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1. 010.01 P 09
T/JSJTQX10-2019
准
体标
团
T/JSJTQX10-2019
交通流检测雷达应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radar application for traffic flow detection
2019年12月28日发布
2020年01月01实施
发布
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
T/JSJTQX10-2019
目 录
参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系统构成, 5技术要求. 6功能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基于DSP算法的多目标感知
2
T/JSJTQX1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智能交通信息感知与数据分析工程实验室提出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智能交通信息感知与数据分析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无线传感网安全组网及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长天智远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莱斯网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智城慧宁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戚沥、申明磊、张伟斌、杜鹏桢、袁佳鑫、李千目、王维锋、崔录库、高潮、 万剑、戈权民、责伟、王印海、何流、周竹萍、赵学龙、黄炎焱、王恰、高盼军、高宁波、徐兰花。
I
T/JSJTQX10-2019
交通流检测雷达应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交通流检测雷达应用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构成、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应用微波和毫米波雷达的交通流检测,应用场景可包括多车道监测卡口系统、交叉口
感应检测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叉口全息检测系统、综合感知系统、事件检测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限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0609-2006交通信息采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
3术语和定义
3. 1
交通流雷达检测器microwavetrafficdetector 向检测区域内的车辆发射低能量的信号,通过对车辆反射的信号而检测出道路交通参数的设备。
3. 2
跟踪范围trackingcoverage 在规定条件下,雷达能够连续或者以足够的数据率稳定跟踪目标的范围。
3. 3
检测区域detectarea 检测器检测到车辆的道路范围。
3. 4
多目标感知Multi-targetsensing 在检测范围内同时捕获和定位多个目标位置、速度和大小等关键信息。
3.5
点线面实时感应控制Pointlinesurface real-time sensing control 以点控、线控、面控相结合的方式对道路平面交叉口或高速公路匝道口进行实时动态优化交通信号
控制。
1
T/JSJTQX10-2019
4系统构成
图1交通流检测雷达系统原理示意图
如图1所示,应使交通流雷达检测器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将交通流检测雷达安置于交通道路龙门架、信号灯杆、高架桥等高处。交通流检测雷达发射雷达信号到路面,交通目标(包括车辆和路面背景等)截获并会辐射一部分雷达信号,少量信号沿着雷达的方向返同。分析发射信号与目标反射信号的频差,得到车辆的距离和坐标等信息,根据发现目标后的一段时间内的检测建立交通目标的航迹,统计分析数据得到交管系统需要的车流量、车道占有率、平均车速、长车流量等信息。
5技术要求
5.1多目标感知技术
采用一发多收多通道雷达天线技术,应能实现测速、测距与测角,可利用先进的DSP算法(可参见
附录A)跟踪目标,精准计算多目标的位置、速度、大小等关键信息。 5.2点线面实时感应控制技术
基于交通雷达感知信息,应能建立单点感应控制、干线协调控制、区域感应控制模型,实时动态优化信号控制关键参数与方案。 5.3检测区域 5.3.1雷达检测器应能进行大区域检测,来车方向正常检测区域可达180米,能同时检测至少8个车道,可同时跟踪检测不少于100个目标。 5.3.2多功能的数据检测功能,可替代多组其他类型检测器,检测每车道多达4个断面的流量、速度、 占有率、车头时距、车间距等交通数据, 5.4检测精度
交通流量检测准确率≥95%,目标检测距离误差≤0.25米,目标检测速度误差≤0.28米/秒。 5.5数据更新周期
1秒~3600秒范围,具体可由用户自行设定, 5.6可定制触发报警
可将位置、车速和车型作为触发条件,具体由用户自行设定。 5.7接口端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