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060 P 72 备案号:J3021-2022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 3099—2021 代替SH3099—2000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水质标准
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SH/T3099—202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III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规定 5 给水水质. 5.1原水 5.2 生活给水及生产给水 5.3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 5.4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 5.5 海水直流冷却水 5.6 海水循环冷却水 5.7 再生水排水水质
2
-
4
4
.
6 6
6
10 10 14 15
水质检测分析. 本标准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
7
SH/T3099—2021
Contents
Foreword 1 Scope 2Normativereferences 3Termsanddefinitions
I
General requirements
4
5.Qualityrequirementsforwater supply 5.1 Raw water: 5.2 Production water and drinking water 5.3Indirect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5.4Indirect closed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5.5 Once through coolingseawater 5.6 Recirculating cooling seawater: 5.7 Reclaimed water 6. Qualityrequirements forwaterdrainage
10 10 14 15
Water analysis-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Add:Explanation of article:
7
II
SH/T3099—2021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2012)11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6章。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水质规定、给水水质指标、冷却水水质指标、再生水水质指标及排水水
质指标等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章节; 2.增加了再生水用于循环水补水时的水质要求: 3.增加了闭式循环水系统的水质要求; 4.增加了海水用于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的水质要求; 5.增加了水质检测分析方法; 6.补充了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指标; 7.调整了装置或单元特殊污水的部分水质指标; 8.取消了清净废水的水质指标。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环保给排水设计技术
中心站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日常管理单位和主编单位。
本标准日常管理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环保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21号邮政编码:100101 电话:010-84876985 传真:010-84878857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21号邮政编码:100101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田鹏飞 季凌 吴文革 李本高 高 伟 窦鹏斐 郭 方王锐
周寰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李家强 韩建华 王 新 邹 智 熊鹏儒 王修梅 朱小燕 陈鑫
许馨文 崔海云 滕宗礼 陈守河 吴丽光 胡 金 张跃
本标准1991年首次发布,2000年第1次修订,本次为第2次修订。
III
SH/T3099—2021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水质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给水排水水质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等石油化工工程的给水和排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750.4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GB/T 575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GB/T 5750.7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 GB/T 5750.1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法消毒剂指标 GB/T 5750.1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GB/T 69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的测定 GB/T 6909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硬度的测定 GB/T 6911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硫酸盐的测定 GB/T 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 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84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7485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7489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T 7494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T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 11896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GB/T 1190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1903 水质 色度的测定 GB/T11904 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6 水质 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GB 11911 水质 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2151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浊度的测定 GB 13195 水质 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T 14415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固体物质的测定
1
SH/T3099—2021
GB/T14419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碱度的测定 GB/T 14643.5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法第5部分: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MPN法 GB/T14643.6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法第6部分:铁细菌的测定MPN法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5451 工业循环冷却水总碱及酚碱度的测定 GB/T 15452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钙、镁离子的测定EDTA滴定法 GB/T15453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GB/T 15456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高锰酸钾法 GB/T15505 水质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6489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1663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T20780 工业循环冷却水碳酸盐碱度的测定 GB/T33584.1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云第1部分:钙、镁离子的测定 GB/T33584.3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3部分:氯化物的测定 GB/T33584.4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4部分:硫酸盐的测定 GB/T50050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CJ94个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CJ/T 51 城镇污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 HG/T 2160 冷却水动态模拟试验方法 HG/T42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异养菌菌数测定·平皿计数法 HJ/T 84 水质 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HJ/T 97 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 195 水质 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 198 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 200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 345 水质 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 HJ 347.1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 HJ 347.2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HJ 484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HJ 488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01 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502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溴化容量法 HJ 503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 505 水质 五日生化需要量(BODs)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HJ 506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HJ 537 水质 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 HJ 585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HJ 586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597 水质 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36 水质 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2
SH/T3099—2021
HJ670 。水质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HJ 828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 1
生产给水productionwater 由水源或净水场供给的,直接用于生产过程的水。
3. 2
生活给水drinkingwater 由水源或净水场供给的,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
3. 3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indirectopen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 作为冷却介质循环使用、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水。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indirectclosed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 作为冷却介质循环使用、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不与大气接触的水。
3.4
3.5
海水直流冷却水once-throughcoolingseawater 作为冷却介质一次使用后直接排放的海水。
3.6
海水循环冷却水 Krecirculatingcoolingseawater 作为冷却介质循环使用的海水。
3.7
再生水reclaimedwater 污、废水经处理后,水质达到一定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的水。
3.8
工艺废水 processwastewater 生产过程中与物料直接接触后,从各生产设备排出的废水。
3. 9
稳定指数 stabilityindex 2倍水的饱和pH值与水的实际pH值的差值。以此判定水的腐蚀或结垢倾向。
4一般规定
4.0.1给水水质应满足生产、生活及职业卫生需要。 4.0.2排水水质应分级、分类控制,其水质应符合后续污水处理或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4.0.3执行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等的要求。
3
SH/T3099—2021
给水水质
5
5.1原水 5.1.1 地面水取水水源的原水水质应不低于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V类水域的水质。 5.1.2 地下水取水水源的原水水质不宜低于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V类水质。 5.1.3应急供水水源水质不宜低于常用水源水质,或采取应急处理后水厂处理工艺可适应的水质。 5.2 生活给水及生产给水 5.2.1 生活给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5. 2. 2 直饮水水质应符合CJ94《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的规定。 5.2.3 生产给水的主要水质指标宜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 生产给水主要水质指标
允许值 6.5~8.5 <3 <175 <0.3
单位
序号 1 2 3 4
项目 pH 浊度
-
NTU mg/L mg/L
Ca2+(以CaCO;计)
Fe2+
5. 3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 5.3.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应根据补充水水质及换热设备的结构形式、材质、工况条件、 污垢热阻值、腐蚀速率、被换热介质性质并结合水处理药剂配方等因素综合确定,宜符合表5.3.1的规定。
表5.3.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
允许值 ≤20.0 ≤10.0 6.8~9.5 ≤1100
单位
要求或使用条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
序号
项目
NTU 换热设备为板式、翅片管式、螺旋
浊度
1
板式
pH值(25℃)
2
稳定指数RSI≥3.3 传热面水侧壁温大于70℃
钙硬度+全碱度(以CaCO;计)
mg/L
3
钙硬度小于200
≤2.0 ≤0.1 ≤1000
总Fe Cu2+
mg/L mg/L
4 5
水走管程:碳钢、不锈钢换热设备
水走壳程:不锈钢换热设备传热面水侧壁温小于或等于70℃
mg/ L
CI
6
≤700
冷却水出水温度小于4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