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T/T 819-2023 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JT/T 819-2023 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1-03 08:52:54



相关搜索: 混凝土 jt 819 水泥 公路工程 机制

内容简介

JT/T 819-2023 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ICS 93.080.20 CCS P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8192023 代替JT/T819—2011
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Highway engineeringManufactured sand for cement concrete
2023-01-19发布
2023-04-1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布 JT/T 819—2023
目 次
前言
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2
3
4 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
5
6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8 标志、运输和储存附录A(规范性) 机制砂母材磨光值试验方法附录B(规范性) 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
1
Y
12
1 JT/T81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JT/T819—2011《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与JT/T819—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更改了机制砂、亚甲蓝值的定义(见3.1、3.3,2011年版的3.1、3.3); —增加了片状颗粒的术语和定义(见3.5);一更改了I类机制砂的分类,细化了I类机制砂的分类要求(见4.1,2011年版的4.1); -增加了对机制砂母材的环保和安全要求(见5.1.1); -更改了机制砂母材范围,增加了卵石和碎石压碎指标要求(见5.1.2,2011年版的5.1.1);
-
更改了机制砂母材的碱-集料反应活性的要求(见5.1.3,2011年版的5.1.2);更改了机制砂空隙率、吸水率、颗粒级配和石粉含量等相关指标值(见5.2.1、5.2.4、5.2.5和 5.2.6,2011年版的5.2、5.4、5.5和5.6); -增加了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的要求(见5.2.2); -更改了机制砂出厂检验项目(见7.2,2011年版的7.3.1);一增加了机制砂母材磨光值和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见附录A、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产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海建筑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厦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宏信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武汶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河南中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尚传、乔东华、李连生、何涛、万桂军、孔德胜、黄斌、王稷良、王少鹏、李北星、 刘龙龙、何飞、李响、夏京亮、贺亮、廉向东、杨黔、刘春舵、李增荣、蔡宣炎、李固华、沈卫国、刘志华、 荣国城、蒋正武、赵长龙、卢瑜、黄永亮、苏爱斌、付刚、左新黛、白冰、白伟、王来永、何哲、吕竟铭。
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1年首次发布为JT/T819—2011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JT/T819—2023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机制砂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 14685 5建设用卵石、碎石 JT/T 763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制砂 manufactured sand 以合格母材为原料,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颗粒整形、筛分和除粉等工艺制成的粒径在4.75mm
以下的岩石颗粒。 3.2
石粉含量 microfines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
3.3
亚甲蓝值 methylenebluevalue 用于判定机制砂颗粒吸附性能的指标,用不大于2.36mm粒级颗粒所消耗的亚甲蓝质量表示,也
称MB值。 3.4
轻物质lightweightmaterial 机制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3.5
片状颗粒 flakyparticle 粒径1.18mm以上的机制砂颗粒中,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平均粒径0.45倍的
颗粒。
1 JT/T 819—2023
4分类与规格 4.1分类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以下简称“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可分为I类、Ⅱ类、Ⅲ类。I类机制砂根据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分为I,类和I,类。 4.2规格
机制砂按细度模数可分为粗砂、中砂两种规格,分别为: a)粗砂:细度模数3.9~3.1; b)中砂:细度模数3.0~2.3。
5技术要求
5.1母材 5.1.1机制砂母材不应对人体、生物、环境及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放射性应满足GB6566对建筑主体材料的要求。 5.1.2机制砂宜采用洁净岩石、卵石或碎石生产。岩石抗压强度以及卵石和碎石压碎指标应满足表1 的要求。
表1机制砂母材的岩石抗压强度及卵石和碎石压碎指标要求
序号 1 2 3 5.1.3 机制砂母材的碱-集料反应活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I类 ≥80 ≤10 ≤12
Ⅱ类 ≥60 ≤20 ≤14
类别岩石抗压强度/MPa 碎石压碎指标/% 卵石压碎指标/%
Ⅲ类 ≥30 ≤30 ≤16
a) I类机制砂母材不应具有碱-集料反应活性; b) Ⅱ类、Ⅲ类机制砂母材不应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当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快速碱-硅酸
反应试验的膨胀率应不大于0.3%,且水泥混凝土采取有效的抑制碱-集料反应措施后,方可使用。
5.1.4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使用的机制砂,应检验母材的集料磨光值,其值应满足表2的要求;机制砂母材不应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岩石。
表2机制砂母材磨光值技术要求
I类 ≥38.0
Ⅱ类 ≥35.0
Ⅲ类 ≥30.0
指 标机制砂母材的磨光值
5.2机制砂
5.2.1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2
上一章:T/CHTS 10052-2021 公路景观设计指南 下一章:T/CCTAS 37-2022 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混凝土结构 表层渗透防护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JT/T 819-2011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DB37/T 1392-2009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机制砂技术标准 DB36/T 1986-2024 公路工程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质量管理指南 DBJT45/T 022-2020 公路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指南 DBJT 45/T 022-2020 公路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指南 DB36/T 1153-2019 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用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 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对水泥胶砂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JT/T 524-2019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