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10722—2019 代替Q/SY1722—2014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规范
Oil & gas production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construction standard
2019-11—26发布
2020—03-01实施
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10722—2019
8.6 系统部署 9数据管理 9.1 一般要求 9.2 数据交换频率 9.3 实时数据交换协议 9.4 实时数据标签命名 9.5 关系数据库设计 9.6 属性类数据编码 9.7 系统内部接口 9.8 生产管理子系统与其他系统接口 10 信息安全· 10.1 般要求 10.2 物理与设备安全 10.3 网络安全·· 10.4 服务器与操作终端安全 10.5 应用系统用户管理及身份认证· 10.6 无线传输数据安全 10.7 数据库安全 11 施工要求 11.1 一般要求 11.2 施工细则附录A(规范性附录) 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监控功能规范附录B(规范性附录) 生产管理子系统功能规范附录C(规范性附录)A11-GRM无线协议附录D(规范性附录)RTU数据存储要求附录E(规范性附录)统一扩展的MODBUS协议附录F(规范性附录)井场无线通信模式附录G(规范性附录)ZigBeePro传输要求附录H(规范性附录) WIA-PA传输要求附录I(规范性附录)WirelessHART传输要求附录J(规范性附录)LoRaWAN传输要求附录K(规范性附录)组态界面及功图数据处理要求附录L(规范性附录)视频监测系统质量及功能测试附录M(规范性附录) 视频监测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指标附录N(规范性附录) 无线通信技术性能参数对比 II
18
19
-19 .19 .19 -19 23 -24 ..-25 25 - 26 26 .- 26 .- 26 27 .-27 .- 27 -27 28
-28 -28 31 - 33
43
-68 96 -98 108 115 129 137 157 162 164 166
Q/SY10722—2019
168 172 173 .195 200 213 216
附录0(规范性附录)无线通信技术适用范围及技术选择依据附录P(资料性附录)油气生产物联网可用频谱资源附录Q(规范性附录)LTE1.8GHz北向接口技术规范附录R(规范性附录) 融合集成规范附录S(规范性附录) 实时数据标签命名规范附录T(规范性附录) 视频WebService接人规范参考文献·
...
.
III
Q/SY1072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Y1722一2014《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规范》,与Q/SY1722—2014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4年版的第1章);修改了“总则*(见4.1、4.3、4.4、4.6.4.7,2014年版的4.1、4.3、4.4、4.6、4.7):修改了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与统建系统的接口要求(见5.1.2,2014年版的5.1.2):修改了系统架构和部署要求,增加了系统功能架构图(六域模型)(见5.2.1、5.2.2、5.2.3。 图5、图6,2014年版的5.2.1、5.2.2、5.2.3、图4、图5)修改了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功能要求(见5.3.2、5.3.6,2014年版的5.3.2、5.3.6)修改了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采集与控制参数,采集设备要求(见6.1.1,6.1.4,6.1.10 6.1.11,2014年版的6.1.1,6.1.4,6.1.8,6.1.9)增加了无线仪表检测、开关型仪表仪表与控制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见6.1.5、6.1.9. 6.1.13.6.1.14.6.1.15.6.1.16) 增加了现场仪表配置、升级,报警上传要求(见6.2.9,6.2.10、6.2.11,6.2.12)修改了RTU技术要求*(见6.3.3。6.3.5,2014年版的6.3.2。6.3.4)增加了“RTU技术要求”(见6.3.1、6.3.10、6.3.11、6.3.12、6.3.13、6.3.14):修改了“井场数据通信接口要求”(见6.5.1、6.5.2、6.5.4,2014年版的6.5.1、6.5.2、6.5.4):增加了“监控系统要求*(见6.7.11、6.7.12):修改了组态界面设计要求*(见6.8.16.8.5,2014年版的6.8.1、6.8.5):增加了“视频监测系统要求(见6.9.1、6.9.6)增加了数据传输子系统技术选型、LTE1.8GHz接口技术要求(见7.1.12、7.5):修改了数据传输子系统技术选型、设备选型要求(见7.3.1、7.3.4、7.4.1,2014年版的 7.3.1、7.3.4.7.4.1) 修改了系统平台,系统部署要求(见8.2.6、8.2.7、8.6.1、8.6.2。8.6.3,2014年版8.2.6 8.2.7、8.2.8.8.6.1.8.6.2.8.6.3) 修改了功图关系数据库部署生产管理子系统与其他系统接口要求(见9.7.3.9.8.1。2014 年版的9.7.3、9.8.1至9.8.6);修改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物理与设备安全要求(见10.1、10.2,2014年版的10.1、10.2),增加了“网络安全要求”【见10.3.2d】 修改了系统建设,考核和验收要求,以及设备,仪表接地(见11.1.1、11.1.2、11.2.7,2014 年版的11.1.1、11.1.2、11.2.7)# 删除了“采集参数列表”(见2014年版的表A.1);修改了“远程控制功能(见表A.2,2014年版的表A.3):修改了“生产过程监测功能"(见表B.1,2014年版的表B.1)增加了“功图分析功能(见表B.10):修改了“仪表配置与校准协议(见C.1.3,2014年版的C.1.3)增加了仪表安装信息数据顿格式,远程启停井控制功能协议、仪表配置与校准协议(A11-
IV
Q/SY10722—2019
MCFG/CT)(见C.2.1.4.C.2.1.10.C.2.1.11.C.3);增加了“注水井远程终端单元数据存储”(见D.6):
一增加了统一扩展的MODBUS协议(见附录E)
一增加了井场无线通信模式中的从井RTU停井控制时序图和说明。仪表配置与校准通信方式 (见F.3.14.F.3.15.F.4);删除了ZigBeePro传输要求中的概述(见2014年版的附录F):增加了*仪表配置与校准模式参数要求"(见G.1.2):修改了WIA-PA传输要求”(见附录H,2014年版的附录G):增加了*WirelessHART传输要求”(见附录I);增加了“LoRaWAN传输要求”(见附录J);删除了组态页面图标设计规范示例(见2014年版的H.2):修改了视频监测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指标要求【见M.3.2、M.4.4、M.5.2、M.5.3。2014年版的 J.3b).J.4d)、J.5 b)、J.5 c)l 增加了*无线通信技术选择依据*(见0.2):删除了*不同地理环境的通信技术选型”(见2014年版的附录M)增加了LTE1.8GHz北向接口技术规范(见附录Q)增加了“融合集成规范”(见附录R):修改了实时数据标签命名规范_类型编码”(见表S.2,2014年版的表O.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信息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大庆油田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林。龚仁彬。班兴安。李群。柴永财。刘英。冉卫东、张云辉。石国伟。
邓铁柱。吴海莉、王从镔、丁建宇。赵卫明。姜立贺、闫迎春、张亚顺。刘勇、许国剑、贾文清。 帅训波、蔡风翔、李斌、吴丹。张德君、龚彬、宋艳。宋倩,张二松。张百灵。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