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工商管理>中国管理哲学通论

中国管理哲学通论

资料类别:工商管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05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6-03 11:27:22



推荐标签: 管理 哲学 中国 通论 通论

内容简介

中国管理哲学通论
作者:葛荣晋 著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时间:2012-09-01
丛编项:21世纪通才教育系列教材

《21世纪通才教育系列教材:中国管理哲学通论》从中国人对中国管理哲学本质的特殊认识出发,按照“修己治人之学”的原则,将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分成五个层次:人性假设、理想人格、人生价值、管理模式和管理境界。这是一个由主体向客体的逐步推展过程。所谓人性假设,主要是指中国管理哲学的人性论基础;所谓理想人格,主要是指通过“自我管理”塑造管理主体的理想人格;所谓人生价值,主要是指管理主体如何通过“立身行事”,努力打造道德人生和幸福快乐的潇洒人生;所谓管理模式,在管理手段上主要分为“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两种;所谓管理境界,主要是指管理主体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状态。除了“人性假设”和“管理境界”单独列章外,在“儒商及其柔性管理”、“法商及其刚性管理”、“兵商及其智性管理”和“道商及其水性管理”四编中,每一编都包括“理想人格、人生价值和管理模式”等内容,“四商”各自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在逻辑思想体系
一、“综合创新”之路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文化资源
三、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特质
四、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和管理模式
第一编 管理与人性
第一章 中国管理哲学与人性假定
一、“为政以德”的柔性管理与孟子的性善论
二、“宽猛相济”、“礼法合一”与荀子的性恶论
三、“自为”人性论与法家的刚性管理
四、道家“无为而治”与“超善恶”的自然人性论
第二编 儒商及其柔性管理
第二章 儒家的“三达德”思想与现代儒商的人格塑造
一、儒家“智、仁、勇”的君子人格论
二、塑造“四商”品格的现代儒商
第三章 孔子的“义以为上”与儒商的价值理念
一、“义以为上”命题的含义
二、“见得思义”(“见利思义”)
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第四章 “君子谋道不谋食”与儒商的快乐人生
一、快乐是一种价值选择
二、追求物质快乐是一种“减法哲学”
三、构建精神生活是一种“加法哲学”
第五章 儒家的“为政以德”与儒商的柔性管理(上)
上一章:聘谁:用A级招聘法找到最合适的人 下一章:金多多财会日记:把握出纳工作的28个细节

相关文章

哲学通论(修订版) 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 中国管理哲学 中国寺庙通论 中国丝绸史(通论) 中国园林艺术通论 [章采烈] 采矿通论[陈庆寿 主编] 全国矿政管理系列教材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第三辑 0281 皇朝经济文新编(通论、变法、君德、吏治)(宜今室主人编)