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 140. 50 CCS H 46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 4937—2021
汽车安全带卷簧用热轧钢带
Hot rolled steel strip for retractor spring of vehicle safety-belts
2021-12-02 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 493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新余钢铁股份有限
公司、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中学、路峰、李倩、刘涛、袁鹏举、张维旭、喻建林、孙建卫、赵新华。
YB/T4937—2021
汽车安全带卷簧用热轧钢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安全带卷簧用热轧钢带的分类与代号、牌号表示方法、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制造汽车安全带卷簧冷轧精密钢带用厚度不大于6mm热轧钢带(以下简称钢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 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3.5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114 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223.1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223.23 钢铁及合金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分光光度法 GB/T223.59 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64 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223.67 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 次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69 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GB/T 224 4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228.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29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247 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2975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1056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11261 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情气熔融-红外线吸收法 GB/T17505 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GB/T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20123 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GB/T20125 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YB/T081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
1
YB/T4937—2021
33 分类与代号
3.1 按厚度精度分
a) 普通厚度精度 PT.A; b) 较高厚度精度 PT. B。
3.2按表面状态分
a) 热轧表面S SR; b) 酸洗表面S SA.
4牌号表示方法
钢的牌号由代表碳素钢“碳”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T”、钢的主要化学成分要求、“卷簧”的英文单词 “retractor”的缩写“RC”三个部分组成。
示例:T85RC。其中: T碳素钢“碳”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85一—钢的主要化学成分要求中碳含量平均值为0.85%; RC——“retractor"的缩写“RC”。
5订货内容
5.1 按本文件订货的合同应包含下列技术内容:
a)产品名称; b) 本文件编号; c) 牌号; d) 尺寸规格; e) 厚度精度(PT.A或PT.B); f) 表面状态(SR或SA); g) 重量; h) 交货状态(热轧或其他); i) 其他特殊要求。
5.2若合同未指明厚度精度、表面状态等信息,则按普通厚度精度、热轧表面状态交货。
6尺寸、外形、重量
6.1厚度及允许偏差 6.1.14 钢带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6.1.2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供应表1规定厚度尺寸规格以外的钢带。 6.1.3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在表1规定的公差不变时,可适当调整钢带的上下偏差。 2
YB/T4937—2021
表1 1钢带厚度及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厚度允许偏差
普通厚度精度 PT.A
较高厚度精度PT.Ba
公称厚度
公称宽度
公称宽度
>350~600 ±0. 11 ±0.13 ±0.14 ±0.15 ±0.17 ±0.19 ±0.21
350 ±0.12 ±0.14 ±0.15 ±0.16 ±0.18 ±0.19 ±0. 20
>350 ±0.14 ±0.16 ±0.16 ±0.18 ±0.21 ±0. 23 ±0.25
≤350 ±0.10 ±0.12 ±0. 13 ±0. 14 ±0.16 ±0.17 ±0.18
≤1.5 >1.5~2.0 >2. 0~2. 5 >2. 5~3. 0 >3.0~4.0 >4.0~5.0 >5.0~6.0 需方要求按较高厚度精度供货时,需在合同中注明。
6. 2 宽度及允许偏差 6. 2. 1 钢带以轧制边交货,宽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6. 2. 2 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在表2规定的公差不变时,可适当调整钢带的上下偏差
表2 钢带宽度及允许偏差 >200~300
单位为毫米 >450~600 +13. 0
公称宽度宽度允许偏差
≤200 +3. 50 0
>300~350 +5. 00
>350~450 +10. 0
+4. 00 0
0
0
0
6.3 横向厚度差
在钢带同一截面的中间与两边部分测量三点厚度,其最大差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横向厚度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宽度 ≤150 >150~200 >200~350 >350~450 >450~600
横向厚度差,不大于
0.10 0. 12 0. 13 0.16 0. 17
6. 4 纵向厚度差
钢带沿轧制方向同一直线任意测量三点,其最大差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3
YB/T 4937—2021
表4纵向厚度差
单位为毫米
纵向厚度差,不大于
公称厚度 ≤4.0 >4. 0
0. 17 0. 20
6.5外形 6.5.1 钢带应成卷交货。 6.5.2钢卷的一面塔形高度应不超过50mm。 6.5.3钢带的镰刀弯每米应不大于4mm。 6.6重量
钢带按实际重量交货。 6.7其他
宽度大于600mm的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709的规定。
7 技术要求
7.1 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7.1.1 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牌号及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牌号
c 0.75~0.85 0.80~0.90 0.80~0.90
P ≤0.025 ≤0.025 ≤0.025
s ≤0.015 ≤0.015 ≤0.015
Si ≤0.35 ≤0.35 ≤0.35
Mn ≤0.40 ≤0.50 0.50~0.70
T80RC T85RC T85MnRC
7.1.2 钢中残余元素Ni、Cr、Cu,其含量分别不大于0.25%、0.25%、0.20%。 7.1.3 钢带(或坏)中氧含量应不大于0.0020%,供方若能保证,可不做分析 7.1.4 根据需方需求,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供应其他牌号及化学成分的钢带。 7.1.5 钢带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GB/T222的规定。 7.2冶炼方法
钢应采用转炉或电炉冶炼,并应经炉外精炼。除非需方有要求,一般由供方选择。
7.3交货状态
钢带以热轧或酸洗状态交货。根据需方需求,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供应其他交货状态的钢带。
4
YB/T4937—2021
7.4晶粒度
钢带的奥氏体晶粒度应为7级或更细。
7.5脱碳层
钢带应进行表面脱碳层检验,单面及双面总脱碳层深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脱碳层单面总脱碳层深度/mm 不大于实际厚度的2.0% 不大于实际厚度的1.5%
双面总脱碳层深度/mm 不大于实际厚度的3.0% 不大于实际厚度的2.5%
公称厚度/mm
≤3.2 >3. 2
7.6非金属夹杂物
钢带应进行非金属夹杂物检验,结果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非金属夹杂物
c
B
D
A
DS
细系 ≤1.5 A、B、C、D类夹杂物中的细系与DS夹杂物级别之和不大于5.0级
粗系 ≤1. 0 ≤1. 5 ≤1.0 ≤1. 0 ≤0.5 ≤1. 0 ≤0.5 ≤1.5
细系
粗系
细系
粗系
细系
粗系
7.7 特殊要求
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可对钢带的拉伸性能、布氏硬度、冲击性能等进行检验,其具体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7.8表面质量 7.8.1钢带不应有目视可见分层,表面不应有裂纹、气泡、折叠、夹杂、结疤和压入氧化铁皮等对使用有害的缺陷。 7.8.2钢带允许有不妨碍检查表面缺陷的薄层氧化铁皮或铁锈及凹凸度不大于钢带厚度公差之半的麻点、凹面、划痕及其他局部缺欠,且应保证钢带允许的最小厚度。 7.8.3钢带边缘不应有缺口、边部裂纹,允许有实际深度不大于宽度公差之半的其他边部缺欠,且应保证钢带允许的最小宽度。 7.8.4钢带表面局部缺陷允许清理,清理处应平滑无棱角,并应保证钢带允许的最小厚度和宽度。 7.8.5在钢带连续生产过程中,局部表面缺陷不易发现并去除,因此允许带缺陷交货,但有缺陷部分不应超过每卷钢带总长度的5%。
8试验方法
8.1钢的化学成分试验一般按GB/T4336、GB/T11261、GB/T20123、GB/T20125或其他通用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但仲裁时应按GB/T223.5、GB/T223.11、GB/T223.19、GB/T223.23、GB/T223.59、 GB/T223.64、GB/T223.67、GB/T223.69的规定进行。 8.2每批钢带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和试样方法应符合表8的规定。
5
YB/T4937—2021
表8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部位及试验方法检验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取样数量 1个/炉 1个/炉 1个/批 1个/批 3个/批 1个/批 1个/批 1个/批逐卷逐卷
取样部位 GB/T 20066 任一钢带(坏) GB/T 2975
试验方法见9.1 GB/T 11261 GB/T 228. 1 GB/T 231. 1 GB/T 229 GB/T 6394
化学成分(熔炼分析)
氧含量拉伸硬度冲击晶粒度脱碳层
GB/T 2975 任一卷钢带任一卷钢带任一卷钢带
GB/T224(金相法)
GB/T 10561 目视或适当量具适宜的量具
非金属夹杂物表面质量尺寸、外形
8.3 测量钢带厚度、纵向厚度差时,测量点距钢带侧边距离不小于10mm。 8.4测量钢带的镰刀弯时,将直尺紧靠钢带的凹侧边,测量直尺到凹侧边的最大距离。 8.5钢带的宽度、厚度、纵向厚度差、横向厚度差、镰刀弯及表面质量检查部位距钢带两端距离应以保证测量的精确性为准,两端不考核范围应符合表9的规定。仲裁试验时,测量部位应在两端不考核长度之外。
表9钢带两端不考核范围
公称宽度不考核范围
≤350mm 两端总长度不超过14m
>350 mm
L(m)=90/公称厚度(mm),但两端最大总长度不超过20m
9检验规则
9.1 钢带出厂的检查和验收由供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 9.2钢带应按批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轧制制度、同一交货状态的钢带组成。 9.3钢带的复验与判定规则应符合GB/T17505的规定。
10数值修约
数值修约应符合YB/T081的规定。
11 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钢带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T247的规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