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020 E 20 备案号:57680—2017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7296—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
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Recommendc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shore oil and gas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operations
2017一05一01实施
2016-12-05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7296—2016
目 次
前言
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体要求污染预防
4.
废物管理
5
5.1 管理计划 5.2 隔离 5.3 处置生态保护
2
6
6.1 通道与运输 6.2 营地建设与工区施工 6.3 作业 6.4 撤出与地表恢复
SY/T7296—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1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仁油工业环境保排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有汕集州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敏、梁林佑、刘瑾、袁波、丁毅、徐双庆、范巍、万晓苑、刘安琪、喻干
张旭、未文婧。
I
SY/T 7296--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和污染预防、废物管理、生态保护等的推荐作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的地震勘探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期的用文件,仅注H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本文件。
GB5085.15085.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18599一股厂业固体废物览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HI/T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I607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固体废物鉴别导则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第11号国家色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
3总体要求
地囊勘探作业应全面考虑作业过程对周围环境的能响,制定并实施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重点内容包括:
调查工区内是否存在自然保扩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扩
区、居住区、文化教育区域等环境敏感区。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作业应优先采取避让或进行地震采集方法论证,制定、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作业方案。
一根据地震勘探作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按照避免、减缓、恢复治理的优先顺序制定与实施生态
保护计划。 全面分析地震勘探作业过程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与振动的产生环节,基于减量化循环与回用、处理、处置的优先顺序制定与实施废物管理计划,采取噪声与振动减缓措施
4污染预防
4.1激发震源应优先选用可控震源。炸药震源宜选用绿色环保型炸药并控制空炮率。 4.2测量放线作业宜限制测线宽度,测量图上宜标注环境保护目标。作业过程中优先避让环境保护目标或采取保护措施。 4.3根据工区地理位置分布和工区测线布设预先制定合适的行车计划,合理调度与利用车辆,减少车辆在工区内的行驶次数。
SY/T7296—2016
4.4加强柴油机、钻机等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4.5开下爆破宜采取以下环境保扩措施:
选择合适的装药量和井深,避免形成弹坑。 封堵地下水并避免将炸药暴露在降水环境中。 爆破前在炮眼上部和深炮眼上铺设砂垫层,降低噪声水平。采用炮眼法应选择合适的装药量和炮眼深度,并正确回填或堵塞炮眼,降低噪级。 在住宅、学校、医院等对噪声敏感建筑物,水源地、养角塘(池)。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其他对噪声和振动有特殊要求的重要设施(包括地下设施)等附近放炮时,宜采取减少炸药量、增人安全距离等防护措施。 并下爆破结束后应检查是否爆炸完全并回收现场残留物。残留炸药宜回收用于下一个炮孔或放回收集器中:同时控制散落于炮孔周围的炸药量,并全部回收散落炸药。
4.6化学品的选用和燃油的储存宜符合下列规定:
选用环境与健康性能优良的化学品。野外测量时,测量标志宜使用低毒、低污染材料代替有静、高污染的油漆:并下爆破选用乳化炸药类环保型炸约。 在燃汕储存区设置防渗围堰,开经常检查是否存在油料泄漏,若有泄漏点应立即实施封堵措施。
5废物管理 5.1管理计划
按照科关规定与标准鉴别废物类型,编制废物清单,评估废物处举方案,制定和实施废物管理计划。并对废物管理计划及时进行市核并子以政进 5.2隔离 5.2.1应分类、分区存放物探作业产生的工业废物与生活废物。并做好记录。 5.2.2JV按照GB5085.15085.7、HJ/T298、《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等区分·般1业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并分类储存。 5.3处置 5.3.1营地附近应设置统一垃圾存放点。工区垃圾应带回营地垃圾存放点,且分类存放,并按照相关监管规准进行处理。 5.3.2按照GB18599和HJ607,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处置般工业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 5.3.31x应设置燃料或汕料泄漏处置区,吸油材料和泄漏清理设备宜靠近油料储存区或处置区。 5.3.4作业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如使用后的废油漆桶、废油漆刷、废炸药等)应按相关监管规定送至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置场所。 5.3.5作业结束后拆除所有建筑设施,清除建筑材料;移除地震线路上的所有临时勘探标志,包括柱、电缆、旗杆等:对完成的测线及时清理,回收测线上废炮线及其他废弃物品,且将上述废物移交给专业废物回收公司或再利用。
6生态保护 6.1通道与运输 6.1.1运输车辆与人员进入和离开工区宜利用已有通道及其他基础设施。工区内的车辆宜按照同一车 2
SY/T7296—2016
辙路线行驶,减少开辟新路线。 6.1.2新建道路宜减少其建造长度和宽度,并避免其对自然排水路径、沟渠、河流或泄洪道等产生影响。 6.2营地建设与工区施工 6.2.1营地选址宜远离野生动物栖息与活动区。 6.2.2营地建设应优先考虑租赁及使用可提供营地服务的已有建筑和生活设施,尽量减少新征用地。 6.2.3营地建设与工区施作业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植被的清理宜保护高大树木与生长缓慢的植物及其他重要珍稀植物。地面清理宜优先采用人工方式,避免使用除草剂,慎用推土机、铲车等重型机械。地面清理后宜保存表层土壤和植物根芽,以用于作业结束后的土地恢复。 6.2.4营地照明应限制在最低程度。在野生动物敏感区域,宜采用低位、向上的散射照明 6.2.5野外施工宜避开濒危物种区、重要野生动植物与水生生物保护区、动物迁徙路径以及大片然植被地段。 6.2.6在声环境敏感区宜避免夜间施门并尽量采用人工作业,并对噪声与振动较人的设备进行减震降噪处理。 6.2.7对被施1破坏的沟渠。河堤、出埋等宜及时进行修整。 6.3作业 6.3.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线路,尽量避野生动物栖息的敏感区域及敏感时问段,避免阻隔野生动物的迁崔路线。 6.3.2在卓原、斤陵、戈壁和沙漠等生态脆弱区进行地物探,宜优先选择可控震源作业车。 6.3.3测线开辟时,在测量图上对重要生态保护日标进行标注并予以说明;在符合布线作业要求的前提下宜限制测线宽度,并优先采用手「布线:测线穿越大面积树林或植被,宜将测线进行适当偏移或改变施工方法,不宜清除测线上的珍稀植被及砍伐树本。 6.3.4钻井作业时,搬迁钻井与其他相关设备应防止破坏地表植被与砍伐树木:尽量减少井场地面积,井场半径般不宜超过5m 6.3.5地震采集作业应选用低能量震源。使用震源车宜避免对松软土地的过度压实。采集作业理置检波器时,宜将其置于未生长植物的十壤中,避免破坏植被。 6.4撤出与地表恢复 6.4.1制定并实施地表恢复计划。 6.4.2物探队撤离后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包括废弃开辟的道路,填实、压平水坑,隔离营地和地震线路的通道。对临时占地于适当时节使用当地物种恢复植被等。 6.4.3清理堆积土并恢复工区内所有自然排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