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7.140 CCS A 5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283.1—2022/ISO12913-1:2014
声学 声景观
第1部分:定义和概念性框架
Acoustics-Soundscape-Part 1: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
(ISO12913-1:2014,IDT)
2022-10-01实施
2022-03-0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283.1—2022/ISO12913-1:2014
目 次
前言引言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
声景观的概念性框架 4.1 概述 4.2 场境 4.3 声源 4.4 声环境 4.5 听觉感受 4.6 对听觉感受的理解 4.7 响应 4.8 效果参考文献
4
..
GB/T41283.1--2022/ISO12913-1:201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41283《声学声景观》的第1部分。GB/T4128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定义和概念性框架。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12913-1:2014《声学 声景观第1部分:定义和概念性框架》。 本文件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浙江科技
学院、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声学分公司、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克安、翟国庆、毛东兴、俞悟周、谢辉、李晓东、杨军、吕亚东、李争光、罗钦平、 祝文英、蒋伟康。
Ⅲ
GB/T41283.1—2022/ISO12913-1:2014
引 言
声景观研究的历史悠久[1~5。由于声景观研究在不同地区及不同学科间存在差异,对其定义和目标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因此,“声景观”这一术语的使用有其特殊性和模糊性[6]。
本文件的目的在于对“声景观”的定义取得广泛共识,从而为对声景观感兴趣的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交流提供基础。
“景观{”和“声景观”的概念有相似性,两者都是基于人的感知。本文件认为声景观是一种与物理现象有关的感知概念。本文件将感知概念(声景观)与物理现象(声环境)区别开来,认为声景观存在于人对声环境的感知中。
声景观相关内容较多,按照不同方面拟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
第1部分:定义和概念性框架。目的在于给出“声景观”的定义和内涵。 第2部分:数据收集和报告要求。目的在于规定声景观研究、调查和应用中数据收集和报告的要求及支持信息。 第3部分:数据分析。目的在于给出对第2部分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指南。 一第4部分:设计和改造。目的在于给出声景观设计和改造的指南。
-
N
GB/T41283.1—2022/ISO12913-1:2014
声学 声景观
第1部分:定义和概念性框架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声景观的定义及概念性框架,解释了与声景观研究中的测量、报告以及声景观规划、 设计和管理等有关的各种因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声源soundsources 自然界或人为产生的声音。 注:见参考文献[6]。
3.2
声环境acousticenvironment 所有声源产生的经环境改变后到达接收点处的声音。 注:声环境可以是实际的或模拟的、室外的或室内的、经历过的或记忆中的。
3.3
声景观 soundscape 声景某场境下个人或群体所感知、体验或理解的声环境。
4声景观的概念性框架
4.1概述
图1描述了感知、体验以及理解声环境的过程,它强调了7个基础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场境;(2)声源;(3)声环境;(4)听觉感受;(5)对听觉感受的理解;(6)响应;(7)效果[6.8~10)
1
GB/T41283.1—2022/ISO12913-1:2014
声源
场境
听觉感受
声环境
响应
对听觉感受的理解
文效果
图1声景观的感知形成要素
注:图1说明声景观是人对声环境的感知、体验或理解。然而,实际应用中会倾向于强调对声源和声环境的管理或
改变。与本文件相一致,其本质是通过人对声环境的感知来测量、评估或评价声景观。
4.2场境
场境包括时间和空间中人、活动以及地点之间的相互关系[6,10,11,它可能通过听觉感受、对听觉感受的理解以及对声环境的响应来影响声景观。例如:
a) 除了声环境,可能影响听觉感受的因素还包括气象条件(随季节改变)、听力障碍和助听器的
使用; b)可能影响对听觉感受理解的因素包括对声源和发声者的态度、个人经历和期望(包括文化背
景、身处某地的目的或理由),以及其他感官因素,如视觉印象和气味; c) 可能影响声环境响应的因素包括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光线强弱及天气,还包括情绪、处于此种
环境下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个人对声音感知的调节能力,以及个人和他人的活动。
4.3声源
声景观源于声源(如道路交通、鸟鸣、说话、脚步声等)及其时空分布。 4.4.声环境
如3.2定义,声环境是所有声源产生的经环境改变后到达接收点处的声音。环境的改变包括气象条件、吸收、衍射、混响和反射等对声传播的影响[11~13]。 4.5听觉感受
听觉感受是始于听觉刺激到达耳朵受体时的一种神经加工功能。这是检测和表达声环境的第一阶
段。听觉感受受掩蔽、频谱、时域模式和声源空间分布的影响(见心理声学文献[14,15])。 4.6对听觉感受的理解
听觉感受的理解是指通过无意识和有意识地处理听觉信号产生有用信息,从而有可能获得对声环境的认知和理解。特定场境下,对声环境的认知代表着对声环境的一种体验。
注:无意识地进行听觉感受的一个例子是在睡眠期间如何进行声音的处理。 4.7响应
响应包括短期反应、情绪和行为,它可以改变场境。
2
GB/T 41283.1—2022/ISO 12913-1:2014
示例:甲某坐在某城市公园的喷泉旁,可能会有喜悦和放松的情绪反应,因为喷泉掩蔽了周边的道路交通噪声,因此甲某
可能选择停留更长的时间;乙某在公园散步时经过喷泉可能会有烦恼的情绪反应,并会选择立即离开,
4.8效果
效果是由声环境促成的一种整体的、长期的结果。它包括态度、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访问者或用户的体验(如活动、行为和心理状态)、健康状况、幸福感、生活品质以及社会代价的降低,
示例: 4.7示例中的甲某可能会决定下周末或“经常”来这个公园,乙某则可能决定不会再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