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经济金融>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村社经济:对中国西南西双版纳的比较研究

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村社经济:对中国西南西双版纳的比较研究

资料类别:经济金融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3.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9-29 16:24:45



推荐标签: 佛教 中国 经济 研究 比较 西南 傣族 村社 西双版纳 上座部 南传 上座 比较

内容简介

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村社经济:对中国西南西双版纳的比较研究
出版时间:2005
丛编项: 云南大学民族学文库
内容简介
  在东南亚,上座部佛教是国教,受到君主或政府的拥戴和庇护。但是在中国自1950年以来,诸如政治运动及汉文化的进入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上座部佛教在西双版纳傣泐社会中的一个独特变种。与东南亚佛教相比较,傣泐版本的南传上座佛教其特征可以说是很大程度的世俗化。例如,涅槃在标准佛教的解脱理论中是终极目标,——通过寂灭自我与激情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却被傣泐佛教徒当作天的顶层,生活最好的地方,称为“勐尼板”。傣泐谋求功德不是为了世外的幸福而是尘世的体面。做佛教仪式主要是为追求世俗满足,宗教目标反而降为其次。做功德更多地是为了搭建自己的人际网络、提高社会身份、加强经济上的互惠,较少当作提高自己在来世中的地位的途径。沙弥和比丘都不大遵守正统教义中的清规戒律。作者曾在一个佛教傣族村落以其成员的身份生活了7年,并且在过去15年中进行了大范围的田野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供了对中国西南部一个信仰和实践南传上座部佛教的TAI语民族宗教生活的全方位的记述。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一般背景
一、地方与人民
二、社会政治背景
三、经济背景
四、宗教背景
五、村寨背景
第三章 佛教仪式场合
一、大家(社区的)仪式场合
二、个人的仪式场合
三、过新年
四、受沙弥戒
五、日常供食
第四章 佛教意识形态
一、村民的佛教知识与对佛教的态度
二、村民的业力理论
三、做功德的概念
第五章 佛教僧侣
一、僧伽与国家政治体制和寨里俗众的关系
二、寺院生活
三、僧伽的替补
第六章 佛教与村社会经济的关系
一、对前人研究的回顾
二、佛教总识形态与行为动机
三、佛教实践及其经济后果
第七章 佛教的转变
附录
一、西双版纳的人口
二、曼占宰与曼养里的经济比较
参考文献
一、英文著作
二、中文著作
傣泐语词汇
后记
上一章: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 下一章:图说“一带一路”大战略

相关文章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佛在云南:从西双版纳到香格里拉的佛教之旅 粉煤灰膏体充填主要参数对上覆岩层控制的模拟研究与比较分析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佛教与道教 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产出贡献率的比较研究——理论与来自宁波交通运输业的证据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与近代外国工业企业的比较研究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中国能源消费及其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