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29-2012 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Q/SY 29-2012 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3.9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10:03:37



相关搜索: 保护 阴极 29 技术规范 区域性

内容简介

Q/SY 29-2012 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29---2012
代替Q/SY29.1—2007,Q/SY29.2--2007,Q/SY29.3—2007
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regional cathodic protection
2012—07—03发布
2012-09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29—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般规定保护准则设计 6. 1 设计要求 6.2 设计前的资料收集 6.3 设计与计算 6. 4 辅助阳极的设计 6.5 电源设备 6.6 牺牲阳极设计 6.7 检测系统 6.8 设计调整施工及验收
4
LO
5
7
7.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7. 2 深井阳极地床的安装 7. 3 浅埋分布式阳极地床的安装 7. 4 线性阳极地床的施工 7.5 防爆接线箱的安装 7. 6 电源设备、电缆及汇流点的安装 7. 7 储罐锌接地极的安装 7. 8 参比电极/极化探头及测试桩的安装 7. 9 牺牲阳极的安装· 7.10 绝缘法兰、接头和连接器的安装 7. 11 绝缘处理 7. 12 试运行及调试 7. 13 工程的验收 1.14 安全运行管理 8. 1 管理要求 8. 2 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测量 8.3 电源设备的运行管理
.
10
10
10
10
10
1 1
12
12
12 13 13 13 1
阳极地床的管理
8.4 Q/SY29--2012 8.5牺牲阳极系统的测量及运行管理 8.6运行资料的管理….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区域性阴极保护参数测试记录表格附录B(资料性附录) 区域性阴极保护牺性阳极测试记录表格
14 14 15
16
.
1 Q/SY2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Q/SY29.1--2007《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规范第1部分:区域性阴极保护设计》、 Q/SY29.2-2007《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规范第2部分:区域性阴极保护施工及验收》、Q/SY 29.3一2007《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规范第3部分:区域性阴极保护运行管理》。本标准与Q/SY 29.1--2007,Q/SY29.2-2007和Q/SY29.3--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保护准则”内容引用了GB/T21448—2008及SY/T0088--2006的内容,以与新的标准保持一致(见5.1和5.2); -删除了“钢质储罐的防雷防静电接地”的内容(见Q/SY29.1--2007的6.2);增加了“选择辅助阳极地床形式的一般原则”(见6.4.1);增加了“线性阳极的设计要求”(见6.4.10); -修改了施工及验收章节有关深井阳极地床的安装内容(见7.2,Q/SY29.2一-2007的第5 章);增加了“线性阳极地床的施工”的内容(见7.4);运行管理章节将“消除IR降后的保护电位应保持在-850mV~1250mV之间(相对CU/ CUSO.电极)”修改为“保护电位应保持在-850mV(CSE)~-1200mV(CSE)之间,如有锌接地极,被保护对象通电点电位宜负于锌合金的开路电位。”(见8.1.9.Q/SY 29.3—2007的4.2); -增加了区域性阴极保护牺牲阳极保护参数测试记录表格(见附录B)。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玲莉、陈洪源、薛致远、黄留群、李英义、刘志刚、张俊义、王富才、张志川。
本标准代替了Q/SY29.1-—2007,Q/SY29.2—2007和Q/SY29.3—2007。 Q/SY29.1200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Y29.1—2002。 Q/SY29.2--200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Y 29.2-2002。 Q/SY293—200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Y29.3—2002。 Q/SY 29—-2012
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性阴极保护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管道场、站、库内的区域性阴极保护。其他埋地金属结构的区域性阴极
保护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246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 GB/T 21447 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 GB/T21448--2008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SY/T0047原油处理容器内部阴极保护系统技术规范 SY/T 0086 阴极保护管道的电绝缘标准 SY/T 0088 钢质储罐罐底外壁阴极保护技术标准 SY/T 0096 强制电流深阳极地床技术规范 SY/T 5919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管理规程 Q/SY 1302 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电源设备应用技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K
区域性阴极保护regionalcathodicprotection 对油气管道场、站、库内的埋地钢质管道及设备实施的阴极保护。
3. 2
线性阳极linearanode 一种线状的辅助阳极材料。常用的线性阳极有导电聚合物、混合金属氧化物(MMO)阳极等。
4一般规定
4.1新建油气管道场、站、库内的埋地钢质管道及设备阴极保护系统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阴极保护系统投运时间不宜超过埋地后6个月。对于已建工程,宜增设区域性阴极保护系统。 4.2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应与电力接地系统的设计相协调,实施区域性阴极保护的站场及储罐其接地体不应采用比钢电位序更正的材料,
1 Q/SY 29—2012
4.3站内管道穿越不宜采用金属套管。 4.4新建储罐底板下中心位置宜埋设长效参比电极。 4.5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与施工单位一起进行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设计调整,使系统内所有测点均达到第5章的要求。 4.6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队伍进行。 4.7所有施工都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如有变动.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更改通知单。 4.8施工过程中应由监理单位全程监督,每一道工序都应如实记录:经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检测合格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9区域性阴极保护系统宜按照SY/T5919的要求与相关的干线保护系统统一组织管理,并配备专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器具。
4.10 阴极保护岗位的人员上岗前应参加技术培训,熟悉本岗位技术与操作。 4.11 阴极保护参数测试应按GB/T21246的要求执行。 5保护准则 5.1区域性阴极保护准则可采用以下一项或多项作为判据:
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应为-850mV(CSE)~-1200mV(CSE)
a)
b)对耐蚀合金钢,如马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等,极限保护电位则要旅指实二电位来
确定:最小保护电位可比-850mV(CSE)稍正,但在-650mV~--=-!=电二范内. 管道处于高pH值SCC的敏感区,应予注意:在土壤透气性差的环境中,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应为-950mV(CSE)或更
d)在土壤电阻率为1002·m~10002·m的环境中的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宜负于--5ml
(CSE;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2·m的环境中的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宜负于-5ml (CSE)。
注:本标准中的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即为管道一地界面极化电位。 5.2当5.1准则难以达到时.可采用阴极极化或去极化电位差大于100mV的判据
注:在高温条件下、SRB的十壤中、存在杂散电流十扰及异种金属材料接触的管道中不能采用100mV极化准则
6设计
6.1设计要求 6.1.1区域性阴极保护系统中各保护回路宜设电流调控设施单一回路输出电压不宜超过50V。
6.1.2 被保护设施应具备电连续性,对于非焊接连接的钢管接头应采用焊接电缆跨接。 6.1.3实施区域性阴极保护应具备的电绝缘条件:
a) 埋地钢质管道及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防腐层,架空的金属支撑墩(架)与管道之间应有电
绝缘。 b)在限定保护范围边界处应设置绝缘接头或绝缘法兰,绝缘接头或绝缘法兰的设计应符合
SY/T0086的要求;对于已建设施实施区域性阴极保护不做强制性要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因此造成的电流漏失并适当增加系统容量。
c)对于含电解质的管道,应在法兰受保护侧管道一定距离增加内涂层保护或采用一定长度的绝
缘短管
6.1.4区域性阴极保护系统宜以最小保护电流保护埋地全展设施免遭腐蚀,主要措施如下: 2 Q/SY 29-2012
被保护构筑物采用高标准的防腐层。
a)
b) 采用低输出量的多路保护系统。 c) 严格控制电流输出和被保护对象的电位。
6.1.5设计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a) 白蚁等环境因素对电缆的破坏。 b) 碱性条件对锌等材料的侵蚀。 c) 异种金属可能导致的电偶腐蚀。
6. 1.6 区域性阴极保护系统投人运行后:外部金属结构对地电位较其自然电位应正向偏移小于 100mV;对邻近阴极保护系统的保护范围和末端保护电位不产生不良影响。 6.2设计前的资料收集 6. 2.1 设计应收集的基础资料包括:
a) 保护区域平面布置图。 b) 保护对象的种类、数量、建造日期、腐蚀历史/现状、整改大修历史及相关图纸、资料。 c) 保护对象之间的电连续性、保护对象与外围金属结构的电绝缘。 d) 拟保护埋地管道的防腐层类型/级别、技术现状。 e) 拟保护储罐的容量、储存介质/工作温度、储存介质进出罐频次、罐底沉积水高度 f) 拟保护储罐避雷防静电接地型式、材质及数量。 g) 保护区内机、泵、炉等设备接地型式、材质及数量。 h) 保护区外围金属结构的类型、数量。 i) 现有邻近阴极保护系统的布局及其运行参数。 j) 可能存在的其他电干扰源。 k) 危险区边界。 1) 保护区地层结构、不同地层深度的土壤类型及土壤电阻率。 m) 保护区地下水位、冰冻线深度、基岩深度。 n) 保护区内管道一地、储罐一地自然电位 o) 可供选择的供电电源。 p) 保护电流需求、杂散电流干扰及其他相关测试数据。
6.2.2设计时,应保存和记录如下内容:
a) 绝缘装置、测试装置的设计及位置。 b) 土壤电阻率、结构一地电位等的测试结果、测试地点和方法。 ) 为进行阴极保护设计而进行的其他测试详情。 d) 测试日期、测试人姓名。
6.3 设计与计算
6.3. 1 保护方式选择
6. 3. 1. 1 强制电流是阴极保护的主要方式:对于强制电流方式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a) 有可靠的电源。 b) 合理地选择辅助阳极地床的位置及埋设方式, c) 符合防爆安全规定。
采用多组阳极地床时,控制点的选择应有利于电流分布,单组辅助阳极地床的工作电流不宜过大;在地面形成的跨步电压应小于或等于5V/m
d)
3
上一章:Q/SY 58-2015 专用润滑油基础油 下一章:Q/SY 196-2013 用于天然气贸易计量的流量计选型指南

相关文章

Q/SY 05029-2018 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Q/SY 06805-2019 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电源设备应用技术 Q/SY 1302-2010 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电源设备应用技术 Q/SY 06018.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3部分:阴极保护 Q/SY 06314.2-2016 油气储运工程防腐绝热设计规范 第2部分:储罐防腐及阴极保护 Q/SY 06314.1-2016 油气储运工程防腐绝热设计规范 第1部分:管道防腐层及阴极保护 站场区域阴极保护技术参数优选 GB/T 35508-2017 场站内区域性阴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