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788-2020 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

SY/T 6788-2020 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1 15:30:34



相关搜索: 环境保护 技术 方法 油田 6788 评价 水溶性 化学剂

内容简介

SY/T 6788-2020 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 ICS75-010 E 20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788—2020 代替SY/T6788—2010
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
Evaluation proced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water-soluble oilfield chemicals
2020一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7882020
目 次
I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4.1 样品采集 4.2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生物毒性评价方法
-

5
5.1 仪器和设备 5.2 试剂和材料 5.3 样品制备 5.4样品测定 5.5 结果计算与表示 5.6检测报告 6生物降解性评价方法 6.1 化学需氧量COD(CODcr)的评价方法 6.2 生化需氧量BOD(BODs)的评价方法 6.3生物降解性评价方法 6.4 检测报告重金属评价方法 7.1 仪器和设备 7.2 试剂和材料 7.3 样品制备 7.4 样品测定 7.5 结果计算与表示 7.6 检测报告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广
6
6
7
10 10
10 10
8
9 原始记录 10 检测报告· 10.1 检测报告内容 10.2 检测报告格式
11
11 SY/T 6788—202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相关系数r显著水平p检验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保技术检测报告附录C(资料性附录) 微波消解升温/消解程序
.· 12 · 13
###14
西通酒西面
1I SY/T 6788—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788一2010《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增加了警告内容;修改了规范性弓I用文件,增加了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5555.1《固体废物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21191《原子荧光光谱仪》、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39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505《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s)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94《水质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HJI749《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I750《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I766《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781《固体废物22 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786《固体废物铅、锌和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87《固体废物铅和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828《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删除了GB7466一1987《水质总铬的测定》、GB/T74681987《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一1987《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85一1987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11914一19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见第2章,2010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水溶性油田化学剂和灰化的术语和定义(见3.1和3.2)修改了仪器和设备的技术条件及量程、精度要求(见5.1和7.1,2010年版的5.1.1和7.1.1);修改了试剂和材料的技术要求(见5.2和7.2,2010年版的5.1.2和7.1.2):修改了半致死有效浓度ECs0值的计算方法(见5.5.2和5.5.3,2010年版的5.3.1和5.3.2);修改了生物降解性评价方法(见第6章,2010年版的第6章);
-
一增加了微波消解方法及微波消解升温/消解程序,增加了水浴消解方法(见7.3.2、7.3.3
附录C):一增加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见7.4.4、7.4.5);一增加了重金属评价方法结果计算与表示(见7.5):一增加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要求(见第8章)。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环境保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环
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巨峰、晏欣、许德刚、杜卫东、李秀珍、李斌莲、冉照宽、董智鹤、翟小娟、 李煜婷、唐丹、顾涛、常亮、龙姿、王晨、郑凯元。
III SY/T 6788—2020
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
警告:实验中使用的硝酸、盐酸、硫酸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硫酸汞、丙烯基硫脲属于有毒化合物,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溶液配制及试样的制备过程须在通风橱内进行,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使用的水溶性油田化学剂中生物毒性、生物降解性和重金属含量三项环境保护技术的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使用的水溶性油田化学剂在生产、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对生物毒性、生物降解性和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5555.1固体废物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21191J 原子荧光光谱仪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 86 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HJ/T399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 505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s)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 694 水质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HJ 749 固体废物 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750 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766 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781 固体废物 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HJ 786 固体废物 铅、锌和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787 固体废物 铅和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828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SY/T6787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SY/T678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SY/T 6788-2020
3.1
水溶性油田化学剂water-soluble oilfield chemicals 可水溶或水分散的,用于石油勘探、钻井、采油(气)、集输等工艺过程中所用的各类化学剂。
3.2
灰化 ashing 利用高温灼烧分解水溶性油田化学剂样品中有机物的过程和方法。
4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4.1样品采集 4.1.1样品采集
固态水溶性油田化学剂按GB/T6678、GB/T6679和HJ/T20的规定执行;液态水溶性油田化学剂按GB/T6678、GB/T6680和HJ/T20的规定执行。 4.1.2样品标识
所有采集样品容器上应贴标识,标明样品名称、样品采集时间、样品采集地点、样品采集方式、 样品采集数量、样品采集人员、生产者或使用者等。 4.2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按产品规定的运输和保存要求进行。
5生物毒性评价方法 5.1 仪器和设备 5.1.1 生物发光光度计:配置2mL或5mL测试管,发光量倍率可调(×0.5~×2)。 5.1.2 高速搅拌器:3000r/min~12000r/min。 5.1.3 测试管:2mL或5mL。 5.1.4 可调微量移液器:2μL~20μL。 5.1.5 定量加液瓶。 5.1.6 pH计,精度为0.1pH单位。 5.1.7 分析天平:精度为0.0001g。 5.2 2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电阻率不小于18MQ·cm (25℃)的去离子水、新制备的一级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5.2.1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Tsspp.)冻干粉(以下简称“冻干粉”):安瓶包装,每瓶0.5g,2℃~5℃保存,有效保存期为6个月。当按5.3.3的步骤将冻干粉复苏后,在生物发光光度计上测出的初始发光量应大于600mV(允许将发光倍率调至“X2”),否则应更换冻干粉。 5.2.2氯化钠(NaCI)。 5.2.3氢氧化钠(NaOH)。 2 SY/T 6788—2020
5.2.4盐酸:p(HCI)=1.19g/mL。 5.2.5氯化钠溶液:W(NaCI)=3%
称取氯化钠(5.2.2)3.0g,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00mL。 5.2.6氯化钠溶液:w(NaCI)=2.5%。
称取氯化钠(5.2.2)2.5g,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00mL,2℃~5℃保存。 5.2.7氢氧化钠溶液:c(NaOH)=1mol/L。
称取4.0g氢氧化钠(5.2.3),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00mL,放人塑料试剂瓶中保存。 5.2.8盐酸溶液:c(HCI)=lmol/L。
用移液管移取8.3mL盐酸(5.2.4)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00mL,混匀放人玻璃试剂瓶中保存。 5.3样品制备 5.3.1环境条件
实验室应干净、无污染。室温控制在20℃~25℃,同一批样品在测定过程中要求温度波动不超过土1℃。所有测试器皿及试剂、溶液测前1h均置于控温的实验室内。 5.3.2水溶性油田化学剂样品液的制备
水溶性油田化学剂样品液的制备如下: a)实验液的配制:将固态或液态的水溶性油田化学剂,按产品规定的最大使用浓度,用水配制
成实验液。 b)样品液的配制:按体积比取1份油田化学剂实验液加人9份3%氯化钠溶液(5.2.5),在
11000r/min土300r/min转速下搅拌30min,静置60min后取中层溶液,将此样品液的浓度定为 10°mg/L。
c)样品液探测试验:测定过程中依据测定结果调整样品液浓度,取b)中样品液2mL装人样品
管,并设一支CK管,按5.4所述测定相对发光度,相对发光度低于50%乃至零,则再依次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样品液(10°mg/L、10*mg/L、、10mg/L、1mg/L),直至测定样品液的稀释浓度以接近相对发光度50%时为宜。
5.3.3冻干粉菌剂复苏
从2℃~5℃冰箱中取出含有0.5g冻干粉的安瓶和2.5%氯化钠溶液(5.2.6)。用注射器将 0.5mL冷的2.5%氯化钠溶液(5.2.6)注人已开口的冻干粉安瓶充分混合,然后将冻干粉安颜瓶置于有冰块的保温瓶中。2min后,冻干粉菌剂即复苏发光,为复苏菌液,备用。 5.3.4仪器的预热和调零
接通生物发光光度计电源,预热15min,调零,备用。 5.3.5检验冻干粉质量
取2mL测试管1支,加2mL3%氯化钠溶液(5.2.5),加10uL复苏菌液(5.3.3),盖上瓶塞,用手颠倒5次以达均匀。拔去瓶塞。将该测试管放人生物发光光度计测试舱内测试,若发光量立即显示600mV以上(允许将发光倍率调至“X2”),此瓶冻干粉可用于测试,否则更换冻干粉。
3 SY/T 6788—2020
5.4样品测定 5.4.1测试管的排列
于测试管架上按下列顺序排列测试管:前排放置样品测试管(以下简称“样品管”),后排放置对照测试管(以下简称“CK管”)。同一浓度的样品重复测定3次。 5.4.2加氯化钠溶液
用定量加液瓶给每个CK管加2mL3%氯化钠溶液(5.2.5) 5.4.3加样品液
测定前用氢氧化钠溶液(5.2.7)和盐酸溶液(5.2.8)调节样品液的pH值,至经pH计测试结果为6.5~8.5。用2mL移液管给每个样品管加2mL样品液。 5.4.4加复苏菌液
在复苏菌液稳定(约0.5h)后,在测试管架上从左到右,按样品管一CK管一样品管一CK管.·. 的顺序排列测试管,用可调微量移液器准确吸取10L复苏菌液,逐一加人各管,盖上瓶塞,用手颠倒5次,拔出瓶塞,放回原位。每管在加复苏菌液的同时须精确计时到秒,即样品液与发光菌反应起始时间。15min后,记作各管反应终止时间。 5.4.5测试与记录
当样品管和CK管内的液体与复苏菌液反应15min后,按各管原来加复苏菌液的先后顺序,立即将测试管放人仪器测试舱,并读取记录仪器显示的各自发光量,以毫伏(mV)表示。
5.4.6有色样品测定干扰的校正
有色样品测定干扰的校正如下: a)拿掉仪器样品舱上的黑色塑料管口 b)取一2mL测试管,加2mL2.5%氯化钠溶液(5.2.6),将该管放进一装有少量2.5%氯化钠溶
液(5.2.6)的5mL测试管内,要使外管和内管的溶液液面平齐。此管作为CK管。 c)另取一2mL测试管,加2mL2.5%氯化钠溶液(5.2.6),放人另一装有少量有色待测样品液
的5mL测试管内,要使外管的样品液与内管的溶液液面平齐。此管作为CK。管。 d)于CK和CK。两管的内管中同时加复苏菌液10μuL,立刻记录到秒,等反应满15min,迅速放
人仪器测试舱,测定两支带有内管的5mL测试管的发光量。分别记下发光量L(CK.管)和 L2(CK管)。
e)按公式(1)计算因颜色引起的发光量校正值△L。
△ L=L,-L2
.(1)
f)按5.4所述常规步骤测试带色样品管及其CK管(5.4.2)的发光量,所有CK管测得的发光量
均需减去校正值△L后才能作为CK发光量Eck
4
上一章:SY/T 6915.4-2020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偏心工作筒流量控制系统 第4部分:偏心工作筒及相关设备操作规程 下一章:SY/T 6773-2020 海上结构热机械控轧(TMCP)钢板规范

相关文章

SY/T 6788-2010 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 SY/T 6787-2010 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SY/T 7329-2016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 SY/T 579-2020 油田用絮凝剂评价方法 SY/T 5796-2020 油田用絮凝剂评价方法 SY/T 5754-2016 油田酸化互溶剂性能评价方法 SY/T 5925-2012 油田注水化学示踪剂的选择方法 SY/T 5796-2020 油田用絮凝剂评价方法 高清晰正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