3初步计算平行试验两份试样附胶量的试验结果,当相对偏差大于10%时,应重新试验。 7.5.4计算两份平行试样附胶量的算术平均值,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4 GB/T30310—2022
7.6快速试验 7.6.1从投人生产的同一批次白坏帘布、纱线、线绳中,任意抽取一卷或一筒作为试样。也可抽取一定长度的白坏帘布、纱线、线绳作为试样。 7.6.2按GB/T9995给出的规则测定试样的含水率并计算出该试样的含水量,然后称取并记录试样的质量。该质量与含水量之差即为试样的恒重质量(m)。 7.6.3待试样浸胶后,称取并记录白坏试样所对应的浸胶成品的质量,按GB/T9995给出的规则测定该浸胶试样的含水率并计算出该试样的含水量,浸胶试样的质量与含水量之差即为试样的恒重质量 (m2)。 7.6.4计算试样的附胶量
注1:恒重质量m1、m2不包括轴或筒的质量。 注2:快速试验用于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制造过程中,不局限于纤维的品种。
8试验结果
8.1浸胶锦纶6、锦纶66、涤纶、人造丝试样的附胶量试验结果按公式(1)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按GB/T 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2位。
mor m。-mor
DPU=
X100%
...( 1 )
式中: DPU 试样的附胶量;
浸胶膜残渣恒重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的恒重质量,单位为克(g)。
mor mo
8.2浸胶芳纶试样的附胶量试验结果按公式(2)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2位。
DPU= m。-mf X100%
.(2)
m
式中: DPU 试样的附胶量;
试样的恒重质量,单位为克(g);纤维的恒重质量,单位为克(g)。
mo m (
8.3浸胶芳纶/锦纶66试样的附胶量试验结果按公式(3)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2位。
DPU= m。-m-mf X100%
·(3)
m+m
式中: DPU 试样的附胶量;
试样的恒重质量,单位为克(g);锦纶纤维的恒重质量,单位为克(g);芳纶纤维的恒重质量,单位为克(g)。
mo m n m
8.4快速试验中附胶量的试验结果按公式(4)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给出的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_mzml×100%
DPU=
(4)
m1
5 GB/T30310—2022
式中: DPU 试样的附胶量;
白坏试样浸胶后的恒重质量,单位为千克(kg);白坏试样的恒重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2 m1 注:生产制造企业快速试验结果不作为仲裁依据。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a) 本文件名称及编号; b) 试样的名称及规格; c) 试验环境; d) 试验结果; e) 试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f) 试验日期; g) 快速试验结果。
6
上一章:GB/T 13575.1-2022 清晰版 普通和窄V带传动 第1部分:基准宽度制 下一章:GB/T 41958-2022 浸胶帆布 导热性能试验方法

相关文章

GB/T 30310-2022 清晰版 浸胶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测定的试验方法 GB/T 30310-2013 化学纤维帘线、纱线和线绳附胶量测定的试验方法 GB/T 32108-2015 浸胶线绳、纱线和帘线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 GB/T 30311-2013 浸胶芳纶纱线、线绳和帘线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 GB/T 33338-2016 浸胶纱线、线绳和帘线捻度试验方法 GB/T 30312-2013 浸胶纱线、线绳和帘线热收缩试验方法 GB/T 36798-2018 浸胶线绳、帘线、纱线直径和定长度重量试验方法 GB/T 39639-2020 浸胶帘线、线绳动态粘合性能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