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7.220.20 CCS N 22
CIS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
T/CIS17005—2021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
Evaluation method for software reliability of smart electricity meters
2021-11-01 发布
2022-01-01实施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制定,其著作权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所有。除
了用于法律许可范围或事先得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文字上的许可外,不许以任何形式再复制本标准。如果关于本标准有任何著作权/版权或相关咨询,请联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或本标准出版社!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ChinaInstrumentandControlSociety)简称CIS,是中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社团法人:是联系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中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23层电话:86-10-82800385
邮编:100088
传真:86-10-82800485 电子邮箱:scis@cis.org.cn
网址:www.cis.org.cn
T/CIS17005—2021
目 次
前言引言
I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指标体系
1
2
3
5
质量特性 6.1 测量元选择及裁剪 6.2 成熟性 6.3 容错性 6.4 易恢复性 6.5 依从性体系量化评价要素 7.1 权值计算 7.2 测量元的测量值计算. 7.3 软件可靠性的计算 8评估流程与评估等级 8.1 评估流程 8.2 评估等级附录A(资料性)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评估实例.. A.1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A.2 测元的测量值计算 A.3 质量量化评估计算参考文献
6
7
12
12 12 13 13 13 14 15 15 16 17 18
T/CIS1700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立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杭州炬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西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巨汉基、翟峰、汪萍萍、谢永明、谭志强、马粉莲、魏灵坤、彭建忠、樊博、陈洪禹、 孔令达、李丹、高宜华、张乐平、李琪林、刘卿、石振刚、李文文、王杰、刁瑞朋、杨兴、庞富宽、郭皎、冯占成、 昊彤、孙丽娜。
II
T/CIS17005—2021
引言
本文件是为量化评价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而制定。本文件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GB/T14394- 2008、GB/T25000.10—2016、GB/T25000.40—2018、GB/T28171—2011、GB/T29832.1—2013、 GB/T30961一2014、GB/T32904一2016、JJF1245.2一2019等标准中对软件质虽进行度虽、虽化的评价方法,并按照GB/T25000.10一2016中关于可靠性质量模型的定义,将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指标体系分为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依从性4个质特性,每个特性中都包含若干个测虽元,结合智能电能表的特点,依据DL/T614一2007定义的功能模块确定了每个测量元包含的测量项和测量子项。
本文件预期的主要使用者包括: a)需方(从供方获得或采购智能电能表软件产品的个体或组织); b) 评价者(实施评价的个体或组织); c) 供方(按所签合同向需方提供智能电能表软件产品的个体或组织),其在合格性测试中确认软
件质时使用。
IV
T/CIS17005—2021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指标体系的组成及其值的计算,包括质量特性、测量元、测量项和测量子项等,同时还给出了可靠性评估的流程和等级的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的评估。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457—2006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 GB/T17215.211一2021电测量设备(交流) 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 第11部分:测量设备 GB/T30961—2014 嵌入式软件质量度量 GB/T38317.11一2019智能电能表外形结构和安装尺寸 第11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1457—2006、GB/T17215.211—2021,GB/T30961—2014、GB/T38317.11—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电能表 smart electricity meter 由测量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等组成,具有电能量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
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电能表。
[来源:GB/T38317.11—2019,3.1]
3.2
法制计量单元 legally relevant metrological part 实现计量相关功能或包含计量相关数据域的软件模块(程序、子程序、对象等)。
3.3
管理单元 management part 除了法制计量单元以外的其他软件模块(程序、子程序、对象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HP: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 OAD:对象属性描述符(ObjectAttributeDescriptor)
1
T/CIS17005—2021
5指标体系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的指标体系包含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和依从性4个质量特性(如图1
所示),每个质量特性由者干测量元组成,每个测量元又包含者干测量项,每个测量项包含着干测量子项,具体如下,有关测量项和测量子项的内容在第6章中给出:
a) 成熟性:包含需求测试成熟性、逻辑测试充分性2个测量元。 b) 容错性:包含失效的避免性、误操作的抵御性2个测量元。 c) 易恢复性 d) 依从性:包含编码规范依从性、计量性能保护依从性2个测量元。 注:易恢复性质量特性下没有测量元。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指标体系
易恢复性
成熟性
容错性
依从性
雷
误
逻
失
求测试成熟 辑测试充分 效的避 操作的抵御性
编码 计量
规范 性能
依从 保护 依从
免性图1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指标体系
性
性
性 性
6质量特性
6.1 测量元选择及裁剪
结合智能电能表软件的特点,合理选择各质量特性的测量元及其对应的测量项和测量子项,所有测量元、测量项和测量子项均可裁剪,裁剪的原则应包括但不限于:
能充分体现智能电能表软件的特性;测量值较易获得;客户的实际需求。
6.2成熟性 6.2.1 需求测试成熟性 6.2.1.1 测量元说明
表1给出了需求测试成熟性的测量元的具体说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